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國5500多名大學教師罷工:臨時教職淪為學術勞工?

美國5500多名大學教師罷工:臨時教職淪為學術勞工?

美國5500多名大學教師罷工:臨時教職淪為學術勞工?



賓州州立大學系統教師工會發動的集體罷工現場。

上星期,我的博士生生涯中多了一樁奇遇:我的導師罷工了。從星期三上午7點鐘開始,賓州州立大學系統教師工會(APSCUF)發動了集體罷工,這意味著十四所賓州州立大學的5500多名教員會從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離開。而將有超過11萬名賓州州立系統各大學的學生會發現,他們的教室和體育場空蕩蕩的,他們的教授和球隊教練們此刻正在校園裡拉起糾察線,封鎖學校各出入口。這是賓州州立大學系統自1983年建立以來第一次罷工,可能也是大多數教授人生中的第一次罷工經歷。罷工的導火索是因為教師工會成員與賓州高等教育管理處之間的聘用合同已經於2015年8月到期,而雙方一直沒有就新合同的細節達成一致。其中雙方最相持不下的兩點,一是是否要調整現有工資水平,二是是否要降低終身教職(tenure)教員在教師隊伍中的比例,更多地僱傭非常勤(adjunct)講師。


「非常勤」:教職系統里的「二等公民」


「非常勤講師」的說法來自日本,不過日本大學裡非常勤講師的處境確實與美國大學中的「附屬教職」(adjuncts)十分相似,而且比「附屬」更能描述這類教師的處境。從寬泛意義上說,「非常勤」包括大學裡所有不屬於終身教職體系(tenure-track)、但又在大學中開設課程的人,包括訪問教授、代課教授、兼職講師、博士後研究人員、醫學院的「門診講師」,甚至主持討論課的研究生助教。他們不受大學「終身教職」系統的保護,與學校之間只有短期合同關係,因此面臨更多的解僱風險。非常勤教員的收入水平低於終身教職員工,而且往往也不能享受全職員工的醫療保險等福利。從美國大學建立之初,「終身軌」與「非常勤」兩種職位體系就一直並存。


理論上說,大學教師的主體應該是終身教職序列中的教授,非常勤教師只是事急從權時的後備補充力量。然而,近些年來,由於教職市場上提供的終身軌崗位越來越少,美國大學中非常勤教師的比例已經快要跟終身教職持平,甚至很多全職在某所大學工作的教師也只能與學校簽訂非常勤服務的合同。按美國高校教授聯合會(AAUP)的統計,2013年美國高校所有教學和研究型職位中,屬於終身教職序列的只有26.88%,即使不計兼職教研人員,在全職的高校工作者中,擁有終身教職的也只有65.2%,有三分之一的教研人員雖然全職在高校工作,但隨時面臨解僱的風險。如果進一步細究,考慮到不同職業階段的教授承擔的課時量區別,那麼在從事一線教學工作的教員中,非常勤的比例就更高了。

美國大學僱傭更多「臨時工」教授(contingent faculty)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從1975年到2011年,美國高校僱員中終身教職序列員工(包括已經擁有終身教職和正在升職序列上的員工)的比例從56.8%下降到了29.8%,而在教學類崗位中,終身教職序列的比例從45.1%下降到了24.1%,3/4以上的教學工作都是附屬教授、兼職講師和研究生助教在負責。非常勤教職在各類學校中的分布也不平均,經費原本就吃緊的社區學院是最早開始大規模使用臨時教師的,隨後蔓延到州立大學系統,而中國人最熟悉的精英私立大學則較少受到波及。早在1970年代中期,加州州立大學系統的臨時教員們就在加州教師工會中專設了分支委員會來代表非常勤教師的利益。然而,教師工會本身的合法性就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60年代加州州立大學教師工會建立之初,就曾經被州勞動委員會質疑不具有談判代表權。雖然70年代後公立大學系統的教師工會逐個爭取到了州級別的談判代理權,但全國和州勞動委員會仍然無權判定私立大學中教師工會的合法性。1980年最高法院在葉史瓦大學案中裁定,私立大學的教師屬於學校的管理層而不是僱傭勞工,因此不應該享受集體談判的權利,只有大學管理方主動承認工會的地位,雙方才能進行集體談判。這就意味著受雇於私立大學的非常勤教師很可能處於既不受終身教職保護,又不能參與集體調解的雙重尷尬地位。


「非常勤」維權:知識分子還是學術工人?


隨著近年來非常勤教師比例的提高,許多學會都開始關注到本學科非常勤教職的現狀,並且表態支持非常勤教師「維權」。自2015年12月起,美國歷史學家組織(OAH)的官方博客「進程」(Process)就連發數稿,分析美國歷史學界和高等教育界非常勤教員的生存狀況。用OAH「非常勤教師委員會」主席唐納德·羅傑斯(Donald W. Rogers)的話說:「我們非常勤教師的生存處境就跟19世紀晚期的勞工差不多。」羅傑斯1983年在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拿到歷史學博士學位,簡歷上的工作經歷看上去像是漫漫征途:他在至少十所學校當過非常勤講師或助教,足跡覆蓋了綜合性大學、本科生博雅學院和社區學校,其中甚至還有這樣一條:「2000-2003年,在康涅狄格州弗農縣Stop &Shop超市當熟食售貨員。」如今,羅傑斯同時在中康涅狄格州立大學和胡薩托尼克社區學院教課。作為一名美國勞工史專家,羅傑斯分析起自身處境來也很有政治經濟學色彩:「我們身處的行業(教育)正在面臨重組,熟練工(終身教職)正在大規模被低收入的非熟練工(非常勤)取代。高等教育中非常勤教工的比例從60年代的25%膨脹到如今的75%,我們在多個計時(按學時收費)、計件(按課程收費)工作之間奔走,收入微薄,每門課能拿到2000-5000美元不等……我們中有四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根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2013年的統計,美國非常勤教師一年從教學中獲得的平均收入在20000-25000美元不等,這一水平已經逼近聯邦最低工資標準(2007年國會規定的全國最低工資線是7.25美元每小時)。知名網媒Salon甚至曝出過在阿拉巴馬等貧困州,非常勤講師的年收入不及12000美元,只能靠領食品券吃救濟過活。


教師僱傭「臨時化」:壓垮大學制度的最後一根稻草


從大學管理者的角度,提高非常勤講師比例是為了削減大學運作的支出。近三十年來,美國大學的學生總和入學比例在持續下降,這一方面是人口出生率降低的長線作用,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學生入學的積極性在降低。很多學生髮現,付出了高昂的學費、背負一身學生貸款之後,還是找不到合意的工作,因此,在讀學生的輟學比例也在升高。與此同時,公共機構對於大學的撥款和捐贈卻在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普通大學都選擇通過減少「奢侈」的終身教職來節流支出。不無諷刺的是,近些年來高校管理層的工資卻在迅速上漲。根據《高級教育紀事報》網站的調查,四年制大學管理層的平均工資已經是普通講師的兩倍之多。這並不是因為高校管理者在「中飽私囊」,而是因為大學經營艱難,很多學校開始僱用職業經理人來管理學校日常事務、平衡收支。而這又進一步引發了學界對於大學「企業化」的質疑:終身教職制度原本就是為了保障學術自由、讓學者不受衣食所累而設,而如今,誰來保障這些只有短期合同的教授不會受情勢脅迫?當大學的管理者不再由學者兼任,如何區分大學與普通盈利機構?如果教授必須在一份份工作間往複奔走,他們的教學水平還能一如既往嗎?誰來保護學生,尤其是那些窮學校的學生接受優質教育的權利?

這樣的憂慮已經不限於學界內部,近兩年來,非常勤教師因為沒有醫保而無錢治病、因為工資太低流離失所而上州教育局維權的報道屢見於《紐約時報》《大西洋月刊》等主流媒體。最令公眾憂心忡忡的是,非常勤教職的泛濫不僅在大學教師中製造了一批「新窮人」,而且很可能會改變大學中的權力結構,最終威脅到美國大學引以為豪的幾項制度:學術自由、教授治校、教育公平,以及大學的博雅精神。在非常勤教師與大學管理層的拉鋸戰中,從普通民眾到大學師生,都更多地選擇支持教師維權。


對於大學生家長來說,這樣的選擇是痛苦的,畢竟給非常勤教師增加福利很可能意味著學費要繼續上漲。在這次賓州州立大學的罷工事件中,家長們的立場就分為兩極,有不少家長雖然同情非常勤教師的遭遇,但也覺得大學學費再漲下去就完全沒法負擔了。所幸,賓州教師工會中已經有終身教職的教授們選擇了與非常勤教師站在一起。罷工持續三天後,賓州州長伍爾夫介入斡旋,教師工會與高等教育管理處分別表態各退一步:州立大學系統將重啟談判,根據教師工會的要求修改合同草案中雙方意見分歧的200多處細節,而作為交換,已經具有終身教職的教授們將會放棄自己的部分薪資福利要求,並且願意承擔更多的教學任務,換取大學管理方不過分「壓榨」非常勤教師。


看起來,在終身教職教授們的主動「犧牲」下,這次賓州教授罷工風波迅速平息了。然而,這樣的結局離大團圓還很遠。在美國大學嚴重層級分化的前提下,非精英大學的預算削減仍然是個解不開的死結。大學提供的終身制崗位仍然在減少,也就是說,隨著老一代教授的退休,具有更強談判議價能力的終身制教授只會越來越少。而在學術全球化的時代,美國本土「青椒」們就像十九世紀末的勞工一樣,還要面對移民「學術工人」的挑戰。甚至近年來日漸流行的網路公開課(MOOC)、在線教學都會讓普通大學教師的生活雪上加霜——當學生花幾百塊錢就能遠距離聽名校名師講課時,為什麼還要傾家蕩產去上個中等大學呢?當我們關注大學的制度、精神和規範時,我們很容易忘記,大學也是一個僱傭勞動的機構。而今天我們可能就處於這樣一個臨界點上:隨著大學中勞動僱傭狀況的變化,我們熟悉的大學制度也一去不復返了。


(澎湃新聞)


(責編:tibet)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西藏網 的精彩文章:

高分災難巨制《深海浩劫》超前點映 口碑爆棚
中俄大學生來黔交流
伴著秋風綻放的大花魁——大麗花
從藝六十年執教五十載
塗鴉疏導點是城市的一道風景

TAG:中國西藏網 |

您可能感興趣

14歲少女淪為賓館性奴2年,竟被迫服務1000多名男子!
頂級大學教授月工資才8000,竟比不月嫂,淪為真「白領」
兩個富國的「遊戲」:近50萬人喪生 400萬人淪為難民
美國一場行動造成100萬人淪為難民,經濟損失2000億美元
985高校學霸女淪為夜店撈女
1986-2017年,西遊記已從經典徹底淪為玩物!
菲律賓南部一學校遭300武裝分子襲擊 學生淪為人質
4年內戰後 4000年古城淪為廢墟
2050年中印成前兩大經濟體?美國恐淪為「三哥」
2017年6月PC瀏覽器排行:IE瀏覽器淪為第3
幾十萬留學,回國後月薪低於6000!高級白領移民而來,卻淪為清潔工……
泰國大象淪為旅遊業賺錢工具,載客5000小時,一半被虐待致死
女子花光5299萬大獎淪為街頭兼職:曾經幫助過的人無人相助
痛惜|為什麼5000元的茶淪為50元的茶?
越南最大爛尾「迪士尼」:耗資147億元 淪為養牛場
民國第一偷情史:4年睡了3000個男人,從富二代淪為交際花
200多年前王室修建的宮殿,卻淪為高級餐廳
威懾歐洲數百年的大帝國,與沙俄廝殺250年後淪為「歐洲病夫」
她是名門千金,號稱江南第一美人,13歲淪為青樓女,20歲後揚名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