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有人說這是普通人的精神史詩,有人說是社會新聞

有人說這是普通人的精神史詩,有人說是社會新聞

《一句頂一萬句》


5.1分



有人說這是普通人的精神史詩,有人說是社會新聞


1. 風間隼:7分


影評人。


劇本是原作者親自改定的,對中國人生活的深入理解和呈現是當代中國電影少見的,確實稱得上是普通人的精神史詩。導演技法還有些生澀,處處可見劉雨霖對紅色的迷戀。

2. 李宏宇:7分


《南方周末》文化版編輯。


畫風與導演的年齡不太相符,但應該說基本功不錯。主要演員給力,比市面上多數貨色強。一部令人好奇導演下一部作品的處女作。


3. U兔:6分


電影類書籍譯者。

還是想鼓勵一下這樣以當代為背景的現實題材,畢竟太稀少。最大的問題在節奏,情感缺乏有力的轉折點,於是就很鬆散,感覺出想要弄成種細水長流,結果把時間感弄得非常混亂,我以為兩三天里的事沒想到已經倆月了。太欠打磨了。演員都是好演員。推薦看《一聲嘆息》。感覺《一句頂一萬句》和《一聲嘆息》之間的差距,是劉震雲和王朔之間的差距。王朔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這樣的蔫兒壞太頂心了;而劉震雲則是努力想要表現得自己很明白,結果吐露的那點「超脫」總欠點勁兒。都拍了冬天,《一萬句》的冬天溫吞吞的,片里人說冷但觀眾感覺不到;《嘆息》的冬天就有種刺骨的冷。



有人說這是普通人的精神史詩,有人說是社會新聞



4. magasa:6分


《虹膜》電影雜誌主編,「虹膜」微信公眾號(IrisMagazine)運營者。

非常喜歡劉震雲的原著小說,電影確實拍不了那麼大容量,所以做了簡化和提煉的工作,而這個工作由劉震雲本人來完成。演員都挺生動的,格局確實變小了,故事主題某種意義上被偷換了,從「尋找一個說得著的人」變成了「日子是過以後,不是過從前」。


5. 獨孤島主:5分


電影文化研究者,選片人。


各方面都比較平實質樸,專註的點限於市民階層的婚姻拉據與心理變化,由於節奏感差強人意,導致整部電影更像濃縮版的國產家庭劇,在敘事手法與結構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6. 桃桃林林:5分


由於我是劉震雲的忠實粉絲,以及原書的書迷,對這樣的改編,我還是相當失望的。變成了一出婚姻倫理劇。



有人說這是普通人的精神史詩,有人說是社會新聞



7. 妖靈妖:4分


電影文化工作者。


假如沒有一眾出色的演員護駕的話,這部頂著萬千光環的影片將更為平庸。


8. 吳李冰:3分


常用筆名LOOK,影評人,《虹膜》電影雜誌編輯總監。


劇作停留在最表層化的新聞報道水準,影像感染力之乏味比普通電視劇還不如。根本毛病出在實質性的衝突始終沒有建立起來,光憑著無話可說的危機概念根本不可能發展出有血肉的情感漣漪。


9. 賽人:3分


影評人,CCTV6《電影報道》(前身為《中國電影報道》)策劃。


文本尚可,但全片既無生氣,又無法帶來真正的抑鬱。相當的死板,只有人情,而無更動人的人情味。



有人說這是普通人的精神史詩,有人說是社會新聞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膜 的精彩文章:

謝晉和他認識的一個小尼姑
因為這個鏡頭,它就成了本月電影院里最性感的一部片
這部電影說的是中國中產階級的真實焦慮
《奇異博士》是史上最強漫威電影?

TAG:虹膜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說匠人精神不是日本獨有,那麼中國的匠人在哪裡?
人人都有精神病?
有這樣一群抱著匠人精神寫作的人|推薦
人人都有精神病!
華為有人說真話被提級,有人寫萬言書被任正非說「精神病」
做人 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
匠人精神——這也是《莊子》要說的「道」!
人人都有精神病,只不過有的人頻繁發作,有的人深埋於心……
老譚這樣有社會地位的人,會冒險娶安迪這樣有精神地雷的女人嗎
他是精神病人 更是一名中國人
這才是一個女人該有的精神和外貌。
到底是誰閹割了中國人的尚武精神?其實有兩人
這麼做,你一天都會有精神
童星長大後命運各不相同,有人長殘,有人整容,有人事業不順,有人精神失常
這種精神病只有韓國人會得
有人說精神病院是治療患者的地方,但是這裡卻像人間煉獄
有這些精神,鳴人才能成功
人不在多,關鍵懂你!這裡是漫威迷的精神家園!
歷史上有趣的人和故事(一):劉邦真的是太搞笑了,很有娛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