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表達對世界的熱情和好奇心有各種辦法,雜誌依然是其中一種

表達對世界的熱情和好奇心有各種辦法,雜誌依然是其中一種


這是今年廣受好評的獨立雜誌,希望它們能啟發你對生活的想法。


2016 已接近尾聲。對於紙媒來說,這仍然是生存狀況堪憂的一年。不過,我們在去年獨立雜誌的年終報道中提到的、致力於推薦優秀獨立雜誌的網站 Stack,又順利運轉了一年。那些被選中的雜誌,儘管都搭建了線上平台,但依然通過紙這種介質,來呈現雜誌內容及展現雜誌個性。


定位準確、辨識度高、運營資金充足、銷售渠道良好,以及可能還使用了高質量的紙質,這幾條我們在去年討論的支撐獨立雜誌繼續生存的原因,同樣能在今年 Stack 挑選出的雜誌中得到印證。


和去年不同的是,Stack 在年終的獨立雜誌評獎中,新增了「年度藝術總監」、「年度編輯」、「年度學生雜誌」以及「讀者的選擇」這四個獎項,一共評出了 11 本最有看點的雜誌。而它們究竟特別在哪裡,為什麼在紙媒式微的時代,仍能吸引到訂戶,我們可以具體來看一看。


MacGuffin:專註探討普通事物的設計


《MacGuffin》 是一本丹麥的雜誌,目前只出了三期。這是一本有些「任性」的雜誌:不但出刊的日期不固定,探討的內容也有些反潮流。

從內容上看,它可以被歸為設計類雜誌。不過當幾乎所有的設計類媒體都在追隨最前沿、最新鮮的設計產品時,他們卻選擇關注人們生活中常見到會被忽視的事物,比如床、窗戶和繩子。


每一期,他們只選擇一件物品,用一整本雜誌去探討它背後的歷史、文化和政治等內容,以及它與人之間產生的聯繫。

The Bed(來源:magCulture



比如第一期,他們的討論對象是「床」。在雜誌的主編 Kirsten Algera 和 Ernst van der Hoeven 看來,人和床的關係非常有趣:一個人的一天,總是從躺在床上睜眼的瞬間開始,而那天的結束,又會以躺回床上、睡眠模式的開啟為標誌。


於是,他們挑選了各式各樣的床,比如用於出租的 Airbnb 的床,人們手工製作的床,泄了氣的空氣床,並選擇了作家、設計師、手工藝人、攝影師等角色,來挖掘人們和床之間的故事。







The Bed 的雜誌內頁(來源:magCulture)



同樣,第二期的「窗」和最新一期的「繩子」,也展開了相似的討論。而這些並不引人注意卻極大改變了人們生活的事物,在編輯們看來,比許多新潮的事物更有深挖的價值。

第二期 The Window(來源:MacGuffin)


第三期 The Rope(來源:MacGuffin)



這本雜誌在今年被評為了「年度雜誌」,而它出彩的也不只是內容。由於所有文圖都是通過紙面呈現,編輯們希望這本雜誌,既是人們想讀的,也是他們想要觸摸與保存的。因而他們特意選擇了 Arcoprint Milk,一種「你每天都想去觸摸的」奶白色的軟棉紙。還搭建了一個線下的俱樂部 MacGuffin Field Club,會不定期地組織出遊活動,在咖啡館、野外或展覽現場,和人們一起討論設計與工藝。


Real Review:用優質資源滋養好的內容


《Real Review》 是英國的一本雙月刊雜誌。用兩位創始人 Jack Self 和 Shumi Bose 的話來說,他們想要探討的是「生活的意義」。針對這個寬泛甚至有些被說爛的話題,他們選擇以建築為基點展開。一切與空間設計有關的話題,他們都會談,比如住房短缺,當下生活與工作空間的設計,未來的建築可能會是怎樣的。

Real Review(來源:stackmagazines)



通過邀請建築行業內外的人士撰寫的評論,這本雜誌想要討論的是,我們所生活的空間以及進行空間設計的設計師,會如何塑造我們的行為和文化價值。


雜誌的設計也很特別,像是一本小手冊,可以方便地從包里掏出,在不同的場合方便地閱讀。







可以靈活摺疊的雜誌設計(來源:stackmagazines)



這本雜誌被評為今年的「年度新晉雜誌」。而支持其獲獎的,其實是好內容背後的優質資源。雜誌的兩位創始人都畢業於英國著名的建築聯盟學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通常簡稱為 AA)。Jack Self 是一名建築設計師和作家,Shumi Bose 畢業後曾在 AA 做過六年的助教。


AA 的資源非常豐富,校友遍布全球 50 多個國家,聲名大噪的雷姆·庫哈斯、伊東豐雄等著名建築設計師,都是它的會員,不少建築學院的院長都從該校畢業。而這也為兩位創始人雜誌的創辦的過程中提供了不少便利。


比如他們第一期邀請到的作者有《金融時報》的建築評論家 Edwin Heathcote,建築設計師 Sam Jacob,以及目前在 AA 授課的 Pier Vittorio Aureli 等人。專註介紹建築設計的媒體 Archdaily 幫他們做了推廣,而雜誌的設計又是由英國著名的設計工作室 OK-RM 負責的。


Parterre de Rois:專為喜歡讀圖的人設計


這本義大利半年刊關注的是人人都在談的流行文化。但展開討論的方式很特別,以圖片為主,輔以極少量文字。


兩位創始人 Molly Molloy 和 Gianni Tozzi 這樣解釋他們的雜誌:它更像是一場圖片晚宴,菜單上只有一個字。而這個字,被印在雜誌的封面上,也是每期雜誌的主題。因而,當你拿到雜誌的那一刻,你就知道,它究竟想談什麼,之後翻開雜誌專註地讀圖即可。對於現代人來說,這種閱讀方式既熟悉又新鮮。


比如最新的這期被評為「年度封面」的雜誌,主題是「Happiness」。封面是一張抽象的笑臉,而裡面的內容是受邀的各位「撰稿人」用視覺化的方式所展開的呈現。有隨意的鋼筆畫、色彩豐富的拼貼畫、裝置藝術以及簡單的照片等。

Happiness(來源:magculture)



他們的第一期雜誌更加好玩,主題是很有噱頭的一個詞,「肉體」。受邀詮釋這個詞的人也很有趣,除了攝影師、音樂家、插畫師、導演、書法家等對象之外,神經科學家、紋身師以及屠夫也參與了其中。

第一期 Carnal(來源:parterrederois)



這本雜誌目前只出了四本。言簡意賅的單字的主題,因為受邀對象的多樣性以及視覺衝擊的豐富性,使整個閱讀過程充滿了驚喜。











雜誌的內頁設計(來源:parterrederois)

Ladybeard:想說又不敢說的,她們都說了


這本雜誌一共有六位創始人,全是女性。她們對自己雜誌的定位是「新女權主義雜誌」。而這本英國獨立雜誌,定題的方式很有趣,也很有野心,挑選的是那些在大眾媒體中時常被誤導或解釋不充足的主題。比如,她們在第一期談論的「性」。


「男性與女性生而不同」,「出生決定了性別」,「性只存在異性個體之間」……她們認為這些想法,需要搬到檯面上來認真探討。第一期的雜誌,她們邀請了一些朋友進來,組成了 14 人的團隊,並邀請了幾十名作者,細緻地探討了與性別和身份認同相關的、許多人好奇卻又不敢談論的問題。


她們的第二期、也是最新一期的雜誌選擇了「精神」這個主題。究竟什麼是瘋狂,而什麼又是理性?正常與不正常之間的邊界究竟在哪裡?她們希望這本雜誌讓每個人都能意識到,自己並不是一個古怪的存在。


最新一期雜誌 Mind(來源:ladybeard)


最新的這期雜誌被 Stack 評為了「最佳插圖」,封面圖和內頁的插圖,都通過多種鮮艷的色彩來呈現這個複雜的話題。









第二期 Mind(來源:ladybeard Instagram)

Gather Journal:原創食譜比美圖更重要


這本紐約的美食雜誌,一年出兩期,目前已經出了 9 本。和這裡介紹的其他獨立雜誌相比,它算小有成就,因為出色的內容,曾獲得被稱為美食界的奧斯卡獎 James Beard Awards。





Gather Journal(來源:gatherjournal)



今年的獨立雜誌評選,它被評為了「最佳攝影獎」。和美食掛鉤,這本雜誌的圖片自然都很誘人。不過和其他的美食雜誌相比,它的良心之處(此處,應該也可以被解釋為核心競爭力)在於,它主打原創食譜。那些印在圖片上的美食,因而並沒有看起來那麼遙不可及,讀者可以按照它的食譜去超市採集食材,並按照步驟進行製作。


比如,在上一期的雜誌中,他們就研發了一款藍綠色的雞尾酒。將朗姆酒、酸橙汁、查特酒、糖漿和香檳按照它標註的比例進行組合,就能調製成功。

Diamond Girl(來源:gatherjournal)



目前,這本雜誌還推出了一個付費 APP。對於許多讀者來說,這是便民之舉。因為這樣,他們就可以帶著手機,參照著移動端的食譜去超市採購原料了。


《好奇心日報》曾經拜訪過 Gather Journal,主創的說法很有意思:我們並不尋找美食界的專業人士,而是尋找那些和食物有聯繫的人,並且挖掘出他們的熱情和故事。比如說,記得小時候奶奶給自己做蘋果派,並且試圖把那種味道還原出來的人。這個人的職業其實是個律師。





雜誌介紹的美食(來源:gatherjournal)

Voortuin:打破人們對於雜誌的慣常定義


這本荷蘭雙月刊,長得並不像一本雜誌:頁面和頁面之間凌亂地錯開,像是一把被隨意甩在桌子上的海報。不過,這恰恰是它的三名創始人 Tom Jassen、Sim Kaart 和 Nanda Meijer 想要的效果。


他們想要關注人們的日常生活,有可能是「失業、流行文化、酗酒」,甚至有可能是「你妹妹的學術表現」、「寫在洗手間門上的黃段子」。在拿到今年的「年度藝術總監」獎的時候,他們表示,在創辦雜誌之初,他們覺得根本沒人會理解他們,不過這本雜誌還是活了下來。


而這道他們認為的「沒有人會理解」的小裂縫,即他們所談論的精神健康問題以及 20 多歲的人都會糾結以及不一定會糾結的問題,其實恰恰是這本雜誌能夠存活的理由。


他們最新的一期雜誌很特別,講述的是一名 28 歲的青年 Melinda Str?der 的故事。不過這個故事,並不按慣常的邏輯線展開,而是像醫生寫病例一樣,將關於這個人的一切,像扔進一個病例袋中一樣凌亂地組合在一起。因而,他們鄭重其事地在雜誌中提醒讀者「請把它全部讀完,不要只看圖片」。而當讀完這本雜誌,你會發現,那些發生在千千萬萬 20 多歲的青年身上的故事,被這個青年零碎的人生片段,拼湊在了一起。


Melinda Str?der(來源:voortu)







Melinda Str?der(來源:stackmagazine



「你究竟如何才能定義一個人是否正常?」這三名雜誌創始人想要用這種不常規的方式,通過一本雜誌,來發問。


而與其他雜誌相比,「紙」這種介質,對於這本雜誌而言尤其重要。因為這種可以捧在手上的凌亂的組合,使這本雜誌具備了線上雜誌所無法展現的衝擊感。


The Happy Reader:關於書蟲和書


這是一本由男性時尚雜誌《Fantastic Man》和企鵝出版集團共同出版的季刊。書,是他們每期的主題。每本雜誌分為兩部分內容,前一半是一個深度訪談,對象是一位著名的書蟲;而另一半則會挑選一本內容優質的書,對其進行深入地討論。談人物和書,可以說是集合了《Fantastic Man》和企鵝出版集團的優勢。


這本雜誌,目前已有八期,是一本典型的靠內容取勝的雜誌。

The Happy Reader(來源:itsnicethat)



比如其中的一期,對談的人物是 Hans-Ulrich Obrist,一位據稱不知疲倦、不用睡覺的策展人。

Hans-Ulrich Obrist(來源:shopify)



他在訪談中,講述了自己年輕的時候,豐富的想像力是如何被瑞士的一家中世紀的圖書館點燃的,而他在這間圖書館中所獲得的積累又如何影響了他現在的工作。而同一期所選的文學作品,是美國著名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在 1925 年發表的長篇意識流小說《達洛維夫人》。


專註且深入地去談書,其實意味著同樣專註且深入地去談論人世間的各種話題。因而,這本雜誌涵蓋的內容非常豐富,受眾面也會相對比較廣,相比其他的獨立雜誌,是一個比較大眾的存在。





雜誌的內頁設計(來源:itsnicethat)

The Outpost:阿拉伯世界的記錄者


這本雜誌被評為了今年的「最佳非虛構獎」。創始人 Ibrahim Nehme 想要通過這本雜誌去記錄阿拉伯社會文化的變遷,向身處在這個世界內外的人,呈現生活在那裡的不同個體的生活。


這本雜誌很紀實,每期會討論不同的話題,目前已出了 7 期,最新的這期是「The Possibility of Finding Home」。這本雜誌,花費了大約一年的時間,邀請了近 200 名作家、藝術家、思想家等人來談論年輕阿拉伯人的歸屬問題。

The Possibility of Finding Home(來源:the-outpost)

而「可能性」,是 Ibrahim Nehme 想要在雜誌中展開討論的話題。對於這個備受爭議、變化不斷的區域,用這些個人化的故事儘可能地呈現社會的全貌,或許更能破除人們對該地區的刻板印象。

The Possibilities of Our Body(來源:stackmagazines)


雜誌內頁(來源:stackmagazines)


雜誌內頁(來源:Gridness)

The White Review:想像力是沒有邊界的


這本談論文學與視覺藝術的倫敦季刊,自 2011 年 2 月發出第一本雜誌後,反響一直不錯。因而這次被評為今年的「最佳虛構類作品獎」,算是實至名歸。


雜誌的創始人 Benjamin Eastham 和 Jacques Testard,創建這本雜誌的目的,是想要把這個平台打造成一個讓年青一代不受拘束地表達各類想法的地方,因而各類新穎的創作方式以及充滿想像與表現力的小說、詩歌、攝影作品、各類藝術作品等,都能在雜誌上進行發表。


而每期雜誌,他們還會有一篇對作家和藝術家進行的長篇採訪。最新的這期,他們採訪了美國的小說家 Dodie Bellamy,並讓她談了談《E.T.》的創作過程。

最新一期雜誌(來源:thewhitereview)



非虛構作品的精彩很難用三言兩語概述。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網站上預覽下他們的內容。

The White Review(來源:thewhitereview)

King』s Review:學術研究也是很美的


這本雜誌是由英國的國王學院出版,獲評今年新開設的獎項「年度最佳學生雜誌」。這本雜誌討論的主要是如何讓學術研究更易推進且更具吸引力。雜誌中的不少文章,都用訪談的形式進行。投稿人,不局限在校內。而雜誌的內容都發布在線上,紙質雜誌一年只出一本。現在,他們已經有了三本雜誌。


和前面介紹的《Real Review》相似,這本雜誌的好內容主要是靠學校及學術圈內的各類豐富資源支撐。雜誌的編輯隊伍也很強大,有劍橋大學的在讀學生,也有《金融時報》、《時代》和《衛報》的撰稿人。





King"s Review(來源:kingsreview)

Drift:咖啡與城市


今年新增的「讀者選擇獎」頒給了這本紐約雜誌。它的主編 Adam Goldberg 解釋道,「這是一本關於咖啡、喝咖啡的人以及他們居住的城市的雜誌」。


之所以叫 Drift,是因為每一期,雜誌的攝影師和撰稿人都會被派往不同的城市,並深潛入那個城市中,去挖掘和咖啡有關的故事。目前,這本雜誌已經出了五期,紐約、東京、哈瓦那、斯德哥爾摩以及墨爾本分別是這五本雜誌的目的地。





雜誌封面(來源:driftmag)



咖啡和城市是兩個天然聯繫的角色,而在這兩個角色中間,又有無數與之產生聯繫的人。除了採訪咖啡店老闆和服務員等對某座城市較為熟悉的對象之外,這本雜誌的作者們還會在城市中,按照咖啡店的地理分布,與無數手持咖啡的人偶遇,通過他們的故事,來挖掘城市與咖啡的故事。









雜誌內頁(來源:driftmag)



題圖:static





有越來越多的東西在動搖我們關於「家」的概念,為了繼續前行,家園應在何處?





市值蒸發 108 億之後樂視終於停牌了,這家公司的出路還有什麼?





食品大公司如何順應一種小眾需求,然後成為潮流推手?| 誰在決定你吃什麼③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海賊王里有一種另類的情侶表達方式:撕臉,一種相愛又相殺的感覺
愛情測試:最讓你動心的愛情表達方式是哪一種
在藏區,有一種美食是藏族人們對友情最真摯的表達
親情是一種最難表達的感情,你眼中的懷疑跟冷落代表著?
恩愛有N種表達方式,你最喜歡哪一種?
在女神面前展示自己,也算是對愛的一種表達形式!
小動物的愛意是這樣表達的,有沒有萌到你
有一種性格,明知是愛而不會表達,還要強加對方
動物情侶,它們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對對方的愛意
古人有一萬種方法表達心情,而你只會卧槽
這對分隔兩地的攝影師情人,用特別的方式表達思念與愛!
最近好萊塢的種種醜聞,我只有一首歌表達
狗狗和人一樣有情感,差別就是不可以用語言表達
同性戀和異性戀表達愛的方式,都是各種花式接吻
別人家的貓為了表達對主人的愛,會做出這種行為!看完有點糾結
男人表達愛意的會用的幾種獨特方法
怎麼表達你的各種情緒?
心裡有愛就要大聲說出來,只有你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愛,愛情才不會有遺憾
男人把性愛看作一種表達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