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地大物博的清王朝為何戰勝不了一個歐洲小島國?

地大物博的清王朝為何戰勝不了一個歐洲小島國?

「清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英國悍然發動侵華戰爭,打響了西方資本主義侵略中國的第一槍,動搖了封建王朝自己自足的經濟基礎以及天朝上國的夷夏觀。揭開了中國近代的面紗,從此中國人民迎來了水深火熱的百年煎熬,在艱難曲折中由封建社會步入現代社會。那麼這場影響深遠的戰爭究竟因何發生?地大物博的清王朝為何戰勝不了一個歐洲島國?除了世界資本主義貿易擴張的必然要求以及清政府腐朽沒落的統治之外,這一切的導火線都是一個叫鴉片的東西。

地大物博的清王朝為何戰勝不了一個歐洲小島國?

>>>>鴉片的傳入與蔓延

鴉片民間俗稱大煙,是從罌粟果中提取加工出來的,如今已很少用鴉片這個詞,代之的是提取加工更精細的海洛因。鴉片已然成為毒品的代名詞並且伴隨近代始終。

然而最初鴉片是作為藥材傳入中國的,早在唐代,阿拉伯人將罌粟傳入中國,因其具有麻醉消毒的作用故常常用在醫療方面,在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里還有具體製作罌粟藥材的記載。在這段時間還未曾有將鴉片用於吸食的情況發生。

由於鴉片戰爭是由英國發動的,很多人以為鴉片是由英國傳入的,其實不然,最早將鴉片做為毒品傳入中國的是葡萄牙人(當時英國工業革命還未完成,稱霸世界的是一些海上強國如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但起初帶來的並不多,影響也不大。

但十六世紀初,葡萄牙佔領了印度後開始大量種植罌粟並生產鴉片,由於鴉片的驚人利潤開始向中國大肆傾銷。

地大物博的清王朝為何戰勝不了一個歐洲小島國?

由於鴉片輸入的增多,清王朝意識到了其所帶來的危害,於是在清雍正七年(1729)首次下詔查禁鴉片。從後來的結果來看禁令毫無效果。隨後荷蘭崛起於海上,也開始向中國輸入鴉片。

到了十八世紀,英國一軍崛起,伴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生產力提高,資本需求量劇增,不斷向外擴張貿易並佔領殖民地。面對中國這樣一個大市場,英國垂涎欲滴,但英國的商品在清朝封建社會小農經濟的銅牆鐵壁面前毫無銷路可言,相反每年英國卻要從中國進口大量的茶葉、香料以及瓷器等,使得每年在中國的貿易總是逆差,中國又是一個銀本位國家,因此每年英國不得不向中國輸入大量白銀彌補貿易逆差。

英國人並不了解中國的經濟模式,只是想當然的認為是中國的貿易口岸太少了,因此起初英國人並沒有想以武力相迫,也沒打算從一開始就進行鴉片走私,而是希望中國能夠開放市場雙方平等貿易。

於是在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國派遣馬戛爾尼勛爵訪華尋求開放平等貿易,然而到了清朝才發現,中國沒有所謂的邦交,一副天朝上國的夷夏觀充斥朝野,清朝不把英國看成是與其一樣的平等國家而是當成進貢的藩屬國,由於英國的「禮儀不周」,不僅所提要求一概被拒絕,還被大肆羞辱一番。

馬戛爾尼此次出使的任務失敗了,但他卻看清了清朝的本質,在中國滯留的日子裡他又遊歷了一些地方也看清了中國社會的經濟形勢以及積貧積弱的狀態,為英國後來敢於付諸武力提供了條件。合理途徑交涉無果,面對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以及迫在眉睫的對華貿易逆差,英國人不顧中國法令開始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謀取巨額利益。

起初由於鴉片輸入量少,在中國社會能夠吸食鴉片的人也僅僅局限於上層社會,普通老百姓是沒有能力弄到的,但隨著英國向中國大量傾銷,鴉片吸食群體逐漸向下層蔓延進而遍布中國。

地大物博的清王朝為何戰勝不了一個歐洲小島國?

回顧近代社會,一直有一個疑問,為什麼許多人明明知道鴉片危害巨大卻還不斷嘗試,致使吸食群體逐漸擴大呢?我思考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 第一,中國最初只能吸食煙草,上至高官下至百姓沒有明顯的區別,鴉片傳入以後做為一個新鮮物品首先在上層傳播,把能夠吸食鴉片看成一種身份的象徵;

  • 第二,隨著鴉片的增多,下層社會也可以接觸到這樣一個奇特的事物,逐漸的開始有人吸食,加上中國的普通百姓自身文化素質低,不了解鴉片的危害,和上層社會一樣將鴉片視為財富的象徵,這樣不吸食鴉片的人被看不起,社會風氣一片大亂,造成吸食鴉片的人逐漸增多;

  • 第三,鴉片本身吸食口味好於普通煙捲也是得以在大眾中流行的另一原因。

>>>>嚴禁與弛禁之爭

英國向清朝走私大量鴉片不僅彌補了貿易逆差而且獲得了巨額利益,與之相反的是鴉片的流入使得清政府吏治更加腐敗、軍力更加廢弛、白銀大量外流導致統治危機加深。朝廷內部上至皇帝下至群臣紛紛意識到鴉片的危害,在之前一系列禁煙條例形同虛設的條件下,君臣開始思索新的方法。

道光十六年(1836)六月十日太常寺少卿許乃濟上《鴉片例禁愈嚴流弊愈大,亟請變通辦理折》提出弛禁論,主張允許百姓種植罌粟,自製鴉片,以國貨抵制外貨。同時准許鴉片貿易,按藥材收取關稅,規定不可用白銀購買只能用貨物交換。此論一出立即遭到許多大臣的反對,認為鴉片荼毒日深嚴禁尚且不止,又怎可放任種植。

以往史學界都認為這個階段圍繞弛禁論形成了與之後嚴禁派對立的弛禁派,但從許乃濟提出弛禁論後朝廷的反應以及地方的態度來看是不存在弛禁派的,首先道光帝也曾沾染過鴉片深知其害,對弛禁的主張並不贊同,同時除許乃濟外,朝中支持弛禁的大臣也寥寥無幾。

皇帝打心底里不同意解禁鴉片,政府官僚秉持忠君愛國之心堅決抵制鴉片;其次英商走私鴉片總是需要賄賂沿海官員,雙方形成互惠,准許鴉片貿易將影響地方官員的灰色收入,地方也是極力反對。由此看來根本不可能有人支持許乃濟的觀點也就不可能形成弛禁派。

地大物博的清王朝為何戰勝不了一個歐洲小島國?

弛禁論石沉大海後,在眾人的期盼下,道光十八年(1838)鴻臚寺卿黃爵滋上《請嚴塞漏卮以培國本折》提出嚴禁論,建議朝廷限一年內徹底禁止鴉片吸食,逾期者處死,在職者吸食,家人皆治罪。眾人紛紛表示支持嚴禁,但許多人並不認同黃爵滋的辦法,於是道光帝下御各地方督撫討論,於是就關於如何禁煙在官員中產生了激烈的爭論,以往史家認為是否對吸食者處以死刑為中心點形成嚴禁與弛禁之爭,但仔細分析可知,這一時期的爭論只是嚴禁派內部的討論已經沒有弛禁的聲音了。

>>>>虎門銷煙

嚴禁派中態度最堅決的要數湖廣總督林則徐,從始至終林則徐都是主張嚴禁的,並在所轄之地頗有政績。因此道光帝任命其為兵部尚書以欽差大臣的身份赴廣東主持禁煙。臨行時道光囑託:「至廣東一應之事卿可自便,唯不可輕易與外人構釁。」

現在評價林則徐都認為他是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此時他和滿清的其他士大夫一樣對國外人知之甚少,甚至還相信外國人沒膝蓋腿部不能彎曲,擊倒便無法爬起;沒了中國的茶葉,外人就會難以消化進而脹死這一民間的蜚語。因此林則徐是義高人膽大,毅然踏上禁煙這條不歸路。

到了廣州以後,林則徐才發覺自己錯了,除了長相與語言外這些外國人和自己沒什麼區別,相反他們的船堅炮利是本國所無法比擬的。秉持天朝上國的威嚴,林則徐在做了短暫的準備後開始下令收繳鴉片。起初洋商不以為然認為又是走形式,但一段時間後發現情勢不對無奈交出手中的鴉片,但英國商務監督義律卻向上交鴉片的商人承諾損失將由英國政府按規定處理,為英國隨後發動戰爭提供依據。

地大物博的清王朝為何戰勝不了一個歐洲小島國?

道光十九年(1839)六月三日,林則徐將收繳的二萬多箱鴉片在虎門銷毀,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聽到消息的道光皇帝非常高興,下詔嘉獎林則徐。全國人民也為之振奮。過去對虎門銷煙只是做了積極的評價,認為打擊了外國商人的囂張氣焰,是一場愛國運動。但從後來的結果看,虎門硝煙的行為有些過激,應該會有更好的處理方式能夠比較緩和的達到禁煙的效果,應該說對於其後的戰爭林則徐是有一定責任的。

>>>>結語

道光二十二年(1842)八月二十九日,耆英、伊里布與英國全權公使璞鼎查在南京下關江面上的英國軍艦「皋華麗」號上籤訂了中英《江寧條約》,即《南京條約》。歷時三年的鴉片戰爭以清朝簽訂不平等條約而結束,由此拉開了中國近代的帷幕,而作為一切罪魁禍首的鴉片也伴隨近代始終。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李雪松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明朝「奪門之變」為何會輕易成功,一夜之間便讓皇帝易主?
《西遊記》中唐僧求取的「大乘真經」是誰傳到天竺的?
三寸金蓮的小腳窺探宋朝人民的「性」心理
屋頂上的中國,那流傳千年的美

TAG:歷史大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歐洲大國夾縫中的荷蘭,是如何做到小而民富的?地球知識局
歐洲最美的五大滑雪勝地!-每個人心裡的童話王國!
兩次世界大戰都戰敗的德國,為何轉眼又成了歐洲霸主?
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踏遍歐洲,為何攻不下早已破敗的宋朝?
「一帶一路」進歐洲,小國「親華」歐盟德國慌了?
世界上最偉大的國王:這個被譽為「歐洲康熙大帝」的法國君主,「喜好女色」究竟到了什麼程度
一山始終不容二虎:美俄兩國已是劍拔弩張,爭坐歐洲大哥之位!
中國這項軍事武器讓澳洲和歐洲都不淡定了!
蒙古軍踏平歐洲、中東、俄羅斯等強國,卻未能打下這個小城池?
一、二戰都是德國的忠實小弟,現淪為歐洲二流國家
南歐三大半島之一,被稱為「歐洲的火藥庫」,世界大戰就跟它有關
稱霸歐洲,與凱撒、亞歷山大齊名!創造了自己的帝國
盤點中國十大翻版的歐洲小鎮 中國的歐洲小鎮
挪威小王子完勝小喬治,泥石流般新表情帝,不愧歐洲最逗比皇室一家
歐洲小窮國的經濟逆襲
你知道第一個橫跨亞洲,非洲,歐洲的帝國嗎?
挪威小王子完勝小喬治,新表情帝,不愧歐洲最逗比皇室一家
韓國梅西引歐洲9大豪門瘋搶 中國小將卻為留洋這樣做
蒙古大軍能掃平歐洲為何卻40年攻不下大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