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親手砸魏徵墓碑,執政末期真的荒淫無度?
我們都被唐太宗和魏徵騙了一千多年,所謂「明君直臣」的千古佳話,根本就是兩人心照不宣地出演對手戲,刻意營造出來的政治作秀罷了!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開始清除建成餘黨,因早聞魏徵才名,故專門召見,剛一見面,就質問魏徵:「汝離間我兄弟,何也?」沒想到魏徵是個人物,竟然回答說:「皇太子若從臣言,必無今日之禍。」其實,即使李建成先動手,歷史也未必改寫。
李世民極具權謀之術,並不像人們印象中的那樣不計前嫌。他對武德舊臣尚且滿懷戒心(這批開國功臣在太宗即位後,處境都大不如前),更不用說作為建成幕僚的魏徵了。太宗重用魏徵,一是看中才華,一是藉此營造明君形象。
太宗雖然啟用了魏徵,但待他與房玄齡等自己的親信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儘管表面上把魏徵捧得很高。
太宗真不是一個多麼寬宏大量的皇帝,對於魏徵動不動直言進諫,其實心裡很煩,怨念很多,只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為了維持明君形象,就必須容忍。但皇帝也是人,這種怨念積累多了,難免會爆發出來。因此,親手砸了魏徵的墓碑,在情理之中。
同樣,作為一代明君的唐太宗,在執政晚期卻是荒淫無度,讓滿朝大臣毫無辦法。
「貞觀之治」的強大、繁盛,有口皆碑,有目共睹;可惜,但凡血肉之軀,都有難以逾越的局限性。晚年的李世民一點一點「變壞」了,肉眼凡胎的生物性暴露無疑。
李世民身邊能夠直言的大臣不下三十多名,尤其是魏徵,先後寫了十多萬字的意見書,涉及事務多達兩百多件。即便如此,仍不免熱臉貼上冷屁股,魏徵明顯地覺察到,皇帝變了,「漸惡直言」。
最耗費民脂民膏的無非兩件事:一是大型土木工程,二是連年戰爭。如果戰爭不可避免,傾舉國之力征討,也沒什麼不合適。但是,大興土木,只為一人聲色犬馬,就屬於貪暴行為了。李世民恰恰樂此不疲。他親自抓基建,在長安、洛陽等地,營造規模宏大的宮殿。
醇酒婦人溫柔鄉--這些人生庸常的快樂,是歷史偉人極少倖免的缺憾。貞觀十年(636年)六月,36歲的長孫皇后死了,李世民去了一根「賢內助」,他愈發表現出貪戀酒色的本性。後來的武則天也是這個時期進宮,當時,小姑娘僅僅14歲,由於貌美乖巧,很快變成了「才人」--皇帝末流的小老婆。為滿足慾望,李世民連弟妹都不放過,弟弟齊王元吉死後,弟妹楊氏迅速成為李世民的枕邊人。
當然,作為一代明君,他還是有不少功績。眾所周知的事情不提了,今天就提提他釋放四百死囚回家過年的故事。
貞觀六年(633年)的臘月,年根將近,天上飄著瑞雪,人間一派祥和。由於數年來國家大治物豐民安,出現了史上少有的大唐氣象,唐太宗李世民心情不錯,信步走出皇城,望著長安街上車水馬龍忙著要過年的盛世景象,他忽然想到了另一類人----監獄中的死囚,此時此刻他們在想什麼呢?
於是這位千古第一仁君輕車簡從,來到長安城外的監獄視察。這一年全國有近四百名死刑犯,都集中在大理寺監獄。進入一個個牢房,唐太宗挨個詢問死囚,讓他們談思想談認識。大家都說犯了死罪,死有餘辜,不冤枉。認罪態度良好,認為對他們的量刑也很公平。
唐太宗聽後很受感動,於是就跟這些死囚說,我跟你們立一個君子之約,現在是冬天,放你們回去過春節,和家人好好團聚團聚,來年秋收之後,咱們再在這裡集合。四百死囚呢,個個感激涕零,高高興興地回家了。第二年的秋後,這些死囚全都回來了,一個都沒有少。唐太宗高興之下,全部赦免了他們的死罪。
※真實的姜子牙心狠手辣?對待能人,頗似朱元璋
※秦瓊為何排名凌煙閣倒數第一?只因沒參加玄武門之變
※水滸里越是老大,越捆不住自己的女人,沒有愛情只有姦情
※梁山最率真的好漢,水滸唯一的俠客,為何是天孤星?
※水滸中俠之大者,卻是一名求死之人,精明蓋過宋江
TAG:刀墓手札歷史札 |
※魏徵的墓碑,為什麼被唐太宗親手砸掉?
※唐太宗以魏徵為鏡,卻又為何親手把魏徵的墓碑砸得稀巴爛?
※唐太宗為何在魏徵死後,親手砸掉他的墓碑呢
※唐太宗親手砸了魏徵墓碑,明君也有泄憤之時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為何要親手砸掉魏徵的墓碑?
※唐太宗為什麼要推倒魏徵的墓碑?
※唐太宗李世民毀掉魏徵的墓碑真的是只因為「小心眼」嗎?
※唐太宗和魏徵君臣相得,為何卻在魏徵死後,砸爛魏徵墓碑?
※李世民非常倚重魏徵,為何又親手砸掉魏徵的墓碑?
※魏徵屍骨未寒唐太宗竟砸了他的墓碑,有何隱情?
※唐太宗為魏徵墓碑撰文 為何又推倒墓碑
※唐太宗和魏徵君臣佳話的最終結局:李世民親手砸了魏徵的墓碑
※魏徵死後,唐太宗為何下令搗毀其墳墓,推倒其墓碑?
※魏徵剛死沒多久,唐太宗就砸毀魏徵墓碑,原因有兩點!
※唐太宗李世民為什麼要推倒他親自為諍臣魏徵立的墓碑?
※魏徵做了什麼?竟然讓唐太宗親自砸了他墓碑
※推倒墓碑,取消婚約,唐太宗為何在魏徵死後,態度前後不一?
※魏徵死後唐太宗為何下令搗毀其墳墓 推倒其墓碑
※溥儀死後多年才入皇陵,墓碑奇特,雙墓碑象徵「末代太子」的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