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驢得水》強行批判國民劣根性,偽深刻不是好電影

《驢得水》強行批判國民劣根性,偽深刻不是好電影

前幾天我們已經刊登了三篇關於《驢得水》的文章,今天再接再厲。


持肯定意見的正方:


悉尼卡通:別吵了,這部喜劇片是挺業餘,但它比《夏洛特煩惱》重要百倍

閔思嘉:反駁對《驢得水》的各種批評,並為「蕩婦」張一曼說幾句公道話


持批評意見的反方:


珺先生:《驢得水》不是什麼好電影,張一曼也不是女權主義


今天出場的是反方。

文 | 吳澤源電影雜誌編輯


這兩天刷爆朋友圈的話題電影《驢得水》,相信有不少人已經看過了。在這裡我不想贅述它的劇情,也不想過多強調它的優點,它顯然有,我想說說這部電影讓我非常不爽的一些地方。



《驢得水》強行批判國民劣根性,偽深刻不是好電影



我承認《驢得水》和即將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一樣,難能可貴地觸及到了中國社會的體制性頑疾。這種電影在國內院線出現的頻率並不多,我們也能想像到影片主創人員為了把它們推上銀幕,所付出的種種努力。

影片過於突出的話劇味道,是大家對它詬病頗多的一個點,不過在我看來,電影版《驢得水》所做出的美學選擇,並不是太大的問題。


在場景的局限下,導演已經盡自己所能地用較為豐富的機位、構圖與攝影機運動,增強了這齣戲的所謂「電影感」。



《驢得水》強行批判國民劣根性,偽深刻不是好電影



至於演員表演的舞台腔,大概是影片主創為了保留原作風味,所做出的艱難取捨。在影視表演里保留一定的舞台腔,本身其實並沒有過錯,伊利亞·卡贊的《慾望號街車》、約瑟夫·羅西的《僕人》和麥克·尼科爾斯的電視迷你劇《天使在美國》就都是這樣做的,這不妨礙它們成為優秀的作品。

對於電影《驢得水》,我最大的意見還是來自這部戲本身。沒錯,我知道影片想揭露人性陰暗面,想批判老生常談的「中國人固有的劣根性」,道理我都懂,但問題出在為完成這個目標所使用的手段,非常糟糕。



《驢得水》強行批判國民劣根性,偽深刻不是好電影



這四人先是用一頭驢,後來用一個大字不識的銅匠來冒充教師,兩次欺騙了教育部特派員和美國慈善家,這就是影片的主要內容。


《驢得水》強行批判國民劣根性,偽深刻不是好電影



摒棄傳統商業電影的三段式結構,本身並不是問題;影片在前一段突出喜劇色彩,在後一段突出諷刺與荒誕交織的悲劇色彩,同樣不是問題。


庫斯圖裡卡的《地下》與姜文的《鬼子來了》,都是將影片氛圍從喜劇向悲劇過渡的絕佳範本,恰好,它們也是兩部在批判國民劣根性上做到極致的傑作。


與兩部傑作相比,《驢得水》的問題,是前後兩段在風格上極度不統一,在敘事和人物塑造上缺乏連貫性,導致第一段沒心沒肺的鬧劇氣質與第二段一路下墜的黑暗氣質之間,產生了強烈的互斥感,以至於觀眾在看第一段時會從頭笑到尾,在觀看第二段時卻瞠目結舌,啞口無言。



《驢得水》強行批判國民劣根性,偽深刻不是好電影



然而,大家在觀看第二段時的反應,不是因為我們對人性了解太少,卻更多是因為影片的編劇沒有做好自己的分內事。


從喜劇到悲劇的流暢轉換,不可能輕易實現,必須在喜劇中布滿對悲劇未來的層層鋪墊與預示,才能讓悲劇的降臨更為合理,也才能順其自然地挖掘到人性深處。


可惜的是,在《驢得水》的前半部分,影片主創似乎把絕大多數心思都放在逗觀眾發笑上面了,並沒有把太多精力拿來做戲劇鋪墊。



《驢得水》強行批判國民劣根性,偽深刻不是好電影



於是我們能看到,片中的六位主人公——校長、裴魁山、張一曼、銅匠、周鐵男和佳佳當中,只有前兩個角色的性格轉變是合理的,因為影片在第一段中有過鋪墊。


校長的悲劇在於,他一直秉承著「辦大事不拘小節」的犬儒原則。他在第一段里不僅沒有對大家的挪用公款追究責任,還為了欺瞞特派員,默許張一曼向銅匠獻身,這些都是日後悲劇的導火索。



《驢得水》強行批判國民劣根性,偽深刻不是好電影



而裴魁山的性格轉變就更通俗易懂了。在第一段里他抱著拯救失足少女的自大心理,想要獨佔張一曼,卻沒想到後者擁有「自由靈魂」,不想被任何人約束。逐漸失衡的心理,讓他原本就自私自利的性格,得到了爆發的機會


可是其他幾個在影片第二段中突兀轉變的角色呢?你能從他們的轉變中找到充足的合理性嗎?


從來不害怕被別人罵作蕩婦的張一曼,卻在經歷了剃頭這種「蕩婦羞辱」後直接瘋了。



《驢得水》強行批判國民劣根性,偽深刻不是好電影



性子剛直,大公無私的周鐵男,被一顆擦身而過的子彈嚇成了寧可跪著活,不願站著死的走狗。


本性淳樸的銅匠,在被張一曼罵作牲口之後,若只是報復張一曼,還可以理解。但他在此後的種種貪婪行為,尤其是對少女佳佳的覬覦,就特別讓人匪夷所思了。



《驢得水》強行批判國民劣根性,偽深刻不是好電影



而佳佳這個象徵著故事中僅存的純真的角色,也在毫無動機的情況下突然黑化,與父親在美國慈善家的面前一唱一和地演起了雙簧。


人性中的黑暗,並不是予取予求的提款機。


對這幾位角色的鋪墊不足,既讓他們的最終轉變欠缺了足夠的說服力,也讓這場由編劇自己惹出的亂局,變得難以收場。



《驢得水》強行批判國民劣根性,偽深刻不是好電影



於是,為了收拾這場亂局,在結尾處的那場婚禮中,編劇很乾脆地讓銅匠、裴魁山與教育部特派員這幾個角色下落不明了。但影片的結尾又需要一個發人深省的沉重感嘆號——於是張一曼為了這個結構性任務自殺了。


這樣的結尾,還蠻諷刺的。《驢得水》宣講了一個多小時的女權思想,然而到頭來,編劇丟下的鍋還是要女人來背。


影片後半段潦草的劇作,讓我在觀影的最後階段,已經無法正視影片的題材與主題。對我來說,影片的主創似乎並不是在對角色的層層挖掘中,發現與批判國民的劣根性,而是事先就給出了一個「中國人從根兒上不行」的預設,然後通過一個個生硬刻意的劇情轉折,來努力印證自己的預設。


我歡迎批判國民劣根性的作品,比如前面提到的姜文的《鬼子來了》,我看得津津有味。然而,《驢得水》這樣的強行批判,手法粗糙,邏輯生硬,請恕我難以接受。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膜 的精彩文章:

如果爛尾電影也有排行榜,那這部妖片絕對名列前茅
他是德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導演,但在好萊塢完全失敗?
第一次見主角比史萊克還丑的動畫
她是漢奸,又是日本人,還是七十年前的銀幕巨星

TAG:虹膜 |

您可能感興趣

電影的好壞是由電影人控制的,不應該批判觀眾打臉馮小剛
米叔不僅僅是在做電影,更是通過電影無畏地去反映並批判現實
新導演不思凡:《大護法》沒想改變什麼,批判亦是一種暴力
能對『校園問題』有深刻批判教育意義的,只服韓國這部電影
慈禧經常做喪權辱國的決定飽受批判,唯獨做這件事連國父贊口不絕
窪冢洋介批判政府對核能的應對措施 形容他們為「一群惡魔」
用不確定的條件去推測一個不靠譜的結論,日本聲優豚批判種田梨沙沉迷《碧藍幻想》
批判父母就是大逆不道?
插畫設計師諷刺性的現實批判風格作品,讓人印象深刻,直擊心靈
影評人批判《你的名字。》劇情膚淺賺票房,新海誠:你行你上!
這部國產電影,從兒童的視角來諷刺,批判荒謬虛偽的「成人世界」
你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批判同性戀,國家知道嗎?
《摔跤吧!爸爸》啟示:悲哀不是被重工業碾壓是缺乏現實批判意義
犯罪電影推薦:黑色還是主流,歌頌還是批判?
保持好奇心,但不要輕易批判
熱映電影引來批判小鮮肉狂潮,芒果台被躺槍?
愛好思想大批判的雍正皇帝
印度電影教父發聲,阿米爾汗實力打臉馮小剛:你無權批判觀眾
無知的批判是真正的迷信,迷信自己的狂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