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龍麟:韓國發展教育的成果與負作用

文龍麟:韓國發展教育的成果與負作用


文龍麟:韓國發展教育的成果與負作用


第3屆大梅沙中國創新論壇在深圳舉行


很高興在這裡跟大家見面!特別在這個場合,有很多跟中國教育改革有關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在韓國作為教育部長官、教育部長一直致力於教育改革這些事情,這些年一直關注的是教育改革方面。


今天藉此機會把我這邊的經驗以及跟大家分享之後,也學到我想學到的有用的知識。我的演講題目是「發展教育與幸福教育體系的研究」。


效果教育與發展教育的體系


韓國教育自1948年以來及引入六小學、三初中、三高中、四大學的學制,根本上講是西歐式學制,包括美國在內很多國家以這個學製作為框架,以哲學和價值為先,因管理不同,世界各國的教育模式以不同方式開展。過去七十多年間,很多一直是有代表性的發展教育的哲學觀和價值觀以教學為中心的國家,發展教育就是培養能為國家做貢獻的傑出人才,因為採用「6334」制度篩選優秀學生,培養出這些優秀學生的學校被評價為優秀學校,發展教育哲學是培養有貢獻的教育和學歷優秀的最高價值。

所以,在發展教育體系中,政府對國家發展特別是經濟發展有貢獻的方面進行集中表彰,學校對於優秀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父母為了讓子女成為這樣的學生向著這個方向進行支援。發展體系中,國家和社會擁有優秀學歷的學生和社會人分配一切資產,所以這些學生與其他學生相比,將精力更多的投入到學習英語、國語、數學、科學當中,提高學分和自身的競爭力,發展教育有學生、父母、老師和地方團體沉浸到學歷競爭和成績競爭中。韓國七十年間一直是活躍地開展發展教育形象的活力國家,在發展教育方面具有代表性,因此,成果雖然巨大,但產生的負作用不可小覷。


發展教育的成果及負作用


第一,成果,由於國民對學歷競爭的投入,韓國學歷水平提高了很多,所有的領域在OECD中都是一到三等,無論是數學還是科學都是如此,韓國在奧林匹克中名列前茅,奧巴馬也公開提韓國教育,以韓國教育為榜樣,這個稱讚是客觀事實。一名美國學生的教育費用是韓國學生的二到三倍,但美國在國際上仍然排在十名開外,韓國處於一到三位,韓國學歷水平很高,過去十多年中各種OECD評價一直是一到三位。


第二,由於對學歷關心,韓國人就學率大大提高。初中、高中的就學率幾乎100%,80%的高中生進入大學,三到六歲進入幼兒園的超過70%,50歲以下的文盲出現幾率幾乎為零。聯合國大學也統計韓國是文盲率佔有率最低的國家。


第三,在追求高學歷的韓國掀起教育熱,韓國畢業四年制學制的大學是世界最高水平,在西方發達國家留學比例也處於高水平。中國和印度學生最多,接下來是韓國,總人口不過5000萬人的韓國,留學生僅次於中國和印度,很讓人震驚,大多數都是自己掏錢,韓國博士、碩士比例相當高,這是發展的潛在資源。

通過國家教育,國家經濟發展也成為理論代表的優秀案例,IBRD等將韓國作為發展榜樣介紹給發展中國家,其核心是通過教育培養最高學歷人才,這也推進國家的發展,因此鼓勵這些國家效仿韓國教育的成功案例,支持學習韓國教育,負責韓國教育的KEDI開發院受委託迎接相關教育團。



文龍麟:韓國發展教育的成果與負作用


(圖源於網路)



韓國教育的負作用

雖然以學歷競爭為中心有利於促進學習的積極性,但是負作用不容忽視。


首先,對於學生來說過於執著於成績,以成績為中心的競爭文化成為唯一,與合作、愛護、尊重相比,排斥、厭惡變得更加正常,這種形式使學生差別化,學習好和學習差的更加差別大,學生會形成團體,彼此間感到緊張和矛盾,甚至形成鬥爭,學生暴力和被排斥的團體孤立現象在韓國變得很常見,很大程度上導致過度壓抑。


第二,知識中心科目,韓國英語、科學、社會等得到重點培養,非知識性項目道德、體育、音樂等排除在外,結果導致學生難以實現德智體美髮展的教育目標,特別是大學考試,所出題目以教科書為主,對於考試課外的書籍的學習,不管學生的父母還是教師都不會關心,學校越來越像是國語、英語、數學等科目的教育機構,不再是全面素質教育的場所了。


第三,學生的成績競爭日益嚴重,導致學校以外出現的各種私人教師、學院。學校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在學校以外針對大學入學考試增加額外的學習,在學校里學習的時間一般是5到6小時,放學後到學院學習或者接受私人教學付出更多的五到六個小時。

這種花費是私人教育費用,不是交給學校,而是交給學院或者私人教師,這種私人教育費用規模非常之大,每年達到20兆韓幣,每個月花費月收入的1/5到1/6到私人家教中,給國民教育造成了負擔,國民對政府不滿意,各種民意不滿調查裡面,對教育的不滿是最嚴重的,政府方面也同樣花費了超過20兆的資金購買地下經濟進行合理性的經濟運營。在過去70年間,韓國也盡量努力減少私人教育費用,幾乎沒有成效,如果無法使發展教育政策和學習競爭的慣性文化兩者之間的關係變弱的話,便很難減弱私教的需求。


第四,以學習能力為中心的成績競爭的學校文化,學生的素質、興趣、潛在力的挖掘,智力開發等多樣性的發展,學校的環節里只有學習好的學生有愛好,多才多藝的人追求自己的夢想被排斥,很難發展自己,很難獲得幸福的學校生活,同時具有創意的學生同樣被如此對待。


因此,成績競爭成為主流,反覆要求練習和訓練,有創意的學生不可避免被排斥。所以說,成績競爭不可避免讓具有創意力的人才和具有多種特色的學生髮展變得困難。尤其對成績不好的學生來說,學校教育變得枯燥、乏味、沒有意義,在這樣的學校里大多學生不能感到幸福。


OECD顯示,成績分數很高但學生的幸福度和對生活的滿足感很低,雖然在創意力和問題解決力上,數據結果不是最低,但是幸福數據明顯低很多。學校不是幸福的地方,多方面的開發得不到重視,這樣的教育將會被看成失敗的教育。



文龍麟:韓國發展教育的成果與負作用


(圖源於網路)



代替方案:幸福教育


針對以上出現的這些問題,韓國提出了一個代替的方案,發展教育的代案,幸福教育。


發展教育的代案意義是發展教育的哲學和政策的局限性變得很明了,至少對韓國現在的情況來說,以學習優異者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符合創意人才時代的特點,很難使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學習共存,這不符合二十一世紀的時代精神。


進入2000年時,一種被稱作脫出發展教育的論點開始付出水面,以創新和人性的創意為目標的人性教育政策成為主流觀點,2012年開始推出自主自由學期制度,以及幸福教育的政策。從2012年開始首爾教育廳對幸福教育這一教育政策目標做了詳細規劃。努力使學校文化和慣例向幸福教育轉變。在這種驅使下,教育部也對首爾教育廳的教育政策響應,可以感到教育政策發生很多明顯的變化,起步雖然不容易,但是還是可以看出韓國在擺脫髮展教育及種種慣例及向幸福教育行進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


幸福教育的意義及幸福力量


首先,幸福教育的意義。好的教育是指不但過程重要,出現的結果也很重要,教育的最終目標是收穫最後的幸福,教育要明確的使人出現幸福的感覺。但是,在韓國從1948年實行現代教育以後,所有的教育政策都以努力促進經濟發展這一國家政策為先。


為了未來的幸福,一定以教育政策為先,不管經濟是否發展或者增長,不能只想著分配是否公平,不是經濟發展得到增長就一定讓我們得到幸福。同樣,分配即便公平也不一定可以幸福。最近關於幸福問題的科學研究顯示,物質條件是幸福感最低需求,不是主要需求,幸福不是指物質條件分配是否公平這一狹窄概念。


美國一位被視為正面心理學界代表的學者叫做愛德·帝諾(音)做過這樣的闡述,自身生活中獲得滿足同時經常感到快樂,並且有疼痛、憤怒等負面情緒,這樣人的幸福指數變得很高,反之,幾乎感受不到高興或者愛情,或者對生活不滿足經常感受到不愉快,這個人的幸福指數很低,他不是從外部的條件定義幸福的指標,而是從主觀的角度,主觀性的安樂來定義。


不管富人還是窮人,結婚或者離婚,健康或者病痛,外貌醜陋或者美,貧窮也好、離婚也罷都能感到幸福,外貌缺陷者也有幸福感。反之,美麗、富有不一定感到幸福。


綜上所述,把經濟增長、人民收入增加、分配均衡作為幸福來思考是不恰當的。


韓國人的幸福感很低,是過度看重物質條件、社會關係及人身安全一系列的因素導致的,因為追求成功放棄了很多的價值,忽略了比如說通過人際關係、個人愛好所獲得的幸福。最近有關方面針對小學生作相關方面的調查,最想做的是哪種職業,孩子們回答是掙很多錢的職業,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對人們帶來很多的衝擊,孩子們關注的焦點都是物質。這也是指向性成就教育導致的結果。



文龍麟:韓國發展教育的成果與負作用


(圖源於網路)



培養幸福力量的教育


為了人民的幸福,需要以下兩個不同的國家水準的政策。


第一個是經濟性。為了提高國民的福利、幸福制度持續性增長、公平性計劃和分配、保險和福利的設施擴充等,這些都是穩定定居的努力。


第二,在第一條的基礎上需要更加深入的努力,培養國民讓每個人從現實的角度,在各自所處的條件下主動提高自身對幸福的感受,培養幸福的力量,幸福制度和幸福力量兩者是國民幸福時代不可避免的政策性夥伴。在這裡來說,幸福力量的成熟和增進正掌管著幼小初高大學對幸福教育來說不可懈怠的課題。


幸福力量不管什麼事物都要看到能否帶給我們成長,各類需要思考,採用探究出來的一切方式為了幸福力量進行教育。因為教育的最後成果要看我們能否打造一個通過幸福力量來評估的時代。


幸福人的重要特徵是看是不是有幸福的力量。心理學家泰勒(音)對乳房癌的患者做了一項關於憂鬱症的調查,和預測一樣,大多數患者都會有憂鬱症,對患者進行未來理想的交談發現,得病之前生活的意志力對患者反而更具有鼓舞性。在此研究基礎上,對身處不幸的人加以調查,看他們是否具有克服的心理能力及幸福力量是否有差異性。得出的結論,不管身處何種情況,個人趨向、自身生活態度、希望或者絕望的心理都會發生變化,不幸和幸福彼此之間也會發生轉變的。這一理論叫做幸福力量的個人差異理論。


近期心理學家通過科學鑒定方式對幸福人特點進行研究,探究使人感到幸福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結果同樣的條件下每個人彼此的幸福感不一樣的。有些人覺得很幸福,有些人覺得不幸福。這由於通過人的幸福力量和個人差異來說明的。積極的心理學家列舉了五大幸福的決定因素,積極的情緒、專註度、人際關係、自我實現和自我存在感,要素水準根據人的不而不同,這就是幸福力量的差異導致的。幸福差異,幸福的人和不幸的人區別在於幸福力量的差異。


綜上所述,相關部門的執政人員一定要培養國民對幸福力量的認知,這裡也希望目前的教育者在幼小初高大學期間通過教育課程更加努力的培養幸福力量,只有幸福的人民才能建立幸福的國家,國家的發展才可以帶給國民幸福。現在是二十一世紀,國民的幸福才是一個國家時代的目標。(文/文龍鱗 韓國教育部原部長、首爾教育廳廳長,現任首爾大學名譽教授)


(註:本文為作者在第3屆大梅沙中國創新論壇上的演講,原標題為《發展教育與幸福教育體系的研究》)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文化 的精彩文章:

周國平:中國教育缺什麼?
西班牙國家詩歌獎得主梅斯特雷:詩歌就是反叛成規
同樣是跪拜,為何郭德綱比野夫更有道理
厲以寧:創新不再只是生產要素重新組合,還是信息量的組合
胡蘭成晚年代表作《中國的禮樂風景》出版

TAG:騰訊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展示教育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成果
專訪蔣堅永:漢傳佛教祖庭文化是佛教中國化的成果體現
「外專千人」三田和英教授領銜國際團隊發表鱗翅目昆蟲基因組最新成果
冉興無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展
申洲集團工傷培訓工作之發展與成果
展現我國科技領域國際領先的重大成果 中國郵政發行《科技創新》紀念郵票
【老外談】巴基斯坦學者:中國力圖將發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國
佟振合院士團隊孫頔課題組研究成果在《美國化學會志》發表!
中國全新核技術研究成果曝光:性能先進,新技術世界領先!
川大華西二院丁楅森教授、曹中煒教授團隊在轉化醫學國際頂級期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沭陽:用作品展示盆景技能培訓成果
美國公布研發新型反艦導彈技術,中國即將拿出新成果
中國海洋大學:取得基因組學關鍵技術研發成果
「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成果通告
權威發布:國家林業局關於印發《林業科技推廣成果庫管理辦法》的通知
創新與融合(下)——直擊第三屆軍民融合發展高技術裝備成果展暨論壇
國際權威曝光:中國墨子技術這一成果令人欽佩
文化館「結對子?種文化」藝術培訓成果展示彙報演出放飛夢想的搖籃
珠海航展中心新建主展館工程榮獲全國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成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