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藥外用治療常見病

中藥外用治療常見病

中藥外用治療常見病

很多時候,人們都是直接將中藥煎好後內服,其實,中藥外用也能治病。外治療法在祖國醫學中早有記載,三國時代的名醫華佗就曾運用過嗅葯療法來治病;唐朝孫思邈的《千金要方》、晉代葛洪的《肘後備急方》、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還有將中藥裝入枕頭來治病的記載。

外治療法的原理是藥物分子通過滲透作用,經皮膚、經脈到達病處;或者通過鼻子吸入體內,達到調理氣血的功效。現代研究發現,一些中藥外用,具有殺菌、消炎、調節內分泌、改善機體代謝水平、提高免疫能力等作用,同時還有局部理療、治療的作用。

支氣管炎 蒼朮、丁香各10克,研為粗末,裝入布袋內縫好,佩於胸前,7~10天換藥1次。通過長期嗅吸藥物,可起到辟穢除濁的作用,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

頭痛 柴胡、川芎各10克,研為細末,製成葯帽,套在頭上,15~20天換藥1次,可治療慢性頭痛。中醫認為,頭者,精明之府,芳香藥物直接滲透頭部諸穴,發揮藥效。

神經衰弱 菊花、桑葉、荊芥各50克,研碎裝入枕芯,10天換藥1次。可治療神經衰弱、失眠、頭目眩暈、眼睛昏花等症。

胃痛 蓽茇、乾薑各15克,甘松、吳茱萸、肉桂、白芷各10克,大茴香6克,艾葉30克,研為粗末,裝入縫製好的葯兜內,置於胃脘部,10~15天換藥1次,可治療虛寒胃痛。中醫認為,人體的腹部有許多重要穴位,如中脘穴、神闕穴、關元穴、天樞穴等,藥物滲透諸穴,可調節內部臟腑功能,起到溫中止痛的作用。

腰腿痛 制草烏、制南星、制附子各10克,乾薑、肉桂、白芷各5克,研成細末,以熱白酒調成糊狀,敷於患處,使藥效通過皮膚、經絡滲入體內。本法有溫經散寒、祛風除濕之功,適用於風寒濕痹導致的腰腿痛。

皮膚瘙癢 荊芥、木香各30~50克,煎水洗浴,可用於風疹引起的皮膚瘙癢,其還有爽身安神、健身延年等作用。葯浴時,藥物作用於全身皮膚,循行經絡血脈,由表及裡,內達臟腑,可起到祛風止癢、通行氣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調整陰陽、協調臟腑等功效。

胃下垂 蓖麻仁10克搗爛,拌入2克升麻粉,製成直徑2厘米、厚1厘米的圓形葯餅,敷在頭頂正中,用熱水袋熨燙30分鐘,每日3次。有補氣升提的功效,可治療胃下垂。

寧德功/文 陳海/圖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藥養生保健報 的精彩文章:

寒冷天氣警惕心梗複發
霧霾肆虐如何防咳嗽
反季節蔬菜能吃嗎
哪些人易患咽喉炎
冬初大掃除衛生又健康

TAG:醫藥養生保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夏天常見疾病用藥常識、治療預防大全
垂盆草,治療肝病的常用中藥
常見魚病的防治與治療
治肝病的中藥 肝病的食療治療方法
對症下藥,常見病蟲害治療大法!
治療前列腺疾病的好葯,也是治療積食常用藥
治療肝病最常用中草藥,其實是很常見的植物!
南方農村的一株常見植物,內用治療咽喉腫痛,外用可治皮膚病
鼻炎治療用藥全攻略,找准病因才能用藥治療!
常見乳腺病該如何治療?
中藥內服外用治療黃水瘡
沉香在胃病治療中的作用
大麻外用有助於治療皮膚病
高血壓外用藥治療法
2美食小磚家,脂肪肝如何治療 防治脂肪肝常用的中藥
牙周炎治療中如何合理用藥物
厭食病的中醫治療
最全面的癌症常用治療方法&醫療器械
刮痧治療常見病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