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軍醫也有顆勇敢的心,《血戰鋼鋸嶺》背後的精彩故事

軍醫也有顆勇敢的心,《血戰鋼鋸嶺》背後的精彩故事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看過戰爭影片或玩過戰爭遊戲的朋友一定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如果身陷重圍,身邊的戰友倒下時,主角往往會大喊「醫務兵,醫務兵……」(當然在國內或蘇聯影片中,這樣的呼叫變成了「衛生員,衛生員……」)!但是在這些電影或遊戲中,醫務兵、衛生員這樣的角色往往屬於配角的配角,甚至是路人甲乙丙丁。



軍醫也有顆勇敢的心,《血戰鋼鋸嶺》背後的精彩故事


圖片:將受傷戰友救出地獄般的沙場是戴斯蒙的動力源泉。


但是最近新上映的一部戰爭大片《血戰鋼鋸嶺》卻是以二戰美國醫務兵為主角而展開的影片。故事改編自美國陸軍下士醫務兵德斯蒙德·托馬斯·多斯(Desmond Thomas Doss,1919年2月7日-2006年3月23日)的真人真事。德斯蒙德因宗教信仰而拒絕攜帶武器和殺人,但在太平洋戰爭中最血腥的沖繩島戰役中,德斯蒙德卻英勇地拯救了超過75名戰友的生命。他的英雄事迹最終為其贏得了哈瑞·S·杜魯門總統授予的榮譽勳章,也是二戰中唯一一位未殺一人就榮獲如此高的榮譽的戰士。



軍醫也有顆勇敢的心,《血戰鋼鋸嶺》背後的精彩故事


圖片:真實的德斯蒙德和他獲得的榮譽勳章!


該片是梅爾·吉布森(主演著名電影《勇敢的心》)導演的戰爭大片,可以說在他心中即使沒有拿槍的醫務兵也有一顆勇敢的心。外媒甚至評價說: 「它是《拯救大兵瑞恩》以來最優秀的戰爭片」,這部影片註定刷新我們對戰爭片的新認知。


故事主角德斯蒙德於1919年2月7日出生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的林奇堡,是一名木匠的兒子。他只上到九年級後就輟學了。因為處於大蕭條時期,年幼的德斯蒙德不得不幫助父母和哥哥、姐姐工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時,他在紐波特紐斯船廠工作。


影片《血戰鋼鋸嶺》中德斯蒙德說:「我沒有讀過什麼書……當所有人都在為我戰鬥的時候,我不能留在這裡」!於是1942年4月1日,德斯蒙德走進了徵兵站,前往南卡羅來納州傑克遜堡的第77步兵師接受訓練。

電影中,中士將一把加蘭德步槍向新兵們展示,說:「這是美國政府送給你們的禮物,專門為殺人而生!」但作為新兵的德斯蒙德卻回答道:「對不起中士,我不能碰槍。」



軍醫也有顆勇敢的心,《血戰鋼鋸嶺》背後的精彩故事



圖片:步槍就是美國政府給你們的禮物,是專為殺人而生。


為什麼德斯蒙德不能碰槍呢?

原來他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基督教的一個福音教派,源自19世紀中期美國的米勒派運動)的信徒,根據教義他拒絕攜帶武器和殺死敵人。因為他的宗教信仰,他後來被分配到第77步兵師第307步兵團第1營B連2排當一名醫務兵,根據編製,B連每個排都會安排一名醫務兵。



軍醫也有顆勇敢的心,《血戰鋼鋸嶺》背後的精彩故事



圖片:真正的德斯蒙德有著一撮漂亮的小鬍鬚,笑容非常迷人。作為一名步兵排中的醫務兵,即將走向殘酷的太平洋戰場。

電影中因為他的信仰也給他帶來了其他戰友的歧視。中士說:「二等兵德斯蒙德不崇尚武力,千萬不要指望他在戰場上救你們。


他的行為也使其成為隊伍中的怪胎,甚至被送上軍事法庭。但德斯蒙德說:「大家都在殺人,我在救人,這才是我為國參軍的目的」!最終,經過不斷申訴,他贏得了軍事法庭的裁判,獲得了不帶槍上戰場的權利。



軍醫也有顆勇敢的心,《血戰鋼鋸嶺》背後的精彩故事



圖片:在戰場上奔波的德斯蒙德,可見他確實沒有攜帶槍支,卻背著鼓鼓囊囊的急救包裹。


1944年,德斯蒙德跟隨部隊轉戰關島和菲律賓,因為救護一名被燒傷的士兵而榮獲了一枚銅星勳章。


1945年4月上旬開始,美軍展開了對沖繩作戰的"冰山行動",這是對琉球群島沖繩本島的一次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也是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行動。



軍醫也有顆勇敢的心,《血戰鋼鋸嶺》背後的精彩故事



圖片:德斯蒙德隨部隊登陸上了沖繩本島。


根據作戰計劃,美國陸軍第10軍的5個師,包括第7、第27、第77、第81和第96步兵師為陸地主要戰隊。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和第6師提供兩棲登陸時的支援作戰,第2陸戰師則作為兩棲預備隊。德斯蒙德所在的第77步兵師正是登陸沖繩的主戰部隊之一。


他於4月29日登上沖繩島,即將面臨的是血雨腥風的殘酷的沖繩戰役,以及變態和瘋狂的日軍。



軍醫也有顆勇敢的心,《血戰鋼鋸嶺》背後的精彩故事



圖片:拍攝沖繩戰役的現場,可見四處都是彈坑、碉堡和殘骸。


沖繩戰役在英文被稱為"Typhoon of Steel"(鋼鐵颱風),在日文被稱為"鐵雨"(鐵の雨,tetsu no ame)或"鐵暴風"(鐵の暴風,tetsu no bōfū)。


這些代號代表了戰鬥的激烈和殘酷程度。該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日本方面共有超過10萬名士兵戰死或被俘虜,盟軍人員傷亡亦超過8萬人。同時,數萬名當地平民喪生、受傷或被迫自殺。



軍醫也有顆勇敢的心,《血戰鋼鋸嶺》背後的精彩故事



圖片:影片中德斯蒙德不斷地救助戰友。


登上沖繩島的第77步兵師遇到了日軍瘋狂的抵抗。德斯蒙德所屬的部隊接到命令,進攻當時沖繩島上的一座400英尺高的山嶺,美國人將其叫做鋼鋸嶺。這是一座近乎垂直的懸崖,手無寸鐵的德斯蒙德來到了這片戰場上,看見的是日本人設在山嶺上的機關、埋伏、碉堡和地洞。



軍醫也有顆勇敢的心,《血戰鋼鋸嶺》背後的精彩故事



圖片:影片中救助傷員的醫務兵德斯蒙德。


當美軍剛一登頂,便遭受到猛烈的炮火攻擊,不得不下令撤退。


然而德斯蒙德卻在全軍退回山腳的情況下,獨自留在了山崖頂上,一個人面對日軍以及漫天炮火,一次又一次沖入戰場,將被留下的受傷戰友拖出來,再從懸崖邊用自己發明的方式把隊友綁好,放下山崖。



軍醫也有顆勇敢的心,《血戰鋼鋸嶺》背後的精彩故事



圖片:左圖是鋼鋸嶺的歷史照片,在這樣近乎垂直的崖壁上德斯蒙德不停地將傷員運送下來。


影片中德斯蒙德心中一邊在默念:「ONE MORE」(再救一個),一邊重新走向夜幕中生靈塗炭的戰場,尋找下一個傷員。這個信仰讓他一人在戰火中先後救出了75名傷員。而在電影中,他甚至還救出了幾個受傷的日本兵。



軍醫也有顆勇敢的心,《血戰鋼鋸嶺》背後的精彩故事



圖片:信念堅定的德斯蒙德在鋼鋸嶺戰鬥第一天就先後救下了75名戰友。


其實,這75名士兵是4月底鋼鋸嶺戰鬥第一天救下來的。


5月2日,在同樣的地方他在日本人的迫擊炮炮火下又救助了1人。2天後,他在部隊進攻一個日軍盤踞的洞穴時,又救助了4名被手榴彈炸傷的戰友。5月5日,他毫不猶豫地冒著敵人炮擊幫助了1名受傷的炮兵軍官,將其轉移到安全地方。


5月21日晚,日軍發揮其夜戰優勢,對美軍陣地進行了偷襲。德斯蒙德在戰鬥中不幸被擊中,但他只是隨便包紮了一下,就又返回戰場。後來他的左臂、左腿都被手榴彈炸傷,只好被戰友用擔架抬回後方。但當他看到比他更嚴重的傷員後,就從擔架上滾下,將救治的機會先讓給其他人。當夜戰鬥結束後,重傷的德斯蒙德被美軍撤離出了沖繩島戰場。



軍醫也有顆勇敢的心,《血戰鋼鋸嶺》背後的精彩故事



圖片:杜魯門總統為德斯蒙德帶上榮譽勳章,右側是描寫他的傳奇的書籍。


由於德斯蒙德在戰鬥中的優異表現,他在康復後被美國政府授予了最高級別的榮譽勳章,杜魯門總統親自為其帶上了這枚有著藍色綬帶的勳章。


1946年,德斯蒙德被診斷出患有肺結核並退出現役,此後一直在家鄉的農場生活,直到2006年因呼吸衰竭在家中逝世。



軍醫也有顆勇敢的心,《血戰鋼鋸嶺》背後的精彩故事



圖片:老年時期的德斯蒙德,一身戎裝有著經歷過戰火和生死後的那份從容。


電影《血戰鋼鋸嶺》的演員表演和語氣都追求上世紀40年代的風格,甚至整部影片的畫面都略帶灰黃,看上去有一種歷史的沉重感。


梅爾·吉布森導演通過這名普通醫務兵不帶槍支的戰鬥生涯,真實地再現了二戰沖繩島戰役的血腥歷史,也讓全世界認識了這名不帶槍支上戰場的英雄,弘揚的是一種美國式的人道主義文化。這種主旋律的宣傳,這種文化的傳播,對中國電影工作者和宣傳戰線來說更需要學習。從電影本身來說,也是非常值得觀影的。



軍醫也有顆勇敢的心,《血戰鋼鋸嶺》背後的精彩故事



圖片:醫務兵德斯蒙德的紀念碑和雕像。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攝庫爾斯克 的精彩文章:

印度護衛艦在孟買接連出事,這次徹底傾覆露出死魚肚
矮腳虎逞凶中原,侵華日軍坦克裝甲車輛側視圖大曝光
犧牲飛行員結婚照曝光,俄緊急補充卡-52增添戰力
中國造6萬噸半潛船為海軍服務,裝輕型航母也無壓力
又一外貿預警機面世,銷售靈活可單賣雷達裝國外載機

TAG:虹攝庫爾斯克 |

您可能感興趣

看完《血戰鋼鋸嶺》之後:何為影人的匠心?那便是將故事講到極致
血戰鋼鋸嶺,日軍使用的是什麼樣的狙擊步槍
《血戰鋼鋸嶺》:真正好的戰爭片都是要教你敬畏戰爭
《血戰鋼鋸嶺》:一位拒絕帶武器的軍人
《血戰鋼鋸嶺》這是一部感人而又偉大的電影,真心看哭了!
《血戰鋼鋸嶺》電影,日軍為什麼不割斷美軍的繩梯?
《血戰鋼鋸嶺》的背後,致死性暴力根植人類基因
《血戰鋼鋸嶺》:一部關於反戰主義的暴力劇情片
血戰鋼鋸嶺,一部用信仰鑄造的好電影!
殺戮還是拯救:《血戰鋼鋸嶺》中的人物和戰爭
軍報贊《血戰鋼鋸嶺》:還原了戰爭本來的樣子
美國大片血戰鋼鋸嶺 激起你心中的熱血
《血戰鋼鋸嶺》影評:一個堅不可摧的信仰
如果不是《血戰鋼鋸嶺》,都忘了還有一種兵叫衛生員
揭秘:《血戰鋼鋸嶺》那支兇殘的日軍 竟然是中國的炮樓守衛隊
作為《血戰鋼鋸嶺》的女星,其實她現實生活中也蠻猛的
西裝是把雙刃劍,《血戰鋼鋸嶺》的演員教你怎麼穿
沖繩戰役有多麼血腥殘酷,《血戰鋼鋸嶺》真實還原可見一斑
比《血戰鋼鋸嶺》更慘烈!美國大兵患上戰鬥疲勞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