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光發展3D生物列印研發項目獲重大突破
本報記者 劉敏
繼去年十月發布全球首創3D生物血管印表機後,3D生物列印促進人工血管內皮化的研發項目日前再獲突破性進展。
2016年12月11日,中組部首批「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四川藍光英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兼首席科學家康裕建教授正式宣布,由其團隊承擔的3D生物列印促進人工血管內皮化的研發項目取得重大突破——全球首創依託幹細胞生物墨汁技術構建的3D生物列印血管成功植入恆河猴體內,實現血管再生。該項成果被認為對幹細胞技術臨床應用而言具有里程碑意義,同時,此次實驗實現了技術全球領先。
行業前景廣闊2018年市場規模或超251億美元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藍光英諾於2016年5月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簽訂《3D生物列印血管體內移植動物實驗研究》技術開發委託合同,正式開始進行3D生物列印血管動物實驗。
截至2016年12月1日,藍光英諾已在30隻恆河猴進行3D生物列印血管體內植入實驗,實驗動物術後存活率為100%。
據悉,該動物實驗將持續到2017年5月,後續階段將完成3D生物列印血管移植手術程序的標準化。實驗結束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按照《3D生物列印血管體內移植動物實驗研究》技術開發委託合同的要求出具動物實驗總結報告。
據介紹,相關研發實驗項目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藍光英諾3D生物血管列印未來主要應用於心血管疾病領域。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為全球第一,其中需要血管支架和人工血管置換的市場需求規模巨大。目前在心血管領域治療主要應用的是非生物活性的人工血管或人工支架。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2年全球心腦血管疾病患病人數超過17億人,約佔全球人口的25%。北京大學研究(《介入器械分類及其發展趨勢》,2014年)表明,2010年,全球冠狀動脈手術為333萬例,全球介入性心血管疾病治療市場規模超過158億美元,並將於2018年超過251億美元,市場前景廣闊。
有望邁入精準醫療新時代
值得一提的是,藍光英諾是藍光發展(600466)投資設立的生物高科技公司。作為藍光英諾控股母公司,四川藍光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光發展」)一年前發布全球首創3D生物血管印表機時,就曾憧憬未來使器官再造成為可能。如今,公司旗下藍光英諾在幹細胞應用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將引領人類邁入組織製造、器官修復的再生醫學和精準醫療新時代。
據藍光發展公告稱,公司擬前期投資2.15億元用於技術研發和科研團隊建設,同時,公司還建立了合伙人機制,由藍光英諾核心人員對公司進行增資,增資總金額為1615萬元。
藍光發展2016年中報顯示,公司已提交申請專利54件,取得權利12件;取得軟體著作權7件;取得商標註冊證68件。
據悉,下一步,公司3D生物列印血管將向有關監管機構申請臨床試驗,並進一步補充表示,根據動物實驗的結果和相關法規要求,公司正在撰寫、補充和完善臨床試驗申報資料。
康裕建介紹,以生物磚技術為核心的3D生物列印將在基礎研究(3D細胞培養,胚胎學研究、細胞疾病模型)、臨床應用(細胞治療、誘導組織再生、誘導血管再生)、產業化應用(用藥預測、損傷修復、再生醫學、修復、替代病變組織和器官)等領域發揮突破性作用。
(劉敏)
※剛剛,中國幹了一件大事!震撼全球!
※日本首輛玻璃火車亮相 窗外風景美呆
TAG:證券日報 |
※藍光發展3D生物列印血管申請臨床試驗
※生物醫用材料的3D列印技術與發展
※3D列印活體器官?生物3D列印發展現狀
※以色列開發3D列印生物墨水
※3D生物列印技術成功複製出活軟骨
※韓國研究人員開發生物3D列印耳朵重建過程
※研究員開發 3D 列印混合生物墨水
※美國開發新型生物材料3D列印方法
※生物3D列印將掀起一場醫療領域顛覆性革命
※首次開發出三維生物印表機列印人皮膚
※布朗大學工程師開發出「按需降解」的生物3D列印材料
※《2016中國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發展報告》出版發行
※重磅!《「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出爐,基因檢測能力覆蓋50%以上出生人口
※海底發現大量外形奇葩的生物,研究後發現藥用價值高
※青島能源所微生物組大數據分析工具開發獲進展
※科濟生物發布CAR-T安全開關突破性研究進展
※日本研發出可促進神經再生的生物3D列印導管
※歐盟斥巨資為汽車和建築業開發3D列印生物材料
※重大發現!中國科學家發現液態金屬類生物學現象中科院王皓毅:基因編輯發展突飛猛進 要保持審慎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