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全球首創3D生物列印血管在猴體試驗成功

全球首創3D生物列印血管在猴體試驗成功

原標題:全球首創3D生物列印血管在猴體試驗成功

全球首創3D生物列印血管在猴體試驗成功


圖說:科研人員植入置換血管。丹琳攝。 丹琳 攝


原標題:全球首創3D生物列印血管在猴體試驗成功 人體器官再造或成現實


中新網成都12月11日電 (劉彥君周夏)「依託幹細胞生物墨汁技術構建的3D生物列印血管成功植入恆河猴體內,實現血管再生。」我國首批「千人計劃」專家、四川藍光英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光英諾」)首席科學家康裕建表示,此項成果屬於全球首創,對幹細胞技術臨床應用具有里程碑意義。


11日,藍光英諾在成都發布,由其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再生醫學研究中心、四川省生物增材製造產業技術研究院共同承擔的國家「863」計劃3D生物列印技術促進人工血管內皮化研發項目取得重大突破——3D生物列印血管動物在體實驗成功。

全球首創3D生物列印血管在猴體試驗成功



圖說:我國首批「千人計劃」專家康裕建發布會現場演講。丹琳攝。 丹琳 攝


康裕建介紹,他所帶領的團隊從恆河猴身體中取出約5克脂肪,提取出脂肪間充質幹細胞製成3D生物列印所需的「墨汁」,再用特製設備列印出血管,並置換該猴體內一段約2厘米的腹主動脈。術後1個月,列印血管已與恆河猴自身腹主動脈融為一體。


據悉,自2016年5月正式開始進行3D生物列印血管動物實驗,截至2016年12月1日,藍光英諾已在30隻恆河猴進行體內植入實驗,實驗動物術後存活率為100%。

「列印材料取自實驗動物自體的脂肪間充質幹細胞,保證了該血管移植在體內的安全性。」康裕建表示,傳統人工血管存在內皮化問題,易出現堵塞,約10年後就需更換。新技術解決了該問題,列印血管可終身使用。另外,移植傳統人工血管患者需終身使用抗凝劑,而列印血管將這一時間縮短到術後5天,此後無需任何藥物治療。


據悉,該技術將用於心血管疾病治療。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為全球第一。全球每年有約1.56億人、國內約1900萬人有人工血管移植需求。


藍光發展公告稱,下一步,公司3D生物列印血管將向有關監管機構申請臨床試驗。


「見證了這項技術每一個階段的發展成果,讓我從一開始的質疑變得充滿期待。」國務院參事、原北京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夏穎奇對於這項「四川技術」點贊道,「科研創新發展與國家的實力分不開,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派出了很多優秀人才出國學習,現在這一批頂尖人才回國後對社會的貢獻很顯著。」


「儘管國外有類似的研究,但這是目前最成熟的一種。」田納西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主任托馬森教授預計,通過臨床試驗,技術有望在5到10年內大規模使用。

「會比現在便宜,而且是自己身體的幹細胞,沒有排異反應。」對成本,康裕建透露低於目前人工血管。


托馬森認為,該項目為3D生物列印技術用在更廣泛醫學領域提供了可能,「未來可能會列印腎臟、肝臟等人體器官。」


此外,康裕建稱,目前已在嘗試列印類似管腔材料:膽管、輸尿管、輸卵管、食管,同時對肝臟、心臟等人體器官也在研發中,「藉助該技術還將促進損傷器官再生,在人體器官出現問題苗頭時即予以修復。」


「列印出器官不是我們的目標,這只是一個研發技術的過程。」發布會上,康裕建表示,未來將改變現代以病為本的醫療模式到以人為本的健康理念,從標準化製藥過程到個性化健康管理,把醫藥行業變成健康產業。(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血管 的精彩文章:

冬季血管一收縮血壓就不穩!只需30秒血壓降降降!
這些小動作能幫您穩血壓、護血管!
這個動作會令心腦血管崩潰,千萬別做!一個方子軟化心腦血管,趕快告訴爸媽哦
冬季保護血管,吃點這個,清理血管垃圾對身體好
用腰做有氧運動,心腦血管更健康

TAG:血管 |

您可能感興趣

全球首創3D生物列印血管在猴體實驗成功 人體器官再造或成現實
央視關注恆河猴3D 生物列印血管體內植入實驗
藍光發展3D生物列印血管申請臨床試驗
3D生物列印技術成功複製出活軟骨
3D生物列印血管動物在體實驗成功 18億心血管病患者有希望了
中國科學家製作出生物3D列印血管並成功移植到猴子體內
荷蘭成立首家專門的3D生物列印實驗室
科學家成功生物3D列印功能性的血管化老鼠甲狀腺
3D列印活體器官?生物3D列印發展現狀
印度成功列印了首例生物3D列印膝蓋軟骨
研究人員使用生物3D列印技術創建替代根管治療的血管
生物醫療材料與3D列印技術可完美結合
研究員成功生物3D列印人類軟骨細胞到老鼠體內
改良設計、促進生成卵巢生物假體
生物3D列印將掀起一場醫療領域顛覆性革命
610早報:缺血性疾病的新型治療—「組織特異性生物染料」結合3D列印技術的組織工程血管
新型「生物墨水」能夠列印臉部整形假體
神奇生物在這裡!上海建成全球首座深淵生物庫
韓國研究員開發出治療缺血性血管病變的可3D列印混合生物油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