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世民為什麼要推倒魏徵墓碑?中間發生了什麼?

李世民為什麼要推倒魏徵墓碑?中間發生了什麼?

高成 時拾史事


關係破裂前:福利多多

貞觀十七年正月,魏徵病入膏肓,勢將不起。李世民聽說後,給了很多福利:

1.派使者慰問病情,賜予良藥,因為派的人過多,以致「相望於道」

2.命中郎將李安儼住在魏家,一有最新消息,立馬稟報。

3.賞賜樸素的布帛、被褥,之所以樸素,不是因為李世民小氣,而是由於魏徵崇尚簡樸

4.李世民兩次到魏家探視病情。第一次來,屏退左右,兩人整整說了一天,具體說了什麼,只有他們知道。第二次探望,是在魏徵病故前一天,這一次陣容更強大了,不光皇帝來了,太子、公主也來了,為了使魏徵心情好些,免去後顧之憂,李世民當場指婚,許諾把衡山公主嫁給魏徵兒子叔玉,他對魏徵說:「公強視新婦」,魏徵卧床不起,不能謝恩,場面令人動容。衡山公主可不是一般的公主,她是長孫皇后的女兒,嫡出的,比庶出的高貴不知多少。

李世民為什麼要推倒魏徵墓碑?中間發生了什麼?

(唐昭陵陪葬墓分布圖)關注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然而,這些舉措都無法挽回魏徵的生命,沒過多久,魏徵還是病故了。噩耗傳來,李世民罷朝五日,命令九品以上官員通通赴喪,贈司空、相州都督,謚文貞,準備風光大葬。臨葬時,她的妻子說:「征素儉約,今假一品禮,儀物褒大,非征志。」我們家老爺一向儉約,不喜歡這麼大的排場,李世民以為然,就用素車運送魏徵靈柩。眼前靈車緩緩向昭陵駛去,李世民登上苑西樓,「望哭盡哀」。為表達思念之情,他親自撰寫碑文,魏徵墓碑上的字,也是唐太宗親筆書寫的。在這個世界裡,李世民只為兩個人寫過碑文,一個是愛妻長孫皇后;還有一個,就是魏徵了。

一千三百多年後,如果你來到陝西禮泉縣九嵕山昭陵,必然會被陵區龐大的佔地面積所震撼。在李世民的地宮周圍,有一百多座陪葬墓,至於墓主人,主要是唐太宗生前的至親、重臣,在這些達官顯貴、皇親國戚內部,也分三六九等,地位越高,死亡時間越早,墓址越接近李世民地宮,反之更遠。比如馬周、張士貴、鄭仁泰這些大臣,還有趙王李福這樣庶出的皇子,就只能葬在山腳下,而葬在山上、靠近李世民地宮的,有長樂公主、新城公主、城陽公主,她們都是皇后之女,異常尊貴。

文武重臣中,只有一個人葬在山上,那就是魏徵,他的墓位於鳳凰山,離三位嫡出公主墓地較近,離昔日的同僚們很遠,算是一個特例了。截至目前,魏徵墓並沒有被考古發掘,有沒有被盜很難說,凶多吉少吧,畢竟下葬這麼多年,經歷不知多少場戰亂、多少代盜墓賊,上世紀發掘附近的長樂公主墓時,考古人員發現:「此墓曾幾次被盜, 石砌棺床和棺木被破壞, 已無人骨」。長樂公主墓難以保全,魏徵墓恐怕也……

李世民為什麼要推倒魏徵墓碑?中間發生了什麼?

(魏徵墓碑)

地下的情況不得而知,但地上的東西我們是可以看到的,時至今日,魏徵墓碑依然佇立在鳳凰山上,非常難得,只是經歷了千年的凄風苦雨,上面的文字早已磨滅,成了一塊名副其實的「無字碑」,要是字跡尚存,我們除了能了解魏徵的生平,還可以欣賞李世民的書法。禍不單行,附近的新城公主墓也有同樣的遭遇:「碑文磨滅,底座殘壞」。要是細讀史書,會發現這是一塊有故事的墓碑,當年魏徵入土不過數月,李世民突然反悔,下令推倒自己親自撰寫的墓碑,衡山公主婚事也一併撤回,翻臉的速度比翻書還快,這又是為什麼呢?


魏徵的「反動同夥」

魏徵去世在正月,三個月後,四月份,太子承乾謀反案爆發,這樁大案中有一個叫侯君集的要犯,是魏徵生前推薦過的人才,有一次僕射一職空缺,魏徵就說侯君集有宰相之才,應該讓他當,還說「國家安不忘危,不可無大將,諸衛兵馬宜委君集專知。」國家的軍隊應該都交給他統帥,只是李世民思慮再三,沒有聽從魏徵的建議。怎麼這回李世民沒有接受老魏的建議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了解侯君集這個人的優缺點。

侯君集是個武將,軍事能力強,唐軍討伐吐谷渾時,侯君集向主帥李靖獻策;「大軍已至,賊虜尚未走險,宜簡精銳,長驅疾進,彼不我虞,必有大利。若此策不行,潛遁必遠,山障為阻,討之實難。」李靖聽從他的建議,率兵長驅直入,果然取勝。三年前,侯君集又被任命為交河道行軍總管,負責討伐高昌,戰爭前夜,高昌王鞠文泰信心爆表,他說:「唐國去此七千里,涉磧闊二千里,地無水草,冬風凍寒,夏風如焚。風之所吹,行人多死,當行百人不能得至,安能致大軍乎?」自然環境如此惡劣,量唐軍也過不來,結果侯君集神兵天降,克服艱險,真過了沙漠,鞠文泰嚇得病發身亡。

侯君集能夠經受戰火的檢驗,鍛鍊出了很強的軍事能力;而且他的出身也沒有問題,遙想當年,李世民還是秦王時,侯君集就已經跟隨主子南征北戰了,他屬於秦府舊將,沒有投靠過其他反王。玄武門之變前夕,危急關頭,「建成、元吉之誅也,君集之策居多」,侯君集全程謀劃,出力很大。貞觀十二年,被任命為吏部尚書,之前的侯將軍是個沒文化的武夫,如今要在政府任職了,立馬意識到文化知識不夠,於是拿起書本,開啟學霸模式。就是這麼一位有能力的老革命,李世民為什麼不讓他當宰相呢?

原因出在他的性格上,「性驕飾,好矜誇」,驕傲自滿,言辭虛妄,還特別貪婪、喜歡炫耀,打高昌時,繳獲了許多寶物,心動了,竟敢私自盜取,將士們一看,主帥帶頭,我們也不能落後呀,也紛紛盜寶,侯君集覺得影響不好,也挺想阻止他們的,可如果揭發了他們,自己盜寶的事不也得露陷嘛,最終默許了將士們的行為,這樣的人,的確不適合當宰相。更為關鍵的是,曾有多人看出侯君集有謀反的徵兆。

有一次,李世民讓名將李靖教侯君集兵法,沒過多久,侯君集對皇帝說:「李靖將要謀反。」李世民一聽就納悶了,這李靖為什麼要謀反啊,侯君集說,他只把粗略的東西教給我,沒有精益求精,以後要是謀反,沒人可以打敗他。李世民又問李靖,李靖斷言:侯君集必反,現在天下已經平定,我教給他的東西足以應對周邊蠻夷,可侯君集仍不滿足,這不是想謀反是什麼!

江夏王李道宗也覺得侯君集要反,他說:「君集志大而智小,自負微功,恥在房玄齡、李靖之下,雖為吏部尚書,未滿其志,以臣觀之,必將為亂。」侯君集這人野心極大,圖謀進政治局當常委,小誰都看不起,日後肯定會造反。此外,張亮也曾秘密舉報,侯君集可能有反黨奪權的心思,因為侯君集曾憤憤不平地對張亮說:「鬱郁不可活,公能反乎?當與公反耳。」

李世民為什麼要推倒魏徵墓碑?中間發生了什麼?

在貞觀十七年以前,魏徵多次指出李世民的過失,並提出相應的修改意見,洞察力絕非一般。而侯君集,性格缺陷明顯,不止一次被人看出有不良圖謀,怎麼你魏徵不指出來,讓皇帝小心為妙;相反,卻極力推薦,說他有宰相之才?這太不合理!太不科學了!令人細思極恐!裡面是不是有什麼貓膩?難道說,魏徵和侯君集是一夥的!魏徵也參與了李承乾的謀反集團?還有,魏徵是山東豪族的代表,侯君集是秦府舊將,兩個完全不同的政治集團,你魏徵推薦個山東庶族的尚可理解,你推薦侯君集這樣的野心家是什麼意思?莫非,這兩股勢力有地下交易,他們在醞釀什麼威脅皇權的陰謀?


第二個「同夥」

李世民越想越後怕,越想越覺得魏徵結黨,唉,魏徵死後還給他這麼好的待遇,真是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啊!再想到另一個人:杜正倫,李世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杜正倫此時已經被貶,出事前,他擔任太子左庶子,輔佐李承乾,因為泄露過李世民交代他的話,先貶谷州刺史,後又貶交州都督,交州在嶺南地區,蠻荒之地。不久,太子謀反案爆發,有人說李承乾曾讓侯君集送金帶給杜正倫,聽說此事後,李世民乾脆將杜正倫免官流放。

然而,不巧的是,杜正倫也是魏徵推薦的人才,而且還不止推薦過一次,早在十七年前的貞觀元年,魏徵「表薦正倫,以為古今難匹,遂擢授兵部員外郎」,在魏徵心目中,杜正倫才高八斗,是古今難遇的人才。貞觀中,他又一次推薦杜正倫,說他能當宰相。現在侯君集被斬,杜正倫落馬,李世民愈發懷疑魏徵是他們的同夥,但懷疑終究是懷疑,沒有確鑿的證據,所以只是把墓碑推倒泄憤,如果魏徵坐實了謀反,那肯定得發掘墳墓,開棺毀屍,挫骨揚灰,就像後來徐敬業謀反後,朝廷對待李勣墓的做法。

李世民為什麼要推倒魏徵墓碑?中間發生了什麼?


第三個原因

除了舉薦不當,還有一件讓李世民不高興的事情,魏徵生前不是多次進諫嘛?他竟然把自己說的話記錄下來,交給起居郎褚遂良,如此一來,那些對話肯定會原原本本地出現在史書中。若干年後,人們讀了唐書,肯定會稱讚魏徵是個足智多謀、犯顏敢諫的良臣;至於李世民,形象便沒有魏徵那麼光輝了,人們在肯定他善於納諫的同時,也會對他的執政能力、道德水準提出質疑。你想呀,如果李世民沒有過錯、沒有做得不好的地方,魏徵哪有機會勸諫,魏徵每勸諫一次,意味著李世民做錯了一次,無形之中,披露了唐太宗許多不足之處,李世民這個人很擅長印象管理,很在意史書中的個人形象,如今魏徵這麼做,不是給他拖後腿嗎?

貞觀六年,魏徵對李世民說:「臣以身許國,直道而行,必不敢有所欺負,但願使臣為良臣,勿使臣為忠臣。」李世民聽完就問了:怎麼忠臣和良臣還有區別?魏徵說差別大了去了,良臣能使自己獲得美名,讓君主得到榮耀的稱號,子孫相傳,福祿無疆;忠臣自己遭受殺身之禍,君主也陷於大惡之名,家國敗亡,而自己獨享美譽。就此而言,忠臣、良臣相差甚遠。如今回想起十年前的那番話,感情魏徵給自己埋了個地雷,他把勸諫語錄交給褚遂良,留個底,如果哪天李世民惱羞成怒,實在忍受不了魏徵的忠言,推出去斬了,千百年後,人們就會這麼想:原來李世民並非真的虛心納諫,他一開始容忍魏徵,那只是做秀或者權宜之計,隨著時間推移,狐狸尾巴終究暴露,最終,他舉起屠刀,殘忍殺害了忠臣魏徵。相反,若李世民對魏徵善始善終,千秋之後,便是一對良臣明主,世人眼中的模範君臣。


台前幕後,並不簡單

政局變化的很快,僅僅過了兩年,李世民的態度又發生了轉變,貞觀十九年征討高句麗失敗,「戰士死者幾二千人,戰馬死者什七、八」。這裡的陣亡人數可能有水分,不應該這麼少。面對敗局,李世民深深懊悔,感嘆道:「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於是命人祭祀魏徵,把推倒的墓碑重新豎起來,召他的妻兒到行宮,予以慰勞、賞賜。至於衡山公主的婚事,還是取消了,最後公主嫁入了長孫家。

李世民為什麼要推倒魏徵墓碑?中間發生了什麼?

(昭陵墓室壁畫)

如果魏徵還活著,李世民真的會取消東征的計劃嗎?恐怕也不會,滅亡高句麗是既定的國策,必須完成的,之前隋文帝、隋煬帝出過兵,後來的唐高宗也一直出兵,李世民趁自己還能打,果斷御駕親征,要是再拖幾年,身體情況不允許了,就不得不交給沒有軍事經驗的李治了。但魏徵的政治主張是:「偃革興文,布德惠施,中國既安,遠人自服」,反對大規模對外用兵,一來是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二來是維護山東庶族的利益,像東征高句麗這樣的軍事行動,必然要徵調數以萬計的兵員、戰馬、物資、金錢,這些東西誰來出?山東那幫人是躲不掉的,但隋末戰亂以來,山東殘破,家底並不殷實,所以魏徵堅決勸諫李世民,除非是對付東突厥那樣關係存亡的強敵,否則不宜大規模用兵。

貞觀初年李世民確實這樣做,他知道戰亂之後,經濟凋敝,若再動兵,會重蹈前隋的覆轍,可經歷十幾年的建設,相對而言,元氣有所恢復,是時候開疆擴土、對外征討了,這時魏徵的意見他就不聽了。貞觀十四年,高昌平定,李世民準備在高昌故地設置郡縣,駐紮軍隊。覺察到苗頭不對,魏徵連忙勸諫:「今若利其土地以為州縣,則常須千餘人鎮守,數年一易,往來死者什有三四,供辦衣資,違離親戚,十年之後。隴右虛耗。」他主張立鞠文泰的兒子為高昌王,建立親唐政府,直轄的話,勞民傷財,消耗極大,朝廷這回能讓隴右出錢出力,下次也同樣可以讓山東出。然而,李世民的態度是:冷漠拒絕。他下令在高昌設立西州,在交河城設置安西都護府,作為進軍西域的基地。

在貞觀中期,像宰相人選、對外征戰這種大事,李世民並不聽魏徵的,因為在這些問題上,雙方的觀點是對立的,利益是衝突的。而且山東豪族的另一個功能:牽制山東士族,朝廷也不是那麼迫切需要了,因為李世民運用手中的行政權力,已經對山東士族進行了打壓。具體的表現是貞觀十二年,吏部尚書高士廉、中書侍郎岑文本奉命編撰《氏族志》,規定皇族為首,外戚其次,之前排第一的山東士族崔民干降為第三等。

所以說,魏徵的進言和李世民的納諫只是一種表象,在事件的背後,存在著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糾葛,當魏徵的意見只反映山東豪強的訴求,但不符合李家統治的需要時,不管你態度有多強硬,李世民是萬萬不會聽的。

李世民為什麼要推倒魏徵墓碑?中間發生了什麼?

關注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參考文獻】

《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貞觀政要》、《隋唐嘉話》

昭陵文物管理所:《昭陵陪葬墓調查記》

昭陵博物館:《唐昭陵長樂公主墓》

昭陵博物館:《唐昭陵徐懋功墓清理簡報》

王翰章:《漫記魏徵神道碑》

關注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時拾史事是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讀者群號 535858375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附庸風雅的背後都是殘酷
換種方式講西漢64|「諧星」東方朔
周日賞玩 百鳥異獸圖
翻新怪談——剜心
比富,就憑你?

TAG:時拾史事 |

您可能感興趣

魏徵死後,李世民為什麼要推倒魏徵的墓碑?
李世民為什麼要砸掉魏徵的墓碑?
唐太宗李世民為什麼要推倒他親自為諍臣魏徵立的墓碑?
唐太宗為什麼要推倒魏徵的墓碑?
魏徵死後,李世民為什麼要砸毀他的墓碑
李世民一生極力讚揚魏徵,卻為將魏徵的墓碑推倒
李世民與魏徵:李世民為何要砸毀魏徵墓碑?
歷史揭秘:大唐皇帝李世民究竟為何一定要推倒賢臣魏徵的墓碑?
魏徵做了什麼?竟然讓唐太宗親自砸了他墓碑
為什麼李世民砸爛魏徵的墓碑?到底他們兩個誰虛偽?你覺得呢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為何要親手砸掉魏徵的墓碑?
李世民當做鏡子的賢臣魏徵為何死後被李世民砸掉墓碑
李世民為何那麼狠毒?都不放過死後的魏徵,砸其墓碑?
李世民非常倚重魏徵,為何又親手砸掉魏徵的墓碑?
曹植,你的墓碑敢再帥一點嗎?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魏徵也逃不過,李世民曾經怒砸魏徵墓碑!
李世民為何要砸掉魏徴的墓碑 並毀掉魏徵之子和公主的婚約呢?
魏徵的墓碑,為什麼被唐太宗親手砸掉?
唐太宗李世民毀掉魏徵的墓碑真的是只因為「小心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