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博物│龍腦香:為唐朝人帶來了南方的溫暖氣息

博物│龍腦香:為唐朝人帶來了南方的溫暖氣息


博物│龍腦香:為唐朝人帶來了南方的溫暖氣息



此圖出自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細田榮之繪製的《中國美人楊貴妃》。在細田榮之的畫筆下,吹笛的楊貴妃身姿修長,艷麗與清秀兼備。自從白居易作《長恨歌》、陳鴻作《長恨歌傳》之後,關於楊貴妃的傳說就風靡中日兩國,而晚唐著名博物學家、志怪小說作家段成式所著《酉陽雜俎》中「瑞龍腦香」的故事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

龍腦香科共有十七屬約六百多種植物,主要都是生長在熱帶雨林中的高大喬木,大都可以長到四十到七十米高。但這六百多種植物中只有一種才能出產龍腦香,這就是龍腦香樹,分布於從印度尼西亞到馬來亞的婆羅洲(今加里曼丹島)、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三地。


美國漢學家愛德華·謝弗在《唐代的外來文明》一書中把龍腦香稱為「婆羅洲樟腦的另外一個名稱」,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雖然樟腦和龍腦香極其相似,但出產龍腦香的龍腦香樹屬於龍腦香科植物,而出產樟腦的樟樹則屬於樟科植物。不僅如此,樟腦中國也有出產,而龍腦香則只有上述三個地區才有出產。



博物│龍腦香:為唐朝人帶來了南方的溫暖氣息


此圖出自1887年出版的德國植物寶典《科勒藥用植物》。從圖中可以看出,龍腦香樹的葉子呈橢圓形,花為白色,葉子、花和果都有香氣。龍腦香樹是龍腦香科的植物。龍腦香科共有十七屬約六百多種植物,但只有一種才能出產龍腦香,這就是龍腦香樹,分布於從印度尼西亞到馬來亞的婆羅洲(今加里曼丹島)、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三地。


關於樟腦和龍腦香的區別,只怕清代人比現代學者還要更清楚。明末清初學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對此有著精確的辨析:「龍腦香,出佛打泥者良,來自番舶,粵人以樟腦亂之。樟腦本樟樹脂,色白如雪,故謂之腦。其出韶州者曰韶腦。樟腦以人力,龍腦以天生者也。」


佛打泥即是馬來半島上的一個城邦古國,屈大均稱廣東的龍腦香都是由此處舶來,而本地人往往用樟腦造假,謊稱是龍腦香,可見二者根本不屬同一品種。


屈大均又說「龍腦以天生者也」,這話一半對一半不對,因為所謂的「龍腦」分為兩種,一種是天生的龍腦香,另一種是龍腦香樹的液體樹脂油,又稱「婆律膏」。晚唐著名的博物學家段成式在《酉陽雜俎·廣動植之三》篇中有詳細的描述:「龍腦香樹,出婆利國,婆利呼為固不婆律。亦出波斯國。樹高八九丈,大可六七圍,葉圓而背白,無花實。其樹有肥有瘦,瘦者有婆律膏香,一曰瘦者出龍腦香,肥者出婆律膏也。在木心中,斷其樹,劈取之,膏於樹端流出,斫樹作坎而承之。入藥用,別有法。」



博物│龍腦香:為唐朝人帶來了南方的溫暖氣息

婆律,蘇門答臘。



所謂婆利、婆律,愛德華·謝弗寫道:「『婆律』(Baros)是蘇門答臘西海岸的一個村落,這裡曾經是樟腦的主要出口地。」這句話中的樟腦應為龍腦香。針對段成式的記載,愛德華·謝弗評論說:「唐朝人試圖區分『婆律膏』和『龍腦香』,但是他們誰也沒有能夠提供出正確的答案。有些人認為,由於龍腦香樹有肥有瘦,所以就有『婆律膏』與『龍腦香』的區別,但是他們卻不能斷定在這肥瘦不同的兩種樹中,究竟哪一種樹出哪一種香。另一種說法認為,龍腦香是樹根中的干脂,而婆律膏則是樹根下面的清脂。的確,『膏』字常常與『婆律』連用,這說明它或多或少是作為油質產品在市場上出售的,這樣就將它與結晶狀的『龍腦』區別開了。」


愛德華·謝弗所引後一種說法出自唐代藥學家蘇敬等人編撰的《新修本草》:「婆律膏是樹根下清脂,龍腦是樹根中干脂。」也就是說,砍伐龍腦香樹之後,從樹心中取出的天然結晶體就是「龍腦香」,而從樹心或樹根流出的液體樹脂油就是「婆律膏」。不過,北宋藥學家唐慎微編撰的《證類本草》中還記載了一種加熱蒸餾的方法:「今海南龍腦,多用火煏成片,其中亦容雜偽。」「煏(bì)」指用火烘乾。



博物│龍腦香:為唐朝人帶來了南方的溫暖氣息

清末民國日本來淵繪《唐玄宗楊貴妃吹笛之圖》局部。



究竟怎樣「火煏成片」,唐慎微語焉不詳;明末清初學者周嘉胄則在《香乘》一書中記之甚詳:「取腦已凈,其杉板謂之腦木札,與鋸屑同搗碎,和置瓷盆中,以笠覆之,封其縫熱灰,煨逼其氣飛上,凝結而成塊,謂之熟腦,可做面花、耳環、佩戴等用。」


龍腦香大約於隋代傳入中國。據《隋書·赤土傳》載:「赤土國,扶南之別種也。在南海中,水行百餘日而達所都。土色多赤,因以為號。」扶南國是中國古籍中出現的第一個東南亞國家,和赤土國都位於馬來半島。「煬帝即位,募能通絕域者。大業三年,屯田主事常駿、虞部主事王君政等請使赤土。」大業三年是公元607年,常駿等人受到了赤土國王的熱情款待,並派遣使節跟隨常駿等人一起返回,「獻金芙蓉冠、龍腦香」。

從此之後,龍腦香成為中國皇室和貴族階層的奢侈品。《酉陽雜俎》講述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一個有趣的故事:「天寶末,交趾貢龍腦,如蟬、蠶形。波斯言老龍腦樹節方有,禁中呼為『瑞龍腦』。上唯賜貴妃十枚,香氣徹十餘步。上夏日嘗與親王棋,令賀懷智獨彈琵琶,貴妃立於局前觀之。上數子將輸,貴妃放康國猧子於坐側,猧子乃上局,局子亂,上大悅。時風吹貴妃領巾於賀懷智巾上,良久,回身方落。賀懷智歸,覺滿身香氣非常,乃卸襆頭貯於錦囊中。及二皇復宮闕,追思貴妃不已,懷智乃進所貯襆頭,具奏它日事。上皇發囊,泣曰:『此瑞龍腦香也。』」



博物│龍腦香:為唐朝人帶來了南方的溫暖氣息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龍腦者,因其狀加貴重之稱也。以白瑩如冰,及作梅花片者為良,故俗呼為冰片腦,或雲梅花腦。」故又稱「冰片」。


交趾包括今天的越南北部、中部等地區,由這裡進貢的龍腦,顯然屬於極其珍貴的品種,而且形狀像蟬和蠶,寓意美好,因此才被唐玄宗稱為「瑞龍腦」。賀懷智是著名的音樂家,唐玄宗和親王下棋的時候,彈琵琶以助興。「猧(wō)」是小狗,眼看唐玄宗要輸棋,楊貴妃趕緊放開康國進貢的小狗,小狗跳上桌面,攪亂了棋局。不料風吹掉了楊貴妃脖子上的披巾,落在賀懷智的襆頭上。「襆」通「襆(fú)」,襆頭是男子包頭的軟巾。唐肅宗平定安史之亂後,退位為太上皇的唐玄宗時常思念身死馬嵬坡的楊貴妃,這時賀懷智將襆頭呈上,唐玄宗感嘆道:「這上面的香氣,是貴妃娘娘披巾上面瑞龍腦的香氣啊!」


有趣的是,在北宋傳奇小說家樂史所著的《楊太真外傳》中,唐玄宗賜給楊貴妃的這十枚瑞龍腦香,「妃私發明駝使,持三枚遺祿山」。明駝是善於奔走的駱駝,據說腹下有毛,深夜能明,可以照路,日馳五百里。明駝使「非邊塞軍機,不得擅發」,而楊貴妃居然私自派遣明駝使,僅僅是為了送給安祿山三枚瑞龍腦香!當然這只是小說家言。



博物│龍腦香:為唐朝人帶來了南方的溫暖氣息


廣州龍腦。



比起唐玄宗,十八歲的唐敬宗李湛更會玩,而且玩得更加香艷。據北宋學者陶谷所著《清異錄》記載:「寶曆中,帝造紙箭竹皮弓,紙間密貯龍、麝、末香,每宮嬪群聚,帝躬射之,中有濃香觸體,了無痛楚。宮中名『風流箭』,為之語曰:『風流箭,中的人人願。』」「龍」即龍腦香,「麝」即麝香,「末香」指搗成粉末狀的沉香、檀香等。李湛就用這些香料製成的紙箭朝嬪妃們射擊,可惜這「風流箭」沒射多久,就於同歲被人害死。


據《大唐西域記》所載,玄奘大師西遊天竺,曾在南印度的古國秣羅矩吒國濱海的秣刺耶山中見到過龍腦香樹:「羯布羅香樹,松身異葉,花果斯別,初采既濕,尚未有香,木干之後,循理而析,其中有香,狀若雲母,色如冰雪,此所謂龍腦香也。」羯布羅香即龍腦香,是梵語Karpūra的音譯。針對玄奘的記載,愛德華·謝弗評論說:「這說明龍腦樹在當時很可能已經成功地被引種到了這個地區。」而「狀若雲母,色如冰雪」的描述,催生了龍腦香在中國的別名「冰片」,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龍腦者,因其狀加貴重之稱也。以白瑩如冰,及作梅花片者為良,故俗呼為冰片腦,或雲梅花腦。」也可稱「腦子」。


據《舊唐書》記載,南海中的墮婆登國,「其死者,口實以金,又以金釧貫於四肢,然後加以婆律膏及龍腦等香,積柴以燔之」。死者口中含金,四肢都戴著金釧,再用婆律膏和龍腦等香塗抹,最後積柴焚燒,可見婆律膏和龍腦香等香料在死亡儀式中的重要作用。



博物│龍腦香:為唐朝人帶來了南方的溫暖氣息



文天祥草書《木雞集序卷》局部。明王鏊如此評價文天祥的書法:「公之精忠大節,焯焯天地間,而字畫精妙,雖紙墨之微,亦皆不苟。」


唐代屢屢有外國進貢龍腦香的記載,東南亞國家自不必說,連盛產金、葡萄、鬱金的北印度古國烏萇國都「遣使者獻龍腦香,璽書優答」(《新唐書·西域傳》),甚至就連遙遠的大食(阿拉伯)也「遣使獻馬及龍腦香」(《冊府元龜》卷九百七十一)!愛德華·謝弗評論說:「總而言之,樟腦為唐朝人帶來了南方溫暖的氣息。」這裡的樟腦應為龍腦香。


龍腦香除了藥用、食用、熏燃、熏茶、祭祀等之外,還有兩項特異的用途,一是鋪地,二是自殺。


《舊唐書·宣宗本紀》載:「舊時人主所行,黃門先以龍腦、鬱金藉地,上悉命去之。」在唐宣宗之前,唐朝的皇帝出行,太監們要先用龍腦香和鬱金鋪在地上,然後皇帝的車輦才緩緩而過,因此花蕊夫人所作《宮詞》中有「青錦地衣紅繡毯,盡鋪龍腦鬱金香」的詩句,可見其奢侈。


至於用龍腦香自殺之事,從宋代開始頻頻出現,最著名的是南宋藏書家廖瑩中之死。據宋末元初學者周密所著《癸辛雜識·後集》「廖瑩中仰藥」一條所載,奸相賈似道被免職後,廖瑩中卻仍舊追隨他。一天晚上,「與賈公痛飲終夕,悲歌雨泣,到五鼓方罷。廖歸舍不復寢,命愛姬煎茶以進,自於笈中取冰腦一握服之。既而藥力不應,而業已求死,又命姬曰:『更欲得熱酒一杯飲之。』姬復以金杯進酒,仍於笈中再取片腦數握服之。姬覺其異,急前救之,則腦酒已入喉中矣,僅落數片於衣袂間。姬於是垂泣相持,廖語之曰:『汝勿用哭我,我從丞相,必有南行之命,我命亦恐不免。年老如此,豈復能自若?今得善死矣。吾平生無負於主,天地亦能鑒之也。』於是吩咐身後大概,言未既,九竅流血而斃」。


這段記載明白如話,不再翻譯為白話文。蹊蹺的是,抗元名將文天祥和姦相賈似道也都曾服過龍腦香自殺,但卻不像廖瑩中一樣如願死去,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的解釋是:「文天祥、賈似道皆服腦子求死不得,惟廖瑩中以熱酒服數握,九竅流血而死。此非腦子有毒,乃熱酒引其辛香,散溢經絡,氣血沸亂而然爾。」實情究竟如何,因為沒有用酒送服過龍腦香,所以不敢妄猜。


龍腦香也是佛教密宗的「五香」之一。密教作壇時,五香與五寶、五穀等「各取少許,以小瓶子盛,或小瓷合盛之一處」,以真言加持之後,「安置壇中坑內,填築令平」,以做供養。這五香即沉香、白檀香、丁香、鬱金香、龍腦香。


轉自「蘭闍」微信公眾號(qdlanshe),騰訊文化合作媒體,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闍 的精彩文章:

從空中看黃河:你沒有見過的黃土高原
桃:「中國果」和「波斯果」的有趣誤會
從空中看黃河:三十年前,你的城市
古人為何稱妻子為「內人」,李敖說「內人」是妓女?
「漫畫」原來是一種鳥的名字

TAG:蘭闍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古代傳奇神獸,殭屍祖先,專吃龍腦
龍腦橋的大明風度
恐龍界的腫頭龍腦袋可以作為武器 喜歡用頭打架?
播求怒射險把球踢爆,龍黑:下次把一龍腦袋當球踢
近代災難之星望天犼,口中噴火食龍腦的神獸,小便竟可以腐蝕人畜
驚奇!科學家們發現1.3億年前的恐龍腦化石!
人類首次發現恐龍腦部化石,我們可以測算出恐龍IQ值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