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未完的國家建造:在歐洲東西陣營之間徘徊

未完的國家建造:在歐洲東西陣營之間徘徊

首次聽到烏克蘭的消息,是2004年時的顏色革命。當時看到電視上群眾聚集廣場,鼓噪抗議,但不是很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多年之後,再次聽到烏克蘭,已經是出國留學後,不過這次不再隔著屏幕:2014年時,住在樓下的烏克蘭友人謝爾蓋拚命利用各種社群網路張貼文章疾呼大家關心他的國家;印象里謝爾蓋總是臉上掛著微笑,但那段時間裡除了憂愁再也看不到別的表情。那時候,除了與他交談以及看BBC等大媒體報導,對於聚集在獨立廣場的人們的訴求有了比較清晰的脈絡。再之後聽到烏克蘭,不僅是聽到,而是我自己造訪那片土地了……



未完的國家建造:在歐洲東西陣營之間徘徊


簽證


給錢好辦事!


2016年3月,因為郡主前往烏克蘭參與志工計畫,時常分享在當地的生活點滴:諸多故事已經分篇地在之前的一些文章中揭露;應著她的邀約,以及想到當年那位在樓下拚命轉發新聞的友人,我開始申請簽證想拜訪他們。


在目前,除了歐盟國家和獨聯體國家之外,烏克蘭僅對非常少數的國家實施免簽制度,因而辦理簽證是必要的。過程可以說是既簡單又可以說是非常困難。怎麼說呢?

一開始,宗主看到申請材料中需要遞交邀請函等等,而這些資料都可以由當地人提供或者是向當地旅行社購買。由於想來一個不一樣的觀光體驗,於是宗主連絡了已經回烏克蘭的謝爾蓋,請他撰寫邀請函以及我在當地的各類行程證明等。宗主本來以為一切了事,哪知道前往倫敦的簽證辦處才發現困難重重:原來這些資料必須要到烏克蘭當地僅有的幾個城市的幾個單位去取,經過申請人親筆簽寫,經過當地長官核定通過,然後才能讓我憑這些紙本原件開始申請簽證。這樣一來,耗費的時間精力成本實在太高,更何況這些單位的密度相當於一個北京才一個辦公室,而且只有平日上班時間開門;換句話說,不太實際



未完的國家建造:在歐洲東西陣營之間徘徊



給錢就有的Tourist Voucher


從開始規划到發現這一步,宗主不知覺已經耗掉兩個多月。如果再按照指示,等拿到紙本原件再加上籤證行政流程,我想要暑假出發去基輔幾乎是免談了。於是當機立斷,改走旅行社代辦路線在交了一百美金的申請費後,48小時後我已經拿到所有辦簽證的資料,並再之後的48小時內完成資料遞送,過程輕鬆快速,辦事員也提前祝我旅途愉快。


未完的國家建造:在歐洲東西陣營之間徘徊



宗主的烏克蘭簽證


抵達


千萬記者接宗主!


未完的國家建造:在歐洲東西陣營之間徘徊



抵達烏克蘭當天似乎遇到了好兆頭。一進入入境大廳就看到滿滿媒體,記者拿著麥克風準備撲上前來,也有等著獻花的佳人笑容可掬望著我─的方向。回頭一看,原來是在等著剛剛跟我同機的幾位仁兄:烏克蘭奧運代表隊!何其榮幸,我和代表隊們一同在慕尼黑轉機回到基輔。一轉身,我也跟著記者們拍拍他們的英雄!



未完的國家建造:在歐洲東西陣營之間徘徊


謝爾蓋


故人相見歡


在那個周末總算與謝爾蓋碰了面,完成這次基輔行的重點之一。為了懷念一下當年的同宿舍之誼,我還特地跑回宿舍附近的英國連鎖超市Waitrose超市買了自有品牌的餅乾。他一眼就認出包裝,我們也在那午後微風中喝酒緬懷英倫的炸魚薯條(參見:原來英國國菜炸魚薯條是這樣來的!)。托他的福,我們這頓午餐認識了不少烏克蘭家常菜:這些菜肴食材雖然常見,但若沒仔細品嚐,也不得鹽糖胡椒等的調味門道。



未完的國家建造:在歐洲東西陣營之間徘徊



在基輔吃到的利沃夫菜


聊天之中,才知道謝爾蓋留學歸國後決定離開過去的工作岡位,目前自行創業。聽到他說業績穩定成長,真是為他高興。謝爾蓋說,儘管當前的烏克蘭經濟條件不佳,只要把握機會仍然有許多道路。但談到國家以及烏克蘭與俄羅斯關係時,他不免傷感,現在局勢雖看似穩定,暗地卻波濤洶湧。他說:「許多有成就有能力的人面對這樣局面,不一定挺身而出,而更多地是想著如何離開這裡;對未來我有些哀傷。」這是多麼諷刺,有能力改變局面的人往往卻是最多逃離困局。除了安慰,我真的衷心希望謝爾蓋的悲觀只是一個錯誤的預測。


二戰公園


祖國母親(Родина-мать)領導人民



未完的國家建造:在歐洲東西陣營之間徘徊



二戰公園應該可以說是基輔最具有蘇聯味道的地方了。除了可以看到高聳的祖國母親,通往母親的路上左右儘是帶領人民邁向勝利的紅軍雕像,廣場上也有眾多坦克戰車。這些除役的軍用設備除了展示,基本沒有圍欄禁止民眾觸碰,所以可以看到許多小朋友爬上爬下。



未完的國家建造:在歐洲東西陣營之間徘徊



圖片來自:翔地記獨家烏克蘭明信片系列


由於當天抵達時間稍晚,展覽陳列館已經不再開放民眾入內,但我相當好奇其中說明。宗主曾經造訪過匈牙利布達佩斯的共產公園。在那裡,二戰歷史與成為蘇聯附庸相扣,整個論述呈現為匈牙利人先遭受納粹德國入侵,而後被蘇聯以「相助」為由佔領數十年。共黨時期的雕像與展品在現今的意義僅是紀錄那段悲痛,卻不再有歌頌二戰勝利的意味。但相反地,基輔二戰公園的陳列品卻仍然同蘇聯一戰線;除了些許戰車被塗上了烏克蘭國旗色外,彷彿仍能體驗到「衛國戰爭」勝利的喜悅氛圍。或許,這裡是凸顯烏克蘭如何面對蘇聯與俄羅斯的矛盾的最佳場景之一了。


布達佩斯的「共產紀念公園」(Momento Park),列寧也說!


戰爭博物館


你,是敵,是友?


基輔的戰爭博物館位於相當市中心,主要館藏展覽有三層樓。一樓介紹前現代的烏克蘭國家軍事史。主要介紹游牧戰爭以及古代的君主。



未完的國家建造:在歐洲東西陣營之間徘徊



在古代,可憐的馬兒會才在這些尖尖的箭頭上……


二樓的展覽則更為生動有趣些,敘事集中在一戰前的烏克蘭;另一頭則是從20世紀的歷史開啟介紹,一次大戰與二次大戰俱是重點。這裡的氛圍似乎有些雷同於在二戰公園的感受。但再一次地,這部分展覽的敘事上並沒有特別區分蘇聯與烏克蘭之間的關係,而是作為一體地建設國家與贏得戰爭的勝利。一個有趣的點是,此展區最後一個項目是蘇聯的阿富汗戰爭。在參觀完這樓層之後,守門的阿姨叫住了我,告知通往樓上展廳的樓梯:不知什麼原因,樓梯通道已用鐵門擋住,沒她們的指引還真沒注意到。



未完的國家建造:在歐洲東西陣營之間徘徊



走上三樓,映入眼帘地是一面半焦黑的旗子以及滿是簽名的連署看板──這層的展覽集中介紹2014年後的烏克蘭以及它東部地區的國內衝突,以及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國家間衝突。



未完的國家建造:在歐洲東西陣營之間徘徊



除了我們,這層的旅客明顯多了許多烏克蘭軍人,男女都有,不知是在反思還是回想他們的前線親友。焦黑破碎的鋼盔、背心、戰車殘骸讓人看得憷目驚心,不須過多文字說明就完全意識到戰火的無情。



未完的國家建造:在歐洲東西陣營之間徘徊



代結語


未完的國家建造、在歐洲東西陣營之間尋求主體性



未完的國家建造:在歐洲東西陣營之間徘徊



翻閱1990年代的文獻,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好交情曾為人稱道;但2000年以後至於今,烏俄衝突卻成為歐洲區域政治的焦點;要理解這樣的反差轉變,回頭爬梳烏克蘭民族國家形成的歷史脈絡以及冷戰後的歐洲國際政治格局將有助於我們的理解。


先天上,二戰後的領土更迭、東西烏克蘭合并、俄語族與烏克蘭語族複雜的民族歸屬情感已造就其國人享有不同的歷史記憶。這些差異本無可厚非,不必然導致日後的衝突,然而,關鍵就在於後天上這些差異屢屢成為烏克蘭獨立後新興政治各方陣營的動員工具:一方面它們透過烏克蘭國家面臨的內政與外交議題反映出來,而在另一方面它們也錯綜複雜地彼此競逐、主導政治發展方向。而不良的政治精英互動又更進一步鞏固要素間彼此的差異,循環不已。



未完的國家建造:在歐洲東西陣營之間徘徊



東烏克蘭戰區戰線(盧甘斯克和頓涅茲克)


衝突研究者曾套用國際關係理論中的「安全兩難」概念解釋冷戰後部分前共產國家內部的爭鬥不休。這個概念最早是用來解釋國家在國際政治環境中因為不確定他國意圖而只能仰賴自我強化保障安全,然而其強化舉動卻被他國解讀為威脅而再引發一連串的反制或自我強化,結果導致國家間互動更為緊張


運用於此,學者例如Kaufmann認為,這些國家在政治轉型的過程中,由於部分政治陣營領導人或者強化其他觀點陣營的威脅,或者過度膨脹自我陣營的優越,均導致了不同政治陣營間意見的不可調和性,終釀成國內衝突的悲劇。而從社會認同的角度,學者Paul Roe也補充說明前共產國家在冷戰後追尋新的主體性的同時,由於系統性偏頗某些特定民族/族群而使得其他民族/族群遭受冷落與威脅,而使得後者萌生反抗或者甚至產生國內民族主義的現象。將上述這些觀點應用到烏克蘭近二十多年的局勢發展,我們也可看到類似的軌跡。


首先,自1990年代末起,不同的政治陣營開始將如何打造烏克蘭的國族認同排上了政治議程,這塑造主體性的工程隨之牽涉幾個問題,例如,該如何看待蘇聯的歷史以及與俄羅斯的關係?(包括歷史的、文化的、也同時是涉及政治的)。由於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千絲萬縷,先天性的差異在政治動員下轉而成為激烈的分歧,更引發了另一族的猜忌。



未完的國家建造:在歐洲東西陣營之間徘徊



另一方面,2000年代後俄羅斯北約/歐盟開啟的對峙也加劇了烏克蘭的國內衝突。長久以來,烏克蘭在地理位置上即扮演著溝通東西之間的橋樑角色。有人認為,烏克蘭一詞在烏克蘭語的原意為「邊界」(borderland),其字面上就說明了這個特點。然而,在當今的現實國際政治中,冷戰後的歐洲新局勢,東西之間的政治角力也作用在烏克蘭(borderland)這個國際行為者上。俄羅斯與歐洲各自透過管道尋找其國內盟友,支持他們登上舞台。掌權者,也代一方面臨另一方的壓力。這些年來,歷任的烏克蘭政府面對東西兩邊,抗衡誰?隨扈誰?如果不具備平衡二者的政治手腕,雙邊衝突的政治格局實質上加深了它的國內衝突。


Job與Ayoob等衝突研究者在他們的研究中都曾經提到,對後進國家(特別是第三世界)來說,民族國家的建造(包括制度與公民的共同體意識)承受著比古典的西歐國家原型要更巨大的壓力。這些多民族國家國內先天存在的複雜族群以及殖民遺緒造就了對國家路線與想像不同的政治菁英他們爭吵不休意見無法定於一尊──導致了國家政治的困境。我以為這很適用用來描述獨立後的烏克蘭政治;並且,加上國際地緣政治的角力:俄羅斯對抗北約/歐洲的格局作用在它身上,更共同導致了這美麗土地上人民遭受的噩運。哪一天,這樣的僵局才能化解呢?


我們該慶幸在這個世代「borderland」的命運未降臨在我們身上;但應儘可能地思考,甚至可能地去實踐瓦解這樣的格局存在,讓和平到來。


本文作者:屏南宗主(大戰烏克蘭軍車)



未完的國家建造:在歐洲東西陣營之間徘徊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您訂閱翔地記(微信號:YYWJworld)!在這裡,我們會把以歐亞大陸為中心的吃喝玩樂一手資料帶給您。除此之外,我們還會深度介紹及分析這裡的語言文化。翔地記的作者們長居英、德、東歐等地,我們期望把我們的所思所得分享給想要更深入了解歐洲的你。


延伸閱讀:藝游味境烏克蘭文化相關文章


章子怡和金城武 帶你游烏克蘭


被遺忘的基輔娘子谷大屠殺事件


偶遇烏克蘭 —— 親歷烏克蘭落地簽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游味境 的精彩文章:

霧霾又來啦,北京之大,東西南北的差別可不小
未經歷過人生,不足以談俄羅斯文學
初雪之後北風料峭,給北京帶來難得的好空氣
The Bank 不是Bank,這家小酒店很獨特
戴姆勒高管辱華事件,對這樣的德國人要讓他付出代價

TAG:藝游味境 |

您可能感興趣

唯一未與中國建交的歐洲國家,國家元首向中國道歉
歐盟後悔沒和中國合作:北斗衛星已完勝歐洲 當年曾把中國趕出去
威震歐洲的匈奴帝國:西遷深入歐洲腹地
島國跟中國同一天過國慶節,全部領土在亞洲,卻是個歐洲國家
歐盟和北約多國將建立歐洲反混合威脅中心
至今唯一沒跟中國建交的歐洲國家,其元首向中國道歉
歐洲唯一信奉佛教的國家,蘇聯國中國,和中國有很深的歷史淵源
直擊由中國承建的俄羅斯高樓,在歐洲名列第一,中國技術走出國門
歐洲最牛國家,左打俄羅斯,右服德國,因為太強被歐洲三國瓜分了
中國的西安永遠的衰落了,而歐洲的西安仍是經濟中心
俄羅斯五百米高樓,歐洲第一,由中國人建造
為什麼美國沒有像歐洲和亞洲國家一樣修建高鐵?
英國退休人士,希望移居的八個歐洲國家
中國北斗搶佔歐洲衛星頻段完美復仇:歐洲國家被迫妥協鼻子都氣歪
我國或與歐洲合作建設月球國際村
歐洲最窮的國家,被稱為「歐洲乞丐」
盤點中國十大翻版的歐洲小鎮 中國的歐洲小鎮
歐洲唯一信仰佛教的國家,俄羅斯國中國,蒙古後裔,十萬先輩曾經不遠萬里東遷返回中國!
蒙古軍踏平歐洲、中東、俄羅斯等強國,卻未能打下這個小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