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犯言直諫的海瑞靠什麼平安無事

犯言直諫的海瑞靠什麼平安無事

1

嘉靖年間,海瑞抬棺上疏,直言進諫。「抬棺上疏」是後人對海瑞冒死進諫的嘆服之詞,雖有些許誇張,但也不算過分。

歷代王朝,多的是直言進諫之忠臣良將,為何獨海瑞上疏而名聲大噪?不得不從嘉靖皇帝的獨斷專橫說起。

嘉靖皇帝朱厚璁,本為藩王長子。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染病身亡,膝下無子,也無兄弟,於是身為武宗堂弟的朱厚璁被群臣迎接至京師,登基為帝。

2

即位後,嘉靖皇帝想追封親生父親興獻王為皇帝,而眾大臣卻堅持認為嘉靖皇帝應過繼到明孝宗膝下,以保證嫡系即位的正統不受歪曲。

犯言直諫的海瑞靠什麼平安無事

一邊是至高無上的皇帝,一邊是維護正統的群臣,誰也不肯做出讓步。嘉靖三年,吏部侍郎何夢春、修撰楊慎帶領200餘名朝臣冒死進諫,長跪左順門下嚎哭不起。

嘉靖皇帝不僅不為所動,反而令侍衛將群臣逮捕,施以廷杖之刑,更將18人杖死,毫不留情。

3

嘉靖在位期間,直諫敢言之臣不是被殺就是被貶,剩下的,儘是敢怒不敢言之輩。如此一來,海瑞的大膽進諫就成了非常時期的非常之事。

嘉靖四十三年,海瑞任戶部主事。他對嘉靖時期的「君道不正,臣職不明」深感憂慮。當時的嘉靖皇帝已經二十多年不上朝,整天深居西苑不出,齋醮玄修,妄求長生不老。海瑞憂國憂民,眼看國力日衰,不得不冒死向皇帝呈上《治安疏》。

海瑞直言不諱地批評嘉靖皇帝迷信道教,大興土木,竭盡民脂民膏;不視朝政,以至法紀廢弛;聽信道士妖言,不與皇子們相見,以至父子之情淡薄;在西苑深居不回宮城,導致夫婦之情淡漠;正是這些荒唐的舉止,導致「天下不直陛下久矣!」

4

海瑞果然膽識過人。面對如此蠻橫的皇帝,語氣稍重都得提心弔膽,更何況句句鏗鏘,言之鑿鑿,直指皇帝的為政弊端?

就連海瑞自己也預計到上疏之後難逃一死,事先安排好了後事。然而,結果卻出人意料。

犯言直諫的海瑞靠什麼平安無事

雖然嘉靖皇帝看後勃然大怒,命隨侍的宦官「趣執之,無使得遁」,然而在得知「此人素有痴名。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於朝,童僕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之後,嘉靖皇帝沉默良久,拿起奏疏反覆閱讀。最終只將海瑞關押入獄,並未執行死決。

5

對於嘉靖皇帝沒有立斬海瑞的原因,後人做出了不少推測。一說海瑞官職雖小,卻有清正剛直之名。其居官清廉,剛直不阿,救濟黎民,有「海青天」之稱,深得百姓尊敬與愛戴。

若殺海瑞,則天下震動。

二說嘉靖皇帝欣賞海瑞,認為可以「以作治貪之利器」。三說嘉靖為向天下人展示其虛懷納諫、寬宏大量的帝王氣量,故放海瑞一條生路。

當然,也有人另闢蹊徑,從《治安疏》中尋找答案。海瑞上疏,開篇即將嘉靖皇帝比為漢文帝,更言「陛下天資英斷,過漢文遠甚」。

6

在此前提下,才開始列舉當今朝政之弊端,並將弊端之源歸於「陛下誤舉之,而諸侯誤順之,無一人肯為陛下正言者,諂之甚也」。盡顯「皇帝英明」而罪在他人之意。

尤其是奏疏的結尾,海瑞又將嘉靖皇帝與「堯、舜、禹、湯、文、武」並列,只要「陛下一振作間而已」,則「天下何憂不治」?

犯言直諫的海瑞靠什麼平安無事

如斯諫言,只要有機會讓皇帝靜心細讀,便能體會其中的用心良苦,可免殺身之禍。這正是海瑞的過人之處。

7

上疏之事,讓海瑞天下聞名,流芳千古。史說「上自九重,下及薄海內外,無不知有海主事也」。

值得一提的是,海瑞入獄不到兩個月,嘉靖皇帝駕崩,新君即位後便下詔釋放海瑞。若非如此,恐怕海瑞躲得過閻羅王的召見,也逃不過不見天日的牢獄之災。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憶城千年行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黃飛鴻武功到底有多高
怛羅斯戰役中唐朝軍隊結局如何
司馬光為何極力反對王安石變法
乾隆修《四庫全書》背後的目的
朱元璋將孟子逐出孔廟的真實原因

TAG:憶城千年行 |

您可能感興趣

此將常犯言直諫,毛主席屢邀面談定大計,他究竟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