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戰國時代天下紛爭,合縱連橫唇槍舌劍

戰國時代天下紛爭,合縱連橫唇槍舌劍

戰國時代天下紛爭,合縱連橫唇槍舌劍



影片《大秦帝國》劇照

縱橫家是先秦九流十家中聲勢顯赫的一個流派。戰國中期到西漢初期,該流派在世間廣為傳播,上自公子王孫,下至布衣士子,多為他們揣情摩意、權謀機變的學術傾倒。直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該流派才日漸式微。然而,今天的很多心理學與語言藝術理論又來自該流派。


漢朝司馬談、司馬遷父子倆所著的《太史公書》,也就是《史記》,囊括了先秦諸子百家。其中有老莊的清凈、孔孟的仁義、墨翟的兼愛、申商的法術、惠施與公孫龍的離與合,鄒衍與鄒奭的談天與雕龍,更有用三寸舌撥動天下的蘇秦與張儀。


依《史記》記載,蘇秦、張儀二人是同學,同為鬼谷先生的弟子。鬼谷先生名王詡,因隱居於鬼谷,遂自稱為鬼谷先生,門下弟子著名的有龐涓、孫臏、蘇秦、張儀等人。他囊括兵家、縱橫家以及方術等多種學說,是不世出的傳奇人物。蘇、張二人學成出山後,蘇秦先走上仕途,以合縱山東諸國,成為六國共相顯貴。張儀投奔蘇秦,卻中了蘇秦的激將法,憤然西入秦國施行連橫,二人一縱一橫,成為左右時局的大人物。

戰國時代天下紛爭,合縱連橫唇槍舌劍


但有關鬼谷先生的記載虛無縹緲,他是否真的存在,他是一個人還是幾個人的代稱,都有爭議。不過,歷史不能俯首於傳說,真實不能困惑於迷霧。既然目前並沒有可靠證據證明鬼谷先生真實存在,就不在此多談他的事情了,那麼,縱橫家的興衰又依靠何人呢?


所謂縱,全稱「合縱」,意為「合眾弱以攻一強」,就是眾多弱國聯合起來抵抗一個強國,以防被強國吞滅。所謂橫,全稱「連橫」,意為「事一強以攻眾弱」,則指弱國與強國聯合進攻其他弱國,以此達到吞併土地的目的。


縱橫家開始受人矚目,有時人如此評價:「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公孫衍與張儀一縱一橫,是縱橫流的兩位始祖。


公孫衍,魏國陰晉人,先於張儀入秦,在公元前333年被秦惠文王封為大良造。大良造是秦國數一數二的高官,此前商鞅亦曾任此職。公孫衍擔任大良造後,創下俘虜魏國宿將龍賈,攻克上郡雕陰,斬首八萬的戰績。然而不久,他就在與張儀的明爭暗鬥中失利,入魏為將,官居「犀首將軍」。

犀首原為魏國常設的武官職位,後因公孫衍名顯諸國,就成了公孫衍的專門代稱。雖然魏國在文侯、武侯、惠王祖孫三代的經營下,最先成為戰國初期強盛的國家,號稱「表裡山河」,但因先後兩敗於齊,又被秦國攻佔了河西郡、上郡,已實力大損,有了日薄西山之相。西方的秦國則在商鞅變法後迅速崛起。秦惠文王即位後雖然處死了商鞅,卻保留下新法。他更在張儀、樗里疾、司馬錯等能臣的輔佐下,將秦國治理得日益強大,成為魏國的心腹大患。

戰國時代天下紛爭,合縱連橫唇槍舌劍



公孫衍鑒於雙方實力對比,決定施行拉攏別國,聯合出擊的合縱策略。公元前325年,魏、齊兩國聯合伐趙之戰就是公孫衍主導的合縱試驗。趙國在兩國的打擊下,接連戰敗,丟失了平邑、新城等地。


憑藉這個勝利,公元前323年,公孫衍發起了「五國相王」運動。該運動是公元前334年,魏、齊兩國「徐州相王」行動的延續,目的是讓魏、韓、趙、燕、中山五國承認對方君主的王位。公孫衍的本意是提高各國的國際地位,加強彼此合作和遏制秦國,推行合縱政策。但各國之間很快就產生了齷齪。齊威王覺得中山國實力太弱,卻與中山王同為王爵,是對自己的侮辱。因此,他不承認中山有稱王的資格,進而打算聯合各國廢除中山國的王號。雖然此舉沒有成功,但沉重打擊了公孫衍的合縱大業。

與此同時,秦國在實施連橫策略。該策略的策劃和執行人就是號稱三寸舌說動天下的張儀。


張儀,出自魏國公族遠支。他登上歷史舞台之初曾遊說楚王,不僅未成功,據說還受了屈辱,留下了「舌在,足矣!」的名言。張儀離楚後途徑東周入秦,受到東周昭文君的國士禮遇和大力資助。昭文君還承諾如果張儀此行失敗,願將東周國交給他管理。不論昭文君此舉的初心如何,張儀確實在東周的幫助下聲勢大增。公元前329年,張儀見到了秦惠文王。當時正值楚魏大戰,張儀說服秦國出兵助魏,魏國因而在陘山擊敗楚軍,秦國正式將河西地區收入囊中,並開始連橫政策。

戰國時代天下紛爭,合縱連橫唇槍舌劍


張儀模擬東進攻韓計劃圖


連橫與合縱的一個明顯區別是同盟里各國的關係不一樣。合縱,眾多盟友為平等關係,彼此間依靠盟約行事,無主導方與從屬方。連橫是強弱勢力結盟,故而有主導方。各國都不願成為別國的附庸,所以連橫比合縱的難度大,需軟硬兼施才能成功。


要想身居主位,在名號上就不能落後於人,所以張儀出任秦國相邦後,首要大事便是秦君稱王。


公元前325年四月初四,秦惠文君按照魏、齊兩國「徐州相王」的先例,邀請魏、韓兩國君主入秦推尊秦君為王。同時,他也承認魏韓兩國的王號,但也迫使魏王作為御者,韓王作為車右,為其駕馭馬車。這樣的外交勝利,自然廣受諸國君王關注和艷羨。畢竟在王侯眼中,既得利益到手才是實在的成果,這也是縱橫家迅速在國際走紅,吸引諸多弟子追隨的原因。


然而,縱橫家過分看重外力的影響,往往忽視了在國內進行政治、經濟和軍事改革的重要性,他們誇大陰謀詭計的作用,並將其看作是國家強盛的關鍵。這雖然是縱橫學派的短處,但也是由當時國際大環境所決定。


戰國中期,魏國衰弱後,楚國由於國體原因,不能像秦國那樣實施君主集權制,所以,雖然國土遼闊,人口眾多,戰力卻不及秦國。當時與秦並列為一等強國的,是位於東方的齊國。


齊國東到大海,西部和北部以黃河為界與諸國為鄰,南部包含泗上十二諸侯,在淮河流域與楚相連,是當時最富庶的國家。戰爭是國力的延續,有強大的國力為基礎,才能在戰爭中發揮更大的優勢。公元前320年,在秦、魏兩國共相張儀的推動下,秦、魏和韓三國引兵東下,結果被齊擊敗,連橫策略受挫。魏惠王得以脫離秦國影響,驅逐張儀回秦,重新以公孫衍為相,轉為合縱陣營。


受合縱連橫影響較大的是並稱「三晉」的趙、魏、韓三國,其中又以魏、韓兩國為最。這兩國處於四戰之地,地狹民眾。時人言:「韓,天下之咽喉;魏,天下之胸腹。」兩國是秦、齊兩國著力爭取的對象,因此當兩國重新成為合縱方後,秦內部就下一步的國家戰略展開了討論。


秦國地處當時中國的西部邊陲,北有匈奴、義渠,西有氐、羌,南有巴、蜀。因此,秦國被關東諸國視作半戎狄國家,遭到排斥。然而,秦國統治者卻認為自己如今據有關中,是西周名正言順的繼承者,所以一直圖謀向外擴張,建立「王業」。如何建立王業,秦內部有兩種不同的聲音。一是張儀主張的「攻韓劫天子」:進攻韓國,佔領新城、宜陽等地,使秦東出洛陽以窺周室,佔有象徵天下的九鼎,挾天子號令天下。二是司馬錯主張的「取地戎狄以富國」:首先攻滅西南戎狄之首的蜀國,佔據天府之國以此利盡西海,而且蜀地位居長江上游,可以從水路東下攻楚,正所謂「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


這兩種方針與二人所屬流派的治國理念有關。前文說過,縱橫家重視短期利益,攻韓劫天子,威懾天下帶來的效果使張儀為之狂熱。然而,身為兵家的司馬錯卻認為這種策略會使各諸侯畏懼秦國,堅定他們合縱摒秦的決心,看似威風無比,實則不久就將舉步維艱。佔領巴蜀才是悶聲發財的大手筆,既不會遭到諸國的敵視,還能使各國放鬆警惕。


秦惠文王最終選擇了司馬錯的方案。巧的是,蜀中當時正在上演「三國演義」,蜀、巴、苴三個國家時有戰爭。原來巴、蜀兩國世代為仇,苴則與巴為友,共同抵抗蜀國。蜀王大舉伐苴,苴國君主向秦求救。秦惠文王應邀出兵,以司馬錯為將,由漢中經石牛道伐蜀。雙方激戰於葭萌,蜀王戰敗被殺,承載著三星堆文明的古蜀國滅亡。隨後,秦又滅了苴、巴兩國,從此,蜀中成為秦國大後方。張儀的提案雖然當時擱淺,但後來有人為他實現了。


本文摘自《戰爭事典017》

戰國時代天下紛爭,合縱連橫唇槍舌劍



華盛頓的將略——扭轉美國獨立戰爭危局的特倫頓之戰


第二波斯帝國——薩珊王朝興亡簡史


自毀長城之亂——南朝劉宋景平宮變考略


秦王玄甲破陣樂——定鼎李唐江山的虎牢關之戰


戰場背後的口舌——戰國時代的縱橫家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經典M249輕機槍,美軍步兵班的標準火力
《兵臨城下》德國康尼少校手中的狙擊步槍Kar 98k
《兵臨城下》德國狙擊手的狙擊步槍Kar 98k
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現代驅逐艦的里程碑

TAG:戰爭事典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套絕版連環畫,重現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列國紛爭的偉大時代!
一套絕版連環畫,重現百家爭鳴、列國紛爭的春秋戰國時代
《東周列國志》連環畫限量再版,重現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列國紛爭的偉大時代
神話永恆列國紛爭時代來臨領地爭奪將開戰
《東周列國志》重現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列國紛爭的偉大時代
結束戰國紛爭的最強老槍—王翦
cf手游戰鬥紛爭已數年 保衛潛伏爭鷹眼
《酒館紛爭》:做快節奏、實時對戰的戰棋遊戲
南海紛爭陷苦鬥期 中國應知持久戰
《浩蕩兩千年》之戰國紛爭,秦國如何依靠「商鞅變法」崛起
李雲天塔羅牌預測:下周白羊意外、金牛吵架、雙子紛爭
面板市場起風雲,國產面板紛爭先
春秋時代最驚人的詭辯術,一人挑起五大強國紛爭
新冷戰還是熱戰?俄美紛爭 兩國「冰點再至」
李雲天塔羅牌星座:金牛座下旬疾病紛爭爆發
中印紛爭繼續,中國海空戰力沒有短板,美軍航母是印度禍端
三國紛爭 亂世梟雄《神諭之劍》原創評測
爐石傳說天梯風雲突變,眾多後起之秀紛爭最後一張T1門票
殺人不一定用刀 引起紛爭的不一定是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