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科學家揭示石墨烯摩擦演化行為機理

科學家揭示石墨烯摩擦演化行為機理

本報訊(記者張行勇)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孫軍課題組與國內外合作團隊11月24日在線發表於《自然》的一項研究表明:界面摩擦對二維材料存在獨特的機理,即二維材料由於其超薄的幾何特性和超大的柔性,能夠通過改變自身構型影響接觸界面的釘扎狀態,進而可從界面的「質」而不僅是「量」調控其摩擦性能。該研究結論顛覆了近代摩擦學研究表明並遵循的「三維固體材料在無磨損情況下的摩擦行為往往與界面真實接觸面積大小直接相關」的論斷。


自2004年首次被製備以來,以石墨烯為代表的二維材料因其獨特的電、磁、熱、力學等性質,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但是對二維材料摩擦過程中展現出的演化行為,迄今傳統的微觀摩擦理論未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合作團隊通過原子模擬,首次重現了石墨烯摩擦行為的所有核心現象,並提出了二維材料可能存在的一種全新的摩擦演化及調控機制,即主導界面摩擦(包括其瞬態演化)行為的關鍵因素是界面的咬合「質量」,也就是上下表面原子間的局部釘扎強度和整個界面咬合作用的協同性。正是這種特殊 「接觸質量」的調控能力,使得石墨烯在摩擦中具有奇特的演化效應以及層數依賴性。基於此,該團隊還提出並論證了通過對二維材料施加可控變形實現對錶面摩擦行為大範圍調控的新思路。

該研究對於石墨烯在摩擦和磨損領域更為有效的應用提供了相應的理論支持。此次國際團隊合作者包括孫軍課題組博士李蘇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李巨,清華大學副教授李群仰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羅伯特·卡爾皮克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碳和硅通過細菌首次結合
上海交大教授回應爭議:看臉定罪純屬無稽
中科院學者入選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
嗜睡無夢「怪」基因
霍裕平院士參觀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

TAG:科學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摩擦自鎖」實驗中的物理學,科普中國科學解讀
科學家研製高靈敏度摩擦納米發電機用於睡眠監測
中國科學家開發出仿皮膚的納米摩擦發電機
清華航院李群仰課題組等揭示超薄二維材料摩擦演化之謎
老玩家闲聊炉石进化论,摩擦炉石准备回城
摩擦納米發電機的四種基本工作模式
科學家在理想真空中檢測到摩擦力,並不違反物理原則
玩家閑聊爐石進化論 摩擦爐石準備回城
透明、可拉伸的仿皮膚式摩擦納米發電機研製成功
老玩家閑聊爐石進化論,摩擦爐石準備回城
摩擦摩擦!哈里王子現身諾丁漢學院玩「鬼步」 摸鬍子露傻笑變表情包
北方同學冬天的上學日常摩擦摩擦
美俄外交摩擦升級,美國國務院要求俄羅斯關閉駐舊金山領事館
乾洗店衣物耐濕摩擦度注意事項
納米發電機誕生:摩擦摩擦就能給手機充上電
中國貿促會助力企業應對經貿摩擦
新型摩擦電納米發電機:靈感來源於中華傳統剪紙!
王中林Adv.Energy Mater.綜述:能源和環境科學中摩擦納米發電機驅動的自供能電化學過程
紡織品質量檢測中的耐摩擦色牢度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