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7 張知識卡片助你解讀《為何不該去尋找真實的自我?》

7 張知識卡片助你解讀《為何不該去尋找真實的自我?》

此文為《陽志平:為何不該去尋找真實的自我?》的 7 張知識卡片,你可以理解成文章的知識索引或註解,用於註明知識源頭,解釋專業術語,幫你快速消化開智學堂的文章。1.最小知識原則


最小知識法則在陽志平老師的文章《讀書與心智》提及,文章中說:學習任何一個學科要掌握的三個最小知識。我將其稱之為學習任意一個學科的「最小知識原則」。如果你掌握了某個學科的三個最小知識,你就容易理解該學科的全局,不至於被它枝節帶歪路。


知識的源頭:第一個問題就是這一個學科的核心知識體系,它的源頭是從哪來的?

核心話語體系:某個學科它因為某個原因誕生了,那麼它必然是有自己的一套跟其他學科不一樣的話語體系。


二級推演體系:任何一個學科,只要它產生了一個只屬於該學科的特殊話語體系,那麼,這個話語體系會延伸到下一個層面,推演出二級話語體系。


其他學科它是怎麼看待這個學科的大問題。


2.五大元學科

五大元學科在陽志平老師的文章《人性與暴力——論智力侵略》有提及,具體來講,五大元學科是指網路科學、認知-神經-心理科學、計算機科學、數學與詩學。

7 張知識卡片助你解讀《為何不該去尋找真實的自我?》



這五個學科之所以為元學科,是因為:


網路科學的三個高階模型:小世界網路、隨機網路、無標度網路大大地拓展了人類的認知邊界;

認知-神經-心理科學則讓人類普遍意識到,人類不過是有限理性的動物;


計算機科學可幫助人掌握教育-技術-設計的力量,代表 21 世紀的行動母題;


詩歌的可供性和保存度極其強,可用簡潔的形式,表達無窮無盡的複雜和不確定性;


數學是人類心智皇冠,能提供思維最高抽象級別的鮮活證據。


3.人類六大美德和二十四種積極人格優勢

2000 年,心理學家馬丁·塞里格曼(Martin E.P. Seligman)和 Csik-szentmihalyi 在《美國心理學家》上刊登的《積極心理學導論》,文中正式提出來「積極心理學是致力於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的科學」,帶動積極心理學新思潮。積極心理學採用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來研究幸福,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以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


他在《個性力量和美德》(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CSV)書中就總結出人類的六大類美德和和 24 種積極人格優勢,其中,六大美德是被歷史上絕大多數文化所認可,並且這些特徵在實踐中會導致更多的幸福。


以下是人類六大美德和 24 種積極人格優勢匯總表:

7 張知識卡片助你解讀《為何不該去尋找真實的自我?》


4.高階同理心


1920 年代美國心理學家蒂奇納(E. B. Titchener)首度使用同理心一詞時,指的就是一種行為模彷(motor mimicry。蒂奇納認為同理心源自身體上模彷他人的痛苦,從而引發相同的痛苦感受。


同理心是指 1)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了解他的感覺及其內在世界。;2)把對對方的了解表達出來,讓對方知道你對他的感覺、想法、行為有所了解和領悟。


Carkhuff 於 1969 年,提出同理心可分為初層次同理心(primary empathy)與高層次同理心(advanced empathy):前者表現在對方人建立關係的初期,藉由當事人所表達的感受、行為予以設身處地的反映;後者多發生於對對方關係穩固良好時,能反映當事人所隱含的含意或尚未經驗的感受,催化當事人面對問題的真正感受並自我探索。


5.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英語:Bounded rationality),系由諾貝爾得主赫伯特·亞歷山大·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所提出。

7 張知識卡片助你解讀《為何不該去尋找真實的自我?》



西蒙依據認知心理學的信息加工理論認為:人接收的信息總是有限的。理由是:


基本生理約束:短時記憶的容量只有 7 加減 2 項;從短時記憶向長時記憶存入需要 5~10 秒鐘;同時,記憶組織呈表列等級結構,所以記憶的存儲和提取都需要一定時間。


注意廣度和信息存量受限:大腦的任務加工受以上基本生理約束,使思維過程表現為串列處理或搜索狀態(同一時間內考慮的問題是有限的),從而限制了人類的注意廣度以及信息獲得的速度和存量。


信仰與科學產生矛盾:注意廣度和知識範圍的限制又引起價值偏見和目標認同(類似於無知和某種目的意識所產生的宗教或信仰),而價值偏見和目標認同反過來又限制人們的注意廣度和知識信息的獲得(類似於宗教或信仰對科學和經驗事實的抵制和排斥)。


因此,人的理性(精力)不僅有限,而且社會複雜多變,你永遠不可能獲得最優解,只能集中精力搜尋有效、合適、滿意的信息和解決方法。


6.可供性


可供性( affordance )是物品提供給人或動物的行為可能性。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吉布森(J.J.Gibson,1977-1979)發現飛行員的座艙操作心理行為有很多人類社會之前沒有出現過的人-物關係,當這些大量的人-物關係新現象出現在他眼前時,他逐漸總結提出「可供性」概念來解釋飛行員的知覺和學習過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智微播 的精彩文章:

陽志平:人性與暴力——論智力侵略
郝景芳:宇宙與人的意義
雨果獎獲得者郝景芳:我以寫作對抗焦慮
你自以為聰明,虛擬現實卻騙了你

TAG:開智微播 |

您可能感興趣

解夢:解讀你自己都沒發現的真相
趙文卓解讀與梅艷芳那句我愛你,但我還是要離開你真相
解讀丨君子如何對待自己和他人的錯誤
如何解讀我們自己的奢侈品
了解自己?解讀自己?張揚自己
百合解讀《紅樓夢》:她們那麼美,卻都說自己不讀書
他們真是真愛,解讀娛樂圈好基友們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這張圖什麼意思?誰來幫忙解讀!
一篇關於 靈魂 的解讀,看完你就知道 靈魂是不是真的存在!
解讀歐文內心想法:自知不如詹姆斯,但請讓他有尊嚴的離去
如何解讀妹子話中的暗示,通過這些動作也知道她喜歡你
射手座好相處嗎 這些解讀幫你了解他們
和田玉山料知識全面解讀 看完之後你還敢說山料不如籽料嗎
這些解讀方式,教你如何讀懂《三體》
解讀丨這份關乎你我的協定終於簽了!它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她被解讀了千萬遍,你卻不一定讀得懂她的幸運符
婚姻解讀:夫妻相處之道,你真的懂了嗎?
女性身體的密碼,你知道該如何解讀嗎?
看完這篇解讀,我只想再刷一遍「霸王別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