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傳恩:農具百事——鋤頭

宋傳恩:農具百事——鋤頭

文:宋傳恩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的《歸園田居》,道出了鋤頭的歷史之長。

宋傳恩:農具百事——鋤頭


其實,鋤頭的歷史遠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只是到了漢代,才有了鐵的鋤頭。漢代的鋤頭與現代的鋤頭有何區別,不是三言兩語所能介紹清楚的。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任何農具的改造,都是農耕文化的結晶,效率的不斷提高則是農具改造的主要目的。


鋤頭由鋤板、鋤桿、鋤杠三部分組成。鋤板前寬後窄,前薄後厚,鋤板形似燕尾,人稱「燕尾口」。我曾多次問過鄰居,鋤板為何不是齊的?他們把鋤板反正看看,並沒有給我一個滿意的答覆。


其實,千百年來,任何農具形狀的形成都凝聚著農人的智慧,其結構的合理只有長期勞作在田間細心的農人才能明了其中的奧妙。鋤板兩邊尖中間凹,入土快而且省力,鋤掉的雜草由兩邊聚向中間滑過鋤面被鋤桿自然分開。鋤桿與鋤板斜成四五十度的角,後面是圓形的空洞,深約兩寸左右,這是安鋤杠的地方。人們對鋤杠的選材格外用心,並不是隨便找根木棒安上就行,他們多選擇質地堅硬不易腐爛的木料。

宋傳恩:農具百事——鋤頭



鄉下人挑選這樣的木料不用費神,房前屋後種滿了這樣的樹木,黒槐、棗木是他們的首選,最差的也是榆木。人們最喜歡的是香椿木,椿老如槐,這道出了椿木的硬度。最難得的是香椿木有種特殊的味道,使蚊蟲不敢相近,農人扶鋤喘息,能得到片刻的安寧。他們把木料交給木匠,木匠會根據他們家人的身高決定鋤杠的長短。鋤杠經過木匠的加工,光潔而秀氣,農人握鋤在手,靈巧且順手。


事後,通過調查,才知鋤頭有多種,伺候沙土地農民所用的鋤板就是齊頭的,沙土地不像淤土地那樣難鋤,鋤板的設計也不一樣。一把鋤頭,在農人的手中,會用上幾十年,有時一家幾代人都會用它在田間勞作,長期的肌膚廝磨,汗水浸潤,鋤杠油光發亮。你如果在鄉下生活一段時間,直覺會告訴你,看看鋤頭你就能品評出這家人的生存狀態,小小的一把鋤頭見證著人們的勤勞和懶惰。


農村有句俗話:莊稼活,不用學,人家咋著你咋著。鋤地雖不複雜高深,卻也有一定的技術含量。豫劇《朝陽溝》中栓寶教銀環鋤地,那「你前腿弓,你後腿蹬……」的台詞常會引起人們會意的笑聲。鋤地深了鋤不動,淺了白費工。有時莊稼不同的生長期會有不同要求的鋤法。鄉村有句俗話:想吃高粱面,扒出根來看,常有人在扒高粱時會把整棵高粱除掉。你掌握不了這些要領,不僅會得到鄰居的譏笑,還會遭到家長的訓斥。

宋傳恩:農具百事——鋤頭



在鄉下,鋤地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不然,何以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特別是鋤高粱、玉米,此時正值盛夏三伏季節,站在地頭,尚汗流滿面,鑽進地里,青紗帳里密不透風,人熱的透不過氣來,如果你只穿褲頭背心,玉米葉子會在你手臂、腿上划出一道道的口子,汗水一浸又疼又癢。儘管如此,為了秋後有一個好的收成,人們仍然在田間不懈地勞作。


當然,也有把鋤寫進浪漫的詩情畫意里,「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黛玉持鋤葬花的情感悲歡為農人所不屑,那遙不可及的生活不會進入他們的夢境,他們就是靠鋤鋤出實實在在的生活。


現在農民的家庭里,鋤頭是碩果僅存的少數農具之一,足以看出農民對它的依賴。農民用它春鋤小麥,夏鋤玉米,用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鋤出期待的豐收之年。

宋傳恩:農具百事——鋤頭



有人說,任何一件農具,都是農耕文化的結晶。如果說農業文明是一部歷史,那麼,農具即是書寫歷史的筆墨。


幾千年來,鋤頭作為人類種植農作物的工具,陪伴著人類一路走來,也許,在某一個時段,它最終會孤寂地離開人們的視線,田間再也不會有它張揚清高的身影。

各種農業機械的使用使人類擺脫了辛苦的勞動,這是科學發展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然,但農民永遠不會忘記的就是勤勞,他們知道,天道酬勤才是人類生存最基本最可靠的保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愚伯的自留地 的精彩文章:

好心被當成「驢肝肺」——做個熱心人可真難!
鄉村的童年:那種快樂與放肆的感覺,什麼都沒法比
原創:農村的記憶,好親切,好親切,好親切
姨和姨夫年過六旬,長年打工,但也受不了孩子無底線的索取
農村愛情:全世界我已經忘記,但卻唯一記得你……

TAG:愚伯的自留地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古典文明輝煌的基石:只是鐵鋤頭與牛耕技術
親親耳朵 鐮刀和鋤頭
農村老大爺一鋤頭挖出百萬財富 給全家人帶來好運
陝西農民一鋤頭挖出寶鼎,曾被戴笠當香爐,如今是台灣鎮館之寶
故事:狐狸精搶娶一姑娘為妻,接連打跑三個有法術的老道,卻被老農的鋤頭嚇得抱頭鼠竄
聾啞兄弟挖草藥,一鋤頭挖大片古瓷提親人絡繹不絕
農民一「鋤頭」挖出稀世刀幣
和尚挖出一青銅簋,村童一鋤頭打碎,現為國博一級文物
農民種地一鋤頭挖到「天降寶貝」 近百村民地里尋寶
差點放下槍拿鋤頭,半島血火鑄就嶺南雄師,新75集團軍戰史赫赫
這農民一鋤頭下去,掘起了一個史籍失載的千年古國
一農民一鋤頭下去,掘出一千年皇陵,墓主身份太傳奇
一農民一鋤頭下去,掘出一座塵封千年的皇陵,墓主人身份太傳奇
逼死明朝皇帝,手握百萬重兵的他,最後被農民一鋤頭戳死
一山東農民一鋤頭下去,刨出兩具睜眼的骸骨,揭開一千年皇陵秘密
實拍農村小伙用鋤頭地下挖魚,過程很酸爽,結局很意外
農村大叔地里除草,扒開草叢瞬間臉黑,扛起鋤頭悄悄回家
他滅了六百年的大明,卻被農民一鋤頭打死
農民領袖李自成被農民用鋤頭砍死,他的手下將領結局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