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舒:魯迅和許廣平的小灶生涯

李舒:魯迅和許廣平的小灶生涯

李舒:魯迅和許廣平的小灶生涯



文 |李舒

最近這半個月,我都在摘抄魯迅的一本「家用菜譜」,這本菜譜最早由王壽松先生髮現,發表在1995年的《上海魯迅研究》上。


這份資料的原件收藏在魯迅博物館,是一本紫色封面的練習本,裡面是普通的橫條紋,像極了我們做作業的本子,記錄者是許廣平。


雖然沒有寫明年份,但我們通過考證可以大約推斷,這是魯迅和許廣平剛剛來上海的頭一年,寫下的,大約是1927年11月到1928年6月之間。

李舒:魯迅和許廣平的小灶生涯


「家用菜譜」中的一頁


這一年非常關鍵,對於魯迅和許廣平來說。


因為,他們終於從地下情到公開戀愛關係,開始同居了。


離開廣州的念頭,大約是從1927年4月開始的。那時候,因為營救學生失敗,魯迅打算辭掉中山大學的教職,但是去哪裡,他還沒想好。

如果回北京,許廣平就會有點難辦,因為那裡有朱安。


上海是個不錯的選擇,何況還有三弟周建人在那裡。周建人早期和周作人走得更近,甚至娶了羽太信子的妹妹芳子。然而,周建人要去上海發展時,芳子卻奇怪地選擇和姐姐在一起,這也為後來周建人和王蘊如的相愛埋下了隱患。


1927年9月27日,魯迅挽著許廣平從廣州動身,10月3日到達上海。一開始,他們住在共和旅館裡,大約那時候,魯迅還沒有最後下定決定,定居上海。10月8日,兩人從共和旅館搬入景雲里23號。許廣平記錄,這時候的兩人,還是覺得不會在上海住太久,所以就購買了「每人一床,一桌,二椅」。


上海景雲里

李舒:魯迅和許廣平的小灶生涯


對於這一點,後來的研究者們都認為,魯迅此舉實在有點欲蓋彌彰,他租了兩層樓,自己住二樓,許廣平住三樓,而且,二樓和三樓的床,都是單人床。對外,他也介紹許廣平是幫助自己校對文稿的助手。


但對於許廣平來說,一個從來沒有真正過過二人世界的小姑娘,對於上海的新生活,還是有很多夢想的。之前在廣州,兩個人其實算是半同居,許廣平即使白天和魯迅在一起,晚上還要回到自己的宿舍,現在,「魯迅先生」總算完全成為「小白象」了,兩個人的家庭生活即將開展,能不憧憬和期待嗎?


所以,在這本紫色封面的練習本里,一開始,許廣平記錄了八個菜的菜譜。我想,她當時是打算自己燒飯,做一個下得廚房的好「乖姑」(魯迅對她的昵稱的)的。

但很快,她發現,魯迅並不打算開伙。為什麼呢?因為要開伙倉,就要買各種鍋碗瓢盆,裝修過廚房的我想要告訴你,那是相當複雜的。而魯迅這時候,並沒有想好未來的生活方向,況且,當時周建人在商務印書館工作,如果自己開伙,肯定還要燒周建人的飯,這個工作量是相當巨大的。


於是,魯迅和許廣平決定加入上海當時最流行的吃飯形式——包飯作。


所謂包飯作,類似於今天的盒飯。當時,上海絕大多數的商店、工廠和部分家庭都採用了向包飯作訂餐的方法。這些包飯作是沒有店面的,做的是包飯生意,每天做好了去送到各處。


許廣平耐心地記錄魯迅每日的午餐和晚餐,不僅菜式,連某些菜的配菜,也寫得仔仔細細,比如:


芽菜炒肉絲(附豆乾一塊,芹菜少許)


蒸雞(附金針木耳冬菇)


蒸藕餅(冬菇、蝦米、臘肉)


羅漢齋(粉絲)木耳、金針、甜竹、白果、津菜、髮菜、冬菇)


……


除了配菜,還有每頓飯的錢數。許廣平用表示「角」,剛開始的一個星期,每頓三個菜,兩角五分。到十一月二十號,改為每頓四個菜,四角錢。這樣吃了一周,又改為每頓三個菜。之後數月,基本保持,不是三碗菜,就是四碗菜,絕不多加。


根據《上海解放前後物價資料彙編》,在1927-1936年間,上海的米價每斤六角四分,豬肉每斤兩角,白糖每斤一角,活雞三角七分,茶葉每斤兩角三分,而當時的普通教員每月工資在一百到兩百元左右。


魯迅當時的經濟收入,主要靠版稅、稿酬和編輯費,每個月至少在五百元以上,吃包飯當然算是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了。但看這些包飯的記錄,至少從菜式上還是頗為豐富的。魯迅和許廣平的包飯,大多是上海和廣州風味,比如十二月六日午飯和晚飯都吃了的「塌棵菜」,就是典型的江南菜式。塌棵菜又名「塔菜」,是江南冬日至春節頗受歡迎的青菜,清炒可,加冬筍可,加鹹肉也可,燒年糕都可以,但關鍵是下豬油,油多一點,菜更甜。


塌棵菜

李舒:魯迅和許廣平的小灶生涯



而免治牛肉則類似於西餐,免治從英文mince meat而出,其實就是牛肉末。菜譜里,炒鴿松也經常出現,許廣平還專門備註「附生菜」,這當然是粵菜了,炒鴿松,顧名思義,就是將鴿肉煸炒至如肉鬆一般。這是一道吃功夫的菜,粵食名宿陳夢因就曾撰文公開批判一位「仁姊」的炒鴿松「名不副實」。用生菜包鴿松食用,也是廣東特色,這道菜在當時頗為流行,唐魯孫將其稱為「廣東餐館不可或缺的名菜」。


魯迅的包飯菜譜里,也狠吃了幾次霉乾菜,這是他家鄉的菜肴,恐怕他再熟悉不過。所以,九斤老太在《風波》里,女人們吃的「烏黑的蒸乾菜」和「松花黃的米飯」。霉乾菜的妙處在於醇厚之味,和肥肉一起蒸,味道鮮濃甜香。我外婆以前做霉乾菜燉肉,我都是偷偷只吃霉乾菜下飯,鋪在米飯上,任由濃油赤醬浸染米飯,然後大口吃下,是最開心的時刻。


這本包飯賬的最後一日,是1928年的6月1日,這一天的午飯,吃的是「黃魚、金針木耳肉片和菠菜」,而晚飯則是「鹹菜燉肉、蝦膏燒肉和莧菜」。莧菜是時鮮菜,張愛玲的筆下寫過,「莧菜上市的季節,我總是捧一碗烏油油紫紅夾墨綠絲的莧菜,裡面一顆顆肥白的蒜瓣染成淺粉紅」,那一天晚上,捧著飯碗的許廣平,心情應當是愉悅的。因為,魯迅終於同意結束包飯生涯,和周建人一家一起做飯,而自己,也將正式成為魯迅家的女主人,至少在上海。


【作者簡介】


李舒|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著有《山河小歲月》。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葉森:霧霾是導致肺癌的元兇嗎?
張海律:「想去西安看看那些石頭戰士」——我在法國親身接觸的難民
王路:當了多年高管之後,吳用為什麼不創業
西門媚:讓陌生人對你講真話,需要一種特殊能力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陳喬恩十年偶像劇生涯,黃曉明、賈乃亮、黃宗澤、王凱,原來他才是官配
鄧小平的戎馬生涯-值得閱讀!
朴贊郁、李英愛、宋康昊、李秉憲的電影生涯都被這部片改變
我的軍旅生涯—郭翰林
大詩人李白的道士生涯
小強說史:明朝(貳)今天簡單講一下朱元璋的和尚生涯
撐起洛杉磯天空的男人!小喬丹生涯高光集錦
努爾哈赤前輩:女真首領董山的戎馬生涯
生涯鹹魚翻生:歐文沾光詹皇 沃爾已比肩保羅
海南周刊| 東坡先生的藥石生涯:他的醫術,好比京劇的票友
卓越的軍事家鄧小平的軍事生涯舊照:令人感嘆
大膽比較邁克爾喬丹和勒布朗詹姆斯誰的生涯更勵志?
喬丹生涯五大隊友:皮蓬羅德曼無懸念,歐洲喬丹上榜!
張曉冬:不斷進取 一路輝煌的時尚傳媒生涯
劉德華和周星馳鮮為人知的不合舊事重提,華仔公然坦言周星馳對他的演藝生涯影響很大
詹皇庇護下的小托馬斯,將在克利夫蘭獲得生涯最佳機遇?
遠征軍兵臨曼德勒:廖耀湘生涯中最遺憾的一戰
章詒和:由電影說梅蘭芳──戲子生涯 君子人格
班布爾汗:文人籌邊——陳毅的外蒙古生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