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

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

關注學術、關注市場、關注傳承、關注創新。由榮寶齋主辦,榮寶齋書法館、榮寶齋在線、榮寶齋《藝術品》期刊承辦的「榮寶齋書法講堂|文房拾貝?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於2016年11月5日下午兩點半在榮寶齋書法館成功舉辦,這是榮寶齋堅持「學術引領市場」的系列活動之一。

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

劉正成先生就學術議題《掛軸:藝術書寫成為書法主流》進行講解。從五百年前掛軸條幅書法的純藝術書寫出現並成為主流以後,翰札書不被認為是書法的審美現象開始,劉正成先生對書法藝術的正麵價值進行思考,即如何理解傳統文化及書寫審美價值。

隨後,王登科主持學術對話,對話嘉賓寒碧、張鐵林、李笠、於明詮、張以國、曾翔、王文英、董國強就「翰札書法在傳統與創新中的意義」進行對話討論,現場氛圍熱烈,不同觀點精彩紛呈。言恭達、歐陽江河也通過書面發言參與到對話中,表達了他們的見解。

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

為更好體現學術主題的實踐意義,當天展廳內布置了劉正成先生《松竹草堂論書——論清人書家》與《松竹草堂論書——論清人書論》兩套冊頁作品,內容取自劉正成先生對乾嘉時期的書家、書論的心得和新見,此二冊幾十開手稿,一氣呵成,可視為劉正成先生治學讀書的手札,與主題互相映襯。國際書協主席,韓國書藝聯盟理事長李敦興、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文化部原市場中心副主任孫盛軍、榮寶齋書法館經理宋濤及榮寶齋在線執行董事李春林等也出席了書法品鑒會。

本次活動還特別在榮寶齋在線微信平台搭建了直播室,並選出了四套展覽作品於活動當天啟動線上同步專場拍賣。學術講座、學術對話、主題性書法作品相互結合,線下線上聯動發力,我們希望讓來自全國各地的書法愛好者都能立體全面的了解「翰札」文化,感受書法藝術的價值及魅力。

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

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劉正成,現為國際書法家協會首席主席,《中國書法全集》主編,北京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等多所院校客座教授。曾長期擔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作為主要策展人,策划了連續六屆全國中青年書法展、二十世紀書法大展、巴黎現代中國書法大展、建國五十周年書法大展、千年書法大展、中國湧泉國際書法大展等,中國書協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主持學術研究活動,策劃和主持全國第二、三、四、五屆全國書學討論會,任《中國書法》雜誌社社長、主編18年。

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榮獲韓國美術家協會和韓國美術文化院頒發的「世界書法功勞牌」。獲中國書協的「書法藝術特別貢獻獎」,獲「韓國全北國際書藝雙年展」大獎;2015年劍橋徐志摩中英文化交流獎獲得者。

主要撰著有:《劉正成書法作品集》多巻、《劉正成書法文集》三卷、《書法藝術概論》;作為中國藝術史學者主編百卷本《中國書法全集》(已出版70卷等)。

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

劉正成先生現場發言

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於明詮先生髮言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寒碧先生髮言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張鐵林先生髮言

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

李笠先生髮言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張以國先生髮言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曾翔先生髮言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王文英發言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董國強先生髮言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嘉賓合影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出版作品集

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

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

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

松竹草堂論書——論清人書論

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

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

陳寅恪先生有以詩證史之論,堪補王國維先生之二重證據法之不足,此冊所評清從之論書,正可證清代之書法演帖消碑漲之實況。某可評者即某之藝術史新論,錄之以供當世內家辨析可也,因跋其後。

丙申清明前一日,草此二冊廿四論畢並記,正成。

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

蜀人劉咸炘《弄翰余沉》雲, 書之多變,與詩文同。故其派別、風勢亦可以論詩文者論之。乾嘉以前沿泝 唐宋元明,嘉道以後乃有反於六朝之說,正與文同。至光緒時六朝乃大盛。近更 有高論三代派別者,其流弊為高而幻、偏而蔽、誇而欺,正與何、李、王、李之 論詩文同。故眼廣氣平者多兼取唐宋,亦正與近世言中唐北宋詩者同意。吾論詩 文亦初高狹而後寬平,故於書亦初康氏之說,而後不盡從也。

邑人前輩劉咸炘者,蜀之宿儒者也,雖身處西隅而視野開闊,近世罕有此,其《弄翰余沉》 一書乃日人中田勇次郎先生編撰《中國書論大系》收入此書儕輩方醒,縱論所引此論對碑學理論持批評態度自可取也,然終不明碑學書風興趣之藝術發展史緣由者,雖然評批精神足可嘉者也。

草堂論書之評劉咸炘,丙申清明前一日於松竹梅花堂辛夷花謝時,今日春風無塵可樂哉。正成。

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

劉熙載雲, 李陽冰篆書,自以為「斯翁之後,直至小生」。然歐陽《集古錄》論唐篆,於陽冰之前稱王遹,於其後稱李靈省,則當代且非無人,而況於古乎?

此論自可成立,但是一代自有一代之領袖,即今之所謂代表性書法家也。李陽冰篆書推之唐代,因無出其右者也。

又雲,論唐人書者,別歐、褚為北派,虞為南派。蓋謂北派本隸,欲以此尊歐、褚也。然虞正自有篆之玉箸意,特主張北書者不肯道耳。

劉熙載此論一則,已受阮元包世臣之北碑南帖論之影響,二則有調和南北之用心,實中庸者也。

劉熙載生於嘉慶後期,固其《藝概》之論書者,足見其時碑學之風漸熾之影響,讀其自應辨其時代也。

草堂論書兩評劉熙載

丙申清明前一日於泥龜夢蝶堂上正成識之。

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

唐碑少大篆,賴《碧落碑》以補其闕。然凡書之所以傳者,必以筆法之奇,不以托體之古也。李肇《國史補》言李陽冰見此碑,寢卧其下,數日不能去。論者以為陽冰篆筆過於此碑,不應傾服至此,則亦不然。蓋人無陽冰之學,焉知其所以傾服也?即其書不及陽冰,然右軍書師王廙,及其成也,過廙遠甚。青出於藍,事固多有。謂陽冰必蔑視此碑,夫豈所以為陽冰哉!至書者或為陳惟玉,或為李撰,前人已不能定矣。

劉熙載《藝概》論碧落碑,其見亦高出儕輩,韓文公雲,師不比(必)如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此言亦可評李陽冰草《碧落碑》一事,推之今世亦為常見以自不老人為例,其師惟人過自不其弟子,又惟過其師雖然師高,未必弟子強也。

草堂論書評劉巸載《藝概》,丙申春日正成記之。

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

康有為《廣藝雙舟楫》雲, 完白山人之得處在以隸筆為篆,或者疑其破壞古法,不知商、周用刀簡,故籀法多尖,後用漆書,故頭尾皆圓,漢後用毫,便成方筆,多方矯揉,佐從燒毫,而為瘦健之少溫書,何若從容自在,以隸筆為漢篆乎?

某雲,所謂隸筆即非裹毫中鋒的唐楷之法而是鋪毫側鋒的漢隸之法,開鋪毫側鋒不僅可以理解作篆之法,從容自在且寫出方頭方腦之北碑,即後世所演繹之方筆鄧石如之前,凡寫北魏者皆描繪之法作方頭轉折,鄧氏功巨矣,雖然康氏所謂商周刀簡漆書云云,大可商榷,此從朱書未刻之甲骨可知商人用筆又從仰韶半坡彩陶紋飾亦可知古人用筆矣。

丙申春日草堂論書評康有為書論,矯陽當空略有沙塵襲來,此美中不足也,正成。

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

文震亨《長物志卷五-書畫十-單條》雲,宋元古畫斷無此式,蓋今時俗制,而人絕好之。齋中懸掛,俗氣逼人眉睫,即果真跡,亦當減價。

文氏此論乃是實證書法始有持軸乃在明中晚期,某查《中國書法全集-明代名家卷一》乃洪武至弘治一百五十年間收六十二件作品乃四十位明初書家之作掛軸作品,僅有七件,每幅高度均在三尺之內,可見文震亨其言非妄也,某雲掛軸書法之興,乃因明自永樂以來,蘇州地區民居建築結構之改變去屏風升為通屏成高堂大,於是唐宋之屏風設置拆除,條幅大軸置之,通屏蔚然而成風氣,文徵明徐渭董其昌等一時皆作高堂大軸,此市場需要群賢未能免俗也,近古書法之第一次轉折起於此矣。

草堂評文震享,丙申春日,正成。

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

1.包世臣

包世臣藝舟雙楫云:「故自宋以來,書家未有能合九宮者也。兩晉真書牌版不傳於世,余以所見北魏南梁之碑數十種百,悉心參悟而得大小兩九宮之法。上推之周、秦、漢、魏、兩晉篆分碑版存於世者,則莫合於此。

慎伯所謂謂也,九宮之法用於臨歐柳之唐人楷書實是一法,尤便於學童辨識結構分布可也。然用此以論蘇黃之楷書以及楷行書實又大謬,宋書尚意,蘇黃行楷用書卷大小相間之法,實乃用王羲之黃庭經、樂毅論,王羲之十三行楷書大小相間之法,此正是北魏唐人之未及處,刻舟求劍同所陋也。

草堂論書之再評包世臣書論

陽春三月江南草長群鶯亂飛,北國亦是春暖花開時也。松竹草堂辛夷花已敗,柳芽已綠春天來也,弄翰已飢,哈哈。正成記。

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

2康有為

康有為云:「晉人之書流傳為帖,其真跡至明,猶有存者,故宋元明人之為帖學宜也。夫紙壽不過千年,流及國朝,則不獨六朝遺墨不可復睹,即唐人鉤本已等鳳毛矣,故今日所傳之帖,無論何家,無論何帖,大抵宋明人重鉤屢翻之本,名雖羲、獻,面目全非,精神尤不待論。譬如子孫曾玄雖出自某人,而體貌則別。國朝之帖學,薈萃於得天石庵,然已遠遜明人,況其他乎?

廣藝舟雙楫為尊碑而抑帖,立此論非實而大謬矣。明史太祖本紀載,洪武八年庚午,徐達入元府,封府庫圖籍,守宮門士卒侵暴,元之內府收藏悉為明之所有。文嘉之鈐山堂書畫記,記錄查抄嚴嵩家之王獻之《鴨頭丸帖》、索靖《出師頌》、顏真卿書《朱巨川誥》、孫過庭《書譜》、懷素《自敘帖》傳於清而存於今者,赫然在目哉!何況明清公私刻帖,如停雲館、三希堂均極精,可證康氏之論並不成立。

草堂評康有為論,正成。

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

3阮元

阮元南北書派論云:「書法遷變流書法遷變,流派混淆,非溯其源,曷返於古?蓋由隸字變為正書、行草,其轉移皆在漢末、魏、晉之間。」

書法分流派,乃阮元書法藝術史之高見,亦是碑學書法觀念之開山。此論抓住漢末魏晉之間書體之演變轉折,亦是要害。

「又雲正書行草之分為南、北兩派者,則東晉、宋、齊、梁、陳為南派,趙、燕、魏、齊、周、隋為北派也。南派由鍾繇、衛瓘及王羲之、獻之、僧虔等,以至智永、虞世南;北派由鍾繇、衛瓘、索靖及崔悅、盧諶、高遵、沈馥、姚元標、趙文深、丁道護等,以至歐陽詢、褚遂良。」

此論乃是牽強,其誤在二。其一,缺乏對王羲之書法之充分認識,羲之被尊為書聖,乃在確立楷書之永字八法並以署名之作,確立文人作為創作主體之地位;其二,崔悅、盧諶之輩,僅是書體演變之滯後者,未可比王羲之創造等量奇,觀阮文達此論其意在為北碑書法張目耳!

丙申清明將至,朋友貽 明前好茶不斷,昨日品碧螺春,今日品安吉白茶,又何樂哉。於是,沏茶而評阮元書論,阮公勿罪我也!哈哈!正成記。

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

4阮元

阮公北碑南帖論,又云:「南派乃江左風流,疏放妍妙,長於尺牘,減筆至不可識。而篆隸遺法,東晉已多改變,無論宋、齊矣。北派則是中原古法,拘謹拙陋,長於碑榜。而蔡邕、韋誕、衛覬、張芝、杜度篆隸、八分、草書遺法,至隋末唐初,猶有存者。

此論亦謬矣,二王行草省略筆劃而成,今草更變為大草,是書體演變之一大發展。阮公以文字學家立場而論減筆,有食古不化之嫌也,以實用需要而論藝術創造為主,至今日,仍成風氣。阮公所論北派之中原古法實為否定二王新法,否定晉唐宋元之帖學經典而意。於是,碑派書風張矣,矯枉過正之處學者不可不細察之。

草堂論書之評阮元之北碑南帖論

丙申清明前二日,友人又來送茶,打斷文思,即起,迎客而竟此跋。吾之友勿罪哉我也。泥龜夢蝶堂主並識之。

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

王鐸於順治三年丙戌春所作杜甫秋興八首草書卷,自跋之曰:「丙戌三月初五夜二更,帶酒微醺,不能醉書,於北都琅華館,用張芝柳虞草法拓而為大,非懷素惡劄一類觀者締辯之勿忽」。孟津王鐸。

近些年來某研究明清書法之變小大之變,乃是關鍵,書法由手劄手卷演變為掛軸之制。書家作書亦由小變大檢之,二王蘇米未有遺則可依。王鐸暮年亦一日臨帖一日作書,依淳化閣帖晉唐諸賢遺迹拓而為大,試觀王覺斯於順治八年前所書之草書大軸,自署臨王臨柳,何嘗有王柳面目,有之精神氣質也。其形已固霄壞也、何哉!拓而為大必導致點畫結構之視覺形態之變也,覺斯自跋乃真人真言,今人那能忽之。

草堂評王鐸之跋 丙申春日掃墓歸得、圭遜吾友自蘇州送來明前之碧螺春極品煮水烹之,味之上佳,令我神清氣爽而作此細字 正成

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

包世臣與吳熙載書云:「仆學裹筆二十年後得繼之古,悟其用意傷淺力惡除之又十年,乃見裹筆與運逆相近而實懸殊也,用逆以換筆心篆分之秘密」。

包慎伯所謂用逆之法,即其所操示之始艮終乾筆法,以後天八卦之方位以釋筆鋒逆藏之運筆法。雖然慎伯精研北碑方筆運用可嘉之,終未能自運如意憾哉!此所論法者終未得其法也。

慎伯又云:「古人用兔毫,故書中有線,今用羊毫其精者乃成雙鉤,吾耽比垂五十年才什得三四耳」。

此言道出個中秘密,明清掛軸書乃成書法主流,兔毫小筆不堪作大幅面中堂、條幅。故換用羊毫筆,毫軟、固用筆之法大變矣。慎伯自謂五十年終未得法也。

草堂論書之評包世臣書論 丙申清明前二日於松竹梅花堂南窗 正成記

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文房拾貝  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暨學術講座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行

沙孟海先生在近三百年的書學中云:「清代書人公推為卓然大家的不是東閣學士劉墉,也不是內閣學士的翁方綱,偏是那位藤杖芒鞋的鄧石如」。

此為的論由是可知,古人云:「當代人不修當代史,方能客觀公允」。倘以乾嘉人修乾嘉史,鄧石如必為末流。翁方綱、王文治、成親王諸輩必為上流耳。即使今世亦可見證近三十年中國書壇所推執牛耳者,大多書史無名必矣,更有甚者,徒留笑柄而傳世矣!

草堂論書評沙孟海書論,時春光燦爛而春風挾沙,自然人世天人合一、此論書之所得矣 丙申於泥龜夢蝶堂 正成

草堂閑論清人書

丙申春日,蜀西劉正成自署

丙申仲春為中國書法全集清代名家卷之二撰清代中期書法綜論畢,玉蘭花開,晴窗無事,拭毫作隨筆數則,竟成一冊,因而自跋以識之。

松竹梅花堂主人劉正成

伊秉綬出任揚州知府,居揚十年,六十二歲病逝於茲因。其德政在三賢祠中並祀之,與歐陽修蘇東坡王士禎同享叫人之禮敬,故其書繼金冬心鄭板橋之影響力,無與倫比之,今日揚州瘦西湖等地頗多翰墨傳之,憑添一道風景。伊秉綬之所謂古隸者,其結字似漢印之謬篆,省筆簡略點畫純用中鋒,行筆絕無漢人之蠶頭燕尾,故翁方綱雲,實未加波法之漢隸也,可謂的論。

草堂論書之伊秉綬,丙申春正成。

康熙皇帝喜歡董香光,士人便爭學松江一派。雖然又不能皆做到香光之靈秀,便以唐人摻之,成一時風氣,張照書亦取法鄉賢而祖香光後揉入顏米秀媚,婉麗中又有沉著厚重之態,康熙十八年,張照十八歲即進士及第,不能說不與其一手漂亮書法有關,於是得帝王青睞,即將鎮撫苗彊不力,仍得皇帝寬宥,後又得乾隆寵愛,於是康乾嘉兩代書名滿天下,朝野效法,亦算帖學一大家也。其末流便成館閣體耳。

草堂論壇之張照,丙申春正成。

板橋自敘雲,善書法自號六分半書,其《四子書》真跡更雲,板橋既無涪翁之勁拔,又鄙松雪之滑熟,徒矜奇異,創為真隸相參之法,而雜之以行草。故所謂分者實乃真隸之成分矣。某以為如果說金冬心之漆書改變了隸書之書寫模式,雖進而波及其行書,那麼鄭板橋之六分半書則改寫了楷書之書寫模式,亦進而波及其行書,黃惇先生雲之前碑派書法前導之功也。

草堂論書之鄭燮,正成。

冬心先生硯銘曰,榴皮作字笤帚書,仙人遊戲信有之。磨墨一斗丈六紙,狂草須讓楊風子。所謂切書者,笤帚書者,又與清初之鄭谷等諸人之隸又不同,金農楷書取法於寫經體之行草書,不僅解構了漢碑書寫模式,亦王羲之及晉唐經典翰札書之審美模式進駐行了徹底解構,故稱不好奴書與婢書,而以心為師,其詩云,筆真孔草已矣,書法又心為師,昨日墨池乾涸,重開花更淋離。

草堂論書之金冬心,丙申春正成。

弘曆在天子之位六十年,御筆立碑遍天下,其書法趣味雖與其祖玄燁相近,但更偏愛趙子昂,故書林藻鑒評當時書法雲,於是香光真巡子昂代起,趙書又大為世貴,於是乾隆皇帝之書法觀便引領主流時風,成清代中期書壇之主流,固然碑學書風起,但董趙之收仍為民間追捧,時至今日,愛書者雖眾,一般民眾亦追之。

草堂論書之弘曆,正成。

梁同書號山舟,與張照書一路,其書亦得乾隆皇帝賞識,受命主持三希堂法帖之摹刻,皇帝八十壽辰,山舟進亦賀之,特加侍講學士銜,於是名滿當朝,其時書名在唐可比歐陽詢,在明可比文徵明,並播名于海東扶桑也,吳修之明代尺牘小傳稱負盛名六十年,所書碑版遍環宇。

丙申春日忽早醒再讀某新撰之清代中期書法綜論,又見乾嘉書壇氣象因而即興論之,正成。

康南海廣藝雙舟楫雲,完白山人未出,天下以秦篆為不可作之書,自非(好)古之士,鮮或能之,完白山人既出之後,三尺豎童,僅能操筆皆能為篆,堪稱的論,試觀乾嘉時代期,雖流行篆書一批金石學文字學家如錢坫,翁方綱段玉裁洪亮吉諸人皆擬其燒筆尖去筆鋒而作鐵線篆之意,鄧石如以隸筆羊毫作篆,頓開篆書法門,故某稱鄧石如為碑學書風解密了筆法。

草堂論書之鄧石如,丙申暮春正成。

包慎伯述書雲,是年又受書於懷寧鄧石如,完白曰,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書,此完整記錄了鄧石如計白當黑之章法,理論如趙孟頫所云,書法以用筆為上,雖然中晚明掛軸書法出作品較之古人之尺牘千卷之類,幅面變大,以十倍論某所謂平面空間,視覺形象要求與人大不同,白色無字之空間處理變白十分重要,計白當黑用心處理而空間視覺節奏變化乃書論之里程碑也。

草堂論書之鄧石如二,丙申劉正成。

乾嘉之際有濃墨宰相淡墨探花之說,濃墨宰相者,劉石庵也,淡墨探花者,王文治也,其號夢樓,江蘇丹徒人,亦從鄉賢笪重光入手,力學董香光,中年後又取法唐人寫經,尤鍾愛鍾紹京之靈飛經,於是用香光淡墨之法在秀麗柔美中有風流倜儻氣派,故與劉墉齊名,然終有女郎書之稱,被楊守敬所訾。

草堂論書之王文治,丙申春晨於泥龜夢蝶堂,正成

翁方綱號覃溪,乃乾隆一朝文壇之執牛耳者,尤為四庫館臣而力推金石文字之學,引導碑學之風,然覃溪只重唐碑,尤愛東坡之書,未及北魏之碑,故其書仍在帖學窠臼中,與劉墉成親王鐵保齊名,稱翁劉成鐵,覃溪善作蠅頭小楷,得東坡天際烏雲帖,即用此蠅頭小楷遍跋之,尤為精勁可愛也。

草堂論畢書之翁方綱,春日早醒晴窗,無事耳。 正成識之。

楊守敬學書邇言云,劉正庵初學松雪,晚涉鐘王用筆,如綿里鐵,卓然大家,誠然,石庵傳世之作以中老居多,近日,張其風又出示國家圖書館所藏備考進士時所抄經史藝文集,的是趙孟頫道德經小楷之翻版。可見前人之論不虛,雖然石庵之常見面目確非松雪也,於是又有壯遷坡老之說,石庵字厚重確有坡老之用墨沉實之意態,某又雲,暮追魯公,縱觀石庵存世各類條幅中堂,雖有蘇之厚腴,更多顏之方闊,可稱顏六蘇四,尤其晚年行楷作品的是顏七蘇三耳。惜哉掛軸書法與帖學襄凝,石庵雖為清代帖學之重鎮,終補天不能也。

草堂論書之劉墉,正成。

鄭簠,號谷口,南京人。與顧炎武、朱彝尊等友善,感染訪碑風氣,曾北上山東,河北訪碑。尤鍾愛曹全與史晨二碑,一改元明書家從唐人學隸之舊習,遂開直接取法漢碑之新風氣。鄭簠之隸,一是字距寬舒,行距緊密;二是少用別體怪字,於明末清初書家中獨樹一幟,其書風直接影響到揚州書壇。谷口晚年居揚州,與之前後而易隸者尚有王時敏、戴易、石濤、萬經諸人,實乃清代碑學風氣之前導也。

草堂論書之鄭簠。丙申春夜於泥龜夢蝶堂燈下,正成。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法書欣賞 宋 · 趙令畤《跋懷素自敘帖》
法書欣賞宋 · 趙孟堅《致嚴堅中太丞尺牘》
展覽預告道象王冬齡書法藝術將在太廟藝術館開幕
技法詳解怎樣臨習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

TAG:中國書法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名家翰札」明 · 李應禎《行書致儲巏札》三通
「名家翰札」明 黃道周 行書手札
「名家翰札」祝允明《致文貴札》二通
精品翰札|倪瓚 與茂實手札
「名家翰札」黃道周《石齋先生小簡》冊
「名家翰札」元 · 劉繼益《致叔方學士札》
「名家翰札」清 · 金農 詩札三開合卷
「名家翰札」清 · 金農 手札
「名家翰札」白蕉《致君匋五月十三日札》
高清|蘇軾翰札墨跡
9位當代書家的75幅翰札,比古人如何?!
9位当代书家的75幅翰札,比古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