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同治通寶雕母收藏升值空間有多大?

同治通寶雕母收藏升值空間有多大?

清朝穆宗載淳,同治元年(公元1862)鑄造。版式類似「康熙通寶」, 同治通寶「乾隆通寶」,有蘇,川,雲,源。昌,桂等記局,但鑄量較清朝前期錢已有大減。如寶陝,濟,伊,武,福,南,黔,廣,晉,阿克蘇等局僅見與部頒樣錢。


雕母又叫祖錢,經審核通過後,作為鑄造母錢之用。我國自宋以來就採用翻砂法鑄錢,每當出新錢,就用銅塊或錫、鉛塊直接雕刻成錢模也就是雕母或祖錢,鑄錢時用祖錢作模,翻鑄母錢。雕母錢文精美,字口深峻,每個字的筆畫都非常清晰,絕無粘連模糊,而且筆畫比同版本的流通錢要細瘦,從細部看還保有手工鏤刻的痕迹。清代錢幣數量之多、版別之複雜,遠遠超過了以前的各個朝代。清代的雕母錢,我們常見有「乾隆通寶」、「嘉慶通寶」、「道光通寶」、「同治通寶」等。



同治通寶雕母收藏升值空間有多大?


同治帝,清穆宗,愛新覺羅氏,名載淳(1856—1874年),咸豐病死後繼位。在位十三年(1861—1874年),患天花而死(另一說為患梅毒而死),終年十九歲。葬於惠陵(今河北省易遵化縣西北)。同治帝載淳,生於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其母為葉赫那拉氏(即慈禧)。公元1861年七月咸豐病死後,他於同日在靈柩前繼位,改年號為「祺祥」。同治皇帝的即位是清代帝王中最順理成章,最沒有爭議的一個,咸豐皇帝共有兩個兒子,同治是他的長子,次子三歲就夭折了,所以同治成了皇位的唯一合法繼承人。


同治通寶」於同治元年(1862年)正式開始鑄行。但因鑄錢虧損等因,鑄造很不正常,常見的僅有「寶泉」(戶部)、「寶源」(工部)、「寶蘇」、「寶浙」、「寶昌」、「寶川」、「寶桂」和「寶東」等局,其餘很少發現或僅見部頒樣錢。「同治通寶」面文漢文宋體、楷書互見,各局所鑄,大小、輕重參差不齊,一般徑為22毫米左右,重約3克,銅質較差,鑄工不精。



同治通寶雕母收藏升值空間有多大?


穆宗同治年間鑄。因咸豐大錢造成混亂,平錢用途日減,致使許多省局停鑄,此錢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記局,計有:泉源直蘇昌浙福濟雲廣桂鞏川東武台陝南晉黔,伊犁,阿克蘇,此錢銅差質輕,一般徑2.2--2.5厘米,重2--3.6克,近期發現一枚背滿漢文,寶東錢,徑2.5厘米,重5.5克,以輔西氏古錢大辭典,套子錢20品描圖之缺,重寶面文同小平錢,背有計值者,徑2.3--3.8厘米,重6--12克,傳世當十個別局較少見。


專業 平台 出手 151211 32991 孟先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播古玩藝術品知識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大清銀幣老是賣出天價?
想改善生活很簡單 只要你手中有一枚光緒元寶就可以
奉天省造光緒元寶 稀世少見
孫中山紀念幣市場價格為何在百萬以上?

TAG:傳播古玩藝術品知識 |

您可能感興趣

雕母有什麼特點 有什麼收藏價值
古錢幣雕母為什麼這麼值錢
乾隆通寶 雕母錢和母版錢 因流傳數量極少
清錢之始——順治通寶背寶原局雕母
古錢幣中雕母錢最為稀有
雕母和普通錢幣有什麼區別?
古代錢幣之數雕母
收藏錢幣是樣幣是母錢又或是雕母?傻傻分不清楚
有些人經常說自己手裡的錢幣是雕母
我國最早的銅雕母錢
《永樂通寶背三錢》雕母祖錢考略
地方局 雕母存世均極其罕見 寶蘇局嘉慶通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