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感覺身體被掏空:宋朝的夜生活

感覺身體被掏空:宋朝的夜生活

宵禁悄悄就沒有了


唐代的中國城市,太陽一落山,鼓樓就敲響「閉門鼓」(暮鼓),六百下閉門鼓敲完,大街上就不許走人走車了,一旦被抓到就是「犯夜」,就要笞打五十下。除非是為官府送信之類的公事,或是為了婚喪吉凶以及疾病買葯請醫的私事,被抓到才不會受罰。


沒有要事但想要夜行?那就只能等每天早上五更三點敲響的四百下「開門鼓」。這,便是傳說中的宵禁了。


感覺身體被掏空:宋朝的夜生活



到了宋朝,城市中仍有宵禁。宋太祖詔令頒行全國的《宋刑統》規定,「犯夜者,笞二十,有故者不坐。」從中可以看出,犯夜這件事,沒有那麼嚴重了——打的棍子變少,而可以找的借口更多了。


有趣的是,宵禁雖有,並不認真執行。首先士大夫們就開始頻繁「犯夜」。宋太宗年間,趙昌言擔任樞密副使,陳象輿、董儼擔任鹽鐵副使,他們三人經常跟同僚們一起在樞密院喝酒。

有次他們乘醉夜歸,遇上負責值夜的士兵,士兵上前去問問是什麼情況,趙昌言就直接一鞭子打過去說:「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第二天,這事就開封城裡傳開了,「陳三更,董半夜。」「三更半夜」一詞由此形成。


後來趙昌言因故貶官,後又起複,宋太宗還拿這件事跟他開玩笑:「半夜之會,不復有之?」看來,犯夜這件事,連皇帝都覺得沒什麼。


就這樣,半夜之會卻是越來越多。有一個刁學士喜歡交際,玩到半夜是常事,就有了「刁半夜」的美稱。到了宋神宗熙寧年間,開封府的鼓樓已不再擊鼓,京師的警衛也不再執行夜巡制度。


不過,宵禁制度逐漸鬆弛直至形同虛設,卻還要從後周世宗柴榮說起。柴榮擴建東京城(後來的北宋都城開封),指導原則就是「度地居民」,簡單說就是以人為本。


在新城之內,官府規劃好了街巷、軍營、倉庫、官署所用地段之後,其他的地方就任由百姓營造,以滿足其生活所需。

唐代的城市,坊(住宅區)與市(商業區)涇渭分明,有坊牆區隔,但在所有柴榮發出的詔書里,卻沒有提及坊牆的修建——原來有坊牆,到了宵禁時直接關門,很好管理。但不再有坊牆後,住宅區跟商業區混雜,想宵禁就無從說起了。


商店也學會了佔道經營


以前因為有坊牆,商店都被圈在「東市」、「西市」里,只有大官府邸才能臨街開門,所以那時候的大街上,是聽不到叫賣聲的。


既然沒了坊牆,各家商店就開始想辦法臨街開店,沿街叫賣。官府起初還不太習慣,要禁,但禁不住,也就放棄了。到了宋仁宗景佑年間就允許直接臨街開店,商人只要肯納稅,在哪裡開店都行。


這樣,才有了《清明上河圖》里的熱鬧場景:不再有固定的「市」,街旁、橋頭、巷內,都可以經商和交易,街道兩旁也是店鋪林立,有的店鋪還打起了燈箱廣告牌——比如有家「十千腳店」不是洗腳的地方,而是普通人無權釀酒的酒肆。

腳店的酒,從正店買來。正店的標誌,就是門口懸掛著紅梔子燈,如果燈外面再罩了一個竹罩子呢,就意味著這家店可以提供「特殊服務」。


沒有了宵禁,夜市、早市接踵而至,小商品多,小吃更多,各色麵食和糕點之外,還有飲料「香飲子」可以喝,沿著大街一路逛過去,可以一路走一路吃。


不想出去吃飯?也有送外賣的,酒店夥計可以直接將酒菜送上門。事實上,宋朝的城市居民不怎麼在家自己做飯,要麼下館子要麼叫外賣。


各種店鋪的夜市直至三更方盡,到了五更又重新開張,小夫妻手牽手逛上整整一天都沒問題。歷史上,女詞人李清照就曾和丈夫趙明誠一起穿街過巷,搜求金石書畫。


感覺身體被掏空:宋朝的夜生活



古代繪畫:宮廷元宵節娛樂圖


不過,與唐朝長安的寬闊街道相比,開封的街道卻窄了很多。本來按規定,主要街道寬三十米,但街道兩邊的店鋪為了招徠顧客,經常佔道經營,修建各種違章建築。


不過官府還是「度地居民」的原則,關係到基本民生還是不會去強行拆除。不好拆,那就直接收稅,直接找那些店鋪徵收「侵街房廊錢」。就這樣,街道越來越窄,連皇帝出行都只好減少隨行人員。


在宋朝,商店似乎是有特權的。佔道經營不說,它們還可以採用以往宮室才允許的規制建造。景祐三年朝廷下詔:「天下士庶之家,凡屋宇非邸店、樓閣臨街市之處,毋得為四鋪作、鬧斗八」。這樣,皇家的威嚴更是沒有了。


在宋朝,皇帝不是皇帝,是「官家」,每逢節慶,官家就要與民同樂——要麼登上宣德樓,要麼前往金明池。官員也散居民間,那些住在外城的官員們,進城上朝也要早起,他們和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市井小民一起早早在城外等候,等著城門開啟。


眼前這座城市,從外表上看,其實不像是一座宏偉的都城,而是一個亂糟糟的集市。但是,它適宜市井生活。


瓦子,當年的春晚大舞台


隨著農業的發展,商業日趨繁榮,開封的人口越來越多。走進開封城,就進入了人的海洋。街頭人擠人,若是進到勾欄瓦肆,更是連站的地方都沒有。


勾欄、瓦肆本是兩個詞,常連在一起說。瓦肆就是瓦子,也叫瓦市。一個瓦子會分成很多小場地,這個場地便是勾欄。


勾欄也許會讓人聯想起用繩子、木杆和布幔分隔開的小空間,但實際也不是那麼統一。有的有瓦有頂,有的是露天的,有的有看台,有的裡面只放一條條的凳子,有的乾脆什麼都沒有,所有人就都擠著站著。反正是五花八門,各色人等粉墨登場。


在城市裡,你只管隨便走,都能走到一個勾欄中去,想看什麼都有。《東京夢華錄》記載,在京瓦肆伎藝有小唱、嘌唱、傀儡、般雜劇、小說、講史、散樂、影戲、弄蟲蟻、諸宮調、說諢話、商謎、叫果子等內容。


這些內容都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所以不管風雨寒暑,每天都是人擠人。還有的勾欄每天到五更,就有傀儡(木偶)小雜劇開場,去晚了就看不到,更是能聚集人氣。


所謂小雜劇,特點就是表演人數少,故事以日常市井生活為主,輕鬆有趣,有點像現在的小品。所以,瓦子其實就是如今的春晚大舞台。


除了有小品,瓦子里還有人演習各種武術:甩鞭、練劍、飛刀、劈斧,就是玩一個「險」字——棍棒劈頭,銀槍鑽喉,空腹吞刀、口出吐火、眼睛吃針、刀上頂人。膽小的千萬別看,不過哪怕是閉著眼看完也要叫聲「好」。


當時還有種「障眼法」,就類似於魔術了。表演者的技法也是相當高超。宋神宗時,一人表演藏舟,數十人抬著,轉瞬之間那舟就不見了。觀眾莫不驚駭,以為來神仙了。


齊雲社,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樂部


說到參與娛樂活動,玩社團就是其中之一。


最有名的當然是齊雲社。齊雲社,齊雲者,形容球踢得高入雲霄,又因蹴鞠的形狀也被叫作圓社。


《水滸傳》第二回,端王趙佶對高俅說:「這是齊雲社,名為天下圓,但踢何傷。」還是第二回,王進知道案子落到高俅手上,嘆息一聲:「俺道是甚麼高殿帥,卻原來正是東京幫閑的圓社高二。」


不過,歷史上的齊雲社,起源於南宋著名民間蹴鞠社團。這是一個相當專業的蹴鞠組織,是我國最早的單項運動協會,類似於今天的足球俱樂部,換句話說,它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樂部。


作為宋朝最出名的足球俱樂部,齊雲社主要舉辦足球賽,在集市和廟會活動中,身影活躍。在杭州他們的主場是鳳凰山,因為離皇城近,有時候連皇帝也會去鳳凰山看蹴鞠比賽。


每一年,「齊雲社」都要組織一屆全國性的蹴鞠邀請賽,當時叫作「山嶽正賽」,類似於今日的中國足球超級聯賽。


而且,齊雲社在很多城市都建立了連鎖分社 ,一個人參加了齊雲社,就可以到處跑碼頭,齊雲社對他們進行技術考核,通過後即可以免費接待他們。


不過,想成為齊雲社社員,還是要先交錢,「凡教弟子,備酒禮,辦筵席禮物,贈與師父。」入社以後,規矩更多。


宋代這種民間俱樂部和社團十分發達。到南宋更是極盛。據記載,光是在臨安,就有寫詩詞文賦的同文社、西湖詩社、律華社,練武術的射弓踏弩社、英略社,專事相撲摔跤的角社,演雜劇的緋綠社,說書的雄辯社,演皮影的繪革社,演木偶戲的傀儡社,建築界同仁發起的台閣社,園藝師組建的奇花社,射箭愛好者創辦的錦標社,等等。


理髮師和刺青愛好者也不甘寂寞,分別成立梳剃社、錦繡社。闊太太和富家小姐們在家閑得無聊,就發起了斗寶會,她們都戴上各色珠翠珍寶首飾赴會,明為供佛,實為比闊。當時結社成風,連妓女都發起了她們自己的行業協會翠錦社。


所以說,生在宋朝的人有福了,不管是什麼身份、從事什麼工作以及有什麼業餘愛好,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社團。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哲學 的精彩文章:

清廷秘聞皇帝晚上臨幸誰皇后也要備案稱「中宮簽奏」
康熙不搞死他清朝可稱霸世界 列強無一能敵
流傳千年生兒子的秘方,準確率到底有多少

TAG:十點哲學 |

您可能感興趣

感覺身體被掏空:宋朝夜生活
喵:感覺身體被掏空!
感覺身體被掏空
生完寶寶的汪媽媽,感覺身體被掏空!
搞笑內涵段子:感覺身體被掏空
男人感覺「身體被掏空」補回掏空的身體——推薦食譜
「感覺身體被掏空」的人,都有哪些癥狀?
日本推女僕健身房,感覺身體被掏空!
跟他的那一晚,感覺身體被掏空!
那些生娃按排算的母狗,感覺身體被掏空,餵奶時的表情像個怨婦
老婆太能幹,感覺身體被掏空!
沒球看的美女老闆文筱婷,感覺身體被掏空?
大哥為養寵物生活過不下去,無奈表示感覺身體被掏空
小心身體被掏空!
看了洋妞兒擼串兒,感覺身體被掏空
跟12隻貓一起生活是什麼感覺?感覺身體被掏空
喵星人:自己生的娃兒,含著淚也要餵飽,感覺身體被掏空了
汪:感覺身體被掏空,心好累。。。
身體里沉睡的野獸,覺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