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士Emma Stibbon和藝術家周健作品創作分享會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士Emma Stibbon和藝術家周健作品創作分享會

2016年12月6日晚,我們迎來了兩場英倫風的藝術分享會,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士Emma Stibbon最新創作作品「傾聽大地」的創作分享會和旅英藝術家,畢業於英國皇家美術學院的藝術家周健的藝術創作分享會「Life is Drama"。


由於Emma Stibbon身體原因,沒能在原計劃12月4日抵達長沙參加我們的分享會,但她表示一定會參加2017年2月由A9藝術工作室策劃的展覽,並來到長沙與長沙的藝術愛好者們進行面對面的藝術交流和分享。


分享會上藝術家周健首先給我們簡單介紹了他與Emma Stibbon的相識,和此次展覽和分享會得以實現的可能。周健更是從另一個角度為我們介紹了如何去了解一位藝術家以及一件藝術作品,從藝術家所生活的城市-布里斯托開始,介紹了這座在英國有著1000多年歷史的古老港口城市,其歷史地位曾一度僅次於英國首都倫敦,是英國西南部重要的經濟中心,航天,高科技與金融貿易中心,也是一座文化和動漫名城,著名的動畫公司-阿德曼動畫公司就座落於此,其著名作品有《小羊肖恩》,《小雞快跑》,《超級無敵掌門狗》系列。這裡還是觀看英國古老建築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更是一座安全和好客的城市,九號君也是強烈建議,如有機會去英國旅遊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美麗而溫馨的港口城市-布里斯托。

而我們的主講嘉賓Emma Stibbon的工作室就在這樣一座具有文化魅力的古老港口城市-Spike Island Studio,工作室沿河而建,分上下兩層,一層主要用於雕塑藝術家工作室和一個擁有2000平的主展廳,Emma Stibbon的工作室就在二樓,每天她都會在早上8點準時趕到工作室,開始一天的創作。Emma 說她每過一段時間就必須外出一次,有時候是一周,有時候是一年甚至更久,她需要不斷的外出進行創作素材的採集,然後再回到工作室進行總結和篩選,最後就是開始瘋狂的在工作室不斷繪畫與創作,並與版畫技師一起完成作品的創作。這次「傾聽大地」系列作品,就是她與布賴頓大學合作,與南極科普考察團一起在極寒之地,考察將近1個多月後再回到位於布里斯托的工作室進行創作完成。


希望有時間的朋友能夠到書院九號來參觀Emma Stibbon的原作,我們將會持續展覽到12月19日。


第二個環節是我們的旅英藝術家周健的藝術創作分享-「Life is Drama",周健於2014年在藝術殿堂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完成了其雙碩士學位,並在畢業展上榮獲第38屆杜莎夫人藝術獎,和2015年CBM歐洲當代青年藝術家獎。並先後在倫敦,都靈舉辦個展,多次在海外不同城市舉辦展覽,如京都,布拉格,波蘭,馬格特等城市進行展出。


這次分享會上,周健系統的介紹了他在英國倫敦6年的藝術生活和創作經歷,以及他與西方藝術圈之間的互動和經歷。周健的創作往往從身邊的小事出發,生活中人與事是他進行創作的導火索,然後他會再從中進行提煉和總結,並在原有理念的前提下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就像他所說「現階段做藝術,就像科學家做實驗一樣,需要不斷進行新的研究與推敲。」 所以從他的作品中我們能看到電影,音樂以及許多不同元素在他的處理和雜揉之後所形成的新的視覺效果,就像郁濤老師所說,剛開始去看周健的作品,會覺得有點亂,但是當你仔細去品的時候,這裡面又有著許多的邏輯和關聯性緊緊相扣,這一點也是我對他感興趣的地方,與國內許多藝術家有著不一樣的創作方式和思考。

分享會現場: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士Emma Stibbon和藝術家周健作品創作分享會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士Emma Stibbon和藝術家周健作品創作分享會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士Emma Stibbon和藝術家周健作品創作分享會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士Emma Stibbon和藝術家周健作品創作分享會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士Emma Stibbon和藝術家周健作品創作分享會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士Emma Stibbon和藝術家周健作品創作分享會



藝術家周健講解他的作品創作: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士Emma Stibbon和藝術家周健作品創作分享會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士Emma Stibbon和藝術家周健作品創作分享會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士Emma Stibbon和藝術家周健作品創作分享會



郁濤教授(圖右),周健(圖左)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士Emma Stibbon和藝術家周健作品創作分享會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cademy9 的精彩文章:

TAG:Academy9 |

您可能感興趣

德國科學院院士Hans-Joachim Freund教授訪問我校並做客大師論壇
專訪澳大利亞皇家醫學院院士Tarun Weeramanthri:因罕見而珍貴,因合作而共贏
美國康奈爾大學Michael L.Shuler院士訪問我校並做「大師論壇」學術報告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Vijay Kumar:自動化和無人機技術中的挑戰 | CCF-GAIR 2017
微生物所嚴景華研究組與高福院士團隊合作揭示PD-1靶向性腫瘤治療抗體藥物nivolumab作用機制
德國科學院院士Leo Lorenz教授:格力帶給我一不一樣的中國製造
瑞金醫院寧光院士團隊Nature Medicine發文稱,移植可代謝味精的腸道菌群或可減肥
徐國良院士在《Nature》發表文章闡明TET家族蛋白在胚胎髮育中的重要作用
不應仿造而應改造!斯坦福全球仿生機器人奠基人Mark Cutkosky院士分享科研之路,成果榮登美國時代周刊
重磅!武大舒紅兵院士Nat Immunol發表抗DNA病毒免疫新機制
江雷院士Nature子刊最新綜述:超潤濕系統
遇見諾獎得主James Watson,對話多名院士大咖
江雷院士《Science Advances》:挑戰不可能,讓超疏水表面留住水
著名院士Nature重要發現:調控免疫的lncRNA
王紅陽院士Hepatology解析肝癌患者中紅細胞增多症的分子機制
四位中國科學家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又一名機器學習專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又1篇!曹雪濤院士Cancer Cell發文:腫瘤轉移背後的「秘密」
楊培東等四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