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妲己除了荒淫商紂,還發明了筷子?

妲己除了荒淫商紂,還發明了筷子?


妲己除了荒淫商紂,還發明了筷子?



筷子(Chopsticks)古稱「箸」,發源於中國,也是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東亞、東南亞地區人們普遍使用的餐具。筷子是由中國漢族發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餐具,它有挑、撥、夾、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價廉物美。

在當今中國社會,筷子的稱呼已習以為常,但專家學者在書法、詩詞作品和其他文章中依然稱筷子為「箸」或「筯」,並未如明人李豫亨《推蓬寤語》所言「忘其始也」。


但最初的「箸」,到後來是如何成了筷子的?此稱謂據說起自明代,時人陸容所著《菽園雜記》一書記載:「民間俗諱,各處有之,而吳中為甚。如舟行諱『住』,諱『翻』,以『箸』為『快兒』。原來,『箸』和『住』同音,船家最怕船拋錨停住,因此改稱』箸『為』快兒『,意為讓船快行。今因流傳已久,至有士大夫間亦呼箸為快子者,忘其始也。」但日本人並沒有這種忌諱,因此便把筷子叫作「箸」。筷子乃竹木所制,久而久之,後人就把「快」加了個竹字頭,稱作「筷子」了。


筷子是亞洲(更明確說是中國)的人類緩慢演化過程中的產物,並不是由具體某個人所發明。但在中國民間,關於筷子是誰發明的傳說仍不少:一說姜子牙受神鳥啟示發明絲竹筷;一說紂王愛妃妲己為討他歡心而發明用玉簪作筷;還有大禹治水時為節約時間以樹枝撈取熱食而發明筷子等。


據古籍《韓非子·喻老》言:「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司馬遷在《史記·宗微子世家》中亦云:「紂為象箸,箕子嘆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杯;為玉杯,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紂王為商代末期國君。也就是說,早在公元前11世紀,中國已出現象牙精工製造的筷子。換句話說,中國有史記載的用筷歷史,可能已有漫長的3000多年了。

也有人懷疑古籍中「紂為象箸」的記載,他們認中原地區根本無象,何來牙箸?但據考古學家發現,在出土的商代甲骨文里有「象」字,還有「茯象」和「來象」的記載。《呂氏春秋·古樂》里也有「商人服象」之句。據《本味篇》載「旌象之約」,即象鼻也是一種美食。由此可知殷商時代中原野象成群。正因商代有象群遭到圍獵,才有「紂為象箸」的可能。


眾所周知,暴君商紂王與狐狸精妲己在歷史上以生活荒淫著稱,但他們竟是發明筷子的祖師爺?


該傳說流傳於河南溫縣、博愛一帶。妲己是冀州侯蘇護之女,蘇護是溫縣人,其內都在今博愛縣境內。蘇護送妲己到殷都朝歌去見商紂,途經恩村住宿。


傳說商紂王喜怒無常,吃飯時不是說魚肉不鮮就是說雞湯太燙,有時又說菜肴冰涼不能入口,結果很多廚師成了他的刀下之鬼。寵妃妲己也知道他難以侍奉,所以每次擺酒設宴,她都要事先嘗一嘗,免得紂王鹹淡不可口又要發怒。


有一次,妲己嘗到有幾碗佳肴太燙,可是調換己來不及了,因為紂王已來到餐桌前。妲己為討得紂王歡心,急中生智,忙取下頭上長長的玉簪將萊夾起來,吹了又吹,等菜涼了一些再送入紂王口中。紂王是荒淫無恥之徒,他認為由妲己夾菜喂飯是件享樂之事,於是天天要妲己如此。妲己便讓工匠為她特製了兩根長玉簪夾菜,這就是玉筷的雛形。以後這種夾菜的方式傳到民間,便產生了筷子。

這則傳說比較貼近生活,有某些現實意義,但依然富有傳奇性,也與史實不符。考古學家曾在安陽侯家莊1005號殷商墓中發掘出的鋼箸,經考證其年代早於殷商末期紂王時代,顯然筷子既不是紂王發明亦非妲己創造,應該更早時期就出現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歷史學家 的精彩文章:

阿房宮都沒建好,項羽卻背了一世黑鍋
想當女皇帝的太多了,只是成功的就屬武則天
世界首位女尼姑圓寂後,竟然留下了舍利子
紐約時報披露慈禧與李鴻章有染,背黑鍋只為西太后
人們爭先目睹大清國總理風采,李鴻章火爆扺美很給力

TAG:青年歷史學家 |

您可能感興趣

歪果仁又發明了一個神器,再也不怕杯子灑了!
究竟是誰發明了綠帽子?
你小時候想發明啥?孩子們最了不起的發明大集錦!
為了偷懶他們做了這些發明,網友:我懶得和你們比!
新好發明!馬來西亞發明「遛娃神器」,再也不怕孩子走丟了!
澳洲也開始變態了,發明了這款無所不能的清潔膏,讓我開始鄙視徳國!
早發明這種膠水,我們都能變身金剛狼了!
李自成破洛陽,殺了皇帝的兒子,還發明了一道菜
你所不知道的七大重大發明,誰發明了空調?誰發明了電冰箱?
我們玩壞了火,發明了滅火器,如果我們玩壞了人工智慧呢?
媳婦發明了打臉鬧鐘,再也不睡懶覺了
為了偷懶他們做了這些發明,網友:懶人有懶福!
你知道嗎?這些了不起的發明都是女性的傑作
誰發明了吊床,這件搖來晃去的休閑魂器?
哪位皇帝發明裙子?發明這個為了做什麼?皇帝都挺會玩的
為了防止打飛機,人們都發明了什麼?
他們發明了這些奇葩,毒死憋死了自己,就為了水下呼吸的夢想
這是誰發明的!太酷炫了!給我來一個!
魯班除了發明鋸子,他還發明了一個攻城武器驚得墨子親自上門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