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芒團傣族古法造紙:傳女不傳男的「非遺」技藝

芒團傣族古法造紙:傳女不傳男的「非遺」技藝


芒團傣族古法造紙:傳女不傳男的「非遺」技藝



圖為岩蚌在用木刀將晒乾的紙揭下。

中新網臨滄11月21日電 (李曉琳)11月的孟定鎮絲毫找尋不到冬季的蹤影,亞熱帶季風性氣候讓這座位於中緬邊境的小城四季如夏。正午,身著夏季傣族服飾的60歲老人岩蚌將沉澱了均勻紙漿的布架抬出屋外,3個小時後,一張張古法手工白棉紙就曬好了。


六百多年來,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孟定鎮芒團村的傣族一直保留著最為簡單、原始和傳統的構樹皮手工造紙工藝。


頗為有趣的是,因造紙需經過浸泡、蒸煮、搗漿、澆紙、曬紙等十一道繁雜的手工工序方能完成,極其考驗耐心、細緻和精準,所以有傳女不傳男一說。男人們偶爾出些力氣活,幫忙採料和搗漿。


與普通木漿紙相比,芒團白棉紙防蟲防蛀,力撕不破,且無污染無異味。2006年,芒團古法造紙工藝成為了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芒團傣族古法造紙:傳女不傳男的「非遺」技藝



圖為葉明在展示如何製作手工紙。


「白棉紙可以抄經、包茶葉。」岩蚌一邊熟練地用木刀將曬好的紙從紗布上揭下,一邊與記者聊天。她說,這樣的白棉紙,自己一天可以做出200餘張。因為白棉紙無污染、無異味,目前已成為包裹茶葉的最佳材料。


岩蚌從母親那裡學習了造紙術,現在又將手藝傳給女兒與媳婦。芒團村的傣家人就這樣一代代將技藝傳承下來。

目前,該村有120多人掌握此項技藝。解說員伍曉梅告訴記者,芒團的手工造紙技藝得以保存至今,主要還是有宗教文化的基礎。「當地傣族信仰佛教,常用手工紙抄寫佛教經書。」


記者在葉明家的商店碰巧遇上了前來購買白棉紙的僧人。葉明收過50元錢,遞去兩疊手工白棉紙。因為產量有限,白棉紙售價相對較高。但傣族人認為,只有使用白棉紙抄寫佛經才最虔誠。展覽館裡展示著上百年的經書,包裹佛經的布料已經腐爛,但白棉紙抄寫的佛經依然完好無損。


作為傣族的傳統文化之一,芒團手工造紙技藝如今也面臨著如何發展和傳承的難題。繁雜的工藝和原始的技術,限制了白棉紙的精細化加工,也無法批量生產。目前,造紙僅是農閑在家時傣家婦女的「副業」,遠不能成為家庭經濟支柱。


「為了讓傣族文化得到了更大的傳播,我們不斷嘗試創新和推廣。」葉明的女兒艾依是村裡的手工造紙能手,她自幼跟著葉明學習造紙。聰慧勤勞的她不僅從母親那裡學到了紮實的造紙技術,還十分創新的運用生活中的花草元素,將白棉紙打造成天然的藝術品。


今年才25歲艾依已經是芒團造紙協會的骨幹。她與政府合作建了合作社,將其他村民家的白棉紙收購後進行加工。每年,艾依能銷售出10多萬張白棉紙,還不停學習研發了許多新產品:筆記本、檯燈、扇子、剪紙、刺繡···店裡的新產品越來越多。

葉明說,目前手工紙已經銷往雲南昆明,甚至泰國和緬甸。「一些省外的遊客也會作為伴手禮帶一些回去。」葉明十分支持女兒的事業,也希望女兒能將少數民族文化發揚光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地理 的精彩文章:

愛爾蘭廢棄學校觸目驚心引人深思
探訪中國最大方形客家圍屋:隱在深山人未識

TAG:人文地理 |

您可能感興趣

湘東造紙人家,探尋傳統技藝
藏族造紙技藝:藏在深閨人未識
古法造紙課程再現——諸暨童畫與花草的私語
貴州占里:探訪侗族古法造紙術
「造紙工藝中的物理化學」 ——「華夏科技學堂」教育活動
造紙女孩熱舞夢
傳男不傳女 600年古法造紙術瀕臨失傳
九龍山上的古法造紙
「造紙工藝中的物理化學」華夏學堂教育活動
人類的造紙術是跟馬蜂學來的?
造紙術中「活化石」 安慶官莊桑皮紙
造紙術的發展:造紙術何時傳入歐洲?造紙術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蔡倫古法造紙,用熊貓糞造出的紙啥樣子?
科技館之旅——體驗造紙
權力的遊戲:造紙胡蜂也會看臉?
冷歷史:白蛇傳小青是男的、張飛是帥哥?造紙術竟是太監發明的!
男子研究新型造紙術,用動物糞便還有大麻和果泥造紙
造紙廢水處理工藝的研究
體驗四大發明魅力,傳承中國工匠精神 繽紛鳥&活字印刷造紙廈門心之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