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別以誤讀博關注

別以誤讀博關注

掃描二維碼


看採訪視頻


近日,以瑞典哥德堡大學學者喬奇姆·拉爾森為通訊作者、發表在一份國際學術期刊上的論文,被國內一些媒體誤讀誤解,引發人們關注。(詳見本版2016年11月27日報道《存在耐藥性基因≠導致人體抗藥》)。

科學報道應該秉持什麼原則和倫理?就此,本報「求證」欄目記者在瑞典專訪了論文作者拉爾森,並在北京採訪了科普研究專家和新聞傳播學者。


——編 者

研究未得出「人吸入帶耐藥性基因的霧霾空氣會被感染」的結論


記者:人們關心本次研究的樣本有多少?涉及北京的樣本是如何取樣的?

拉爾森:我們的研究基於864個樣本,而這些樣本並不是我們採集的,而是來自其他學者及研究團隊已發表的DNA序列。涉及北京的14個樣本,是一個學者團隊於2013年1月10日到14日的一場延續了5天的嚴重霧霾中採集所得,採集地點為樓頂、距路面10米處以及與最近的醫院、河流分別相距20米和690米處。當時的PM10濃度值最高為450。


我們不能判定耐葯菌含量與霧霾之間的關係,甚至不能說霧霾中的耐葯菌含量就比無霧霾空氣中的更多,因為研究所基於的空氣樣本全部來自霧霾事件。因此不能判定北京就含有比其他城市更多的耐葯菌。


記者:這個研究能否得出「北京霧霾現耐葯菌,人類最後的抗生素對它無效」「導致藥物失去作用」等結論?


拉爾森:不能,我們的研究並不能得出如此結論。我們的結論意在讓人們了解耐藥性基因是如何分布於不同環境中的,哪些環境中具有更多耐藥性基因等等。抗生素的失效當然是人們應該擔心的一個方面,但完全不在我們此次研究的範疇中。


記者:這項研究是初步的探索,還是已經可以得出確切結論了?一些媒體的報道是否與研究內容相符?

拉爾森:我們的研究是一個初步的探索。我認為一些媒體的報道是有誤讀的。有些媒體稱,吸入帶有耐藥性基因的霧霾空氣,會有被耐葯菌感染的危險,這絕對不是我們的研究所得出的結論,而是人們口口相傳之後的誤解。


媒體要作橋樑,而不是帶來沒必要的恐懼


記者:是否了解這項研究的報道在中國引起的爭議?這種爭議對科學研究有哪些影響?


拉爾森:我認為,因誤解或錯誤而得到大眾關注,對於一個學術研究來說,不是一件特別提倡的事情,尤其是在造成人們沒必要的恐慌情緒的前提下。而正確的關注點應該在於,基於我們的研究結論,人們該如何進行更多耐葯菌方面的深入系統研究,以及將來使用何種方法來減少耐葯菌。


記者:媒體對科研論文的報道應堅持哪些原則?如何避免誤讀誤解?

拉爾森:我認為媒體報道應盡量學術化地來報道一項科研發現。這樣做確實有挑戰性,畢竟有時大眾並不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所以更加需要媒體來作為其中的橋樑,既要大眾讀懂,也要具備責任心以及描述事實的能力,而不是帶來沒必要的恐懼。


自從11月24日開始,我就不斷接到中國媒體的電話、郵件,我完全理解這個事情在中國所引起的關注,也認為作為一個學者,我應該承擔相應的解釋責任。所以我儘力解釋我們的研究結論,以減少錯誤報道的繼續擴散。


(劉佳參與采寫)


本期統籌:陳亞楠、許諾

《 人民日報 》( 2016年11月30日 04 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日本樓市呈現復甦跡象
專家:日本自衛隊為造輿論頻攔中國軍機 不必理會
尹卓:中國空軍有能力應對東海南海同時作戰
13點速覽|外媒:中國殲16戰機小批量服役 海空軍都要裝備
古代書家「四賢」誰更勝一籌?

TAG:人民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告別不靠譜,別再誤讀中醫食療
親密關係中,如何避免誤讀?
誤讀愛因斯坦
北京霧霾耐葯基因引恐慌事件的5個關鍵誤讀
女人容易誤讀的12件事
《冨樫義博の正解與誤讀》預購開始
楊茂源:難以言說,不怕被誤讀
杭間:中國設計與包豪斯 誤讀與自覺誤讀
被誤讀的中醫
職稱制度改革不能被誤讀
被誤讀的梭羅
世人為何誤讀佛法!六大原因告訴你
我們誤讀世界,反說它欺騙自身
「一滴血可測癌」存誤讀 專家:誇大其詞誤導百姓
「垃圾級」系誤讀
五大被誤讀音標,這些音你能讀對一個么?
「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為什麼容易被誤讀
人類究極困惑之愛的誤讀——《她》的三個重要片段
一滴血可測癌存在誤讀 專家:誇大其詞誤導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