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以菩提心攝持,福報很快就會成熟

以菩提心攝持,福報很快就會成熟


以菩提心攝持,福報很快就會成熟



一、清凈心積大福報

富豪們的巨大財富,幾乎富可敵國,有人對此會非常驚訝、讚歎,感到非常不可思議。其實,現在世間特別有福報、人們特別羨慕的名人、富商,也不一定是前世造了特別大的福業。如果他有幸遇到特別殊勝的福田,加上自己懷有一顆清凈心,如此以小小的福德也會感召巨大的果報。例如,我們以前說過的我乳轉輪王,就是過去世曾以七顆豌豆供養佛,而成為統治三十三天以下的轉輪王。


如果對於微薄的財富、地位,會感到稀奇罕見,就表示是自己孤陋寡聞,沒見過真正富有的人。也表示自己過於貪著現世、不懂因果規律,或只是懂了,卻沒有真正相信。如果對因果深信不疑,即使看到財富驚人、地位高不可攀、權勢不可一世的人,也不會產生羨慕之心。因為自己會知道,這些都是暫時的因緣。而如果真正生起了出離心,也會理解這些世間福報,沒有任何穩固性,隨時都會因無常而消失,就不會過度執著了。


有些人感到疑惑,為什麼自己修行那麼多年,卻愈修愈執著,甚至因此而懷疑佛法呢?其實,不是因為修行你才執著的,而是因為你沒有依照佛陀的指引,沒有具德上師的指導,沒有如法聞思修行,才會產生矛盾和偏差。如果你愈修虔誠心愈薄弱,這時,不是佛法讓你失去虔誠心,而是你執著世俗的得失,執著文字語義上的研究,沒有將佛法用到自己的心上。當你的聰明才智用在增加佛學知識上,浸泡在佛學領域一久,佛法對你來說就只是一門學問,而不是修心的妙法了。如此一來,對佛法的信心,會在不知不覺中淡化、流失,到最後,連對上師三寶的虔誠心都會失去。這樣偏差的學佛方式,連凈化業力的效用都沒有,何況是想證悟心的本來面目呢?


藏人常常以包裹酥油的牛皮來比喻這種人,因為牛皮吸入過多的酥油,時間久了之後會變得更硬。一旦我們忘記佛陀的教導,沒有隨時隨地觀察自己的身口意,不能以佛法調整約束自己時,很容易變成似乎很懂得佛法理論,實際上卻遠離佛法的佛油子。

二、以菩提心供養


雖然凡夫的能力很有限,但是心的本體性空,沒有任何力量會比心力還大。若能善用心,有限的資糧就能變得無限。累積無漏資糧的方法,雖然有千百萬種,但是都離不開菩提心。佛陀說,在眾多累積資糧的方法中,最快速、最殊勝的,就是發菩提心和行菩薩道;最殊勝的供養,就是以菩提心來供養。


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有私心,都想成就佛果。但身為大乘佛教徒,如果一切努力都為了自己,就與菩提心互相矛盾了。要知道,只考慮自己的利益,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反之,只思考如何利益他人,最後反而能成就自己。就像諸佛菩薩還未成就前,所作的清凈業障、積聚資糧,都是為了利益無邊眾生,沒有絲毫利己的私心,最後成就了圓滿佛果。而眾生只考慮自己的利益,所以至今仍在輪迴流轉。


如果有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只希望自己成就,單是這種心態,就不算是大乘佛教徒了,何況還不斷增長五毒煩惱而不自知。這就像在治病的藥物里放入了毒藥,喝了這種摻毒的葯,對我們沒有任何好處。


事實上,把利益眾生放在第一位,一切善果自然會源源而來。就像在寒室中點起一盆火,自然會有熱度。也像已經種下的稻苗,日後一定會長出莖葉、稻穀。不管是上供諸佛菩薩,或下施六道眾生時,只要以菩提心攝持,福報很快就會成熟。

所以,我們行善的過程中,一定要根除追求現世福報和自利之心。同時,以如夢如幻的方式看待一切顯現,不要過度執著。當我們以眾生的利益為重,而去懺悔業障、供曼達拉、行持六度等等,就在逐步捨去我執。終有一天,我們自然會體悟空性,最後一定會成佛。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陀佛語 的精彩文章:

當代佛教的健康發展到底要靠什麼
遇到一個違緣,就能增長一種智慧
念佛念到什麼樣的境界才有把握往生
佛,為何聲音是不存在的呢
修行是自己的事,沒有一個人可以把「道」送給你

TAG:佛陀佛語 |

您可能感興趣

桑葉能通禪,菩提更知心
發菩提心很難,需要信心成就
我們菩提沒有顯現,就因為狂心不息
有菩提心,即使沒有其他功德也可成佛
劉素雲老師:什麼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救度一切苦難眾生的心,就是菩提心。
要以大悲心、以菩提心來念佛,而不能貪著功德
以菩提心供養 以清凈心積福
心靜,便是菩提
如果不發菩提心,你今生就很難修出廣大的功德
愛比較會遮蓋你的菩提心
煩惱即菩提,要自己領會!
想發菩提心,就往好的方面想
畸形菩提秀,菩提的居然能長成這樣!
用菩提拉去瘦腿,相信你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圓滿菩提心,可以從最簡單的地方做起
修成《柔軟心》,煩惱成菩提
《上師密意菩提心》一切惡緣都可以成為利益自他的菩提因
不要扔你的菩提根,别人随便一盘就价值上万
沒發菩提心的人念佛能往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