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王廣義:沃霍爾PK波依斯,我更喜歡誰?

王廣義:沃霍爾PK波依斯,我更喜歡誰?

王廣義:沃霍爾PK波依斯,我更喜歡誰?



藝術家王廣義

波依斯是一個鍊金術士


而沃霍爾是把平常的事物變得更平常

王廣義:沃霍爾PK波依斯,我更喜歡誰?


約瑟夫·博伊斯 Joseph Beuys - 如何對一隻死兔子解釋繪畫


沃霍爾和波依斯是美術史上的兩個偉人,這兩個人曾經在我年幼無知的時候,


幾乎同時站在我的面前。


我第一次看到了波依斯的作品是在一本國外的雜誌上,那上面有波依斯的東西。當然文字我也看不懂,就是那些圖片特別誘惑我,還真是有點不像藝術的東西,或者說像「鍊金術」的一些記錄。應當說當時他的東西是讓我挺困惑的,這種困惑是因為我不知道他要表達什麼。當然後來我看到一本簡裝的翻譯過來的介紹波依斯的資料,才知道波依斯是怎麼回事。現在我更願意把波依斯視為帶點玄學色彩的這麼一個藝術家。他可以給任何一個普通的物體賦予一個圖騰的意象。波依斯最早的一個我印象最深的作品是《鋼琴的均質滲透》,也有的翻譯為《戰後歐洲》。這是一件我最難忘的作品。

王廣義:沃霍爾PK波依斯,我更喜歡誰?


安迪·沃霍爾 Andy Warhol - 安迪·沃霍爾肖像Andy Warhol Portrait by dannythemartian


而我第一次看到沃霍爾的作品是《瑪麗蓮-夢露》,它如此簡單,如此沒有人工的痕迹,沒有任何繪畫的感覺,這讓我很困惑。但在內心深處,我卻感覺我是喜歡《夢露》的。


所以我有時覺得,藝術家第一眼對某一個藝術家有興趣,其實就已經決定了他以後走什麼樣的道路。假如我第一眼沒有看到沃霍爾或者波依斯的東西,而是看到了其他藝術家的東西,那很可能今天的我就不一樣了。因為人沒有確定性,不是說他就一定會是那樣的:人自身的變數是非常複雜的。第一眼看到天空的人和第一眼看到溝壑的人會思考不同的問題。


波依斯喜歡製造謎團

沃霍爾把自己徹底放在陽光下

王廣義:沃霍爾PK波依斯,我更喜歡誰?



約瑟夫·博伊斯 Joseph Beuys - 油脂椅子二號

波依斯是一個喜歡製造謎團的藝術家,他一直在製造一層層的迷霧。像在《如何對一隻死兔子解釋繪畫》這件作品中,他所提供的思想是非常模糊的。如何給死兔子講解藝術是一個很難的問題。這種難度,可能波依斯自己都不知道。我之所以喜歡波依斯,和他所呈現出來的這些神秘的因素有關係。他有時候好像很認真地在想一些問題,但這所有的這些問題又不具有事實的可能性,都是站在一個玄學的立場來說藝術。他等於把自己置於一個永遠不可證偽的位置。


而安迪沃霍爾則把自己徹底地放在陽光下,看起來是赤裸裸的,什麼都沒有。我想這個往深的說還是德國的文化傳統和美國的文化傳統的不一樣。德國還是有對一個事物理性地追根問底的這樣一種傳統,這一點在波依斯身上體現得挺明確的。而沃霍爾推崇的是徹底的大眾,徹底的通俗。


藝術家通常會願意把具體的事件和他的思想分離看,因為具體的描述會縮小這件作品的精神容量,我想波依斯在談論他的油脂和毛氈的材料的時候也是這樣一種想法,他不這樣談,他曾經指出毛氈和油脂並不是因為因為他在二戰的經歷而具有價值,相反,毛氈和油脂是作為一種材料本身生產了視覺上的張力。而在事實上,藝術家做東西雖然和某一個事件可能是有關係的,而當由這件事情引發出作品之後,其實它們已經分離了。波依斯在使用「毛氈」和「油脂」的時候,他最有魅力的地方是「質料」本身,尤其是《油脂椅子》,其實這件作品你不做任何解釋;放在那裡,也構成了對人們的誘惑。因為椅子上放油脂沒有任何邏輯上的意義,這是波依斯最精彩的地方。

王廣義:沃霍爾PK波依斯,我更喜歡誰?



安迪·沃霍爾 Andy Warhol - 毛澤東畫像


對於波依斯的作品中使用的毛氈,你要了解波依斯在二戰的經歷,了解了這個經歷之後,才能賦予毛氈以意義。但又不是說毛氈就是這個經歷,只是說和這經歷有關聯。我在也曾在《唯物主義者》中使用小米。在這裡,你要了解中國在特定時期的政治、經濟背景,才能使小米具有意義。波依斯的「毛氈」和我的「小米」,就這兩個物質而言,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毛氈」就是毛氈,「小米」就是小米,當藝術家使用他們的時候,它們所呈現出來的就是「質料」自身,但要進入,又要了解它們的背景。這一點有相似的因素。


但如果是沃霍爾,當有類似於這種問題,他不會這麼說。你要說是,他就會說是。因為沃霍爾在談他的作品時,如果別人問他「你是這樣嗎?」,即使是特別幼稚、特別傻的問題,他一般都會說「是的,我就是這樣想的」。沃霍爾有一個特別著名採訪,整個採訪過程之中,他只是說「是」或者「不是」,他只回答這兩個詞。事實上最後得出的結論都是媒體說的話。這和沃霍爾作品本身也有關係,他完全取消掉了個人的因素。工業化的產物嘛,批量生產。他最重要的貢獻也是在這裡,將藝術品工業化。他選用的是無意義的圖像,他把這些無意義的圖像通過無意義的方式處理出來,讓大眾認定它是有意義的。


我是潛在地放任公眾對《大批判》的誤讀


媒體和批評家曾對我的「大批判」做了各種各樣的解釋,開始我並沒有說什麼。但我想事實上,我是潛在地在放任這種公眾的解讀,你愛怎麼想就怎麼想,當公眾形成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的時候,然後我說,我不是這樣想的,我是無立場的、我是中性的。而對我而言,我自己也真是不知道我有沒有態度。我倒不是故意說我是這樣,我是真的不知道。只是人們在問我的時候,我確實可以回答一些問題,在一些特定的談話中我會談一些問題。但當平靜下來我再想的時候,我自己也不知道。

王廣義:沃霍爾PK波依斯,我更喜歡誰?



王廣義 - 大批判-迪斯尼


我們所看到的沃霍爾和波依斯的作品本身,其實只是其中的一半,而他們的話語方式是完成了另外一半。如果分開之後,其實都是不具有意義的。


波依斯的因素更多體現為我作為藝術家對自己的期待


沃霍爾的因素更多地體現為社會對我的期待

王廣義:沃霍爾PK波依斯,我更喜歡誰?



王廣義 - 冷戰美學——躲在防空洞中的人2號


在思想的層面上,波依斯對我的影響更大,所以在解釋我的作品的時候,我也更願意用不確定的話語來解釋我的作品。所以在我身上有些很複雜、很悖反的東西,就是在思想的層面上,我更喜歡晦澀難懂、不確定、具有模糊性和指鹿為馬式的思維方式。觀念類藝術這種樣式的東西,它的尺度是模糊的,就像我們說思想,思想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一些東西。

王廣義:沃霍爾PK波依斯,我更喜歡誰?



王廣義 - 《新宗教——關懷》


沃霍爾的因素在我身上更多地體現為社會對我的期待,而波依斯的因素更多體現為我作為藝術家對自己更深層的期待。從更深層而言,我很喜歡波依斯的東西,但是一個藝術家也會有一個很社會化的自我期待,這是沃霍爾的附體。從公眾的角度,可能人們更容易喜歡安迪沃霍爾。因為沃霍爾為大眾提供和呈現了一個非常通俗易懂的假象——雖然他的本意也許我們並不知道。所以有時候我甚至在想,沃霍爾說出的所有的話,是否具有真實都是很難說的。也許對他而言,探討藝術或者談論藝術,是沒有真實性的。德國藝術評論家克勞斯·霍內夫對沃霍爾和波依斯兩個人的比喻很準確:「他們倆一個是手心,一個是手背」。


正是基於這點,我才說:沃霍爾和波依斯,我更喜歡誰?


圖片、文章由藝術家王廣義提供,


原載《芭莎藝術》,2011年3月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雲圖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從未經歷過的事情,比經歷過的更讓人恐懼
20世紀中葉美國街頭的「幸福生活」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維多利亞時代約束女性思想的「直男癌」藝術

TAG:藝術雲圖 |

您可能感興趣

影響王廣義的三本「神聖之書」
一面苦難,一面藝術 王廣義:自我的救贖
當代藝術潮流中的王廣義
一個骨肉豐滿的王廣義
王廣義在知青點偷雞殺驢過年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