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五十歲以前將應看之書看畢

曾國藩:五十歲以前將應看之書看畢


曾國藩:五十歲以前將應看之書看畢


曾國藩


清朝後期的名人,尤其是名臣,要說讀書多的,曾國藩絕對算一個。一則他本身的經歷有說服力,能在殘酷的科舉考試中考上進士,讀書不會少到哪裡去;二則他在學問上有所樹立,尤其是將桐城派文章發揚光大,自立湘鄉派,也算一代文學大家。再說他的家書,也成為倡導讀書的典範,要說曾國藩沒讀書,怎麼都說不過去。


然而,老曾卻在家書中,感嘆自己讀書不多,希望後輩吸取他的教訓,這是怎麼回事?


驚人之語:


北宋名相寇準不學無術?

在說曾國藩讀書之前,先說說北宋的名相寇準。看過《楊家將》的人都知道寇準,他是一代名臣,賢臣,有擔當,能任大事,在國家危難關頭能挺身而出,化解危機,催促宋真宗上前線,親自指揮抵禦契丹的戰役,就充分說明了他的傑出。至於要說讀書,寇準也不會差,他十九歲就中進士,當時有大臣都嫌他太年輕,勸他把頭髮染白一點。十九歲能考中進士的,讀書那肯定是頂呱呱的學霸。


然而,卻有人批評寇準「不學無術」。此人叫張詠,如今名氣遠不如寇準,但在當時卻是北宋棟樑,他長期鎮守四川,治理有方,深得民心,而且還頗有建樹,例如發明紙鈔交子。在北宋,他算得上德高望重。這位張大人,卻對寇準評價不高,聽說寇準封相的時候,他不冷不熱地一句,說寇準是個奇才,可惜「學術不足」。這話也不知道有沒有傳到寇準耳朵里。


後來寇準遇到張詠,很謙虛地向他討教:張老,您有什麼可以教導我的?


張詠不好直說,但又得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於是就說,小寇,你去讀一讀《漢書》里的《霍光傳》。等張詠一走,小寇馬上去翻《霍光傳》,翻來翻去,翻到這麼一句話:「不學無術」,冰雪聰明的寇準馬上明白了,有點不高興地說:老張是說我不學無術啊。


張詠為什麼說寇準不學無術?史書上沒有專門的解釋,可能是說寇準剛直有餘,不會容人。再深究下去,就是說寇準沒有從典籍里吸取做人的智慧,還嫩著點。那麼,可以由此推測,寇準的不學無術,是指他雖然是應試教育的佼佼者,但並不等於他在學術上能有所建樹,也就是說沒有搞好繼續教育,在學問上深鑽,導致有些地方不能圓熟通透,尤其是度量還有不足之處。

其實,古人讀書,也分為應試教育和學識教育,應試教育為了眼前功名,學識教育為了長久發展。


從這個角度去看待,就不難理解寇準讀到《霍光傳》時為何獨獨看到了「不學無術」這句話,更何況他身為大宋棟樑,國事繁忙,讀書更是奢侈之事。趙普所說的「半部論語治天下」,一方面是為《論語》打個廣告;另外也說明他忙到實在沒有時間讀書。由此及彼,也不難理解曾國藩為什麼痛恨自己讀書不多了,他也有跟寇準一樣的感受,一樣的痛處。這種痛處,只有愛好讀書的人才能體會得到。


沉重之語:


死前一年嘆息讀書不多


曾國藩年輕的時候信心滿滿,列了一大堆必讀書目,也立下遠大的讀書志向,希望自己在學識上和學問上都有建樹。這說明他對自己是有要求的,凡是好讀書,好求知的人都對自己有要求。他在京城為官十年,也是讀書十年。然後碰上天下大變,於是放下書本去辦團練,接著又是洋務運動,基本上就是在歷史潮流的漩渦里轉來轉去,身不由己,順流也好,逆流也好,讀書已經不再是主流。


曾國藩:五十歲以前將應看之書看畢


曾國藩每天堅持讀一卷《資治通鑒》,軍務最繁忙的時候,也要騎著戰馬吟詠古人詩詞。



當然,有心讀書的曾國藩還是有自己的讀書計劃的,例如每天堅持讀一卷《資治通鑒》,雷打不動,風刮不斷,哪怕是軍務最繁忙的時候,也要騎著戰馬吟詠古人詩詞。因此,在曾國藩的日記里,總會看到類似今天讀《詩經》幾頁,《尚書》幾章的記載,說明他還是忙裡偷閒,用心於學習。

繞是如此用功,曾國藩還是感到讀書時間太少,耽誤了做學術、長學問的正事,這從他晚年給兒子的書信就看得出來。同治十年,也就是公元1871年,曾國藩任兩江總督,負責審理兩江總督馬新貽被刺案。這一年的曾國藩已經六十歲了,如同是風中殘燭,倒還是挂念著讀書的事情。該年的農曆九月十二日,他在徐州視察水陸各營防務、訓練情況,身體還好,感冒也痊癒了,早些時候腳腫的情況也沒出現,於是晚上給兒子曾紀澤寫信,聊到了讀書的事。從這封書信當中,可以看出曾國藩是如何利用閑暇時間讀書的。


「惟目光似更昏蒙,或似船橋中看書稍多之故」,曾國藩說自己視力更加糟糕,目光模糊,這在他起身前往南京的時候,就對慈禧說過,說自己的左眼只有一線之明,究其原因,可能就是在搖晃的船隻上看書過多的原故,看來清朝的人還是有科學用眼的常識,知道不能在搖動的船上看書。


為什麼在坐船的時候還要抓緊時間看書呢?這和曾國藩內心深處的遺憾有關係,他在書信中說「余以生平學術百無一成,故老年猶思補救一二。」痛恨自己生平在學術上沒有成就,被耽擱得太多,希望能在老年的時候多做補救,多花點時間讀書,因此哪怕是坐船外出的空隙,也要好好讀書。


接下來,曾國藩給兒子做了一個人生讀書規劃,那就是在五十歲之前要將應該看的書全部看完,這樣才不會在人生的旅途上留遺憾,「爾兄弟總宜在五十歲以前將應看之書看畢,免致老大傷悔也。」這裡所說的「傷悔」,其實就是曾國藩自己的「傷悔」。至於在五十歲之前就要讀完應該讀的書,可能曾國藩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將各種變化,以及工作的時間計算在內之後得出的結論。因為人生當中計劃外的事情太多,擬定的讀書計劃必須結合實際情況。


曾國藩寫給兒子曾紀澤的這番話,可謂沉痛沉重之語,因為就在第二年,曾國藩去世,不知道他是不是帶著讀書不夠多的遺憾走的。


讀書至上:


從學校畢業不等於


讀書生涯已經完成



曾國藩:五十歲以前將應看之書看畢


陳漫之 《東坡月下讀書圖》



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自古人而言,主流是「學而優則仕」,至科舉時代,讀書更是為考取功名,至少眼前目的如此,名垂青史的賢能名士、英雄豪傑,很多都是從這條途徑出身的。例如唐朝的狄仁傑、白居易、李紳、韓愈、柳宗元,宋朝的寇準、包拯、蘇軾、歐陽修、王安石、文天祥,明朝的于謙、海瑞、王陽明、張居正、袁崇煥,清朝的鄭燮、龔自珍、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等,無一不是走讀書博取功名的途徑。然而,如果他們的讀書生涯如果真的停留在應試的地步,那麼就不會在史上留下精彩一筆;他們的成就和他們走向社會之後繼續堅持學習有很大的關係。


張之洞在晚年,已經居中堂之高,還忘不了給年輕人提讀書建議,所列的書目當中包括中外之學。王安石在《贈外送》一詩中,還勸導後輩多讀書,「年小從他愛梨栗,長成須讀五車書」,讀「五車書」在王安石看來,是一個人成長所必須的。


關於讀書的目的,曾國藩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九月十八日給弟弟們的書信中提到,「吾輩讀書,只有兩事:一者進德之事,講求乎誠正修齊之道,以圖無忝所生;一者修業之事,操習乎記誦詞章之術,以自衛其身。」這番話講讀書的目的分為兩個,一是大目標:「進德」,以求達到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齊家,以不讓自己感到慚愧;二是小目標:「修業」,修好專業,他們那時候的專業是詩詞歌賦文章,就今天而言,涵括文理等各種專業,學好了這些,就可以謀生,為的是生存。前者是為了發展,後者是為了謀生,兩者不誤。


從曾國藩的讀書計劃看得出來,應試教育讀書也是古人不可或缺的一個階段,但不是讀書的最後階段,人還要發展,在品德思想上和技術上還得進展,那就得繼續學習。


至於走入社會後的繼續學習,除了熟悉社會,學習實踐知識,對於書本知識的重溫和繼續深造,也是必不可少的,不是說為了實踐,書本就丟下不管。對於文本的閱讀,至少要進行到五十歲,其實很多大賢在五十歲之後仍然勤學不輟,甚至一些名臣辭官退隱的理由之一就是為了讀書。(文/劉黎平)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日報 的精彩文章:

珠海航展6天賣187架飛機 這次沒看要等兩年
廣東男子食生貝感染創傷弧菌 3天後死亡
深圳25歲女子停用「神奇」面膜後臉變猴屁股
著急 娃娃生在的士上 救急 的哥咬牙闖紅燈
三餐只吃炸雞薯條 少年視力衰退近失明

TAG:廣州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曾國藩的讀書計劃:五十歲以前將應看之書看畢
曾國藩的人生讀書規劃:五十歲以前將應看之書看畢
又是一年入園季,看看畢業後的彩虹寶貝們,現今狀態如何?
歐冠決賽前,先來看看畢馬威剛發布的歐洲足壇32家豪門估值報告
看畢加索的外孫女如何詮釋「慾望」
噓,別說話,帶你看畢加索畫風下的NBA球星!
今日起可到遼寧省博物館看畢加索的陶瓷
來看看畢加索全身投入的繪畫過程吧
dnf:玩遊戲能玩到這種境界的能有幾個?眼看畢業卻畢不了!
看畢加索怎麼玩陶瓷
看畢業3年內,新手室內設計師會經歷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