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移民火星,速速預定!
藝術家描繪的火星基地概念圖。NASA
火星和我們正越來越近。NASA計劃在30年內將人送上火星,埃隆·馬斯克只打算用10年——開始只是訪問,但最終還是要在火星上建造一個自給自足的城市。在9月的演講中,馬斯克為人類指出了兩條「基本路線」:一條是永遠呆在地球,迎接終將到來的大滅絕;另一條是成為一個太空文明,成為一個多行星物種。
假如我們登上火星,所處的環境將和地球迥異。為了適應微重力、高輻射和無菌環境,人類身上將會發生一系列自直立行走、大腦發育成熟以來,最為顯著的變化。
1975年,三位佚名藝術家根據當時所知描繪的火星「生命」形態。NASA / JPL
這種變化在一開始就是迅速的,雖然也是細微的。第一批移民的數量不會多——馬斯克的飛船只能載100人——在他們身上立即會發生「奠基者效應」。
少數新個體在新環境中建立新群體後,就會發生這種效應。假如我們只往火星運送100個移民,那麼他們在身高、發色,得糖尿病或乳腺癌機率等方面的基因概率,往往不能代表他們原本所屬群體的共性。也就是說,他們身上無論有什麼樣的特徵,都有可能代代相傳,而無關自然選擇。這將導致土生土長的火星移民明顯有別於地球原住民。舉例來說,假如所有前往火星的宇航員都有一頭紅髮,那麼我們管火星叫紅色行星的理由就能多出一條。
隨著火星上的新生代越來越多,這種變化會變得越來越明顯。由於重力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在火星上懷孕和生小孩會更加困難。針對老鼠胚胎髮育的研究表明,微重力下母鼠成功生下幼仔的概率要低得多。有趣的是,體外受精卻並不怎麼受重力減弱的影響,但在某些情況下,仍會導致胚胎髮育不良。雖然原因不明,但這足以表明,哺乳類包括人在火星上懷孕可能會遭遇更多的併發症。人類在火星上的演化,無形中多了一個地球上原本沒有的壓力。
微重力同時會導致骨骼質量以每月1%至2%的速度流失。兩三年後,在火星上定居的人可能會發現自己的骨骼輕了一半——懷孕婦女的流失速度會更快,因為妊娠需要大量的鈣。骨骼密度下降使人更容易受傷,尤其容易導致髖部和脊椎骨折。在火星上受這樣的傷無疑等同於災難,因此那些骨骼密度天生較高的人——那些和人類祖先更相似的人——活下去的機會更大,也更有機會把基因傳給下一代。多代以後,在火星上生活的人會擁有比地球居民更加結實的骨骼,他們表面上看起來會更強壯。
火星多功能基地概念圖。NASA
移民也要適應火星上的高輻射量。沒有了磁圈和大氣層的保護,火星持續經受著高能宇宙射線、強烈紫外線和太陽粒子的轟擊。500天內人類在火星表面所經受的輻射劑量是美國最低安全標準的六倍。宇航服或地下掩體能夠提供有限的防護,但是假如我們要在火星上種莊稼、蓋房子,還是得出來。
輻射會傷害DNA,會引發一系列可能導致癌症的突變。也就是說,火星移民的患癌率要比地球居民高。但它也能推動基因變異,加速演化進程,產生有利於火星生存的特性。
基因變異,可能會引領我們找到保護自己免受輻射傷害的方法。在地球上,我們的皮膚會產生黑色素,這是一種天然的防晒霜。人類的皮膚色素,是過量輻射和輻射不足兩種狀況間平衡的產物。前者會破壞DNA,後者會導致骨骼無法正常發育。許多生物利用黑色素來保護自己免受輻射傷害,比如生活在切爾諾貝利核反應堆廢墟里的黑色真菌。防護效能最強的黑色素是真黑色素,它能使皮膚變成深棕色或黑色。皮膚中真黑色素含量較高的人,適應火星高輻射環境的能力更強,因此最終火星移民的皮膚顏色會比地球居民深。
另一方面,強烈的輻射可能會促使人類皮膚分泌出新色素。類胡蘿蔔素是胡蘿蔔之所以呈現為橙色的原因,許多植物和微生物都能分泌這種色素,用來防護太陽輻射。許多動物體內也有類胡蘿蔔素,但大部分來自食物。一個例外是豌豆蚜。這種微小的昆蟲通常是綠色的,但有時會呈現紅色,因為它們能夠製造類胡蘿蔔素。研究顯示,豌豆蚜的這種基因是從黴菌中獲取的。這表明在罕見的情況下,動物能夠從其它生物體內借取組織,用來生產色素。假如亮橙色的皮膚有益,那麼火星上的嚴酷環境可能會讓這種事情發生的可能性變大。
新的研究結果顯示,高劑量的輻射也會對大腦產生不利影響,它在實驗中能夠改變老鼠的空間記憶能力和冒險行為方式。這是一個嚴重的威脅。但是假如同樣的敏感性發生在人類身上,那麼自然選擇就會更加偏向於那些較不易受影響的個體。他們的後代可能會演化出更擅長抵禦有害輻射的大腦,以便更好地適應火星環境。他們後代的太空探險能力可能會更強,更適合前往比鄰星b這樣的遙遠宜居行星。
火星上的「水培」實驗室概念圖。NASA
火星定居點想像圖。NASA
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火星上可能不會有傳染病。雖然病毒和病菌有可能遂我們一同前往火星,但是漫長的旅途,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隔離所,能夠降低傳染病在火星移民群體中發生的概率。人類的傳染病大多來自動物,特別是鳥類和哺乳類。炭疽和狂犬病來自馴養的牛、羊、狗;萊姆病來自野生動物。新傳染病,比如埃博拉和寨卡的出現,一個重要原因也是人類接觸了被感染的動物。假如想避免同樣的情況在火星上發生,那我們就不能帶鳥和哺乳類到火星去。我們可以帶經過馴養的某些昆蟲,它們較少攜帶能夠傳染給人類的疾病,而且它們吃得也少。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沒有了傳染病,火星移民的免疫系統會發生退化——就像闌尾那樣——甚至也有可能完全消失。退化的原因,還不僅是因為疾病的缺乏——發射和著陸過程中所承受的身心壓力,密閉空間中的生活,以及微重力的影響,會使宇航員的免疫系統發生自我抑制。
缺乏免疫力的火星移民回到地球,會有生命危險。前往火星的地球居民也有可能滅絕火星移民。而且這種巨大的風險往往是毫無徵兆的,它隱藏在許多看似無害的近距離接觸——比如性交中。
在火星表面探險。NASA
綜合考慮這一切——無法和地球居民通婚、奠基者效應、微生物群落的變化、嚴酷環境中的自然選擇、微重力——我們得到的信息是明顯的:移民火星可能會導致一個新的人類物種出現。類似的情形經常發生在孤島動植物身上——比如達爾文那隻著名的雀。在地球的孤島上,完成這一過程需要上萬年;但在火星上,由於突變速度加快,環境截然不同,這個過程會被大大縮短。幾百代人,大約六千多年後——一個新的人類物種就會在火星上出現。
(作者斯柯特·索羅門,是美國萊斯大學生物學教授。)
廣告
※營銷創意:胸上點餐,生意火爆!
TAG:婁底門戶 |
※熱爆了!3款果蔬特飲,預防中暑速速降溫!
※前方高能!女星制服來襲!速速閃離!
※A股最新消息:滬港通+水泥板塊再出新龍頭,機遇就在眼前,速速把握!
※猩Q崛起3,速速保存,很快和諧
※摩羯星肖還不速速認罪
※護士節「神技能」大PK 速速圍觀投票
※奉牛承運,新手鏟屎官速速接旨!
※緊急救命 速速備用!
※牛股大技能:短線中最新最絕的一招,股民速速收藏
※愛吃的速速學起來
※糖友,您可以成為這樣的吃貨!(速速收藏)
※比「武」招賢,夠膽,速速呈上英雄帖!
※催乳的按摩手法 新媽媽速速學起
※急急如律令,妖魔鬼怪速速退散
※一大波祛紅血絲秘籍,強勢種草!速速Get!
※朋友圈都被小童星活動刷爆了,速速圍觀
※峰會新官網正式上線,速速圍觀
※偏方治大病十則,速速收藏
※聯合會杯新球迷6條指南,輕鬆變老司機,速速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