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每個黏人的孩子都能學會獨立玩耍

每個黏人的孩子都能學會獨立玩耍



每個黏人的孩子都能學會獨立玩耍


《每個粘人的孩子都能學會獨立玩耍》

每個黏人的孩子都能學會獨立玩耍


1


媽媽們聚會聊天,說起自家娃來都是眉飛色舞的,但末了都會感嘆一聲,「就是帶著很累,所有非工作時間都是屬於孩子的。」大家紛紛點頭。「不過,」一位媽媽補充了一句,「除上廁所刷手機的時間以外。」說著大家都心領神會地哈哈一笑。


確實,做父母是全天二十四小時無休的。跟孩子在一起,孩子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事找到你,希望你陪著他做這做那,也因此連上廁所的一點點時間都顯得彌足珍貴。


我和孩子都很喜歡這樣一本書——《請讓我安靜五分鐘》,它就很好地詮釋了媽媽們的心聲——什麼時候孩子才能夠不黏著自己,能獨立玩耍呀?

每個黏人的孩子都能學會獨立玩耍


龐太太看到小象寶們正在專心地吃飯,於是想要偷個小懶:她從柜子里拿出餐盤,放上塗了橘子果醬的烤麵包片兒,還有昨天吃剩的小蛋糕,以及自己最喜歡的茶杯,然後將報紙塞進口袋,偷偷往門口走去。

每個黏人的孩子都能學會獨立玩耍



可惜,她的期望被孩子無情打破:「媽媽,你端著餐盤要去哪兒?」「去浴室。」「為什麼?」「因為我想自己一個人安靜五分鐘。」

每個黏人的孩子都能學會獨立玩耍



可是,孩子們緊跟著象媽媽爬上了樓,「我們可以去嗎?」「不行,不能跟過來,你們自己去玩吧。」

每個黏人的孩子都能學會獨立玩耍


龐太太很快放了一缸滿滿的、熱熱的洗澡水。她將半瓶泡泡沐浴精全倒進水裡,然後戴上浴帽,「撲通」一聲坐進浴缸,再閉上眼睛,躺在浴缸里——這就是天堂。

每個黏人的孩子都能學會獨立玩耍



這時,一個聲音響起,是萊斯特:「我吹笛子給你聽,好不好?拜託啦,一分鐘就好。」「那就吹吧。」於是,萊斯特把《小星星》這首曲子吹了三遍半。

每個黏人的孩子都能學會獨立玩耍



蘿拉走了進來,「我可以念一頁故事給你聽嗎?」「好吧,不過只能念一頁哦。」於是,蘿拉把《小紅帽》這本書念了四頁半。

每個黏人的孩子都能學會獨立玩耍



最小的弟弟抱著一鼻子玩具進來了,一股腦兒全都丟進水裡,「給你!」他微笑著說。「謝謝你,小寶寶。」龐太太有氣無力地說。

每個黏人的孩子都能學會獨立玩耍



你以為這就完了沒?當然不。


小寶貝們又走了進來,並提出各種要求:「我可以看報紙上的漫畫嗎?」「我可以吃那個蛋糕嗎?」「我可以和你一起泡水嗎?」……最後,三個孩子都跳進了浴缸。

每個黏人的孩子都能學會獨立玩耍



龐太太走出浴缸,擦乾身體,穿上浴袍,準備走出浴室。「媽媽,你要去哪兒?」「去廚房。」「為什麼?」「因為我想自己一個人安靜五分鐘。」然後,她走下樓。


在孩子們還沒有下樓之前,她安安靜靜地度過了三分鐘又四十五秒。

每個黏人的孩子都能學會獨立玩耍



2


世上真的有讓孩子不黏大人的方法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弄清楚「孩子為什麼黏大人」和「孩子會不會獨立玩耍?」


觀察安靜狀態下的小嬰兒就可以了解:


他們會目不轉睛地盯著牆壁上某處光影入迷,也會抱著自己的小拳頭或者小腳丫啃得不亦樂乎,甚至他們能坐在沙堆里吭哧吭哧地挖上半天沙子……


孩子天生就具有玩耍和遊戲的能力,因為對他們來說,遊戲是工作,是他們體驗生活和探索學習的主要途徑。


一位心理學家這樣說,「他們自己可以造一座大山,然後安全地爬到山頂,向世界大聲地宣布說:我自己可以造一座大山,我也可以再把它夷為平地。在這裡,我最大!」


也就是說,孩子是通過遊戲來了解自己的能力,釋放自己的想像和創造力,從而成就自己的。


可是為什麼在大多數時候,或者大多數父母眼中,孩子都是不會玩耍或不具備獨自玩耍的能力的呢?


《遊戲力》作者科恩認為,「一般來說,一個不願意、或者沒有能力投入遊戲活動的孩子,都有著必須重視的心理問題,就像一個成人沒能力工作,或是不願意談話的情況一樣。」


通常,我們會發現越是小的孩子,越愛黏著大人(像小象寶寶們一樣),原因在於,他們需要從父母處獲得這樣一種東西——「內在的安全感」。這也是很多父母所困惑的:「到底什麼是安全感,是天天陪著他嗎?是時刻及時回應他嗎?」


是的,孩子需要父母長期的陪伴、溫暖的撫觸與關愛的眼神對視、無數次的需求滿足,以及及時的情緒撫慰,這個過程就是在幫孩子建立安全感,並內化為孩子本身的東西——堅信自己是被愛的、父母是可以依靠的。

每個黏人的孩子都能學會獨立玩耍 點擊播放 GIF/304K



這個過程發生於孩子出生的前6年(特別是0~3歲期間),如果沒有這種內化的安全感,孩子就可能出現過度依戀和分離焦慮。當然,即使是那些深受父母寵愛的孩子,在內化安全感的過程中,也可能會遇到困難,特別是在他焦慮的時候,如:


六七個月的寶寶開始意識到自己與媽媽是兩個獨立的個體,會只找媽媽不要別人,媽媽不在眼前就會哭鬧和焦慮不安;


一歲左右的寶寶,開始出現陌生人焦慮,遇到陌生人就會緊張地盯著對方看,死活不讓對方抱,甚至大喊著躲進父母的懷抱;


孩子見到同齡小夥伴,興奮地撲過去,卻被對方一把推開;


孩子想要某個東西被拒絕、不小心摔倒、生病後的吃藥打針,被突如其來的狗叫所驚嚇、入園;


甚至是嘗試撿起地上的某個玩具,費力將飯菜送進嘴裡……


可以說,孩子每天都可能遭遇新事物,都可能面臨無法解決的問題,都會出現緊張、焦慮、感到痛苦,在他還沒有能力獨自應對這些的時候,他自然需要父母能時刻在身邊看到他、幫助他、反反覆復地擁抱和安慰他。


這個建立內在安全感的過程相當艱難,不是一夜醒來就能完成的,父母能做的就是,去傾聽陪伴孩子、去了解關懷孩子,與孩子建立聯結,嘗試走進孩子的世界,用他能接受的方式來回應他。


3


那麼,什麼是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呢?


其實並不難。平時在多關心陪伴孩子(因為孩子需要經過千百次的重複和聯結來將「安全感」自動化,並內化為自己的條件反射);在孩子感到緊張時,多一些耐心,多給孩子一些關愛,就可以幫孩子度過這個時刻。整個過程中,遊戲都是很好的憑藉和最好的溝通手段。

每個黏人的孩子都能學會獨立玩耍 點擊播放 GIF/97K



如,在孩子與父母的共生分離期,可以經常跟孩子玩一玩「躲貓貓」的遊戲,通過在孩子能接受範圍內的「藏起來不見了—露出來又回來」這種反覆而有趣的方式,讓孩子去感受分離,並幫孩子適應分離,而不是突然地消失(如很多父母所做的「悄悄離開」,這很容易讓孩子的內在安全感產生斷裂感,自然無法得到整合)。


再比如,在家中與孩子玩「醫生與病人」「老師與學生」的遊戲等等,在遊戲的過程中,父母需要讓孩子處於強勢的一方,這種角色轉換很簡單,但卻可以讓孩子從弱勢被動的一方變成強勢而主動的一方,幫助孩子去處理自己過去面對的小挫折、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從而更好地進行自我修復。


對孩子來說,遊戲可能是假裝的,其中的感受卻是真實而快樂的。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是觸手可及且平等的。


龍應台說,做父母是有有效期限的,也就是最初的十年左右時間,過期孩子可能就不會再找我們。


對此,我很贊同。


這個過程,我們不要急著將孩子推出去,而應該積極地捲入到孩子的內心世界中去,用愛、用遊戲的方式,幫孩子更好地化解他在面對這個世界時的孤寂感和無力感,讓孩子有更多時間專註於遊戲和玩耍本身,唯有這樣,孩子才可能日漸獨立。

每個黏人的孩子都能學會獨立玩耍





每個黏人的孩子都能學會獨立玩耍



《熊貓美食店》


本期講述了一隻熊貓開了一家美食店,在聰聰的幫助下做出了漂亮的熊貓便當,熊貓的便當還救助了一個受傷的天使的故事。


跟孩子一起做些簡單的餐食,吸引孩子對於吃的興趣,這樣的「邊玩邊吃」可以有。

每個黏人的孩子都能學會獨立玩耍





每個黏人的孩子都能學會獨立玩耍



《美麗的宇宙》


本期達人秀《美麗的宇宙》,由來自積木寶貝北京望京中心的Saya老師帶來,通過簡單易操作的手工,就可以讓美麗的宇宙觸手可及。一歲左右的小朋友就可以跟著父母一起做哦。


評論互動有驚喜哦!


今日互動話題


INTERACTIVE TOPIC





你家有什麼固定的親子遊戲是孩子特別喜歡玩的?分享一下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視文化 的精彩文章:

厲害了!牙膠?積木?洗澡玩具?這款玩具都能做到!
那一刻,大寶的哭喊震醒了我……
這兩個東西,孩子最稀罕
最後一道工序,千萬別大意!

TAG:微視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獨立人
每一個大人都該向孩子學習
每個孩子都不容錯過的,人人都愛她
想要孩子獨立,你得學會做個「懶」媽媽
一個驚人的醫學發現:孩子的乳牙能救孩子的命!
孤獨老人看別人家孩子玩耍 有的與狗相依為命
他們把三個女兒養成了美人魚,每個孩子都該有這樣的經歷
孩子太黏人?可能是你沒給他獨立的機會!
一個不想要孩子的女人,她的自白
幼兒園裡常見的一個動作可能會影響一輩子,99%的孩子都做過
生了兩個孩子她還這麼美艷驚人,男人怎能不愛
女孩子一個人在家會做些什麼?
一個能喂孩子母乳的男人,這是他一生最大的夢想
自己的女朋友太幼稚像個孩子,還能繼續在一起嗎
這幾個遊戲玩的好,孩子上學後成績也會好
我們的關係,就像賣氣球的老人和孩子
孩子獨立的人生之路,從學會選擇開始
從沒學過攝影的小學體育老師,卻讓蘋果公司都驚艷於他的手機相冊,他拍下孩子們最細膩的樣子,成了獎項里唯一的中國人
做一個能和孩子一起做手工的媽媽,孩子會更愛你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