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洋三傑之首----"北洋之龍"王士珍

北洋三傑之首----"北洋之龍"王士珍

北洋三傑之首----王士珍

在北洋軍閥中有」北洋三傑「的說法,即:」北洋之龍「王士珍,」北洋之虎「段祺瑞,「北洋之狗」馮國璋,這其中以王士珍為第一,清末直隸總督榮祿曾對其有這樣的評價:」此人負治國之才,不第長於軍事也。」而王士珍曾說過這樣的一段話:「天下事之難,難就難在你幹得越多,挨罵也越多! 這本是做事者的常有之境,我所遇之艱難險阻,擔驚受怕,又豈為外人道哉!又何須向外人道哉!」

北洋三傑之首----王士珍(1861年-1930年),直隸(今河北)正定人。光緒十一年(1885年),王士珍入天津武備學堂炮兵科學習3年,畢業後回山海關任炮隊教習,之後在1894年參加赴朝鮮作戰。清廷在甲午戰爭中慘敗後,決定大力學習西方,並在天津小站籌建新軍。經過蔭昌推薦,王士珍開始進入袁世凱的幕府。開始袁並沒有覺得這個身材瘦小,木訥寡言的人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在一次議及軍事的對話中,王士珍說的面面俱到,極有規劃,袁大喜之下任命王為右翼第三營步隊幫統,兼步隊學堂監督。其後王士珍感袁的知遇之恩,並竭力幫助袁世凱完全按照近代德國陸軍的營制、操典訓練士兵,聘請德國軍官擔任教官和督操官,全部使用外國造新式武器。北洋大臣榮祿奉詔到小站檢閱新建陸軍後對其大加讚賞。

北洋三傑之首----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袁世凱任山東巡撫,行前王士珍即將山東沿海各要隘、軍營情況全部勘察清楚,連駐兵計劃也作了周密安排。袁自此對王士珍更為倚重,每遇大事必與之相商而後施行。在義和團時期,王士珍為袁制定先撫後剿,保護洋人的策略更為袁世凱的進一步飛黃騰達立下了汗馬功勞,而自己也水漲船高,仕途平步青雲。之後袁任北洋大臣,王被任命為練兵處軍學司正使。凡重要軍事問題,袁必諮詢士珍而後行,說:「聘卿核否?」他上的奏摺中,上奏或下發的文稿也一定讓王圈閱修改,臨發前還要讓王審閱。因此當時不少人稱王為「龍目」,即袁的「眼睛」。當人問及,袁世凱稱「聘卿乃北洋第一軍事人才也。」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王士珍升任江北提督,加陸軍部侍郎銜。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袁世凱升任總理大臣,第一個就任命王士珍為陸軍大臣。

北洋三傑之首----宣統四年(1912年)二月十二日,溥儀退位。王士珍為清室優待條件竭力爭取,最後為表示忠於清廷,不願副署退位詔書,辭官退居家鄉正定城內。袁世凱任大總統後,為制約北洋軍內的派系,又任命王為陸軍上將軍,袁死後王又任陸軍總長兼總參謀長。1917年7月1日,王士珍隨同張勳等把12歲的溥儀抬出來宣布清帝復辟,但只十二天就宣告失敗。1917年12月又代理國務總理(僅三個月)。1920年10月,徐世昌大總統特封王士珍為德威上將軍,王以老病退出政界。1926年王士珍又任臨時維持治安會會長和京師救濟聯合會會長,以維持北京的秩序,並一度調停直奉之間的爭端,其盡心竭力的維護社會秩序,使北京免遭戰爭的災難,受到京師民眾的欽佩。1930年7月,王士珍患腸癌,卒於北京,享年70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人物誌 的精彩文章:

實拍北洋三傑,代理大總統------馮國璋故居及國葬墓
說說神秘的清朝大內侍衛
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南明隆武帝朱聿鍵
實拍1989年蘇聯軍隊撤離阿富汗的過程
實拍明末督師孫傳庭墓地

TAG:歷史人物誌 |

您可能感興趣

北洋三傑------"北洋之犬」馮國璋
三造共和,「北洋之虎」---段祺瑞墓
北洋軍閥----馬桶將軍王懷慶
甲午悲歌----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之死
實拍北洋三傑,代理大總統------馮國璋故居及國葬墓
三造共和,北洋之虎----一生租房而居的段祺瑞
北洋34與江南甲辰為何這麼多
北洋水師、北洋大臣、北洋六鎮、北洋軍閥中的北洋,都從哪來的?
震古爍今曠世珍寶之北洋造光緒元寶-孤品
清末珍品銀幣-北洋造光緒元寶
北洋軍閥中也有「四大天王」,東龍,南孫,西馮,北張
軍閥中的一股清流:北洋之虎段祺瑞
一中國人,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娶在東洋、仕在北洋,一直被人罵
北洋將軍之死:中國最強者的華麗謝幕
段祺瑞是北洋之虎,馮國璋是北洋之狗,而北洋之龍的稱號給了此人
北洋之虎,北洋之狗,北洋之龍的稱號給了此人
北洋三傑中段祺瑞為虎,馮國璋為狗,為何王士珍神龍見首不見尾
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都是一時英傑,書法縱橫超群
歷史人物外號-北洋軍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