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神舟11號返回艙曾消失2.7秒:發生了啥?

神舟11號返回艙曾消失2.7秒:發生了啥?

如果把火箭衝天的壯美瞬間比作「太空大戲」的序幕,那麼這部劇的結尾高潮,則由某基地著陸場站的官兵上演。幾十年來,他們用匠心般的追求,完成了11艘神舟飛船的搜救回收任務,書寫了「功勛著陸場站」的傳奇。2016年11月18日,在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主著陸場,我們見證了他們又一次完美表現。今天,讓我們走近其中幾位普通士兵,一起分享他們紮根草原、追星攬舟的精彩航天故事。


黑障「鷹眼」


「目標丟失!」11月18日13時42分,由於神舟十一號飛船快速飛行與大氣劇烈摩擦而進入黑障區,地面與返回艙的通信暫時中斷。此時,在內蒙古白雲鄂博回收一號雷達電子車內,胡長青正全神貫注緊盯屏幕,等待捕獲即將到來的神舟十一號返回艙。


神舟11號返回艙曾消失2.7秒:發生了啥?



神舟11號點火


「1秒,2秒……還未發現目標?!」只聽他呼吸壓得很緊,雙頰開始泛紅,感覺他整個軀幹像拉滿弓的箭,隨時準備彈射出去。

「屏引!轉大域!」隨著指揮員一聲口令,切按鈕、換選項、引導波束指向,胡長青幾乎在瞬間就完成了3個連續動作。



神舟11號返回艙曾消失2.7秒:發生了啥?



神舟11號與天宮二號對接


「回收一號發現目標!」返回艙進入黑障區2.7秒後,胡長青如「鷹眼」般犀利的目光,快速準確地捕獲到神舟十一號返回艙。作為飛船返回段的前置雷達站,回收一號是著陸場系統迎接飛船回收測控的第一棒。在飛船再入大氣層時,就只有回收一號這一套設備跟蹤飛船,傳送返回艙飛行數據,而胡長青就是該設備的角度操作手。

「操作手無論如何都要跟住目標!」從神舟八號開始,胡長青就擔任了「回收一號」雷達角度操作手。然而,在廣袤蒼穹中運行的返回艙如同滄海一粟,要及時準確發現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返回艙在進入大氣層時的飛行速度能達到每秒七八公里,角度操作手不僅要時刻掌握雷達角度和角速度,還要在腦中形成清晰的目標運動趨勢。這些動作基本上是同時進行的,幾乎沒有反應時間。


在目標進入雷達搜索距離範圍到著陸短短300秒內,胡長青要按照任務指揮手冊和目標捕獲方案,執行多達66次動作。


那麼,他是如何確保完成既定動作並快速捕獲目標的?他的回答是要做到穩准快,「穩就是要平穩控制天線,同時保持心態的沉穩;准就是要完成動作準確無誤,查找問題冷靜精準;快就是要反應敏捷操作快速,面對突發情況足夠果斷。」為實現人與裝備的最優結合,胡長青對微小信號目標發現捕獲、高仰角過頂跟蹤、偏航跟蹤等難點重點內容,進行了成千上萬次模擬演練。


「他對幾十套預案的處置遊刃有餘,就像條件反射一樣自然。」高工孫玉柱這樣評價胡長青的過硬素質。



神舟11號返回艙曾消失2.7秒:發生了啥?


胡長青:某著陸場站電掃雷達隊角度操作手,四級軍士長軍銜,榮獲三等功1次。


「神舟九號」任務準備期間,為解決人工推算等待點容易造成失誤的問題,胡長青操作雷達,實現了返回艙出「黑障」目標丟失後的自動搜索捕獲,創造了返回艙出「黑障區」5.7秒重新捕獲的新紀錄。


「嫦娥」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任務中,胡長青採用雷達弱小目標和目標出「黑障」前後目標丟失快速重捕策略,使目標進入「黑障」前後僅丟失不到3秒,任務空前圓滿。

「反覆練習,將每個動作都做到極致。」有人問胡長青成功秘訣時,他一臉謙虛地說。



神舟11號返回艙曾消失2.7秒:發生了啥?



閆家聞:某著陸場站氣象台雷達觀測員,上士軍銜,精準觀測著陸場區氣象條件,被譽為「草原氣象觀測第一人」。


責任在於擔當


氣象「神算」


與雷達朝夕相伴、與電波形影不離。「穩、准、快」是我的特點,練到極致是我的秘訣。作為一名雷達操作手,精準為神舟保駕護航是責任和義務。有我,回收征途上神舟永不迷航。


「著陸場區氣象條件良好,滿足回收條件,雄鷹起飛!」只見銀灰色的鐵翼旋起疾風,8架救援直升機迅速前往預定落點。此時,端坐在著落場站光學氣象台操作台前的閆家聞如釋重負。這位西北漢子臉上由於草原風吹日晒催生的皺紋,隨著鬆弛下來的呼吸起伏顯得格外生動。


這已是閆家聞第4次參載入人航天任務,也是他第8次擔任測控回收氣象分系統觀測員。


「對於學氣象科班出身的他來說,能力素質從來不是問題。能有如此出色表現,更多是源於他身上的血性和實幹。」提起閆家聞,教導員李建澄讚不絕口。此話怎講?時間回溯到11月2日,阿木古郎草原,一場航天回收搜救演練正有條不紊地進行。凌晨,場區氣溫驟降至零下20℃,頂著刺骨的寒風,閆家聞已在室外堅守了數個小時。他雙眼布滿紅色血絲,卻仍密切察看著場區周邊的天氣狀況,額頭上滲出的汗水結成亮閃閃的冰晶。


「不好!一股強度較大的雲系快速形成,很可能發生雷暴。」作出準確判斷的閆家聞,迅速報告氣象台台長,「位於場區正西、距離50公里處有一強雷達回波區正向場區移動,中心回波強度較大,對流高度9.5公里,速度14米每秒,完畢。」


「繼續密切監視,保持高密度時間掃描。」隨後,指揮部迅速採取應急預案,使得搜救飛機規避了較大風險。



神舟11號返回艙曾消失2.7秒:發生了啥?



李濤:某著陸場站救生回收隊通信技師,二級軍士長軍銜,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距離回收還不到一周時間,屆時能否具備回收的氣象條件?」指揮部的氣氛驟然緊張。由於著陸場區地勢廣闊,草原氣象變化莫測,雷電、暴雨、降雪隨時都可能發生,每天監測的距離要達到300多公里,每小時分析研判的數據90餘條,隨時預警的難度極大。


「首次要有百倍的信心,百次要有首次的標準。」為了確保觀測數據及時高效,閆家聞把宿舍搬到了設備車上,在不足6平方米空間的工作車裡,邊推導、邊演算,平均每天休息五六個小時,對場區周圍6個觀測站30多年的歷史資料,16項氣象數據進行系統分析,只為確保飛船返回當天觀測數據準確無誤。



神舟11號返回艙曾消失2.7秒:發生了啥?



李佔山:某著陸場站救生回收隊搜救通信技師,二級軍士長軍銜,榮獲三等功2次。


「觀天測雨把天脈,精探細查護神舟。」2009年從蘭州資源環境技術學院畢業的閆家聞,選擇攜筆從戎,來到某著陸場站氣象台。2013年6月下旬,正值神舟十號任務回收前一天,天空響起陣陣雷聲,測雨雷達操作手報告,正在掃描中的雷達突然沒有了回波顯示。這關係到即將開始的飛船回收任務能否按計劃進行。閆家聞臨危受命,迅速趕赴陣地排除故障。


爬上雷達,閆家聞迅速從上百個部件中定位,檢測出發射機控制板故障,並發現控制板一個模塊虛焊。他拿出烙鐵對該模塊進行補焊,經過一系列嫻熟的操作,雷達回波顯示恢復了正常。


「類似這樣的事還有不少,但最後都化險為夷了。」在閆家聞看來,氣象觀測場坪這些設備,就像是自己手中的武器,絕不允許出現一點問題。此次神舟十一號任務,最後一次全區會商時,閆家聞向氣象預報組報告了18日回收窗口氣象觀測條件最好的結論。


結果正如他所報。18日下午,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拖著紅白相間的主傘,安全返回地面。這一刻,閆家聞和戰友們激動得擁抱在一起。誰能想到,就在備戰神舟十一號任務的關鍵階段,他懷孕4個多月的愛人被查出患重病,醫生會診後建議儘快手術。他強忍悲痛寬慰完妻子,轉身投入工作。


「航天員已平安返回!親愛的,請等我回家。」這時,他撥通妻子的電話,淚水悄然滑落,話語中帶著些許溫柔,像阿木古郎草原雨後萌生的叢叢新綠。



神舟11號返回艙曾消失2.7秒:發生了啥?



神舟11號發射全過程


實幹成就夢想


「快反」開艙手


閆家聞


「紮根草原,追星攬舟。」能從一名地方大學生成長為「載人航天著陸場模範氣象台」的一兵,我實現了自己最初的夢想。我堅信,實幹才能圓夢,無論前方的路有多艱難,都會腳踏實地奮力前行。



神舟11號返回艙曾消失2.7秒:發生了啥?



航天員在天宮二號內活動


黃沙飛舞,直升機銀翼盤旋;草場深處,搜救車隊鐵流猛進。


「北京,雄鷹報告,目視返回艙!」


「嘭」的一聲巨響,一團黃色火光從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底部噴出,緩衝發動機點火成功,返回艙穩穩降落在內蒙古主著陸場。還未等搜救的直升機停穩,一個身著橘紅色搜救服的工作人員背起30公斤的裝具,跳下直升機,直奔返回艙。他就是「快反」開艙手李濤。


「這是我第11次執行神舟測控回收任務,但仍然像第一次一樣興奮,充滿期待。」匆忙說完這話,李濤迅速轉入預定回收動作……相比火箭發射和交會對接,開艙顯得簡單多了。但其實裡頭大有學問。返回艙在返回過程中,與大氣發生摩擦,外殼產生高溫,導致艙內氣壓和艙外氣壓不平衡。開艙時,要用特殊工具精準地插入鎖孔,通過減壓閥平衡艙內外氣壓。「如果泄壓太快,航天員身體一下子適應不了;太慢,就會耽誤航天員出艙時間。」


低溫嚴寒、風雨雷電,返回艙傾倒等,都是回收搜救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為了練就一手過硬的開艙本領,李濤沒少吃苦頭。他從艙門構造、平衡艙壓等多方面入手,反覆琢磨,每次都將同一個動作反覆練習上千次,有時手經常酸痛得連筷子都拿不起來。


神舟七號返回艙開艙時,由於泄壓時操作過快,艙門被內部氣壓緊緊地吸住,導致開艙時間比預定時間推遲了一分多鐘。這讓李濤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到精準判別艙內外氣壓平衡,無論何種情況下,都要快一秒打開艙門。由於無法模擬高溫狀態下開艙情景,李濤只好拿高壓鍋加熱後進行模擬開艙泄壓訓練。通過減壓閥泄壓時發出的「嘶嘶」氣流聲,他逐漸學會了用氣流聲來判斷艙壓平衡狀態。後來,他創造了30秒內打開艙門的紀錄。


「這些年模擬開艙門的次數,甚至比我開自己家門次數都多。」熟悉李濤的人都知道,這份完美背後凝聚了他千錘百鍊的辛勤和汗水。



神舟11號返回艙曾消失2.7秒:發生了啥?



神舟11號返回過程


神舟四號飛船回收當天,主著陸場遭遇了罕見的暴風雪,氣溫驟降至零下三十多攝氏度,鋼絲繩結冰打滑,嚴重影響返回艙扶正。協作單位要求在不破壞返回艙外表的情況下,儘早將返回艙吊上列車,運往北京。緊要關頭,李濤將棉帽、手套等塞入鋼絲繩縫隙,徒手保護返回艙,雙手被凍得粘在返回艙上,被硬生生地撕下了一層皮。


神舟五號任務開艙時,航天員楊利偉與李濤一個在艙門裡,一個在艙門外,兩人聯動開艙。由於過於激動,李濤不小心用開艙錘砸到左手食指,鮮血染紅了白手套,他卻絲毫未發覺,最後還是被醫檢醫保人員提醒才感到痛。又一次完美回收!直升機搭載著兩位航天員漸行漸遠。李濤仍忙碌著進行艙門固定等工作,他身著橘紅色搜救服、精幹如雕像的背影和被燒成青褐色的神舟十一號返回艙艙體,在陽光的照射下,勾勒出一道絕美的畫面。



神舟11號返回艙曾消失2.7秒:發生了啥?



神舟11與天宮二號對接


激情為使命燃燒


精準「數據王」


李 濤


17年前,我來到剛組建不久的著陸場站救生回收隊。當得知這是我國唯一一支擔負航天器回收任務的專業團隊時,我既激動又自豪。「功勛著陸場站」幾個大字,就是我的工作標準。為了航天人這份使命榮光,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個頭不高,皮膚黝黑,不善言辭,但聊起自己的通信專業,他聲音洪亮瓷實,聽上去斬釘截鐵,有著西北風一樣的氣勢。他就是救生回收隊的「兵王」李佔山。


從1999年起,他就來到位於內蒙四子王旗的著陸場區,參加神舟飛船返回艙搜索回收任務。「戰友對李佔山的仰視,不僅是他的資歷、勳章,更源於他從草原『活地圖』到精準『數據王』的勵志傳奇。」說這話時,救生回收隊隊長李磊一臉自信,「有了他,任務就多一重保障。」


草原「活地圖」的稱呼,還要從李佔山擔負的任務說起。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他都擔任地面車隊嚮導,負責帶領車隊以最短時間趕到落點。帶車指路的活說起來簡單,但換成了特種搜索車輛、草原路,難度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著陸場區所在的阿木古郎牧區,道路錯綜複雜,放眼望去找不到任何特殊的標誌物。趕上陰天或晚上,連自己的方位都很難判斷,更不要說在茫茫草原選擇方向了。



神舟11號返回艙曾消失2.7秒:發生了啥?



神舟11號成功發射


那些年在備戰任務期間,只要有空閑,李佔山總是喜歡到草原上轉悠。有車坐車,沒車靠走,背起裝著指南針、地圖的背包,常常是迎著朝霞出發,踏著夕陽歸來。每一個危險地段、每一次道路變更、每一個重要點位,他都詳細記錄在那本厚厚的筆記本里。他走遍了場區的溝溝坎坎,行程超過3萬公里,標定主著陸場區地形圖30多份,記錄點位近500個,採集地理信息超過1萬餘條。


有一次,上級首長到場區實地勘查,車隊遭遇草原罕見的揚塵天氣,能見度不足半米。司機迷失了方向,車在草原上兜起了圈子。隨行的李佔山憑藉豐富經驗,將迷途的車隊安全帶回場區駐地。從此,他草原「活地圖」的稱呼不脛而走。這些年,隨著科技的進步,導航系統越來越精確。李佔山這個草原「活地圖」發揮作用的空間已經不大了。他為此深感不安,深思熟慮後主動申請去干技術性更強的搜救通信專業。



神舟11號返回艙曾消失2.7秒:發生了啥?



神舟11號點火


他去某研究所學習,師傅介紹某通信裝備系統基本情況,一下就涉及到10多門知識。入夜,戰友們鼾聲四起,李佔山卻急得睡不著。「那麼多地圖都能記住,只要用心學,這些知識也一定能掌握!」他一遍遍給自己鼓氣。走過短暫的失落期,李佔山選擇一種破繭成蝶的方式繼續前行、修鍊。幾年下來,他系統掌握了寬頻4G通信基站、IP語音、自動跟蹤等技術。他不僅能夠熟練操作新設備,還就提高某通信設備的自動化程度申請了科研立項,並成功結題。


今年4月,某返回式衛星回收任務中,首次採用新型通信設備實時傳輸測控數據,經多次實驗發現通信效果不佳。正當大家一籌莫展時,李佔山建議設計了數據轉換程序,在中心進行轉換後再進行數據傳輸。此方案確保了任務中信息傳輸穩定清晰。


「動中通,聯繫草原二號,報告返回艙定向方位角。」「明白」……11月18日下午,阿木古郎草原的寧靜再次被打破。李佔山帶領地面車隊,風馳電掣般挺進神舟十一號返回艙預報落點。車內調度口令此起彼伏,李佔山緊盯設備屏幕,輕擊鍵盤,密切觀察著各項數據的實時狀態。查看設備鏈路狀態,及時撥通衛通電話,精確調整通信電台信噪……一系列操作有條不紊,快速精準。



神舟11號返回艙曾消失2.7秒:發生了啥?



審核走11號與天宮2號對接細節


返回途中,夜色從廣袤的牧草瀰漫開來,一輪皎潔的月亮徐徐升起。這再熟悉不過的草原月夜,在李佔山看來今天格外美。他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記下這樣一句話:「不喧嘩自有聲。好兵要像匠人一樣,一刀一刀雕刻心中的天籟。」


奮鬥的人生不迷航



神舟11號返回艙曾消失2.7秒:發生了啥?



天宮2號內景


李佔山


從搜索引路人到通信負責人,改變的是崗位,不變的是矢志航天的堅定信念和追逐夢想的赤誠之心。我願用奮鬥的人生,書寫航天測控事業的華彩。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軍情 的精彩文章:

共享情報!韓日加入美軍反導網欲針對中俄
又一重大航空信息 中國版蘇35研製計劃啟動
美國欠中國那麼多錢 中國為何還繼續買美債

TAG:說軍情 |

您可能感興趣

2017年消失一半了!
7,262,306,342人口消失了,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呢?
人類消失40-50-70年後,世界將會怎樣?
二戰1500名日軍突然消失,倖存的30名為何瘋了
史前生物突然消失!13000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
1948至2000年,揭秘解放軍歷史上消失的46個軍
建在木樁上的水城,每年遊客多達2000萬,2100年將會消失
莫名「消失」的1.5萬元
10的100次方年后:最后一个黑洞将消失
醫生都重視晨起4片橫掃百病,鎖住98斤3年贅消失50像20歲
穿越西元3000後漫畫106-108話消失
科學家竟算出日本人「消失」時間:為3766年8月16日
2025年之前,緬花即將消失?
史前生物消失之謎!13000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
七七事變80周年:25歲的他拍下抗日戰爭後,也消失了80年
「消失」的960萬公衛款去哪兒了?
人類消失100-200年後,人類留下的文明遺迹都將消失
太神奇了 早晨喝一次 斑點消失 50歲像20歲
王思聰消失118天回歸,網友:這118天思聰經歷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