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是「無我」的能力。


佛教中有個詞叫做「我執」。小乘佛法認為,我執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我執指的是人們執著於一個「自我」的假象,過度的自我關注,從而只能局限於一個狹隘的、矛盾的自我概念之中,無法意識到現實與存在的真相。

雖然這是一個宗教中的概念,但實際上現代心理學裡有許多的觀念和療法都與我執這個概念有許多的異曲同工之妙。


比如森田療法強調的從情緒本位轉向目標和行動本位、認知行為療法中和來訪者那些不合理的核心信念辯駁,這些在本質上其實就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打破來訪者的我執,從而令他能夠不拘泥、不沉浸於自己的問題之中,能從一個客觀的角度來重新審視自己,於是那個「有問題的自己」也就自然而然的不存在了。


「我執」的對立面就是「無我」。


無我意味著什麼你知道嗎?

無我並不是指你消失了,並不是字面意義上的沒有了你。


而是你變成了一個通道,你聯通了一切,你接納了一切,你的內在毫無阻滯,你一切都不會拒絕,你一切都不會強留,順其自然,為所能為。


就像你突然打開了,一切的存在都被你完全的接受,你什麼都不會拒絕,什麼都不會令你起波瀾,你只會有選擇的摘取你所想要的。


你不會執著於自己的觀點,你從不會去維護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因為你知道無論選擇了那種觀點那種立場,這都意味著你錯過了和你持相反觀點和立場的智慧,都意味著你只看到了這世界的一個部分,一個角度,如果你執著並堅定的相信自己的看法,就意味著你必然是在以偏概全。


所以對錯,好壞,善惡,美醜這些概念統統都被你拋棄,因為你知道這個世界不是二元對立的,這世上一切的對立本質上都是在製造割裂和矛盾,實質上矛盾並不存在,割裂也並不存在,矛盾的是人的思想,割裂的是人的認知。

我們要怎樣才能讓一個深陷我執的人意識到善、惡的單薄與無力,怎樣才能讓人們明白好與壞根本不足以承載和區分這個世界的複雜性呢?


人們無法接受不確定的事物,人們在面對未知的事物時會抑制不住的產生焦慮,所以我們創造了二分法,用簡單的黑和白來區分事物就能夠極其方便和快捷的給事物貼上標籤,非常迅速的就能夠製造出人們已經「理解」了「未知」的假象。


他愛我?他不愛我?


不確定,不清楚,心中不停地猜度,腦中不住的盤旋,能儘快找到一個答案多好?能趕緊得出一個結論多好?


只需要一個確定的回答就能夠結束這種焦慮,只需要一個明確的標籤就能夠不再擔憂未知。

但實際上人類的情感絕對不是這麼簡單的用愛或不愛就能夠區分。


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或是生活中一些自詡直率的人會說:「愛,或者不愛,就是這麼簡單!愛就和我在一起,不愛就別浪費彼此的時間!」


實際上這樣的人就是因為無法承受和面對未知的焦慮而選擇用二分法來逃避問題。


愛是一個極端,不愛是另一個極端,情感絕對不僅僅只是由著兩個極端構成,不愛的上面有喜歡,喜歡的上面有欣賞,欣賞的上面有一點點的愛,一點點的愛上面有想親近對方的愛,想親近的愛上面有狂熱的愛。

也許對方可能恰巧處在親近的愛的層次,他只是再需要一點時間來了解你和令對你的愛升級到狂熱的層次,但你的這種急迫,你的對於世界非黑即白的看法卻硬生生的把對方對你親近的愛逼成了不愛。


你看到了嗎?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太多太多這樣的例子。


只是人們習慣了用簡單的、確定的詞語來涵蓋那些概念並不明晰的、答案並不確定的事物,並且所有人都是這個樣子,所有人都會在有點愛、比較愛、想親近的愛、狂熱的愛、終極的愛等這些所有的層次上都用一句:「我愛你」來表達,已經沒有人能夠意識到,也沒有人會去反思我們究竟遇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問題。


無我就是讓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回歸本質,放棄給事物貼標籤,放棄評判,放棄用你頭腦中的概念去「認知」,也就是說:沒有了「我執」的認知和貼標籤的過程,而是直接接受一切的存在。


用認知abc理論來解釋:A代表誘發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代表信念(Beliefs)是指人對A的信念、認知、評價或看法,C代表結果即癥狀(Consequences),那麼人生的很多痛苦的關鍵就在於B——即我們對事件的認知和評價上。


那麼為什麼我們對於事物的認知和看法會是關鍵原因呢?


那是因為,人類對於外界事物的評價和看法都是帶著偏見、認知偏差、理解謬誤的。


這些認知偏差的本質就和「我執」有一定的共通之處。因為人的信息處理系統(即Beliefs)幾乎總是帶有偏見的,所以我們可以認為:


我執 即 人類的信息處理系統。


如果我們放棄我們的信息處理系統的有偏差的、有選擇的、有局限的對於事物的處理、重新編碼、重新解析,而是完全不加評判的直接接受一切,這就意味著我們對於事物的認知就是事物本身。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一步,我想這可能代表著我們超越了人類的智慧和理解能力固有的局限性。


當我們破除了我執,在這個時候意味著什麼你明白嗎?


這意味著,我就變成了這世界本身,這就意味著我聯通了一切。


這樣的敘述從某些角度上來講其實是和宗教徒一樣的瘋狂,但如果你能有哪怕一刻的體會到那种放下我執,接納一切的感覺你就能夠意識到,無我的境界是多麼的美妙。


當然,如果你不是一個修道士,如果你也不想探究什麼廣闊的宇宙奧秘人生智慧,如果你只是想能夠令自己的生活變得美好一些,那麼「無我」這種能力又能夠為你帶來哪些好處呢?


你當然不需要做到徹底的無我,因為對於一個需要在現實生活中考慮社交、工作、戀愛、娛樂等種種問題的普通人而言,徹底的無我其實意味著你會喪失掉很大一部分的生存能力。


你在一群充滿了許多共同偏見的人群中生活,如果你不帶有這種偏見的話,那你該如何在這樣的人群中生存下去呢?


所以對於每個普通人而言,偏見的存在也是有著極大的必要性,一方面是偏見和我執能令你更加方便的和那些有著偏見和我執的人交流;


另一方面在於,人類的信息處理系統雖然帶給我們許多的偏差和痛苦,但這種信息處理系統之所以進化出來,本質上是為了令我們更好的生存所服務,也就是說這種信息處理系統本身就是和環境相互適應和磨合後的產物,它存在的作用只是簡化我們處理信息的步驟,提升思考、反應、行動的效率。


但是在你理解了「無我」這個概念並適當地練習和運用這個概念在你的生活中的話,肯定也是能夠帶給你諸多的益處和幫助。


第一,無我能令你變的智慧。


智慧的本質是由知識的儲備量和對事物的理解能力組成,無我本身就是會令你直接接收一切事物的本質,所以你對事物的理解能力會大大的提升。


另一方面無我會令你消除立場的偏見和自身知識儲備量的局限,所以你所接觸的一切都是在增長你的知識儲備而不是有些會變成令你的偏見和局限變得更加頑固。


第二,無我能夠大大的減少你的心因性的、和由不合理信念引起的痛苦。


我想即便不是諮詢師也能夠想像到這世上究竟又何其多的問題和痛苦是由不合理的信念與偏見所引起的。


很多時候人們只需要跳出自身的局限性,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一看自己的問題;


或是不要那麼著急,能靜下心來等待時機的成熟和時局的變化;


或是只需要去尊重現實而不是頑固的相信自己的臆想和猜測,那麼不計其數的焦慮、抑鬱、恐懼、不安、悲傷、憤怒都不會產生。


第三,無我會令你變得更成功,且能更少的受到傷害和痛苦。


有非常多的人,他們沒有辦法做成任何事。


因為一旦當他們下定決心去做一件事情時,浮現在他們腦海中的第一個念頭是:我能做好嗎?別人會怎麼看我?我真的喜歡嗎?萬一失敗了怎麼辦?別人因此看不起我怎麼辦?別人不理解我怎麼辦?


這一切的原因都是在於,他們將注意力完全放在了「自己」身上。


一個人如果過度的自我關注,過度的以自我為中心,那麼他就會變得非常的敏感。這種敏感會令他深深的陷入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問題中,這些問題會迅速消耗光他的意志力與行動力,從而令他什麼都做不成。


同時當別人辱罵你,當別人否定你,當你做錯了事情挨了批評的時候,你之所以感到受傷,這還是因為你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情緒本位」,無我能夠令你坦然的接受辱罵和批評。


你不會維護自己的觀點,你不會試圖證明自己的是對的,而是你始終是流通的,就像我一開始所說的:你變成了一個通道。


你不會執著和拘泥於某一種觀點,某一種認識,而是永遠持開放式的心態接收一切和過濾一切。你永遠接受一切,所以根本沒有什麼「你」在這裡,也自然沒有什麼你在被攻擊,沒有什麼你會維護自己的立場。


所以在最後你可能會問我:我該怎樣學習「無我」?我該怎樣才能逐漸擁有一個開放式的心態呢?


我想這一切都要從一個你需要時時提醒自己、並直至你最終內化了的信念開始:


「我接受一切。」


以上。

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左岸記:我接受一切,我心悅誠服,我要重重拿起,輕輕放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岸讀書 的精彩文章:

禪念一心,佛我兩忘,三生萬物
善未易明 理未易察
願你有熟女的外表,少女的心
人生的五個學習階段

TAG:左岸讀書 |

您可能感興趣

人生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情?
女人,她最需要的是什麼
為什麼要努力,這是最好的答案
女人養生,你知道最重要的是什麼嗎?
什麼人不能喝黑茶?很重要
賭球這事兒,最重要的是什麼?
比記憶力更重要的腦力是什麼?
人生最難的是什麼?
原來只是紋身,觀察能力強的人有沒有發現什麼?
你覺得男生最難能可貴的品質是什麼?
什麼樣的人能練好太極拳?
智能的極限是什麼?
什麼力量能讓「老好人」變得勇敢做自己?
互聯網時代,什麼是我們最稀缺的能力?
人性最大的「惡」是什麼?
老子告訴我們,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
什麼做自己喜歡的還能賺錢的事是真的?
蘋果落地是因為重力,但重力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它來自哪裡?
沒有什麼比健康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