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謀士:成就蓋世功業,事了拂衣而去
劉邦創建西漢王朝,主要得益於三人:張良、蕭何、韓信。劉邦自己說:「夫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響,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作為三傑之首的張良,始終以智謀輔佐劉邦奪取天下,穩定王朝秩序。後世人提起張良,一定離不開講他的智謀。
張良用計,大抵可以從三方面概括:對敵動之以「利」,對友曉之以理,對己明哲保身。分清敵友,靈活用計,是張良用計頻頻獲得成功的不二法寶。
張良對敵用謀,一般以金錢、土地、官位開路去腐蝕、引誘、拉攏、收買敵人。張良和劉邦有一點是相通的,那就是都知曉「錢能通神」這個道理。他們為了達到目的,出手往往非常大方有氣勢。嶢關之戰,張良讓酈食其帶著奇珍異寶去收買嶢關守將——那個屠夫的兒子,從而輕而易舉攻取了咸陽;勸返灞上,張良用重金收買項羽的叔叔項伯,讓鴻門之災化為烏有;謀取漢中之地,張良把劉邦送給他的「黃金百鎰,珠寶兩斗」全都轉贈給了項伯,還讓劉邦再送厚禮於項伯,終使漢中一帶歸於己有;彭城之敗,張良也是用土地作為誘餌,拉攏英布、彭越為己所用,從而削弱瓦解了項羽的勢力;韓信尾大,攻下齊國後自立為假齊,又是張良力勸劉邦劃地封他做齊王,緩和了劉、韓矛盾;垓下之戰,各路諸侯故意失約不至,張良仍是用劃割土地、許願封侯等誘餌為計讓諸侯如約而至,為徹底打敗項羽、統一全國立下不朽功勛。張良計從利出,用金錢讓鬼為己推磨。脫離了金錢與土地,也是一籌莫展,計將安出。
對「人民內部」,張良則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如勸劉邦燒絕棧道,「大王不如把走過的這條棧道燒掉,這可以向人們表明你沒有再打回去的想法,可以哄得項羽對你放心」,讓劉邦樂意接受其主意;在滎陽被困時,劉邦和酈食其商量用許封六國方式削弱項羽的力量,張良聽說後,借劉邦吃飯的筷子來給他講不能許封六國的八大理由,讓劉邦好夢初醒,趕緊把刻好的印章毀掉;在劉邦分封時,手下相互攀比,爭論不休,張良力勸劉邦封他最忌恨的雍齒為什方侯,張良說「那就趕緊先封賞雍齒,給他們做做樣子,他們一見雍齒都能封,也就安心了」,從而穩定了建國初期的政治秩序;在勸都關中時,張良把洛陽與關中的地理位置、戰略意義給劉邦闡述,讓劉邦對建都洛陽還是關中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自己的建議樂於被劉邦接受;在勸呂后迎接「商山四皓」時,也是在了解了劉邦的想法的同時,給呂后闡明迎四皓的原因,從而為太子不被廢立下了應有的功勞。呂后擅權後也想起了張良的這條計謀的好處來。
張良把計謀用在自己身上,則明顯地可以看出他是明哲保身。張良接受的基本是黃老哲學思想的熏陶,他雖為「三傑」之首但不做丞相,被封賞三萬戶卻只取留縣以及後來學辟穀導引術可以看出:張良是個清心寡欲、處事圓滑、八面玲瓏的人;他清醒地認識到「飛鳥盡,良弓藏」、「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的道理,功成身退,遠事避禍,明哲保身。《留侯世家》中說,張良早期是個行俠仗義之人,我並不覺得這種認識是對的。張良體弱多病,缺乏俠士的強健體魄;行事用計只求結果,缺乏俠士的「仁、義」——無論是對敵人還是對朋友與對自己。
※英明神武唐太宗,如何用一個燒餅嚇退突厥十萬雄兵?
※新四軍中為何流行踢足球?細說戰時足球那些趣事
※抗戰時期百姓被國民黨「抓壯丁」,累死病死有多少?
※諾貝爾的愛情悲劇了!
TAG:婉如清揚 |
※這才是三國第一謀士,遠勝卧龍鳳雛,其去世後曹操痛不欲生
※李世明聽謀士講了一個故事之火,竟然馬上殺了自己十個侄兒
※三國第一謀士諸葛亮一出場就這麼聰明,他的本事是跟誰學的呢?
※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謀士講了一故事,李世民又殺了十個侄子
※這四個原因,讓范增成為了一個不合格的謀士!
※三國第一謀士還有爭議?但是第一蠢蛋謀士一定是此人,蠢到哭!
※排行榜:誰才是三國第一謀士?這三個人並列第一!
※此人被稱為三國第一謀士,兩次打敗曹操,卻成了魏國的開國功臣
※此人是三國第一謀士,比諸葛亮還聰明,如果曹操聽他早就統一了!
※三國最神秘的三大謀士,一個間諜,一個替身,第一不死卧龍不出
※三國時期三個最成功的謀士是誰?第一名簡直是逆天的存在?
※第一謀士郭嘉:死後多年依舊影響天下 誰才是三國亂世第一的謀士
※三國第一謀士居然不是諸葛亮,而是他?
※他是三國第一謀士,比諸葛亮還聰明,如果曹操聽他的話早就統一了
※中國歷史上七大謀士,諸葛亮竟然不上榜,排行第一的想不到是他!
※這四大謀士不早死,三國鼎立不會形成!
※一流謀士,二流智慧,細說三國第一謀士的那些事兒
※三國第一坑爹謀士,他帶領最大的軍事家族走向了滅亡
※三國第一謀士出山時,為何不選擇曹操,反而跟了一窮二白的劉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