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永新: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問題與對策

朱永新: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問題與對策


朱永新: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問題與對策


朱永新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實驗發起人)


大家知道,改革開放以來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這十三年是大變革、大發展、大跨步的時代。從目前情況來看,面臨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不足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之間的矛盾。迫切需要進行這樣的改革。



學前教育供給側改革:普惠性幼兒園供給嚴重不足



首先,學前教育。最近幾年國家在學前教育上下了很大的投入,幼兒園數量和在園人數有了非常大的進展,這個進展在全世界沒有過的。在高歌猛進過程中,學前教育面臨很多問題,總體來說,學前教育經費依然不足。從世界範圍內來看,發達國家的學前教育占財政經費的10%左右,我們國家學前教育幼兒園超過70%,教育經費佔總比例3.5%左右,相當於發達國家的1/2不到,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教育經費供給不足。


其次,農村學前教育比例遠遠低於城市,普惠性幼兒園數量非常低。而且在農村的民辦園比例過高。特別是中西部地區普惠性幼兒園佔比較低。西部非普惠性民辦園佔了70%左右。入園貴、入園難的問題不僅在農村在城市也存在。很多地方在培養幼園教師的管道,一方面比較少,一方面比較低。幼兒園老師50%以上的幼兒教育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無證照40%左右,學前教育的問題比較重要。

由於財政經費短缺和教師數量和質量的雙重製約,我們國家的普惠性幼兒園的壓力明顯非常大。我們知道,全國人大正在開常委會,這次常委會可能會出台修訂以後的民辦教育促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裡面規定,義務教育階段不能舉辦盈利性的民辦教育、民辦學校。這樣一來,民辦教育空間往學前釋放,會這樣擴大。


學前教育相當重要,重要性比義務教育還要重要。人生最初的形成,人的形成在學前起到很關鍵的作用。我建議義務教育延伸往學前延伸,學前很關鍵,加大學前教育的投入,尤其是普惠性幼兒園,在全國很多城市通過購買公共服務方式支持民辦幼兒園。政府發展幼兒園無法在短期實現的,無論是師資還是資金。政府應該是四兩撥千斤,撬動發展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方式,比如說成都採取一些措施,建立財政補助的機制規範民辦幼兒園的收費,最低收費標準控制好,達到這個標準付這個錢,購買公共服務。



朱永新: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問題與對策


(圖源於網路)



義務教育的問題:質量不均衡



義務教育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質量均衡。通過這些年的努力國家基本上用很短的時間普及了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普及到今天城市和鄉村,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的差距在硬體上越來越小,但是質量上的差距並沒有本質的改變。所以質量的差距遠遠大於硬體的差距,大規模大幅度的改造薄弱學校,提升薄弱學校的教育質量是當務之急。所以,提高義務教育階段公共服務的質量水平和品質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問題是個性化教育資源。因為現在各屆政府在教育過程中基本上採取劃片就近入學,禁止學生跨區域的擇校,我認為限制擇校並不是最好的做法。限制是解決義務教育個性化問題的最重要的途徑。人民群眾不是遏制進入優秀學校管制的,還是要採取其他方法。學區和學區之間學校和學校之間質量上的差距仍然存在。擇校大家拚命買學區房擇校,加劇了弱勢人群差距的問題。特別是在北京以及全國一些地區,以父母教育自救為主的小學的學校沒有得到認可,其實可以進一步放開。包括北京很多中產階級家庭,把學生送到符合自己理念的學校,但是是非法的,應該放開辦學條件滿足個性化的教育需求。



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問題:國際教育資源的供給嚴重不足



最大的問題是國際教育資源的供給嚴重不足,低齡化出國現象越來越嚴重,2014年出國留學達到了45.98萬多,2014到2015年2月在美國增加了23.4%,在英國留學高中增加了50%,而且這個趨勢並沒有緩解,低齡留學對價值觀、身心成長、國家認同的負面的影響,從另外一方面看,每年差不多有2千億留向國外。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這種現象正由中產階級轉向平常百姓家。

大家看到過去只有中產階級享受的有錢人到國外留學,現在普通家庭都可以去了。如果政策相對放開,做一些不出國的留學,這個問題可以滿足相當一部分的家庭需要。這些年已經有探索,在福州辦了一個西教大學,2015年在校1萬人,學費17萬多,比出國留學少一半多,更重要的是父母放心,個性化完成教學課程,經過父母認可的課程,質量高於名校,2014年50%進入前100名大學,70%以上進入前200名大學,這些學校不止資金留在國家,而且把孩子的心真正的留在中國。在十三五期間怎麼進一步辦好具有現代化水平的國際水平教育,引導現代化教育消費迴流,是很大的問題。


現在政策還沒有出台,這次人大常委不一定能通過,通過後關於國際教育有這方面的解釋。



朱永新: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問題與對策



職業教育問題:供給側嚴重不足



在整個教育體系裡面問題比較大的,因為職業教育供給側嚴重不足的問題是造成我們國家勞動力數量不足、質量不高,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很大的一個方面。進城務工人員調查,職業教育訓練有30%,70%沒有進行職業教育和訓練的,不僅僅影響經濟發展,影響這些人真正融入城市。沒有文化知識、技能的人只能成為下層人員,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只能是低層的工人。


一方面職業技能的嚴重虧缺,另一方面,資源嚴重不足。有些地方4:6都做很困難,全國大概44%左右。很多學校招生非常困難,江蘇很多高職都招不到學生。這些資源能不能好好利用起來,尤其在城市,完全可以採取新的方式。因為現在職業教育基本上是普通教育的路徑,全日制、集中、脫產、集中管理,針對人員分布、分散、行業分布廣,需求層次多的進城務工人員群體不夠多,應該分層培訓。不能集中學一年、兩年、三年、四年的方式,應該滿足一邊學習一邊工作,放寬對非學歷教育的限制,打通學歷教育、技能培訓的通道,採取學分的方式,把文憑給一線工人,讓他們更好的成長,不僅對他們個人,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希望出台政策,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幫助他們取得相應的教育。國家應該拿出相應的資金鼓勵企業為員工培訓學習場地,甚至可以把學校課程搬到企業裡面直接授課,給他學分,甚至給他獎金。學習一門課程給配套的獎金,可以提高他們的素質。



特殊教育:和發達國家相比,這是我們國家仍然比較落後



最近我們正在關注特殊教育,發現問題比較多。特殊教育是我們國家這幾年來加大投入發展比較快的時期。但是,和發達國家相比,這是我們國家仍然比較落後的領域,而且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全國仍然有589個三十萬人口以下的縣沒有特殊學校,這些縣基本上是老少邊窮地區。根據殘疾人委員會的調查,全國有24萬剩齡殘疾兒童沒有進入學校,這個數比較保守。殘疾人在齡大概45萬左右,這個數據相對我們國家還是偏少。過去基本上是對盲童和聾童,對孤獨症、腦癱、殘疾進不到學校,而且比例開始超過了盲童、聾童的比例。特殊教育問題比較大。這兩年在特殊教育義務教育方面政府下了很多工夫,投入很多資金,幼兒園和高中依然比較落後。


特殊兒童更需要教育,在學前教育加大校正,恰恰幼兒園在貧困地區殘疾兒童幾乎是零,基本上進不了幼兒園,高中的比例15%左右。整個職業教育比例非常低,在某省教育中發現,整整一個省高中教育學生169人,占適齡學生3%,97%的人沒有進入高中階段的特殊教育學校。這個方面特殊教育教師也是一個問題,數量不足、質量也有問題,我們國家特殊教育的教師大部分是轉崗過來,很多甚至於在基礎教育階段不能勝任工作轉到特殊教育階段。


在國際上特殊教育的教師博士生的比例遠遠高於普通教育,碩士生比例遠遠高於普遍教育,因為需要更多的技能、更多的方法、更多的訓練。恰恰我們國家因為待遇比較低,環境比較艱苦,優秀人才進不了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學生大概45萬左右,20萬左右在特殊學校,25萬左右在普遍學校,很大的問題普通學校的學生得不到特殊教育資源狀況。所有的老師在高等教育的階段,是不講特殊教育課程,普通老師不了解兒童是什麼問題,出了問題怎麼辦?沒有受過這方面的訓練,大部分沒有特殊教育培訓,隨班就讀變成隨班就坐,得不到真正的教育。


特殊教育發展的問題,在高等教階段也落後,第一所特殊教育學院是長春大學的特殊教育學院,這個學院1987年創辦,87年到今天共培養了3000多名學生,每年招收100多人,規模小,專業人才比較匱乏。


特殊教育分為兩個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特殊教育的定位。我們國家發展特殊教育基本上由特殊學校的方式發展特殊教育,這和國際的潮流完全不符合的。


可以看到,特殊教育的學校在國際上來說,像義大利差不多99%以上,美國95%以上在普通學校裡面,普通學校的好處是喚醒全社會對弱勢人群和殘疾人的關注和愛護,放在特殊學校跟普通人交流的技能沒有學到,放到正常人無法適應。正常人看不到殘疾兒童,他們之間的交流也不暢,全世界範圍內基本上是融合教育的方式,我們特殊教育經費國家財政這幾年花了52個億,全社會70多億,80%以上用在特殊教育,恰恰在特殊教育資源方面沒有進行重視,特殊教育的供給問題需要重新研究的。


我們知道,殘疾是一種生命的形態,殘疾人和普通人權利平等、地位平等、機會平等。殘疾人有一天要進入社會,在普通學校長大以後更能夠參與生活,實現個體和群體的發展。


再過兩天,要召開全國特殊教育座談會,我們國家定位要調整,把更多資金放到普通學校,為普通學校的教育提供知識、技能、方法以及設施的支持,把特殊教育的孩子放到普通學校去。



朱永新: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問題與對策


(圖源於網路)




關於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問題



總的來說,在我們國家財政收入短期內不能大幅度增加時,唯一辦法增加優質教育資源的有效供給,在這個時候用傳統的方式研究問題可能不行,簡單地追加經費不行,關鍵是整合資源。比如說普通教育階段能不能打通學校教育、網路教育、培訓比例,減少教育資源的多頭配置和重複使用。比如說學外語白天在學校學,放學在新東方學,以後能不能打通,政府採取購買資源的方式,學校學一次就行了,沒有必要還要到補習班去學,完全可以做到。在我設計的未來教育體系裡面完全可以打通,讓學生自由去學習。


職業教育方面,完全可以採取農民工邊打工養家邊上學培訓學分積累,包括互聯網學習,讓他們儘快地提升自己,有成長機會。現在農民工在城裡基本上一生沒有成長和發展的機會。在高中教育方面,能不能有更廣闊的胸懷和視野,能不能把一些大學進行改制。


比如說像華為、中興這些企業給一所大學辦一辦,產學研結合起來,這樣有空間做。只要解放思想、加大供給側改革,完全可以創造出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教育需求的中國教育。像韓國一樣創造我們自己的幸福的中國教育。謝謝大家! (文/朱永新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實驗發起人)


(本文為作者在第3屆大梅沙中國創新論壇上的演講。)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文化 的精彩文章:

阿庫寧:俄羅斯文學喪失了九成影響力
周國平:中國教育缺什麼?
文龍麟:韓國發展教育的成果與負作用
西班牙國家詩歌獎得主梅斯特雷:詩歌就是反叛成規
同樣是跪拜,為何郭德綱比野夫更有道理

TAG:騰訊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清末民初的教育「供給側改革」
曇花一現的改革:永貞革新
文化思想:教育改革要從家長教育開始!
陳錦華:病房裡對改革研究的叮囑
彭敬慈:教育的「五大轉變」之下,如何系統地推行素質教育改革
新課程改革之:新教研
基督教宗教改革的背景:羅馬教會權威被質疑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陳如平教授:基礎教育的改革方向與任務
權威解讀廣東版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您關心的9個問題都有答案了
建立新朝後,立志改革的王莽,為何改革「改」到王朝覆滅?
孟繁華:以生態教育觀引領綜合教育改革
對王莽改革的認識
教育改革,要從家長教育開始
张居正的纸面改革与庞尚鹏、海瑞的实践改革间的冲突
教育改革要從家長教育開始!
電力怎樣供給側改革?
教育改革,國學的為什麼?
中國電影產業供給側改革的大命題下,任仲倫王中磊曾茂軍們說了什麼?
論高等教育改革進程中的創新型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