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古人禍福觀:過分求福,反得禍;安分適禍,自得福

古人禍福觀:過分求福,反得禍;安分適禍,自得福

古人禍福觀:過分求福,反得禍;安分適禍,自得福 點擊播放 GIF/2046K




古人禍福觀:過分求福,反得禍;安分適禍,自得福







明朝陳繼儒的《小窗幽記》里有這樣一句話:過分求福,適以速禍;安分適禍,將自得福。


過分地求福,將使禍事加速降臨;對於突發的災禍安然處之,自然能夠逢凶化吉。

古人禍福觀:過分求福,反得禍;安分適禍,自得福



過分求福,適以速禍

中國古人做事都講究一個度,過了這個度,好事也會向著不好的方向發展,這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物極必反」。求福是好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事業順利、家庭美滿,得到更多的幸福,也都有權力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然而,對幸福的追求還是不能過度。過度追求自己的幸福,勢必會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而不擇手段,最終難免不會損害到別人的利益。一旦損害到別人的利益了,就難免哪天自己也會遭受算計。而當你得到過度的福氣之後,勢必會招來別人的覬覦。《周易》里說「負且乘,致寇至。」意思是說,卑賤者背著人家的財物,又坐上大馬車顯耀,就會招致強盜來搶。同樣的道理,在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本事去享受這份福氣,反而會遭到他人的嫉恨,最終有可能為自己招來不必要的災禍。

古人禍福觀:過分求福,反得禍;安分適禍,自得福



安分適禍,將自得福

同樣,當災禍到來的時候,我們需要用一顆安分平和的心態去對待。《老子》中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就事情發展本身而言,福與禍都是在相互依存,互相轉化的。然而,我們在遇到災禍的時候,往往容易陷入負面情緒中不能自拔,悲觀、消極的心態容易讓人做出過激的行為,從而對事情發展產生負面的作用。與其這樣,還不如保持一個安分平和的心態,使自己從消極心態中解脫出來,平和安分的面對禍事的發展。用一份隨緣處順的態度朝著積極方向去努力,也許事情還會出現一絲轉機。發展到最後,一切也許並沒有那麼糟糕。

古人禍福觀:過分求福,反得禍;安分適禍,自得福



[ 作者:儒風大家 來源:儒風大家 ]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老祖宗留給孩子的10句箴言,越早知道越好
讓利,精於取利;逃名,巧於邀名
寬,以容人;厚,以載物
人生三大受用:胸中乾淨,全家沒病,與物無競

TAG:儒風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惻隱積陰德,破財反得福
他違抗上級命令打鬼子,與敵血戰到底,結果沒受處分反得嘉獎
玩物不喪志,反得天地靈
他敢罵雍正、罵乾隆,反得到提拔,別人借他名罵乾隆,卻把他嚇死
那個多次背叛劉邦反得善終的人,其中蘊含的哲理值得深思!
三國中這人專用白眼看人,母親死後大口喝酒吃肉,反得至孝美名
他拒不服從中央命令,反得嘉獎,只因算準了一件事
豆腐:煉丹不成,反得豆腐
尼康無反得確認、佳能、索尼一大批新品即將到來、適馬FE鏡頭計劃曝
為什麼陳勝吳廣早造反失敗,劉邦晚造反得天下
敘利亞反政府軍不會用指北針,這如何能反得了阿薩德
建文帝虛心納諫,沒想到危難之際此人直言讓其退位,反得朱棣信任
小伙為追女孩減肥 反得了骨膜炎
此上將曾欺騙老領導,「罪當該斬」,作檢討時竟反得表揚
國民黨將軍投日歸來為何反得蔣介石授勛?
宋朝也有一幫漢東陳岩石 得罪官員反得百姓擁護
悲劇 河南女子特來深圳做整形 花28000元反得乾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