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性別邊界的漂移:赫馬佛洛狄忒斯與異裝者

性別邊界的漂移:赫馬佛洛狄忒斯與異裝者

性別邊界的漂移:赫馬佛洛狄忒斯與異裝者



上《沉睡的赫馬佛洛狄忒斯》背面

下《沉睡的赫馬佛洛狄忒斯》正面


巴黎盧浮宮敘利館的底層,卡婭第德大廳(Salle desCaryatides)的一隅,陳列著一件名為《沉睡的赫馬佛洛狄忒斯(Sleeping Hermaphroditus)》的大理石雕塑,這件分為上下兩個部分的作品,其人物形象源於希臘化時代對古典希臘青銅雕塑的一次復刻。當它於1608年在義大利出土時,恰逢文藝復興盛期,雕塑大師吉安·羅倫佐·貝爾尼尼(GianLorenzo Bernini)受僱主博爾蓋塞家族之託,又為它增添了一個床弟形狀的底座——構成了作品的下半部分。這樣一件創作年限跨越了將近18個世紀的雕塑不僅標誌著一次古典時代的希臘-羅馬與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這兩代藝術家才智技藝的交融,更以其別緻的性徵呈現吸引著八方藝術客們慕名而來:這件雕塑的人體部分一半以希臘神話中美神阿弗洛狄忒的女像範式呈現為女體,另一半則以酒神狄奧尼索斯的男像範式呈現為男體——優雅綰起的青絲在腦後結成髮辮,飽滿的胸脯、光滑柔和的背部線條與豐滿的臀部曲線組成的卧姿讓人聯想起弗朗索瓦·布歇(Fran?ois Boucher)的洛可可仕女圖;而略微翻轉的身體正面下探到鼠蹊的部位,掩映的胯下卻又赫然橫陳著一根已然發育的少年男子的性器官——在希臘神話中,這位阿弗洛狄忒與赫耳墨斯的後代原是一位相貌精緻的美少年,由於仙女薩耳瑪西斯的痴迷鍾情,兩人最終受神力而合為一體:赫馬佛洛狄忒斯這個形象於是便兼有了男性與女性的身體。

性別邊界的漂移:赫馬佛洛狄忒斯與異裝者


弗朗索瓦·布歇 《瑪麗 - 露易絲·奧莫菲像》

性別邊界的漂移:赫馬佛洛狄忒斯與異裝者



巴黎聖母院《亞當與夏娃》雕像

性別邊界的漂移:赫馬佛洛狄忒斯與異裝者


生殖器遭破壞的《青年赫拉克勒斯》雕像


不過,在西方文化的另一處源頭,基督教關於男女性別差異的描述卻是截然不同:根據《聖經》,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先是有了男性亞當,再取亞當的一根肋骨造了女性夏娃。兩人生活在伊甸園的時候「赤身露體,並不羞恥」。當他倆違背了神的旨意偷食了「分別善惡」的果實,馬上開始意識到由於赤裸身體所呈現的性別差異所帶來的羞恥感,於是取了無花果樹葉遮蔽自己的私處——這一次人類始祖對上帝意志的迕逆,更是被定義為「原罪」,成了人類世世代代吃苦受難的根源。「原罪」與肉身捆綁在一起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觀念,導致基督教信仰對於古代希臘-羅馬文化中的裸身造像持有一種抵觸和排斥的立場,甚至教會曾一度下令破壞古代雕像中以赤裸方式所呈現的男性器官,或是在其上增加一瓣樹葉予以覆蓋遮蔽——如今在盧浮宮的不少古希臘與古羅馬雕像藏品中,仍然能夠清晰地看到這種歷史遺留下的暴力鑿痕與「一葉障私」的春秋筆法。與希臘神話不同,基督教信仰嚴格區分男女性別體現在身體上的差異,作為神的受造物,人類顯然無權變更或者抹除由神所創造的性別界限——儘管衣著最初只是作為遮蔽身體的附著,不過在原罪發生之後更是被當成了一種肉身的延伸,被嚴格區分為男性著裝與女性著裝:除了在戲劇表演這樣的劇場行為中出現的異裝扮演是可以被允許的之外,日常生活中任何混淆男女衣著的奇裝異服行為均會被視作離經叛道。在宗教信條要求尤其嚴苛的年代,這種行為更是被當做異教遺毒與邪靈蠱惑而遭到全面禁絕——既然裸體都不得公開展示,那麼「異裝」顯然意味著針對教會權威與宗教信仰的一種更為激烈的挑釁。

性別邊界的漂移:赫馬佛洛狄忒斯與異裝者


巴黎聖母院《聖女貞德像》


然而在法國這樣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天主教國家,卻在教會權威如日中天的中世紀出現了一位頗為矚目的異裝者:貞德(Jeanne d』Arc)。這位在英法百年戰爭期間出生在洛林省孚日山區的農家女,因為一則奇幻詭異的神諭而決然扛起了拯救法國的使命:她先是在希農城堡準確地憑空指認出了法國王太子;又隻身擎旗奔赴遭圍的奧爾良城擊退英軍;隨後更率領法軍收復了歷代法國國王加冕登基的所在地蘭斯——在這裡,她將王太子送進蘭斯聖母院加冕成為國王查理七世。由於擔心功高震主,貞德遭到出賣,在光復首都巴黎的戰鬥中在貢比涅被英國軍隊俘獲。作為在當年同樣信奉天主教的英國,早已將這位出身卑微卻屢立戰功的奇女子當成了眼中釘肉中刺,由於貞德始終宣稱自己毫無軍事才能,所獲的勝利全憑聖靈的指引——因此如果要破除這種藉由信仰產生的影響,則必須以宗教法庭審判的形式將貞德的號召力判定為巫術。英國人很快便嗅出了貞德身上與眾不同的地方:自從步入戰場,這個女子都始終身披戰袍鎧甲,而這種裝束顯然不屬於女性衣著的範疇,「異裝(cross dressing)」成了貞德致命的一條罪狀,由於這種行為被宗教法庭判定涉及異端,年僅19歲的貞德在魯昂的街市被送上了火刑柱處死。不過對於這樣的判決,法國人顯然不予認可,在他們看來:首先,儘管貞德穿上了屬於男性的盔甲,但這是由於女性向來不參與戰爭而導致當時的戰鬥著裝均是參照男性身體來設計;其次,貞德從來沒有試圖抹除甚至變更自己的自然性別,她不僅是一個女性,更是一位經天主教會檢驗認可的童貞女,這一點恰與《聖經》當中以童貞女身份受孕並誕下聖子耶穌基督的聖母馬利亞所吻合;再次,貞德是蒙受上帝的神諭來指引法蘭西復國,她始終堅持聖靈是一切軍事勝利的原因,在戰場上更是對雙方將士呼籲對神的信仰,主張英軍退出法國以恢復和平;最後,英法百年戰爭的起因在於英格蘭國王覬覦法國王位,因此貞德以女兒之身投入戰鬥反抗侵略,乃是法蘭西國家的榮耀,並且法國國王向來接受來自羅馬的天主教會的塗油加冕,捍衛法國國王的權利也就等同於捍衛羅馬教廷的權威——這個受英國主導的宗教法庭實際上是被國家利益所綁架而非真正出於辨析信仰異端的目的,因而這個法庭本身就不具備合法性——倘若因為一國之私利而大開宗教審判的方便之門,那麼教會與信仰的權威何在?英國人通過這次審判恰恰證明他們才是站到了基督信仰的對立面,成了不折不扣的異端。

性別邊界的漂移:赫馬佛洛狄忒斯與異裝者


蘭斯聖母院《聖女貞德像》(外部)

性別邊界的漂移:赫馬佛洛狄忒斯與異裝者



蘭斯聖母院《聖女貞德像》(內部)

性別邊界的漂移:赫馬佛洛狄忒斯與異裝者



揚·馬泰伊科描繪聖女貞德的畫作《奧爾良少女》


由19世紀法國畫家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所描繪的貞德形象可謂是有關這位女子流傳最廣的一幅藝術作品。在這件題為《查理七世的加冕》的畫作中,原本理應佔據畫面主體位置等待加冕的國王(當時的王太子)查理七世被放置到了偏左側的角落並且只保留了一半身形,反倒是身披戎裝的貞德出現在了畫面對角線所聚焦的中心:這位氣宇軒昂的少女右手高舉一面她標誌性的戰旗,左手放置在矩形的祭壇之上。銀白色的鋼製板甲在光線的映照下呈現出金屬獨有的閃亮光澤,在板甲之下還穿著一層細密的鎖子軟甲用以防身,綴著象徵法國王室金百合徽章的玫瑰色長裙覆蓋了她踏出一步的左腿,一柄長劍扣在腰間,修長的劍身將觀者的視線引向猩紅色的台階,身體的重心則是落在同樣被層層鎧甲包裹著的右腳,緊貼它的是旗杆尖銳的底端——實際上它是一根倒置的長矛,由傾斜的橙色矛身化作的旗杆暗示身體在這裡找到了一個受力點,它與長劍傾斜的角度構成了平行的關係,而這恰恰又與水平垂直的祭壇形成了對照,襯托出貞德筆直挺拔的站姿。安格爾對貞德形象的塑造採用了亦動亦靜的張力平衡布局,這種基於幾何學原理的手法源自古典希臘時期波利克列特斯(Polykleitos)所創作的雕塑《持矛者像(Doryphoros)》——對於安格爾而言,將貞德塑造成一個永恆的戰士形象恰與他所嚮往的古典希臘雕塑的美學理想相吻合。畫中的貞德神情穩重而恬靜,被光線照亮的臉部呈現出大理石一般乳白的色調,栗色的髮辮梳至腦後,更凸顯女性特有的精緻五官與光滑的皮膚——炯炯有神的目光投向高高在上的天國,一圈聖潔的光環在她腦後熠熠生輝。安格爾參照了自喬托以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描繪聖徒的手法,點出了這位聖潔無暇的貞德與基督信仰之間牢不可破的關聯——今人早已習慣將這個女子稱為「聖女貞德」,不過儘管對貞德的宗教判決在百年戰爭結束之後由於法國方面的屢次上訴而被推翻,「異裝」罪行也得到沉冤昭雪,但是畢竟當時作出這樣的審判也符合天主教會的規章流程。梵蒂岡並沒有像巴黎那樣熱切地希望將貞德送進聖徒的行列。直到1920年經教皇本篤十五世批准,天主教會才追封貞德為聖徒,「聖女貞德」這樣一個稱號得以名至實歸,而這時距離她的受難已經過去了將近5個世紀。

性別邊界的漂移:赫馬佛洛狄忒斯與異裝者



安格爾 《查理七世的加冕》

性別邊界的漂移:赫馬佛洛狄忒斯與異裝者



波利克列特斯 《持矛者像》


自從百年戰爭與英國結怨,法國在接下來五百多年歷史當中便與這個隔海相望的鄰國在擴張與爭霸的道路上處處磕腳碰頭,有意思的是,夾雜在其間的法國異裝者並非只有貞德一人。到了18世紀,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使得教會的影響逐漸式微,相較中世紀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女扮男裝的異裝行為在某種程度上變得可以接受,不過由於整個社會仍然為男權所主導,因此在公開場合男扮女裝仍舊被看作是傷風敗俗的現象——就是在這樣的時代,法國出現了一位「騎士岱翁(Chévalier d』éon)」。

性別邊界的漂移:赫馬佛洛狄忒斯與異裝者



《岱翁·德·鮑蒙》


岱翁的傳奇故事比貞德更加撲朔迷離,而他出神入化的易容異裝術更是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成就了堪與希臘神話中那位男女同體的赫馬佛洛狄忒斯相媲美的境界。出生在法國中部勃艮第地區通奈爾的一個破落貴族家庭,岱翁·德·鮑蒙(d』éon deBeaumont)在28歲那年迎來了改變命運的一次轉機,憑著自己的貴族出身與擔任公務員時積累的人脈,他加入了法國國王路易十五麾下的間諜機構「王家密探(Le Secret du Roi)」成了一名間諜。在18世紀中葉,由於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不分勝負,導致停戰後歐洲陷入了緊鑼密鼓的備戰氛圍,頗有戰國時代合縱連橫的意味:法國密謀拉攏沙俄以對付哈布斯堡王朝,而神聖羅馬帝國則得到英國的暗中支持,封鎖了俄國邊境,針對法國籍人士只允許婦女和兒童通行。肩負國王路易十五的使命,岱翁必須設法通過嚴防死守的俄奧邊境才能得以朝覲俄國女王伊麗莎白——由於他天生眉目清秀膚若凝脂,於是乾脆化妝成了女性,化名「萊婭·德·鮑蒙」成了俄國女王身邊的仕女,在聖彼得堡一潛伏就是四年。岱翁在俄國成功的諜報生涯為他贏得了俄法兩個宮廷的讚譽,將易容異裝術耍得風生水起的他開始嶄露崢嶸。回到巴黎後,他隨即投軍,作為一名龍騎兵上尉參加了血腥的七年戰爭,由於作戰英勇獲封「騎士」爵位,繼而被派往英國展開外交斡旋以促成停戰協定。岱翁出色的外交技巧為他在法國駐英使館贏得了代理大使的官銜,並且在倫敦的英國貴族圈子裡享有極高的聲譽。可惜好景不長,在路易十五的寵姬蓬巴杜夫人的指使下,巴黎任命了一位正式的駐英大使,而岱翁卻由於自己的朋友圈中有人得罪了這位國王的情婦,因而遭到株連打壓:先是被無端貶謫成了一個秘書,隨後又接到了回國的命令。

性別邊界的漂移:赫馬佛洛狄忒斯與異裝者



《德·鮑蒙小姐》

性別邊界的漂移:赫馬佛洛狄忒斯與異裝者



《騎士岱翁》


備感羞辱的岱翁決定違抗國王的旨意,寫了一封抗議信並滯留在倫敦不歸,隨即就被法國政府宣布犯下叛國罪行。在英國拒絕遣返要求之後,岱翁乾脆把自己所了解的法國外交與諜報內幕以回憶錄的形式公開出版實施報復,這一泄密事件在當時所引發的軒然大波比起今日之維基解密與斯諾登事件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由於岱翁的背叛給法國外交界和情報界造成了極為嚴重的衝擊,因此也就斷絕了自己回國的可能,而他姣好的面容與婀娜的身姿卻在倫敦社交圈引發了關於岱翁性別的猜疑——倫敦證券交易所甚至開出了關於他究竟是男是女的賭博賠率。路易十五駕崩後,駭人聽聞的諜報機構「王家密談」遭到解散,由於繼位的國王路易十六與岱翁沒有私人恩怨,因此騎士岱翁的命運再一次迎來了轉機。當時法國宮廷戲劇家博馬舍在戲劇領域造詣非凡,路易十六理所當然地認為既然這位文學大師能編造出如此跌宕起伏的劇情,想必深諳宮廷政治的爾虞我詐,因此便派遣博馬舍作為特使前往英國謀求遣返岱翁——博馬舍果然不辱使命,說服了岱翁回到巴黎接受國王的裁斷。

性別邊界的漂移:赫馬佛洛狄忒斯與異裝者



《德·鮑蒙小姐或騎士岱翁》


不過路易十六的這個判決在今天看來卻教人簡直啼笑皆非:儘管岱翁出色的諜報才華和外交能力為法國爭取了不少利益,並且他所受到的排擠也確有牽強附會之處,但是泄露國家機密的行為實在不可饒恕——因此路易十六判處岱翁必須身穿女性著裝直至終身,並且下令在政府的人事檔案中將岱翁的出生性別修改為「女性」。於是從1777年起,這位年近五旬的中年男子無奈地變成了一位由國王欽定的穿裙戴帽、塗脂抹粉的大媽。13年後,對岱翁的監禁有所放鬆,「她」於是乾脆跑路去往倫敦避難,並在那裡一直待到去世。岱翁在英國流亡期間,始終遵守國王的判決以女性身份示人。不過幸運的是得益於「她」的第二次流亡,竟陰差陽錯地躲過了血雨腥風的1789年法國大革命,而作出這個詭異判決的國王路易十六卻在1793年被送上了斷頭台。由於革命後失去了王室津貼,這位孤寡老人的晚年生活相當凄涼,一度被送進債務監獄。「大媽」岱翁在英國一直活到了81歲,在「她」去世後,倫敦法醫對屍體進行了檢查,驚人地發現這位慈眉善目的「老大娘」其實是個如假包換的純爺們——至此,這位現代「赫馬佛洛狄忒斯之謎」終告水落石出,騎士岱翁成了異裝者行列中的一位傳奇,更是被21世紀風靡互聯網的偽娘潮流奉為拓路先鋒。

性別邊界的漂移:赫馬佛洛狄忒斯與異裝者



日本動漫海報《騎士岱翁》

性別邊界的漂移:赫馬佛洛狄忒斯與異裝者



異裝行為者扮演的動漫形象「騎士岱翁」


由於身為間諜與外交官,特殊的工作性質導致岱翁的真實面貌鮮見人世,自從他在英倫引發關於性別的猜疑之後,倒是有不少純屬想像性質的漫畫作為花邊新聞出現在當時倫敦的街頭小報:它們或是將岱翁處理成一半男裝一半女裝的怪異打扮以嘩眾取寵,或是乾脆把他畫成一個如花似玉的美貌女子以博人眼球。不過在岱翁接受「異裝」判決併流亡倫敦的生涯中,倒是有一幅題為《頭戴羽冠的女人(Woman in a Feathered Hat)》的油畫被風傳為是唯一真正有關的岱翁的肖像。這幅創作於1792年的作品由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畫家托馬斯·斯圖爾特(Thomas Stewart)創作:畫面中端坐的這位「女士」白髮披肩面容倦怠,儘管黑色的長裙與帽子上羽毛的式樣透出女性衣著的特徵,然而畫中人物高挺的鼻樑和頗有三分稜角的下巴又隱隱然喻示著非同尋常的神秘身份。畫家對背景的陰暗處理以及人物著裝的顏色構成了某種暗示:「她」的真實身份始終處於小心翼翼的遮蔽狀態,充滿疑點的女性面容需要通過性徵鮮明的衣著予以掩飾——看似平淡無奇的畫面帶出的卻是一個相當具有先鋒意義的詰問:性別意識的界限究竟應當如何劃定?顯然,在脫離了判然分明的神學語境之外,「赫馬佛洛狄忒斯之謎」是一個讓騎士岱翁與畫家托馬斯都會陷入沉思的難題。

性別邊界的漂移:赫馬佛洛狄忒斯與異裝者



托馬斯·斯圖爾特 《頭戴羽冠的女士》


撰文/路坦


- end -

性別邊界的漂移:赫馬佛洛狄忒斯與異裝者 點擊播放 GIF/490K



《藝術客》 020期 10/11月合刊


ISSUE020


歡迎廣大讀者前來訂閱

性別邊界的漂移:赫馬佛洛狄忒斯與異裝者


性別邊界的漂移:赫馬佛洛狄忒斯與異裝者


性別邊界的漂移:赫馬佛洛狄忒斯與異裝者


性別邊界的漂移:赫馬佛洛狄忒斯與異裝者 點擊播放 GIF/81K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ope藝術客 的精彩文章:

張如怡:是一次佔領,而不僅是展示
郝量:訪古激活新知
庄輝:完成回鄉的「儀式」
藝術都市——藝術、設計、生活的無縫對接
馮依凌:兩依藏的私人經驗

TAG:scope藝術客 |

您可能感興趣

印巴邊界的奇葩儀式:巴基斯坦大兵不懼阿三吹鬍子瞪眼
馬特·桑德斯:「漫延」繪畫與攝影的邊界
哈莉·維爾:消失的邊界
納粹鐵蹄下的波蘭人,統帥越過邊界逃往羅馬尼亞
俄羅斯歐洲部分邊境是什麼樣子的,攝影師探索記錄俄羅斯的邊界
我在非洲:盧安達與坦尚尼亞邊界,卡蓋拉河釣魚去!
科幻與現實的邊界:劉慈欣對話金·斯坦利·羅賓遜
中國與中亞三國的邊界爭議地區的解決-吉爾吉斯斯坦
伊朗與伊拉克庫區就是否關閉相鄰邊界各執一詞
伊拉克部隊計劃接管庫爾德地區的邊界
伊拉克部隊計劃控制庫爾德地區的邊界
印度與巴基斯坦的邊界線,堪稱世界最大雜技團
中俄邊界城市貧富差距大,俄羅斯美女移居中國,濃濃的俄羅斯風情
丁彥皓:夫妻關係邊界的界定
非洲女性偷渡到邊界,在森林中從事性交易
貧與富的邊界
西方媒體鏡頭下的中國和俄羅斯的邊界,一對比後感慨差別太大
克什米爾迎來和平?印巴軍方同意建邊界和平機制
泰國和緬甸邊界的巴東長頸族,最奇特的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