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向自己挑戰的匠人

向自己挑戰的匠人

原標題:向自己挑戰的匠人


「我就是一個匠人——一個有『匠心』的工匠。我認為,所謂的匠人精神,就是只要用心儘力去做,不管在哪個行業都會成功的。」——楊育林


一件雕塑作品的誕生,除了藝術家的創作、構思,同時也需要工匠的勞作。從一塊剛開採的石頭到一件粗胚,再到精緻的細節,這其中就有許許多多無名工匠的勞作。他們的一錘一鑿,使藝術家們能心無旁騖地進入創作狀態。楊育林就是這許許多多中的有心人,在給許多知名雕塑家加工的同時,更默默地摸索著自己的藝術創作之路。

「你的手怎麼這麼軟?這些雕塑是不是你自己親自動手鑿的啊?」河北省畫院雕塑院院長黃興國握著楊育林的手提出以上疑問。而楊育林自己也很奇怪——幹活比別人多,手繭卻很薄、出汗也比別人少。這或許也暗示了他不會一直是一個普通的工匠。


專題策劃黃頌豪文字記者塗曉彬攝影記者張明俊


從打石匠到工藝大師


1983年,楊育林高中畢業後,做了一名石刻學徒。他從與雕塑藝術完全不沾邊的廣場磚、六角平台等簡單幾何造型開始,一步步由平面浮雕、立體雕塑,積累了豐富經驗。

三年後,楊育林迎來了事業上的第一個轉折點:他給當時的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梁明誠加工《陳毅像》。工作完成後,梁明誠提出讓他留在廣州美術學院石刻工場,幫老師們加工作品。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有心的他知道,這是個求之不得的向不同藝術家近距離學習的機會。


時間就這樣過了將近10年,楊育林給老師們加工數不清的作品:潘鶴的《高劍父》《澎湃烈士》、梁明誠的《八院士像》《張太雷》、唐大禧的《海的女兒》《關漢卿》、鍾志源的《清風》《戲浪》……不同的老師、不同的風格,他浸淫其中、樂此不疲,反覆鑽研各種技術與工藝,不知不覺間提升著自己的見識。


令楊育林記憶猶新的是為大師潘鶴加工《高劍父》像。這一次潘鶴大師特地要求他對雕塑的臉部進行精細的局部拋光。當時,國內還沒有人掌握這種技術,無論是潘鶴還是楊育林都對所需的材料與工藝不甚了解,只是想著國外的雕塑可以做到,我們也一定可以做出來。楊育林先是用潘鶴朋友介紹的材料給石像拋光,誰知石像被腐蝕出一片灰白細小坑窪,雕塑的表面不但沒有預期的亮度,反而顯得暗啞無光,肌理粗糙。楊育林知道,所有現成的辦法都無法實現潘鶴大師的預想,只有自己想辦法了。他不斷試驗不同的材料,偶然間在借鑒了工藝美術相關技法後,總算達到了大師的要求。當時,這是一個技術上的突破,打破了雕塑與工藝間的壁壘。


一件件別人的作品磨礪著他的技術,也讓他對藝術創作萌生了濃厚的興趣。只是,當時的他還羞於與人分享。


1993年的一個冬日,廣州美術學院關偉顯教授在石刻場的休息室和工匠們聊天時,偶然發現床下角落裡藏著一件泥塑。拿出來一看,關教授眼前一亮,馬上追問在場的石匠們這件泥塑是誰做的。靦腆的楊育林不敢吭聲——他還沒有做好與別人討論自己作品的準備。一陣沉默後,突然有人說了一句:「楊育林,就是他做的。」 「做得不錯啊,要堅持啊!」 楊育林沒想到,關教授說出了一句影響自己一生的鼓勵話。而關教授或許沒想到,自己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足以在一個有心的匠人心中催化出擁有自己作品的萌芽。在給佛山雕塑院的周秉基老師加工作品時,楊育林偷偷地做起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泥塑《醒目仔》。周老師發現後,同樣給出了肯定的鼓勵:「比我剛開始做作品的時候好多了。」

隨著自己作品數量的增加,楊育林被邀請參加了不少展覽,受到了許多大師的好評,也逐漸被社會認可。2006年,廣州雕塑院邀請他成為客籍雕塑家。2012年,楊育林被廣州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授予工藝大師稱號。


對話匠心,我是一名工


廣州日報:您覺得自己從事藝術創作後和以前有什麼不一樣?德國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有個著名的觀點:「人人都是藝術家」,您怎麼理解?


楊育林:進入創作狀態是自我的一種提升。從工藝到創作的轉型,其實剛開始心裡還是有所顧忌的。但我對藝術創作有一種熱情,當時就想試試看自己的水平能夠達到什麼程度。而且我特別希望能擁有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藝術作品。另外,有一個因素很重要:我的創作開始獲得了社會的認可。當我開始創作之後,很多客戶都會來找我做一些作品。其中,五華縣政府就曾讓我來自己的家鄉做些作品,讓我有機會回饋家鄉。


我不是院校班科出身的,所以對於藝術家這個身份我自己是不太自信的,到現在也不敢肯定的說自己就是藝術家。其實我覺得說我是工匠比較合適,工匠是「只要用心儘力去做,不管在哪個行業都會成功的」。

新技術:3D列印VS手工勞作


廣州日報:有觀點認為,隨著3D列印技術面世,雕塑已死。對這個問題您怎麼看?


楊育林:3D列印技術目前是無法取代人工的,未來我也說不準。我是工匠,而且我一直對工具非常注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管是石刻製作還是泥塑製作都是要有好工具,甚至要自己特製工具。其實3D石雕雕刻技術從誕生開始我就在關注,也一度想引進一台3D印表機。那時我曾經去一家技術非常先進的3D列印公司定做了一座觀音石雕,然後,我自己用純手工做出同一作品放在一起對比。3D列印出來的作品在整體造型、肌膚質感和衣服紋理等方面與純手工做的還是有差距的。其實就是細微的0.1毫米的差別,整個作品給人的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


從經濟角度來說,用3D列印來做一兩件的雕塑作品成本實在太高。如果批量生產,成本能相對低一些。但是作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從掃描到建模再到列印,成本太高了。時間上,雖然3D列印能在前期節省一半的時間,且不會有人工打石容易出現的失誤,但是因為細節處理上3D技術還遠遠趕不上人工的細緻程度,後期反而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來做出調整,得不償失。從藝術創作的角度來說,3D列印技術仍無法完全替代藝術家對藝術品極致完美的追求。雕塑有一個二次創作的過程。小稿在複製或放大之後,藝術家可以對一些細節的去留做出調整,使作品更臻完美,而3D列印在某種程度上削減了這種可能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網 的精彩文章:

北大高研院舉辦「儒家思想在啟蒙時代的譯介與接受」國際學術研討會
機器人寫書法 石頭成藝術品
「市美」作品:嶺南畫壇的一朵奇花
「首屆京城母嬰文化節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
「多相反應過程中的介尺度機制及調控」重大研究計劃項目2016年度評審會在京召開

TAG:新浪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自己的民族刀,你覺得能挑戰世界名刀嗎?
挑戰
真正的帝企鵝,敢於面對人生的挑戰
只有健身達人才敢玩的脫衣挑戰
來向汪星人挑戰的智能機器人,看我一抓搞定!
獨具英國人自己特色的主戰坦克——「挑戰者」
世界最強陸戰力量,無人敢挑戰他的權威
人的心理管理,如何利用「自尊心挑戰欲」來激發團隊人員的潛能
挑戰承載重量的喵星人,是誰讓你們以為自己很瘦的
中國自己的民族刀,挑戰世界名刀
一隻陪主人出去打獵的汪,不自量力的挑戰了一匹野馬
性愛機器人面世的背後,是對人工智慧的挑戰
她的工作,是用自己的好奇心「不斷挑戰人們對博物館的成見」
不允許別人挑戰自己底線的生肖女
國外的極限挑戰,真的讓人心驚動魄
與鯊魚鬥智斗勇後,「緋聞女孩」再次挑戰自己去斗拳
直擊挑戰人體極限的她們
別挑戰喵星人的忍耐力
女子作死單腿挑戰人體彈弓,接下來的舉動讓人瞬間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