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陝西發現天坑群地質遺迹 填補世界岩溶地質研究空白

陝西發現天坑群地質遺迹 填補世界岩溶地質研究空白

新華社西安11月24日電(記者張駿賀、姚峻譯)在陝西省漢中南部秦嶺造山帶與揚子地塊結合部位,新發現地質遺迹200餘處,其中天坑49處(超級1個、大型17個、常規31個),直徑50米至100米的漏斗50餘處,洞穴50餘處,其他如峰叢、窪地、石林等岩溶地貌景觀60餘處。


記者24日從陝西省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了解到,這些遺迹主要分布在陝西漢中市寧強縣禪家岩鎮、南鄭縣小南海鎮、西鄉縣駱家壩鎮、鎮巴縣三元鎮四個區域。其中,鎮巴縣三元鎮和南鄭縣小南海鎮集中區天坑最為密集,岩溶地貌景觀形態最為完整,分布有單體規模最大的鎮巴圈子崖天坑、形態最典型的鎮巴天懸天坑、坑底有原始森林的南鄭伯牛大型天坑。另外,西鄉縣駱家壩鎮集中區發育有雄偉壯觀的天生橋,同時還發現了商周時期川陝最大懸棺遺址——「神仙崖」懸棺墓。


陝西省國土資源廳廳長王衛華介紹,本次發現的天坑主要有原始程度高、科考價值大、開發前景好這3項主要特點。

從地質遺迹本身的物質組成看,天坑、石林、溶洞等都是發育在由古老而堅硬的碳酸鹽岩地層之中。這些地層成岩程度高,抗壓性強,產狀平緩,為其保持自然狀態提供了有利的物質條件。從地質遺迹周邊環境看,地質遺迹分布的最核心區域,地勢險要,人跡罕至,岩溶系統完整,生態系統良好,各類地質遺迹均保持原始狀態、自然狀態、天然狀態。


「漢中天坑群是濕潤熱帶、亞熱帶岩溶地貌區最北界首次發現的岩溶地質景觀,也是我國岩溶台原面上發育數量最多的天坑群,對其形成機理、條件、演化規律等方面的研究,將對中國南北方乃至全球古地理環境以及氣候變化的對比分析具有重要科學價值。」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所長劉同良說。


「在200餘公里的狹長地帶,有如此大規模呈帶狀分布的天坑群,是世界罕見的。」劉同良說,「這項發現既填補了世界岩溶地質研究空白,也增加了生物研究原始樣本。」


國土資源廳副廳長雷鳴雄說:「這次發現的天坑群,集天坑、洞穴、峽谷、溶洞、飛瀑、峰叢、窪地等渾然一體的自然風景,是開發潛力大、市場前景好的寶貴旅遊資源,對於豐富旅遊產品、挖掘旅遊資源具有重大意義。」

王衛華表示,陝西將建立天坑群岩溶地質研究工作站,對天坑群地質遺迹的成因、演化及其生物多樣性開展長期觀測、探測和研究工作,適時啟動國家乃至世界地質公園和自然遺產申報工作。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日本也要部署「薩德」?專家:損害東北亞國家利益
政府拍教學片留存非遺「基因庫」 不少已無傳承人在世
李象群故宮展出「紫禁城中城」 僅限學術預約參觀
感恩節國內遭「冷遇」?專家:因不具有「狂歡」性質
青藏高原東部強降溫變化研究取得階段性進展

TAG:中國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江西省蓮花縣發現全國罕見的「古鈣」華溶洞地質遺迹
雲陽發現奇幻小峽谷 宛如天然地質博物館
山東省地質博物館:採擷地質精華 讓石頭會「說話」
海口火山群地質公園的自然奇觀
地理知識 山地地質災害
廣州地質
游三峽大瀑布,賞多個地質年代的天然地質博物館
地質學家在海底發現地球上西蘭大陸
宇宙塵埃「現身」大城市 可用於研究太陽系地質歷史
世界地質奇蹟-巴西藍湖洞
河南地質遺迹資料庫記錄中原「足跡」
世界地質公園 貴州 織金 溶洞
宇宙塵埃「現身」大城市,可用於研究太陽系地質歷史
石塘林,第四紀時期多次火山噴發後岩漿流淌形成的地質遺迹
「海洋地質十號」下水,我國海洋地質調查能力已躋身世界前列
武當山地質博物館給您帶來多重感官體驗
美地質勘探局發布地球衛星圖 美似油畫
我國海洋地質調查又添新丁:海洋地質十號科考船即將下水
青春獻地質 足跡遍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