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熊玲:感悟人生,感受你我

熊玲:感悟人生,感受你我

——與雨露的對話

熊玲:感悟人生,感受你我


熊老師:


……請允許我談一點對於您的個人我的感受。在我的感受中您被分裂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當通過文章和聽課看到的精神界的你是位成熟睿智有力量的男性,總能讓我仰慕;而現實界看到的你卻常常讓我覺得像是一個單純可愛、需要被照顧的小女孩,總會激起我對你的保護欲。如此是否也能解釋我對你這般精神狂戀你的緣由了吧。


以下是我最近在與朋友往來的信件中思考到的一些問題,希望交換您的想法。


一個是關於人際間衝突的思考

朋友間的衝突是什麼?經過思考,我認為朋友就是互相探索邊界的過程。關係好的朋友就意味著願意給對方自己更加有彈性的邊界。回顧我自己經歷,好像朋友基本上都是只有相識相知,還極少有分裂斷絕的,也許是我自己也承受不來那份苦吧。我想朋友間的磨擦和誤會不應是關係發展的絆腳石,而應當是相互間進一步探索的契機,進一步磨合的機會。當然磨合的過程一定會有相互碰撞甚至擦起火花兒。


另一個是關於「為人做事」的思考


對於我來說「做人和做事」有著兩種完全不同的理念和狀態。我一直苦於將兩者整合,但百思無果。現在我得出一個暫時性的結論,靈感來自兩個方面:其一,來自尼採的一句話,「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可以忍受幾乎任何怎樣活的方式。」這就印證了無論想得到什麼,都必然會對做出的選擇付出代價,讓我們確知自己的目的和代價,甚至可以精明到用經濟學的眼光審視一下「機會成本」,也就是如何讓自己付出最小的代價而獲得最快的目標達成。在現實界中打拚的人們擁有這樣的確定感是十分必要的,成功學將此極力擴大是不無道理的。其二,靈感來自精神分析師和被分析者之間防禦的問題。精神分析師所需要做的一項工作就是幫助被分析者看到他的防禦方式以及解除不夠好的方式使用較好的方式。分析師是人,所以他不可能完全是清澈一致的,他也會有自己的防禦方式,而他與被分析者的不同就在於,分析師明晰自己的防禦方式,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在使用它,並儘力不在被分析者那裡使用不成熟的防禦機制。所以生活在現實界中的我們也需要明晰自己的社會性和知道自己的角色。當人類不可能脫離群族和社會而存在成為必然時,就需要找到與它共處的方式,我們需要了解任何的社會性需求,以及認同每一種需要承擔的角色,同時更加明晰內在的自我。扮演好每一張角色面具會讓我們的人生精彩,而看清楚面具下的真實自我會使我們真正充實滿足和補給能量。

熊玲:感悟人生,感受你我


當我極力想把「做人」的內在需求,和「做事」的外在需求整合一體時,才發覺可笑,作為個體「人」的存在本身就有內和外的本質差別,於是釋然。也許周國平為此作了完美調和,他說人彷彿有兩個自我,一個自我到世界上去奮鬥,去追求,也許凱旋,也許敗歸,另一個自我便含著寧靜的微笑,把這遍體汗水和血跡的哭著笑著的自我迎回家來,把豐厚的戰利品指給他看,連敗歸者也有一份。感謝這位感性哲人的答案!


另外還有滿擾動我的一句話


有天聽作為作家和企業家的周勵說,基督教中當人死後上帝會拷問什麼?我沒想到,上帝竟然不會問在人間的十宗罪,而是會問你是否充分地運用了我給你的時間和身體去感受這個世界!這個問題對於我這樣一個從來都要循規蹈矩的人,事事都想做對做好的人來說衝擊力很大,它讓我了解生命不是目的而是過程,它讓我了解是應活在別人的眼中還是活在自己的心中,它讓我了解生命中體驗的彌足珍貴。也許老天給我們機會讓我們去體會更加豐彩的人生,但是這其中需要智慧和勇氣,也需要理性和能量。


—— 雨 露

熊玲:感悟人生,感受你我


雨露你好!


感謝你對我感受的表達。怎麼樣那都是對一個人精緻的讚賞,給人的是一種美好的感受。在我感受到你的真實性和睿智與可愛的基礎上,願與你共情互換思想。我們都有共情和情感接納的需要,而共情能力是人天生的,如果雙方均有思想表達欲,可能更多是領享人生哲理的美感。至少我是這樣,分享思想比情感接納更令我欣慰,甚至在我做諮詢時我很少想到什麼共情。我不自覺中,怎麼說了一個「共情」呢(留給我自己思考吧)?


我之所以用文字反饋給你我的感受和思想,一是想表達我對你能力和潛質的欣賞,二是對你那天「對我感受的解釋」讓我解讀自己增進了答案的回敬(我投射性地感覺:或許你竊喜,用你的方式終於獲得我的回饋,再次證實你為人處世的能力)。別小看文字,有時它勝過了語言和非語言的力量,看文字的韻味只能意會難以言表。

籍你對我的感受,讓我們再次領略心理學的投射性認同。投射認同中有一種叫「黃金投射」。從黃金的含義,已知你對我身上含金量東西的認同,說明我這人存在黃金般的東西。究竟我有沒有呢,我主體的客體認為自己還是有的,但肯定沒你說的那麼好!有時來於他人對我的黃金投射,我覺得像是聽著完美的神話。完美與神話聯在一起,它們並不存在,但又無時不活躍在人們精神的未來。因此我個人認為,我認同他者對我黃金投射中的部分含金,同時我認為他者有自我黃金般東西的外投射,即投射者本人有著接受者身上存在或不存在的黃金品質。相對於你,其實也說明了或彰顯了你自身就存在的兩個分裂的好我。

熊玲:感悟人生,感受你我



我常遇到來於他人對我「分裂樣好我」的感受,內心有著被愛被欣賞的滿足感,但更有一種沉靜而濃濃的好奇:我的什麼讓人有這樣感覺?於是我有了解讀自己是何許人的願望,有了深解人與人之間構成吸引的東西的願望。


我感覺不了別人對我(母親型+小女孩型)的感覺,比如我在我女兒面前都沒充分感覺過母親身份,更別說我在他人面前能有母親感覺。這或許看出我就是很兒童化?但願不是病理性退行,又或許說明我潛意識抗拒母性?那是什麼在讓我抗拒?也不知我的什麼地方像兒童化?人啊,弄清楚自己很麻煩,於是我允許自己有情結有問題。


我這人很怪也不怪,但很接受自己的見怪不怪。因為我認為,人有怪異想像沒怪異行為,挺好的,這樣能使人在平靜中感受豐富。或許人一輩子都搞不懂自己「我是誰」,搞不懂才是人的存在,那麼接受存在,不用搞懂我是誰,是否才會獲得自然而平靜的人生?(這又陷入要搞懂的設問了。還是留給自己思考吧)。


跟你一樣,我是喜歡與有深度思想的人在同一精神位置互換思想的人。但我更是一個與世無爭的自我表現思想的自戀者,一個能為他人的身心健康獲益而感欣慰的快樂者。我有點詫異,你對我「兩個分裂我」的看法,與我很認同的人尤其是我老公(他是我的精神支柱)對我的看法竟是那麼一致。就你的黃金投射認同或「精神狂戀」現象,引發了我探究人性心理課題的思考——論依戀與依賴,論接納情結(想法產生了,不知何時出作品)。

熊玲:感悟人生,感受你我



關於你的「人際衝突的思考」,我很認同。我個人認為,人際吸引的核心是純真、豐富與深刻,它們最能給人爽心愉悅感。純真本是人的天賦,可已被人的社會性異化甚至扭曲著;豐富與深刻是文明的結果,是人類進化的精神需要。而這些我們都已很難獲得,或很難做到,也許正因此,我們才嚮往和珍視它們。


經常有人問,同性相吸的是什麼,異性相吸的又是什麼。應該說,同性相吸引的就是純真。異性之間,女性總是被男人身上的英雄情結及憐香惜玉的愛美情結所吸引,而男人總是被女人身上的夏娃、海倫(即母性、女性性魅力)和索非亞(女性智慧魅力)情結所吸引。當然,不同的男人或女人,迷戀對方的東西是不同的。


人際中我們都希望與個性單純,思想成熟的人交往和做朋友。現實世界不乏這樣的人,可我們都處在有限的人際環境。於是我們通常通過間接環境相遇這樣的人,以滿足我們精神交流的需要。書、網路、博客等便是這種狹窄的廣闊環境。

熊玲:感悟人生,感受你我



關於你「為人做事的思考」,你比我思考得深而複雜。我沒有感覺過兩者分裂的狀態,故也沒把兩者視為完全不同的理念。反過來說,我沒認為它們的理念不同,才沒體驗到不同的狀態,才沒覺得整合的必要。為人做事,只是我們面對的客體不同,它們相對我這個主體,我堅持同一理念:真——真誠、認真、真實。所謂真、善、美,有真就能體現善與美。對於我應該或想要面對的人和事,我都懷揣真誠和認真待之。或許我還沒理解到你「苦於將兩者整合」所指的含義,但我感覺到了你對人生理念的高度。尼采等人的一句話能激發你閃光的靈感,可見你有追求深邃思想之困惑是必然。尼采說「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可以忍受幾乎任何怎樣活的方式」,也印證了無論做人做事,只要知道個體自己在這個世界中的位置(這個位置包含著主體想做和能做的內容),他就必然能接受、甚至能享受所付代價的痛苦。


以「機會成本論」如何讓自己付出最小的代價而獲得最快的目標達成,的確是誘人的思想!這一思想令所有有成就欲的人著迷,使人煥發出創造力和勞動力而成功,也可能因著迷而本末倒置而陷入絕境。這一思想容易締造機會主義或功利主義,相應的會締造許多複雜的防禦方式,如情感賄賂、性賄賂、離間計、形象包裝等等。作為社會人,合理的社會掩飾,或成熟的防禦方式是必需要的,難點在我們誰能做到或掌握到什麼是合理,什麼是成熟?


周國平的理念,確實對做人的內外需求上作了完美的調和,至少能給我們心靈一點方向感。他的解釋,其實與儒道哲學、精神分析在修通人性癥結上是殊途同歸的:整合人格。或說修通人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分裂的橋樑。周國平也強調要整合兩個自我,這意味著既要釋放和接受那個「到世界上去奮鬥去追求,也許凱旋也許敗歸」的自我,也要釋放和運用那個「含著寧靜的微笑,把這遍體汗水和血跡的哭著笑著的自我迎回家來,把豐厚的戰利品只給他看,連敗歸者也有一份」的自我。前者那個自我,是受攻擊欲驅動而彰顯力量的野性自我,後者那個我,是人性本善所發展出的超自我,是具有博愛之力量,有接納毀滅之勇氣的自我。

熊玲:感悟人生,感受你我



上帝的「你是否充分運用地了我給你的時間和身體去感受這個世界」是經典的問句,每個人都應該記住,然後自問「我這一生過感受了多少精彩,有過什麼樣的體驗」等等。若能感悟到「生命不是目的而是過程」或許真能到達——不是活在別人的眼中而是活在自己心中的境界。獲得這樣的感悟,也許要歷經一段苦苦探索的過程,人不去摸滾爬翻一陣,是停(沉)不下來的,而那種體驗性的生活類似品味人生,你沒有沉靜的心境是品不出真味的。我個人是這樣在思索,也慢慢在學著體驗性的生活,我願意向生活學習。我特別欣賞你「我們需要了解任何的社會性需要,以及認同每一種需要承擔的角色,同時更加明晰內在的自我」的思想。


我的一個來訪者才21歲,他說「忠實於最真實的自己是最大的勇氣,去認識最真實的自己是最大的智慧。然後所有的問題都會解決。希望我們都能有這麼一天,沒有也沒關係,我們在這個過程獲得了勇氣和智慧」。我感嘆,具有深邃思想或人生領悟,其實跟年齡甚至跟閱歷無關,不是有的人活到了50歲其心智跟10歲差不多嗎。


是啊,去認識最真實的自己是最大的智慧。認識你真實的自己,這包括你的美與丑,你的真實需要,也就是明白了尼采說的「你知道為什麼而活」,你就能獲得心靈自由的感覺。想來想去,我還是覺得,能理解(不一定能接受)生活所有的可能性,能接受自己的一切,能珍愛自己也珍愛他人是我真實的需要,為了自由表達思想、享受悠閑而平靜的生活而活著,這是我想要的生活。探不透的人生話題,夠人一輩子探索呵。我認為的互換思想就到這兒吧。


熊 玲


四川成都藍天心理諮詢機構熊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熊玲心理諮詢 的精彩文章:

陳儂:一堂性心理課
日本人比中國人多活10年?真相在這裡
吳敏:歲月留下的不只是數字——大齡女的困惑
你的毛巾真的乾淨嗎?
一個猶太女孩留下來的詩

TAG:熊玲心理諮詢 |

您可能感興趣

人生感悟,曾經讓我幸福的你
人生的感想感悟
人生感悟:寬恕他人,喜愛自己
人生感悟:感嘆人生
我的人生感悟,絕非雞湯
感受自然之美,感悟人生智慧
感悟人生
感悟人生
感悟人生的話
我的三個人生感悟
人生,你該有新的感悟
人生感悟幾段話,感觸很深!
吶喊是必須的_人生感悟
生活感悟的句子_人生感悟
汪國真:感謝_人生感悟
成為你自己_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人心,是相互的
人生感悟:人生,路,自己走,沒有誰能幫你
婚姻傷感的人生感悟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