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殺戮還是拯救:《血戰鋼鋸嶺》中的人物和戰爭

殺戮還是拯救:《血戰鋼鋸嶺》中的人物和戰爭

殺戮還是拯救:戰爭大片《血戰鋼鋸嶺》中的人物和戰爭


光亭


摘要:2016年12月8日正是珍珠港事件爆發75周年,美國二戰影片《血戰鋼鋸嶺》中國首映日特意選在這天,這部以真人真事為原型的戰爭巨片,無論是劇情,還是道具和畫面效果,都堪稱精彩,上映短短几天就贏得了一片喝彩。影片的原型人物就是極富傳奇色彩,如果不是強調源於真人真事,很可能被人以為是美國的抗戰神劇了。


殺戮還是拯救:《血戰鋼鋸嶺》中的人物和戰爭



圖1:12月8日《血戰鋼鋸嶺》在中國首映


一個堅決不拿槍的軍人

影片故事取自於二戰中美國最高榮譽國會榮譽勳章獲得者戴斯蒙德?道斯在戰場上獨自一人搶救下75名傷員的真實經歷。


戴斯蒙德?道斯,美國陸軍第77步兵師第307團1營B連2排的醫務兵,也就是解放軍中俗稱的衛生員。道斯1919年出生於弗吉尼亞州的林奇堡。青年時正逢美國經濟上30年代著名的大蕭條,所以道斯被迫於初中畢業就輟學工作,以貼補家用。由於受到大蕭條的影響,道斯的父親一直收入菲薄,在經濟重壓下時常酗酒,並有暴力傾向。一次在酒醉後差點用槍打死了道斯的小舅舅,當時是道斯的母親奮力上前奪下槍並報警。這一幕給了年幼的道斯很深的印象。影片這一情節改為了道斯的父親差點槍殺了道斯的母親,是道斯上前奪了下槍。


加上道斯童年時,看到有關基督教「十誡」的繪畫,特別是該隱殺害弟弟亞伯的繪畫深受震撼,認為人無論什麼情況都不應剝奪他人的生命。影片中則是道斯和弟弟打架,險些失手打死弟弟而開始恪守「不可殺人」的信條。


正是因為這兩個原因,道斯樹立了堅決不碰武器更不會殺人的信念。在和平年代,這根本不是問題。但是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4月,道斯應徵入伍。



殺戮還是拯救:《血戰鋼鋸嶺》中的人物和戰爭


圖2:道斯剛入伍時的照片


到了軍營他依然堅持不碰武器的信條,拒絕攜帶任何武器,拒絕參加射擊訓練。顯然這在軍營中實在太過奇葩了,因此被軍方列為「拒服兵役者」,受到了種種不公平的待遇,被認為是智障、白痴、懦夫、怪胎……,戰友們排擠他、恐嚇他、咒罵他、捉弄他、羞辱他,讓他去洗廁所,禁止他休假,甚至群毆他;他的上級則是想盡辦法刁難他,甚至以他拒絕服從拿槍命令為由把他送上了軍事法庭,還有人以他精神失常為由要把他趕出軍隊。面對這一切磨難,道斯卻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堅決不拿槍不殺人,哪怕是面對不共戴天的仇敵,對他來說,他的武器就是上帝的準則。影片的前部分也用了相當的篇幅來表現他在軍隊中的艱難處境,因此顯得有些沉悶壓抑,但同時也為後半部分慘烈的戰爭場面做了充分的鋪墊,在道斯救下的很多人中就有不少是當初不理解他甚至極不友善的人,這樣巨大的反差,更顯出道斯的偉大。



殺戮還是拯救:《血戰鋼鋸嶺》中的人物和戰爭


圖3:《血戰鋼鋸嶺》劇照,到了軍營道斯還是堅持不拿槍不殺人


1944年,第77師結束訓練開赴前線。在1944年6月的關島戰役和1944年10月的菲律賓戰役中,道斯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往來穿梭,全力搶救傷員,因此獲得了兩枚銅星勳章,也由此得到了戰友們的認可和尊敬。


一個虔誠的信徒


能夠讓道斯遵循不拿槍不殺人的信條,並且在軍隊的百般刁難中始終不渝地堅持下來,這種刻板到迂腐的堅忍和執著,就是源自道斯堅定的信仰。他出生在一個基督復臨安息日教派的家庭,基督復臨安息日教派顧名思義是強調耶穌必將重回人間,恪守星期六為安息日,並堅持以聖經為信仰和教義的唯一依據,該會於1860年5月成立並定名,1861年組織地方教會。1863年建立總會,目前會眾超過了一千萬。

由於家庭的宗教信仰熏陶,使道斯成為一個非常虔誠的信徒,他的原則,他的堅持,都是因為他的信仰。


1945年4月1日,沖繩戰役開始。道斯所在的第77師首先擔負攻佔琉球群島外圍的慶良間列島和伊江島的任務,沒有參加進攻沖繩島的作戰。4月30日,由於沖繩島上的作戰陷入膠著,77師奉命上島接替已經傷亡過半的96師。他們第一個進攻目標就是鋼鋸嶺,也就是在戰史上所稱的前田高地,這是一個位於陡峭懸崖之上的台地,地形險峻易守難攻。在第一天的進攻中,由於道斯在戰鬥前的禱告,他所在的1營B連無一人陣亡,而同時投入作戰的1營A連卻傷亡慘重。



殺戮還是拯救:《血戰鋼鋸嶺》中的人物和戰爭



圖4:《血戰鋼鋸嶺》劇照,道斯在軍營中是非常特立獨行


第二天,由於臨時接到任務投入戰鬥,道斯來不及禱告,結果B連155人中有100人傷亡。道斯在高地上來回奔跑救助傷兵,他先給傷員進行簡單處理,然後把傷員拖到崖壁邊緣,再用繩子把他們降到山下的安全地帶。整整12個小時,道斯赤手空拳地穿梭在槍林彈雨的戰場,先後救下了75名傷員!所有人都難以相信,身材瘦弱的道斯是如何在彈如雨下的火網中救下這麼多傷員,就是不被子彈打中,光是搬運75名傷員就足以讓他累倒,但事實卻是他確實做到了,75名傷員的數字是得到官方正式認可的。


道斯事後這樣回憶:「我們有很多傷員躺在前線,有一些還是我的朋友,我不能放棄。我有一個日本急救包、兩個美國急救包,我口袋裡塞滿了繃帶。我決不會放棄我的戰友。他們知道,如果有任何可能的方式,我就會照顧他們,我一定會的!……我愛我的戰友,他們也愛我。我不認為我是一個英雄。我不會放棄他們,就像母親不會放棄她的孩子……我心裡一直在祈禱,主啊,求你幫幫我吧,讓我再多救一個吧。救了一個之後,我又跟上帝祈求說:再讓我救一個吧,多一個就好!」



殺戮還是拯救:《血戰鋼鋸嶺》中的人物和戰爭



圖5:《血戰鋼鋸嶺》劇照,道斯不停禱告,一個接一個搶救傷員


他的博愛,他的無畏,使他迅速得到了所有人的敬重和欽佩。


5月5日,美軍向前田高地發起總攻。這天是星期六,也就是道斯所在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教派信仰的安息日,不能工作。但是這時B連只剩下他一名醫務兵了,連長懇求他:我們真的很需要你。道斯回答說,我願意去,但請先讓我讀一段《聖經》。連長拿起電話請示營長,道斯正在禱告,我們要推遲十分鐘發起進攻。營長居然同意全營的進攻因此推遲十分鐘,而且得知這一情況後,為1營提供火力支援的海軍和航空兵(當時美軍還沒成立獨立的空軍,航空部隊隸屬於陸軍航空兵)也都推遲行動,靜候道斯禱告。因為這時,所有人都相信,上帝觸摸過道斯的手,他會給大家帶來好運。影片也真實再現了這個情節,全連為等待道斯禱告而推遲進攻。果不其然,美軍當天的總攻一舉奏效,順利攻佔前田高地。



殺戮還是拯救:《血戰鋼鋸嶺》中的人物和戰爭



圖6:《血戰鋼鋸嶺》劇照,全連在進攻前等候道斯禱告。


5月21日,在進攻沖繩首府首里的戰鬥中,道斯在救助傷員時,一枚手榴彈落在身邊,把他炸成重傷,後來從他身上取出了17塊彈片。就在戰友用擔架抬著他送往救護站的路上,他看到路邊有個傷員,他從擔架上下來,為這位傷員處理傷口,發現傷員比自己的傷勢更重,就讓戰友先把傷員送走,自己前往後方救護站。在去救護站的路上被日軍擊中胳膊,再次負傷,最後是爬了約300米的山路,回到救護站。當他被送到醫院船上,才發現從不離身的《聖經》丟失了。他趕緊拜託還在戰場上的戰友幫忙找找看。已經撤下陣地休整的B連對此極為重視,立即組成搜索隊,返回戰場尋找,最後找到了這本已經被燒焦了一半的《聖經》。道斯後來說自己能從戰場上平安歸來,是上帝的恩賜,為的就是讓他正在戰場上挽救更多的生命。


影片中有個細節,戰鬥結束後的夜晚,道斯和戰友們在戰壕里吃飯,戰友打開了罐頭,他卻沒吃,戰友不解地問他怎麼不吃,道斯笑著擺手說:我吃素。在如此艱難的時刻,道斯依然堅持自己的信仰,這是多麼難得。而他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堅定的信仰,才能從戰友的排擠中堅持了下來,才能在戰場上如此無畏地救助傷員。


一個傳奇的英雄


道斯在戰場上的經歷,絕對堪稱神奇,而他也因為不顧自身安危搶救傷員,在1945年10月12日,由美國總統杜魯門為他頒發了美國最高榮譽——國會榮譽勳章,在授勛時杜魯門說:「為你授勛我感到驕傲,這是一個比我成為總統更大的榮耀。」他是美國自設立國會榮譽勳章以來,第一個沒有任何殺敵記錄而獲此殊榮的士兵。



殺戮還是拯救:《血戰鋼鋸嶺》中的人物和戰爭



圖7:杜魯門向道斯授予國會勳章


在戰爭中道斯先後四次負傷,因此還獲得了三枚代表戰傷的紫心勳章。1946年他又染上肺結核,使得他多次負傷的身體狀況更加雪上加霜,到1951年8月退伍時,他已經被鑒定為殘疾,隨後接受了將近五年半的治療,並失去了勞動能力。道斯回到家鄉後用政府發給的殘疾津貼買了四畝地,真正是解甲歸田,過起了平靜的生活。


圖8:戰後的



殺戮還是拯救:《血戰鋼鋸嶺》中的人物和戰爭



道斯,他脖子上佩戴的藍色綬帶勳章就是國會榮譽勳章


除了在1961年代表國會榮譽勳章獲得者前往白宮接受時任總統肯尼迪的接見外,幾乎沒有再出席什麼公開活動,基本淡出了公眾視野,直到2006年3月23日,在家鄉林奇堡去世,被以最高規格的軍禮下葬于田納西州查圖努加市國家公墓。


對於這樣一位不拿槍不殺人的真英雄,好萊塢一直都想把道斯的故事搬上銀幕,梅爾?吉布森2004年就想拍成電影,但好事多磨,直到2014年才最終確定拍攝。這也是梅爾?吉布森在2006年執導《啟示》整整十年後再次執導影片。十年磨一劍打造的確實是精品,劇情來自真人真事,影片中的戰爭場面、武器道具更是力求真實再現當年的場景,儘管影片只是選取了道斯在鋼鋸嶺之戰中的經歷,但是逼真的戰爭場面卻被公認是繼《挽救大兵瑞恩》以後20年來最真實的戰爭片。影片用最寫實的手法,再現了戰爭的殺戮和血腥,而道斯的和平主義以及無私博愛的精神,在這樣慘烈的戰爭場面反襯下,更是顯得難能可貴,給予觀眾的感動也更為深刻震撼。



殺戮還是拯救:《血戰鋼鋸嶺》中的人物和戰爭



圖9:《血戰鋼鋸嶺》劇照,醫務兵道斯頭盔上有紅十字標誌,左手臂上也有紅十字臂章,但日軍會專門狙擊醫務兵,所以上戰場後這些標誌都不能佩戴


一場慘烈的登陸戰役


鋼鋸嶺之戰是沖繩戰役中的一場戰鬥,說起太平洋戰爭中的島嶼登陸戰,人們更熟悉的是1945年2月的硫磺島戰役,為了奪取總面積只有3平方公里的彈丸小島,美軍投入3個陸戰師共約3萬人,血戰36天,付出了2.6萬人傷亡的慘重代價,超過了日軍2.3萬人的傷亡,這也是整個太平洋戰爭中唯一的一次進攻方傷亡超過防禦方的戰役,美軍參戰的3個陸戰師,平均傷亡率超過40%,一線戰鬥連隊傷亡率更是高達70%,甚至出現過36個小時中一個步兵連接連損失30位連長的極端情況,幾乎每小時就換一位連長!為了拿下硫磺島,美軍平均每天傷亡722人,每推進一米就要倒下3個人!特別是美軍攻佔制高點折缽山後插上星條旗的照片更是成為二戰中最著名的照片,因為要說戰鬥的慘烈,自然首先會想到硫磺島。


而沖繩戰役人們往往都只知道圍繞登陸戰而展開的海空大戰,比如日軍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的決死突擊,比如以自殺式攻擊的神風特攻為主要形式的十次「菊水」特攻,對於島上的地面戰相關介紹並不多。實際上沖繩島上的戰鬥慘烈程度並不硫磺島遜色,以一組數據來說明:美軍投入了3個陸戰師和5個陸軍步兵師,總共約20萬人,血戰96天,不算海軍人員,僅僅是地面戰的傷亡,陸軍陣亡4600人,陸戰隊陣亡3400人,陸軍負傷18100人,陸戰隊負傷13600人,總傷亡人數高達39700人,傷亡率約20%,平均每天傷亡413人,而且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陣亡的最高級別將領,第10集團軍司令巴克納中將就是在沖繩戰役中陣亡。



殺戮還是拯救:《血戰鋼鋸嶺》中的人物和戰爭



圖10:美軍在沖繩戰役中也是傷亡慘重


島上的日軍約10萬人,除了7400人被俘外,基本全部陣亡,另外還有大量平民死亡,平民死亡的確切數據難以考證,從7萬到15萬都有。日美雙方的死亡總數超過了20萬!


影片中鋼鋸嶺就是日軍在首里防線的一處核心陣地前田高地,為了奪取這個位於懸崖上的台地,美軍77師307團1營付出了傷亡500人的代價,幾乎佔全營編製人數的60%,損失相當慘重。從這些冷冰冰的數字中可以完全想像到戰場上的慘烈,面對美軍強大的海空火力支援——海軍戰列艦最大口徑主炮達到406毫米,影片中就有戰列艦艦炮轟擊的震撼場面——日軍採取了坑道戰術,避開美軍的火力轟擊,然後對美軍步兵展開近戰,迫使美軍只能用炸藥包和火焰噴射器一步一步向前推進,影片中真實表現了炸藥包和火焰噴射器對日軍工事的攻擊力,特別是火焰噴射器更是給人以極大的震撼。當時美軍就有人提出用毒氣對付坑道中的日軍,但最終美軍沒有使用毒氣,而主要使用火焰噴射器,其實火焰噴射器的殺傷力遠比毒氣更為殘忍。



殺戮還是拯救:《血戰鋼鋸嶺》中的人物和戰爭



圖11:《血戰鋼鋸嶺》劇照,美軍正用火焰噴射器火燒日軍


遍地的死屍,血腥的殘肢斷體,絕對令人記憶深刻,戰爭就是這樣的人間地獄,正因為如此,才更使人珍惜和平。


本文首發於網易軍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度軍事 的精彩文章:

偷襲珍珠港的疑問3:中國有沒有破譯日軍密碼?
土鱉不土,戰鬥力5!我兔的神槍手培養「土」方法
拜託,請別再透支愛心揮霍善良
卡斯特羅:傳奇的革命經歷,宏大的革命理想
長征系列之八:最艱苦的歷程,雪山草地寫就輝煌

TAG:深度軍事 |

您可能感興趣

鐵血殺戮和溫情營救——《血戰鋼鋸嶺》演繹戰爭本質
《血戰鋼鋸嶺》:一位拒絕帶武器的軍人
從《血戰鋼鋸嶺》看美軍二戰戰場救護
軍報贊《血戰鋼鋸嶺》:還原了戰爭本來的樣子
《血戰鋼鋸嶺》:真正好的戰爭片都是要教你敬畏戰爭
《血戰鋼鋸嶺》人物原型大揭秘:一生傳奇的二戰英雄
《捍衛者》與淞滬會戰:中國版血戰鋼鋸嶺
《血戰鋼鋸嶺》:一部關於反戰主義的暴力劇情片
年度戰爭片《血戰鋼鋸嶺》憑什麼收割我的淚水?
揭秘:《血戰鋼鋸嶺》那支兇殘的日軍 竟然是中國的炮樓守衛隊
《血戰鋼鋸嶺》戰爭版行屍走肉 場面慘烈
軍醫也有顆勇敢的心,《血戰鋼鋸嶺》背後的精彩故事
《血戰鋼鋸嶺》原型,上戰場拒絕帶武器,赤手空拳救75位戰友
《血戰鋼鋸嶺》戰場之上、上帝不存
血戰鋼鋸嶺,日軍使用的是什麼樣的狙擊步槍
《血戰鋼鋸嶺》:上帝啊!再讓我救一個人吧
電影《血戰鋼鋸嶺》以這場戰役為背景,沖繩島戰役戰地照片
比《血戰鋼鋸嶺》更慘烈!美國大兵患上戰鬥疲勞症!
《血戰鋼鋸嶺》:信仰的力量超越生死,把破碎的世界拼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