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狄仁傑的「狄公案」看古代的死刑!

從狄仁傑的「狄公案」看古代的死刑!

電視劇《神探狄仁傑2》江州案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情節:狄公奉命致仕江州,江州薛府惡奴杜二在五平縣衙門口活活打死告狀的錦娘之父吳四,狄公甚是憤怒於是命令當場處死了這個為非作歹的惡奴。

從狄仁傑的「狄公案」看古代的死刑!

看過之後甚感詫異:發現這裡面竟有不少問題,眾所周知為了減少錯殺無辜,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開始將死刑權 歸中央,三國時期魏明帝曾規定:除謀反,殺人罪外,其餘死刑案件必須上奏皇帝。南朝宋武帝詔令:「其罪應重辟者,皆如舊先須上報,有司嚴加聽察,犯者以殺人論。」北朝北魏太武帝時也明確規定,各地死刑案件一律上報奏讞,由皇帝親自過問,必須無疑問或冤屈時才可執行。死刑復奏制度的確立,一方面加強了皇帝對司法審判的控制,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傳統的「慎刑」精神,其影響是深遠的,為隋唐時期的死刑三複奏、五復奏制度打下了基礎。

從狄仁傑的「狄公案」看古代的死刑!

到了隋朝,死刑複核制度趨於完備,每起死刑案件要復奏三次,故稱「三複奏」。《隋書·刑法志》載:「開皇十五制:死罪者,三奏而後決。」唐太宗完善了這一制度,規定了「三複奏」和「五復奏」兩種,即地方的死刑案件適用「三複奏」,京師的死刑案件適用「五復奏」。司法官員不奏而擅刑者,要受刑事處罰。唐朝確立的死刑複核制度一直為歷朝歷代所用。

從狄仁傑的「狄公案」看古代的死刑!

另外中國古代法律對於刑罰執行也有嚴密的制度規定。至少從漢朝開始,死刑判決都要經過皇帝的批准才可執行,即所謂「報囚」。唐朝正式建立死刑「復奏」制度,京師死刑案由行決之司五復奏,地方死刑案由刑部三複奏。明清時凡死刑囚犯應經皇帝「勾決」後,再由刑部發文至罪犯關押場所,當地應在文書到達三天之內執行。戰國時代流行的陰陽五行說,對後世的死刑執行產生了很大影響。

自秦漢至明清,歷朝都有關於死刑執行時間的明確規定,唐律規定:從立春至秋分,不得奏決死刑。即使在冬季,凡遇有大的祭祀活動、朔望日、上下弦、二十四節氣、雨未晴、夜未明、斷屠日,以及皇帝生日、元夕等法定假日,都不得奏決死刑。宋明以後基本沿襲不改。唐律規定凡處決死刑犯人,都不得超過一天中的申時(約下午三至五時),後世執行死刑的時間都習慣在正午前後。關於死刑的執行場所,沒有官階的普通人一般都在鬧市進行,明清時期也多在較場、曠地執行。而貴族、朝廷命官的死刑處法,則多是賜死免刑。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綠蘿常春 的精彩文章:

大唐名將錄:從猛士詔下走出的將軍是哪位英雄?
武則天男寵:男人看了都不禁心動的美少年
外東北中國城市歷史:看看庫頁島是怎麼丟失的
《貞觀長歌》的失誤之處:文化人,少鬧些「臣妾」笑話!
為什麼唐太宗把魏徵比做一面鏡子?

TAG:綠蘿常春 |

您可能感興趣

《神探狄仁傑》中最大的歷史謬誤,狄仁傑都死了還辦案?
《神探狄仁傑》中袁天罡被狄仁傑所殺,歷史上真的如此嗎?
中國古代四大怪才:包公、狄仁傑、唐伯虎、蒲松齡
閻立本和狄仁傑:伯樂於千里馬的知遇之恩
7種版本的狄仁傑,楊冪竟然還演過狄仁傑的女人?
王者榮耀:狄仁傑探案,趙雲離奇死亡之謎
狄仁傑冒死解救死囚!
狄仁傑斬九龍的故事,官方的記載和你了解的一樣嗎
狄仁傑,包拯,宋慈:誰才是真實的神探?
狄仁傑蒙冤
閻立本狄仁傑真實關係:伯樂於千里馬的知遇之恩
《神探狄仁傑》里狄大人查案時擔任的「黜置使」是個什麼官職?
歷史上的狄仁傑,真的是斷案如神嗎?
淺析錢版狄仁傑與瓊花金人案版狄仁傑的感言
王者榮耀:花木蘭在狄仁傑面前告狀?就因為蘭陵王做了這件事!
《神探狄仁傑》里的「洛河八卦圖」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他是狄仁傑仕途上的伯樂,卻為何遭狄仁傑傷害與鄙視
官場出沒:唐朝「秘書幫」?狄仁傑當了宰相 也想讓弟弟做官!
一代女皇為何獨愛狄仁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