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歷史】《三國演義》中毛澤東最推崇的人物除了曹操還有誰

【歷史】《三國演義》中毛澤東最推崇的人物除了曹操還有誰


  核心提示:毛澤東最推崇的三國人物是諸葛亮和曹操。認為他們在軍事戰略上都是一流的。諸葛亮臨危不亂,安居平五路,穩定了蜀國局勢。『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符合辯證法。『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漢朝的張良和三國的諸葛亮都比較出色。」


  【歷史】《三國演義》中毛澤東最推崇的人物除了曹操還有誰


  毛澤東 資料圖

  本文摘自:人民網,作者:佚名,原題:《三國演義》中毛澤東最推崇的人物是誰?


  他對曹操的評價很高,認為他「代表進步一方」,而劉備所要扶持後來又繼承了的漢則是「沒落的」。


  《三國演義》歷來膾炙人口,數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喜愛。毛澤東也很愛讀這部古典小說,並發表了一系列獨到的見解,引人入勝,發人深思。


  毛澤東從少年時代起就愛讀《三國演義》這部書。1936年他同美國記者斯諾談話時說:「當時,我愛看的是中國古代的傳奇小說,特別是其中關於造反的故事。我讀過《左傳》、《水滸》、《隋唐演義》、《三國演義》和《西遊記》等。」1938年5月3日,毛澤東在對抗大三期二大隊學員的講話中,說他在井岡山時,有一天想到土豪家裡去看看有沒有《三國演義》之類的書,反映出毛澤東對讀《三國演義》一類書的興趣,在戎馬倥傯的戰爭環境里也絲毫不減。

  新中國成立後,在毛澤東外出專列上攜帶的大批古書中,《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是必備的。他甚至讀過《三國演義》的連環畫。他還關注《三國演義》的研究論著。在他身邊工作過的逄先知同志曾對我說過:「新中國成立後,他曾不止一次地看過《三國志》。」據余湛邦回憶:1958年9月,毛主席乘專列巡視大江南北。「一天,毛主席正在車上閱讀《三國志》,張治中和羅瑞卿進來,在談話間,毛主席說:『呂蒙是行伍出身,沒有文化,很感不便,後來孫權勸他讀書,他接受了勸告,勤讀苦讀,以後當了東吳的統帥。現在我們的高級軍官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行伍出身,參加革命後才學文化,他們不可不讀《三國志》的《呂蒙傳》。」1959年4月2-3日,《北京晚報》連載吳組緗的《關於〈三國演義〉》(三),毛澤東讀後,在一旁批示:「請秘書代為查找該文的第(一)、(二)兩節,想看看。」


  《三國演義》中有許多戰例,其虛實分合,攻守進退,以小打大,以少勝多,應戰應和,應擒應縱,勝負得失,都有可鑒之處。毛澤東從中學到不少軍事知識、戰爭知識。對此,他從不諱言。在井岡山時期,他沒有讀到《孫子兵法》,但讀了《三國演義》。事實上,他在講話和文章中,常常引用《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事例。一位老同志曾對我說起:「十年內戰時期,『左』傾教條主義者曾經攻擊毛澤東的軍事路線,取得反圍剿戰爭的勝利,不過是『把古代的《三國演義》無條件地當作現代戰術,把古時的《孫子兵法》無條件地當作現代戰略。』」


  古田會議後,為了闡述宣傳鼓動重於指派命令的道理,毛澤東給大家講了《三國演義》中老將黃忠大敗夏侯淵的故事:「黃忠本來年老體衰,很難取勝夏侯淵。可是諸葛亮使用了『激將法』,把黃忠的勇氣鼓動起來了。於是黃忠表示:如不斬夏侯淵於馬下,提頭來見。結果,黃忠果然殺了夏侯淵。」


  1935年12月,毛澤東在《中國革命的戰略問題》一文中,講到「雙方強弱不同,弱者也讓一步,後發制人,因而戰勝」的道理時,舉了中國古代六個有名的戰例,其中袁曹官渡之戰、吳魏赤壁之戰、吳蜀彝陵之戰等三次戰役,都是《三國演義》中用濃墨重彩著力渲染過的。


  毛澤東最推崇的三國人物是諸葛亮和曹操。認為他們在軍事戰略上都是一流的。他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同工作人員談話時說:「(《三國演義》這套)小人書不簡單哪,言簡意賅。就那麼幾句話,多少大事多少人物就交代出來了。道理一目了然。孫劉聯合一把火燒了曹操,燒出一個三國鼎立,劉備犯了錯誤,被火燒連營死在白帝城。諸葛亮臨危不亂,安居平五路,穩定了蜀國局勢。『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符合辯證法。『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漢朝的張良和三國的諸葛亮都比較出色。」

  1957年11月在訪問莫斯科期間,一天晚上,毛澤東請胡喬木、郭沫若及十來名工作人員一道吃飯時,也有議論。他說:「我們論三國,替古代擔憂吧?」隨即與郭沫若縱談三國歷史,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講了諸多戰例。你一段,我一段,夾敘夾議,談到熱烈之處,毛澤東忽然轉向翻譯李越然問:「你說,曹操和諸葛亮這兩個人誰更厲害?」李越然回答不出。毛澤東接著說:「諸葛亮用兵固然足智多謀,可曹操這個人也不簡單,唱戲總是把他扮成個大白臉,其實冤枉,這個人很了不起。」又說:「古時候打仗沒有火箭和原子彈,刀槍劍戟打起來死人也不見得少。漢桓帝時有多少人口?」郭沫若隨口應道:「晉書地理志作五千六百萬。」毛澤東說:「現在還統計不全,到處有不入戶人口,那時就能統計全?估計算是五千六百萬。到了三國混戰還剩多少人口?」郭沫若回答:「史書載,黃河流域『戶口驟減,十不存一』。三國合計,人口大約六七百萬。」「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毛澤東引王粲《七哀詩》後說:「曹操回原籍,『舊土人民,死喪殆盡,國中終日行,不見所識』。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了多少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死了多少人?比比么,三國又死多少人?原子彈和關雲長的大刀究竟哪個死人多?」毛澤東深深嘆息,繼續說:「現在有人害怕戰爭,這一點不奇怪。打仗這東西實在把人害苦了。戰爭還要帶來饑荒、瘟疫、搶掠……為什麼要打仗喲!應該防止它,打不起來再好不過;可是光顧怕,也不行。你越怕,它就越要落在你頭上。我們要著重反對它,但不要怕它。這就是辯證法。」最後,毛澤東說:《三國演義》、《水滸傳》這些書,至少讀它三遍。


  毛澤東特別注意《三國演義》中關於戰爭的描寫。他在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時說:「古代生產力水平很低,養兵過多,打起仗來,對經濟的破壞確實很大。有時確實像蝗蟲一樣,飛到哪裡就把哪裡吃光。三國董卓把長安到洛陽一帶的人都殺光了,把洛陽完全毀滅了。打仗時沒有吃的東西了,就吃俘虜。」他認為:一方面要看到戰爭的殘酷性,對人口、對經濟的破壞性;另一方面要看到防止和反對戰爭的最好辦法,但是不要怕它。


  毛澤東從不單純地評論古典小說,也不從政治角度評古典小說,而是以小說喻政治。取其一點,不及其餘,把藝術實例從它們所處的作品結構中脫離出來,把小說讀活、用活,讀出新效果、新真理來。他提出讀《三國演義》,不但要看戰爭,還要看組織,舉的例子是劉備集團取西川、入成都後,同當地文官武將一起建立蜀國的事。他與薄一波談話說:「看這本書,不但要看戰爭,看外交,而且要看組織。你們北方人——劉備、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組織了一個班子南下,到了四川,同『地方幹部』,一起建立了一個很好的根據地。」他用這個故事說明外來幹部一定要同當地幹部搞好團結,才能做出一番事業。毛澤東在書信、講話和文章中,還時常引用《三國演義》中的歷史故事借古喻今,說明一定的道理。1936年,毛澤東為促成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在給當時任國民黨陝西省主席的邵力子寫信時,引用「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形容國共兩黨的關係。1937年,毛澤東在寫作《實踐論》時,又引用《三國演義》上所謂「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形象地說明「人在腦子中運用概念以作判斷和推理的工夫」。


  1944年10月25日在延安中央黨校作報告,談到整風審干問題時,毛澤東說:「張飛在古城相會時,懷疑關雲長,是有很高的原則性。因為關羽形式上是投降了曹操,封了壽亭侯,幫曹操殺了顏良、文丑,你又回來究竟是幹什麼來了?我們一定要有嚴肅性、原則性。當然過火是要不得的,所以去年搶救運動,十幾天,我們馬上就停下了。」


  1957年毛澤東在莫斯科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上的發言中說:「任何一個人都要人支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也要三個樁。菊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這是中國的成語。中國還有一句話,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單獨的一個諸葛亮總是不完全的,總是有缺陷的。」

  黨史學者陳晉在贈筆者的其新作《讀毛澤東札記》一書中說:1959年3月,毛澤東在鄭州會議上,曾對三國時期幾個主要領導集團核心人物在「出主意,用幹部」這個問題上進行了比較,認為曹操多謀善斷,最厲害;劉備也很厲害,卻稍遜一籌,「事情出來了,不能一眼看出就抓到,慢一點」;袁紹則根本就是「見事遲,得計遲」,屬於不稱職的領導。道理不難懂,做起來實非易事,毛澤東讀史,多注意此道。


  毛澤東讀《三國演義》,很注意作者羅貫中的思想傾向。他對曹操的評價很高,認為他「代表進步一方」,而劉備所要扶持後來又繼承了的漢則是「沒落的」。l957年4月10日與《人民日報》負責人談話時說:「小說上說曹操是奸雄,不要相信那些演義,其實,曹操不壞,當時曹操是代表進步一方的,漢是沒落的。」而後1959年他同工作人員談話時說:「曹操結束漢末豪強混戰的局面,恢復了黃河兩岸的廣大平原,為後來的西晉統一鋪平了道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不是繼承司馬光的傳統,而是繼承朱熹的傳統。南宋時,異族為患,所以朱熹以蜀為正統。明朝時,北部民族經常為患,所以羅貫中也以蜀為正統。」顯然,毛澤東是不同意羅貫中的評價的,贊成郭沫若為曹操翻案。從他的詞「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看,他對曹操其人是持肯定態度的。但他認為作者羅貫中的這個傾向同他所處的時代情況有關。此見解極為精闢。


  毛澤東很喜歡《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這段故事,特別注意其中幾位主角的年齡和才幹。他在1953年5月3日接見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團成員的談話時說:「三國時代,曹操率大軍下江南,攻打東吳。那時周瑜是個『共青團員』,當東吳的統帥,程普等老將不服,後來說服了,還是由他當,結果打了勝仗。現在要周瑜當團中央委員,大家就不贊成。這行嗎?」


  1957年4月上旬,在四省一市省市委書記思想工作座談會上,談到要提拔黨齡短、年紀輕但有能力的幹部時,毛澤東說:赤壁之戰,程普40多歲,周瑜20多歲,程普雖是老將,不如周瑜能幹。大敵當前,誰人挂帥?還是後起之秀周瑜掛了大都督的帥印。孔明27歲成名,也未當過支部書記、區委書記嘛!也是個新幹部嘛!赤壁之戰以前無名義,之後才當軍師、中郎將。古時候可以破格用人,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大膽提拔?

  1964年3月24日的一次談話中,毛澤東說:「現在必須提拔青年幹部。赤壁之戰,群英會,諸葛亮那時27歲,孫權也是27歲,孫策起事時只有十七八歲。周瑜死時才不過36歲,那時也不過30歲左右,魯肅40歲,曹操53歲。事實上青年人打敗了老年人。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


  1965年1月25日的一次談話中,毛澤東又說:「看起來還是青年人行。群英會上的英雄,大多是二三十歲的人。諸葛亮當時才27歲,孫策初幹事時,不到20歲,孫權更小。」


  從毛澤東關於《三國演義》的談話來看,他是聯繫自己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實際,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客觀公正地分析和評價《三國演義》的事件人物,肯定其所長,分析其失誤,真正做到了古為今用。轉自:人民網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三國演義》中毛澤東最推崇的人物除了曹操還有誰
《三國演義》中毛澤東最推崇的人物除了曹操還有誰?
《三國演義》中毛澤東除了曹操還最推崇誰?
《三國演義》中曹操的人才戰略
《三國演義》中的曹孫劉,你看準了誰
曹操——三國演義中最好色的人
為什麼人人都愛《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
毛主席問《三國演義》中誰的本事最大?李銀橋的回答亮了!
《三國演義》中的正反人物
馬忠:《三國演義》中名氣最大的小人物
《三國演義》中被黑的最慘的人物是誰?
《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孫權三雄爭霸,你認為誰最會用人
《三國演義》中曹魏最搞笑的四位人物:曹操,曹仁,曹真,曹爽
揭:《隋唐演義》中英雄的歷史原型
《三國演義》中最悲情的君主和謀臣!
《三國演義》中九大「張冠李戴」的故事!
為《三國演義》背黑鍋的三大歷史人物!
《三國演義》中最令人敬佩的三條硬漢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