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中國強胡同的記憶

中國強胡同的記憶

中國強胡同的記憶



有一個著名的相聲段子,說是什麼東西能響,「鐵的,有臍兒就能響。」答曰:我們家那鐵鍋怎麼不響呀?那也是鐵的,有臍兒。他們說的這個臍兒是老北京話,指的是鍋臍兒——就是鑄造鐵鍋的時候往模子里到鐵水的那個小口,在鍋的外邊;與其相對應的鍋裡邊稱鍋腔兒,我曾經住過的一條胡同原來的名字就叫鍋腔胡同。

鍋腔胡同呈東西走向,但不像其他胡同那樣筆直,長度從羊市口往東一直到東花市斜街。或許是北京人好圖個吉利,許多聽著不雅的胡同都順其諧音改了名,像驢市胡同改禮士胡同,鍋腔胡同也改成了國強胡同。南小市口以西為上國強胡同,南小市口往東的這段兒,就叫中國強胡同。


中國強胡同是北京最早售票看電視的地方之一,也曾是北京市的衛生模範胡同。當年在除「四害」運動中,中國強胡同不僅改造廁所,打掃環境,真正做到了除蚊滅蠅,還在胡同兩旁種下不少的國槐和柳樹。

中國強胡同的記憶


居委會大媽們的不懈努力獲得了北京市政府的表彰,物質獎勵是一台黑白電視機。於是,居委會將15號院的東廂房闢為電視站,還找來木匠做了個大箱子,白天把電視機鎖在裡面,晚上打開箱子的小門,供街坊四鄰收看。可這麼多的老街坊,讓誰看不讓誰看呀?就有人提議賣票,3分錢一張,椅凳自帶,站票1分。


那些日子,一位老大爺每天下午都會隨著知了的叫聲,從東口走到西口,時不時地來上一句「看電視!」我平生第一次看電視,就是在那裡花3分錢看的。中國強胡同還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胡同,回族、漢族、蒙古族、滿族都有,大家和諧相處,鄰里關係很好。


再早以前,廣渠門裡是亂葬崗子,義地最多。城裡的大戶人家擱誰也不會守著墳地安營紮寨的,所以中國強胡同基本上沒什麼大宅門,像模像樣的四合院倒是有幾家,院子里沒有什麼雕樑畫棟,倒也怡人養性。棗樹蔭,葡萄架,大魚盆里養金魚,標準的老北京風範。

中國強胡同的記憶


過去那種養金魚的灰色大陶盆現在已經不多見了,其實養金魚就該用這物件,陶盆容易長苔,尤其是滋潤在水裡更是如此,而且長了青苔的陶盆顯得十分的幽邃,彷彿深不見底一般,再配上幾條動作緩慢、姿態優雅的龍睛、紅帽,很是漂亮,所以老北京人都愛在院子里養金魚。


在院子里露天養魚最怕的是貓,因此灰色大陶盆上要覆蓋一個箅子。我和同學趴在葡萄架下的小桌上寫作業,他奶奶用大把兒缸子沏好茶水,顫巍巍地邁著小腳給我們端來,同學剛一接手,燙得立馬將大把兒缸子放在了魚盆的箅子上,誰知沒放穩,滿滿的一缸子熱水全澆魚盆里了,當時就有翻肚白的了,氣得老太太直責怪自己:這不是沒事瞎勤快嗎!?

中國強胡同的記憶



上世紀五十年代,幾個單位相繼在我們胡同東頭的義地上蓋起了高樓。說是高樓,其實也就不過四層,那也顯得鶴立雞群了。站在樓上遠可觀西山,近可看北京站的報時大鐘,尤其是雨後初霽更顯得天空格外透亮!這是直接的好處,不好的呢?京城的老少爺們兒都好玩兒點什麼,養鴿子便是其中之一。

鴿子在空中展翅飛翔,再加上悠揚的鴿哨,真有點超凡脫俗的勁兒。可家養的鴿子終歸不是專業的,飛了沒幾圈就落樓頂上歇腳去了,養鴿之人本是想看翱翔芳姿的,怎麼能隨隨便便落在樓頂上呢?於是石子、碎磚頭就派上用場了,可十多米開外,難免準星有誤,遭殃的就是樓上的玻璃了。雖說那年頭換塊玻璃也是筆不小的費用,但卻很少聽見樓上樓下的吵罵之聲,大概是樓上的聽見動靜出來尋找,樓下的早已藏在某一角落屏聲靜氣地悄悄看著事態的發展呢。其實要想尋找也不難,誰家房頂上有那麼三兩塊琉璃瓦,一準是養鴿子的人家。

中國強胡同的記憶



鍋腔胡同,早在明代就已經出現了,它甚至比現在鼎鼎有名的花市大街還要早。在明代北京城的老地圖上,現在的東、西花市大街那時叫神木廠大街。神木廠大街的得名是緣於在明朝時,這裡曾供奉著從江南漕運來的「神木」,而且是存放建設北京城所用的名貴木材的地方。明末清初,神木廠大街南北兩側的胡同陸續出現了很多製作各種紙花、絹花的作坊,大街上賣花的攤販、買花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這條街成為遠近聞名的「花市」,神木廠大街遂被花市大街的名字取而代之。

老話說「桑柳榆槐不進宅」,果木樹又不好侍弄,所以老北京人大多選擇相對好養活又實惠的棗樹。每年快到八月十五的時候,紅彤彤的滿樹掛大棗,隨風招搖,逗得人垂涎欲滴可又不敢摘,那份難受勁兒就別提了!據說東花市大街一帶足足有200多棵這樣的棗樹,要不新建的樓盤怎麼叫花市棗園呢!


其實在明時的北京城,叫鍋腔的胡同不僅有花市大街南面的這一條,城北的舊鼓樓大街東側也有一條叫鍋腔的胡同,胡同呈東西走向,東接寶鈔胡同,西通趙府街,這條鍋腔胡同後來根據諧音改名為國祥胡同,胡同中還有一個「那王府」。


而今,原來的中國強胡同及其周邊全已是高樓林立的小區、排列有序的商鋪。自打鍋腔胡同改成中國強胡同,名字叫了幾十年了,如今中國強胡同沒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九城 的精彩文章:

老北京城的王者之風

TAG:四九城 |

您可能感興趣

夏強國:記憶中的電影院
陶瓷上的「新中國記憶」
遺失的中國文明記憶,活在中國人記憶中的一組照片
歷史記憶與國家認同:一戰前後中國國恥記憶的形成與演變(上)
泡麵大國:中國人的速食麵記憶
記憶中的楊柳青之六
中秋里的記憶
中國瓦房,傳統的建築記憶
段奕宏:《記憶大師》中與黃渤同樣驚艷的「戲妖」
記憶中的溫馨
記憶中的朥餅
與張靜初、陶立夏一同巡遊記憶中的故鄉
《記憶大師》女性特輯呈現記憶中的女人徐靜蕾攜記憶四美深度解析
《消失的星球》最強國家吉鋼帝國&記憶系統介紹
記憶中的青瓦房
李華:遠去的記憶
記憶中的中國北方鄉村生活
八大胡同:老北京正在消失的記憶
講述我的中國故事:瑞士留華校友紀實文集《我們記憶中的中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