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蒙古馬刀的後裔:東歐近代騎兵刀

蒙古馬刀的後裔:東歐近代騎兵刀

東歐由於經常面對來自東方的威脅,因此馬刀較為常見。馬刀的形制按西方學者的分類可以劃為四類。第一類起源較早,採用十字或者叉子式的護手。刀柄從側面看像是鷹的頭部,鷹的嘴部形成一個回鉤,便於握持,被稱為戰鬥握柄(combatkarabela)。製作這種握柄通常先使用金屬製作出框架,再用鉚釘從兩側把木質,骨質或者象牙質的柄材連接起來。這一類馬刀有三種形制。第一類馬刀的三種形制。A型馬刀前半段的三分之一加寬而採用半雙刃的刀鋒,刀身彎曲度非常大。一般認為這是由奧斯曼土耳其的吉利彎刀演變過來的。其刀柄較寬,有數個鉚釘貫穿刀柄將刀莖固定,刀柄的材料通常為木質或者骨質。有時候也為了讓手更加有力的緊握住刀柄,而把刀柄整個用金屬打造。B型馬刀前三分之一併不加寬,刀柄也較第一種更窄,更加容易持握。C型馬刀較前兩者要短闊,刀柄通常呈弧形。前兩者馬上地面皆可作戰,後者由於刀身較短且粗大,通常只在地面使用。



蒙古馬刀的後裔:東歐近代騎兵刀


第二類被稱為蒙古韃靼劍。這類馬刀來自13世紀橫掃世界的蒙古騎兵。這款對東歐武器產生巨大影響的蒙古馬刀也深受阿拉伯風格的影響。我國古代對蒙古民族記載的一手資料《黑韃事略》所述有環刀,效回回樣,輕便而犀利。



蒙古馬刀的後裔:東歐近代騎兵刀



宋末元初的《搜山圖》小鬼手中的便為有環刀


蒙古馬刀的後裔:東歐近代騎兵刀



蒙古韃靼劍


第三類馬刀也叫輕騎兵馬刀。這種武器是當時使用數量最多和使用周期最長的,多為等寬圓弧形,帶有一個封閉或者半封閉的刀柄,有五種形制。輕騎兵馬刀的五種形制。A型馬刀十字護手下端彎曲,以100度向刀柄末端延伸,並與其鏈接在一起形成封閉護手。這類馬刀在16世紀到18世紀早期被普遍使用。B型馬刀的護手以90度的彎曲角度延伸到刀柄末端,但是並不與刀柄末端接觸,故刀柄並不是完全封閉的。此類馬刀在17世紀至18世紀上半葉普遍使用。C型馬刀的護手是全封閉型的,護手為渾厚的圓盤形。這類馬刀取代AB型於18世紀下半葉開始使用。E型馬刀於D型基礎上護手兩側增設護圈,可以更好地保護手指。



蒙古馬刀的後裔:東歐近代騎兵刀


第四類馬刀通常帶有十字形護手,末端帶有杏仁型鐵片或者銅片。【圖43 四類馬刀的兩種形制。A型刀身弧度頗為完美,弧度最低點靠近刀身二分之一處。刀柄的前方帶有兩翼延伸的十字型護手。有些刀會在護指的左側連上一個叫做;拇指環的圓環。握刀時把大拇指伸進這個環中,會加強使用者控刀的能力。此類馬刀更適合馬上格鬥。B型馬刀刀柄後端向下彎曲,設有鐵鏈連接護手和刀柄後端。馬刀刀柄通常使用木質或者骨質材料製作,然後在上面蒙上皮革。此類馬刀更適合步戰。



蒙古馬刀的後裔:東歐近代騎兵刀



馬刀拇指環

一般來說,大多數馬刀的刀鞘則由木質局部包上銅皮或者鐵皮,配上前後兩根皮帶掛在腰上,下垂在大腿一側。前後皮帶長度應調整合適,讓馬刀佩掛好後,刀柄尾端和身體垂線夾角呈九十到一百度,方便快速拔刀。



蒙古馬刀的後裔:東歐近代騎兵刀




蒙古馬刀的後裔:東歐近代騎兵刀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作者原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戈的興衰跟車戰的崛起到底有何關係?
二戰芬蘭軍隊唯一指定用刀:芬蘭Puukko刀
古代打仗時,「旗幡招展、鑼鼓喧天」到底起什麼作用?
連鍋碗瓢盆都搶的十三世紀日本倭寇

TAG:冷兵器研究所 |

您可能感興趣

終結一代名將,北歐雄獅古斯塔夫國王的騎兵武器:闊劍!
蒙古馬:曾經的軍馬首選和騎兵的最愛
馬鐙與中國古代騎兵
盤點古代騎兵武器:蒙古騎兵曾用它橫掃歐亞大陸
蒙古騎兵最後的輝煌
歐洲單手長劍的鼻祖:古羅馬騎兵長劍
魔鬼的代名詞、蒙古輕騎兵的最好繼承者:哥薩克騎兵
東北消失的古國之東胡國:一個啟蒙了中原騎兵的古老民族
敵軍騎兵每天在河邊洗馬,唐將:把咱的母馬趕到河對岸,小馬留下!
清朝北洋新軍軍刀:德國造騎兵刀
卡賓槍、胸甲、馬刀—盤點拿破崙時代的5大騎兵
每日兵器:中國古代騎兵軍刀的變革
古代障礙物騎兵噩夢:拒馬槍、拒馬
大破歐洲十字軍的阿拉伯馬穆魯克騎兵
歐洲馬鎧簡史:騎兵戰馬的防護竟好過步兵炮灰?
西路軍與二馬10萬騎兵廝殺,策應河東紅軍南進,悲壯!
蒙古騎兵最後的輝煌:準噶爾對外的征服!
歐洲近代史上十大著名的騎兵部隊
西路軍臨澤突圍後集中在這個小地方,即將和二馬悍匪的騎兵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