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一對話陰澍雨:「雅玩時代」的詩書畫意趣

李一對話陰澍雨:「雅玩時代」的詩書畫意趣

李一對話陰澍雨:「雅玩時代」的詩書畫意趣


李一對話陰澍雨:「雅玩時代」的詩書畫意趣


李一與陰澍雨的聯展不是第一次,在講究書畫同源的中國藝術里,書法與繪畫作品並置並不鮮見。然而,在二人新的聯展「一雨成秋」上,自作詩、花鳥畫和書法藝術,三者交匯,將詩歌的文學性、繪畫中的詩意和書法的筆意形成一種新的互文關係。如果在古代,這種形式似乎構不成「新」。但進入當代以來,藝術作品進入「展覽時代」,如何通過各種藝術語言的交互,實現中國傳統文人「雅玩時代」的趣味?這種探索無疑更有意義,反而與當代國人的日常生活更能發生關聯。


李一擅長詩文和書法,近花甲之年,更將人生中的別離、故園情懷以古體詩的方式抒發;陰澍雨喜歡畫秋天,北方的玉米、石榴、花卉更是他鐘愛的題材,這似乎更能喚起他的鄉愁。這種文人式的「原鄉」情結,在「詩書畫」作品中得到完美的呈現。針對這次展覽,兩人聯合創作了「一雨成秋」的主題作品:秋雨中果實飽滿的石榴和贊石榴的題畫詩句,既暗合了兩人的名字,也呼應了秋冬之際的時令,更象徵了藝術上的收穫。這不僅是對中國傳統文脈的傳承和致敬,更是從傳統中尋找書畫新創造的一種探索。

李一對話陰澍雨:「雅玩時代」的詩書畫意趣


李一

李一對話陰澍雨:「雅玩時代」的詩書畫意趣



陰澍雨

詩意、畫意、筆意的結合?


雅昌藝術網:這次的聯展「一雨成秋」,在形式和內容上似乎與時下的中國書畫作品有很大的區別,「詩書畫」結合,這是如何實現的呢?


李一:我們發現一些的展覽往往強調視覺張力,而忽視作品的內涵,詩書畫結合的傳統也被削弱了。為了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的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當代中國文化相適應,嘗試做一個這樣的展覽,詩文、書法和繪畫互相結合,利用視覺通感,喚起對生活的整體體驗,詩書畫互補互動互滲互融。每次拜讀澍雨的新作,總能激發我創作詩歌和書法的慾望,於是我們要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合作」:以詩配畫,用畫面來更好地表現詩意。或以詩為主,配以詩意畫。


陰澍雨:我和李一老師的理論研究與創作實踐有很強的共同性。編雜誌、做研究、從事教學工作,在日常生活中亦師亦友。以往彼此的展覽,我們互為觀者,李老師還為我的展覽做過評論和指導。有時邀請他給我的繪畫作品題字,他都會根據畫意來題寫。正是有這樣的合作基礎,才有可能像傳統文人那樣,詩書畫互相應和。


雅昌藝術網:「詩書畫」的應和在如今的作品中似乎不是很多,他實現了文學、繪畫、書法等多種藝術語言的融合,在這次的作品中是如何體現的呢?

李一:澍雨先畫了一批寫意花鳥的宮扇,我根據畫意配以詩書。十把宮扇,配了十首詩,用行書寫在反面,形成一組作品。後來澍雨又畫了一批四尺三開的作品,我根據畫面題寫詩堂,也是一畫配一詩,詩書畫相互輝映,目的是給觀眾帶來整體審美欣賞。通過賞畫來理解詩意,又通過讀詩來加深對繪畫的理解。

李一對話陰澍雨:「雅玩時代」的詩書畫意趣



李一 題澍雨紅蓼水禽圖 絹本水墨 直徑30厘米 2016年

釋文:浴禽漾影滿陂塘,紅蓼風邊午夢涼。


葦岸菱洲霾霧散,遙知征雁下瀟湘。


丙申秋 李一詩書


鈐印:古意 李一

李一對話陰澍雨:「雅玩時代」的詩書畫意趣



陰澍雨 紅蓼水禽 絹本設色 直徑30厘米 2016年


釋文:澍雨寫意


鈐印:陰 澍雨


另外我們還有一種創作方式,以畫配詩。原來我寫過一些詩,比如《鄉園燈》,「風雨十年路,鄉園一點燈。縈懷千萬緒,老屋舊青藤。」澍雨根據這首詩做了一幅畫,一匣子書,一盞燈,飛蛾縈繞,並配上「青燈有味似兒時」。還有用畫配書,譬如我臨寫《蘭亭序》手卷及跋文,澍雨後配上蘭草,形成書畫合作的手卷。

李一對話陰澍雨:「雅玩時代」的詩書畫意趣



李一、陰澍雨 鄉園燈 紙本設色 34×124厘米 2016年(請翻轉觀看)


釋文:鄉園燈


風雨十年路,鄉園一點燈。


縈懷千萬緒,老屋舊青藤。


故園藤 李一


青燈有味似兒時。丙申秋月澍雨


鈐印:魯人 李一之璽 閑雲野鶴


陰 澍雨


陰澍雨:這批作品中,大部分是我的畫在先,李老師根據畫面來題寫詩文,當然他的書體和內容都是有考慮的,我的繪畫風格如果偏寫意奔放,他就會配行草一類的書體;雅緻安靜的,則配一些小楷,我們就這樣集中創作了一批作品。還有是現有李老師的詩書作品,比如他題寫恭王府海棠的兩首,我就畫了一繁一簡兩幅作品,一個折枝一個繁茂。這些作品綜合在一起,配合得比較默契。


還有些作品的內容不一定有那麼強的關聯性,比如說2011年畫了一套寫生冊頁,李一老師看到以後,就把背面題寫的詩文。雖然與畫面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但是詩畫的效果還不錯,我就繼續做了一個跋,描述了這個過程。有了這個跋文之後,讓整個創作過程都變得很完整,也體現了我們共同的志趣。


從展覽形式上來看,有手卷、中堂、對聯、詩堂、宮扇等等,詩書畫合一。這種創作在今天還有很大延展的空間,李老師是「我書寫我詩」,我以前也寫詩,比如說寫《玉米》,「殘陽十萬里,陌上一點秋」。現在寫詩少了,但不能沒有對詩意的追求和詩人的情懷。詩畫之間的關係,是中國文人的傳統,但是現在面對生活和藝術中的多種視覺樣式,藉以詩意表現意趣和意境的機會反而變少了。


雅昌藝術網:詩書畫的意趣,有很深的文人傳統,繪畫中的詩境、詩歌中的畫意,這種關聯是如何發生的?


陰澍雨:中國花鳥畫中,詩性是必不可少的。中國傳統詩歌中也是有畫意的,「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沒有自然景觀的承載,情感是無法寄託的。李清照說「薔薇風細一簾香」,也是通過自然景觀的畫意表現情感。花鳥畫不可能只表現客觀自然,要追求「靈性」,抓住自然界的雨露朝夕之態,這本身就有詩意。同時還要抒情,追求主觀境界。既有客觀物象的靈性,又有主觀精神境界,疊加在一起才是優秀的作品。


我們生活在都市當中,工業化和城市化讓我們的社會環境變化很快。我很喜歡畫北方的田園風物,尋找故園情結,是那種內心深處的尋找。在我的作品中沒有更多寫詩文,但一直通過畫面來尋找這種詩意。與李一老師合作就能更好地體現這一點。這幾年我們經常去棗莊的石榴園寫生,石榴有很強的觀賞性,但每次去畫的意趣都不同。這次展覽的主題叫「一雨成秋」,這是李一老師和我名字的合成,從意趣上來說也有新的探索。這次的主題畫,是雨中的石榴,葉子比較渾厚,有一些雨意,石榴垂墜的感覺比較強,有詩意的追求,李老師用比較樸厚的章草來題詩。

李一對話陰澍雨:「雅玩時代」的詩書畫意趣



李一、陰澍雨 榴園寫生 紙本設色 248×129厘米 2016年


釋文:笑破霜皮萬顆攢,繁枝蒼干耐秋寒。


寫來匹練知何似,紅瑪瑙堆白玉盤。


澍雨榴園寫生。丙申秋李一題


澍雨寫意


鈐印:李一之印 藝舟雙楫


陰 澍雨印信 四時春

李一對話陰澍雨:「雅玩時代」的詩書畫意趣



李一、陰澍雨 蘭亭手卷 紙本水墨 25×210厘米 2016年(請翻轉觀看)


釋文:蘭亭之作,今古同欽。米元章《寶晉英光集》卷三《劉涇新收唐絹本蘭亭作詩詢之》有「跽閱墨皇三複反」之語,葉正則《水心集》卷二十九《題桑世昌蘭亭博議後》亦謂:「字書自蘭亭出,上下數千載無復倫擬。」金聖嘆《沉吟樓詩選》錄其《上巳日天暢晴甚覺蘭亭天朗氣清句為右軍入化之筆昭明忽然出手豈謂年年有印板上巳耶詩以記之》二絕句,略雲 :「三春卻是暮秋天,逸少臨文寫現前。上巳若還如印板,至今何不永和年。逸少臨文總是愁,暮春寫得似清秋。少年太子無傷感,卻把奇文一筆勾。」曰墨皇,曰無復倫擬,曰入化之筆,曰奇文,則右軍斯作,書譽文名,兩得之矣。近世有謂蘭亭非出逸少手筆者,其論即確鑿無疑,亦不過別立一主名,何損於蘭亭之佳勝 哉。何延之《蘭亭記》謂其書字有重者皆構別體,就中之字最多,乃有二十許個,變轉悉異,遂無同者。乙未仲夏取神龍本試臨數通,始知其遒逸之中別饒姿媚,騰翔夭矯,難以蹤跡,昵焉若得,即之已非,誠瀛寰之秘寶,可曠觀而不可輕攘者也,同字異構又其末事矣。因借聖嘆韻戲成短章二首,聊志所感,句曰:疏簾清簟晚風天,俛首神龍 燈影前。蠶繭鼠須憑跳擲,山陰嘉氣鬱千年。生死彭殤詎足愁,管城託命鬢初秋。幽思長繞永和歲,真偽何心細考勾。乙未臨蘭亭有感丙申重書於開元室,魯人李一


鈐印:古意 生於闕里 李一


傳統文脈的「形式」與「內容」


雅昌藝術網:如今「傳統文化」似乎成為一種新的潮流,但是在形式和內容上,我們如何理解中國書畫中的這種傳統呢?


陰澍雨:「復古」如今成為一種風潮,很多藝術家在工作室里創作,要焚香、聽古琴,但是一看畫缺乏古意,是不是養菖蒲、焚香其實並不重要,這種形式已經很大程度上被商業化了。所以我們想切身來實踐,也希望做得比較實在,把文人的傳統、意趣和境界落在實處,把傳統文脈的延續落在當下的創作中。


中國的傳統藝術也重視形式,但和我們今天強調的「形式」有區別,還是偏重於人的情感、修養、見地,依託於「人」深層次的東西。從作品本身來看,詩與書、畫的結合還有區別:詩畫結合,是依靠畫面來表達情趣、抒發情感;詩書結合,則通過日常書寫中精神狀態的自然流露表現。書法中對於情緒的表達更直接,繪畫要藉助形象,相對含蓄一些。比如金農畫竹筍,「夜打春雷第一聲,滿山新筍玉稜稜。買來配煮花豬肉,不問廚娘問老僧。」這完全是個打油詩,但是瞬間有了意趣。金農的《訪賢圖》里題:「樹陰叩門門不應,豈是尋常粥飯僧。今日重來空手立,看山昨失一枝藤。」這就是人生境界。


還有就是,書法表現詩文比較自由,繪畫則要藉助形象,有一定差異。我與李老師合作,也會注重這種差異,比如說李老師根據我繪畫中的內容來配詩,就要考慮畫面中的意趣和形象,如果有些題材不熟悉,就會很難,我給李老師配畫也會遇到這個問題。比如說李老師寫「細寫家書到五更」,這種思鄉之情很難用「借花言志」的形象來傳達。所以詩書和詩畫還有一定區別。

李一對話陰澍雨:「雅玩時代」的詩書畫意趣



李一 雪霜枝杪聯 紙本水墨 280×112厘米 2016年


釋文:雪霜頓改江山色,枝杪長懷天地春。


丙申冬日 李一


鈐印:藝舟雙楫 李一印信


雅昌藝術網:既然詩書與詩畫有一定區別,那麼請問李一老師如何看待自作詩文和書法作品之間的關聯?理論界曾經討論過書法形式和書寫內容之間的關係,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李一:書寫內容和形式之間的關係。上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討論,討論的結果是書寫的文字的內容,不等於書法的內容。當時,強調書法的獨立性。當時認為,書法的內容就是書法的情感。後來,有人進一步提出:形式即內容。借用「形式主義」的概念,寫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寫,逐漸解構原來的內容。


今天如何看這個問題,我想起孫過庭《書譜》中的一句話,「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陽舒陰慘,本乎天地之心。」書法就是表情的藝術,並且要取文學中的意境,再到和陰陽宇宙聯繫在一起。書寫的文字內容,不等於書法的內容,這是有道理的,但並不等於書寫的文字內容和情感沒有關係。書法是一種綜合的藝術,既能表達文學的風騷之意,也能表達哲學的宇宙觀,如果將文學和哲學從書法中完全剝離出來,就會讓書法變得很單薄。比如說傅山的狂草,是書法作品,但又是詩歌作品,是綜合在一起的,他作品中的章法和線條帶給我們美感,再進一步閱讀又能領略其詩歌美,也就是說,既是書法作品又是文學作品。


書體和文字內容上也會有一定的關聯性,比如在很激動的情況下,比較適合寫行草,小楷肯定控制不了,畫畫講究「喜氣畫蘭、怒氣寫竹」,書體也有類似的講究,比如顏真卿寫《祭侄稿》,悼念自己的侄兒,情緒激動,適合用行書。

李一對話陰澍雨:「雅玩時代」的詩書畫意趣



李一、陰澍雨 石榴 紙本水墨 88×46厘米 2016年


釋文:靈根傳西域,花開照眼明。


離離瑪瑙赤,霜皮綻晶瑩。


齒頰生津潤,至味和且清。


惟將華封祝,征取百世榮。


石榴多子,舊以為瓜瓞綿綿之兆,


澍雨寫生,因綴以吉語。


李一丙申秋杪


澍雨寫生


鈐印:閑雲野鶴 李一


陰 澍雨 生意


展覽時代和雅玩時代,書畫的當代性?


雅昌藝術網:「詩書畫」結合的這種方式,適合文人雅集的賞玩,這樣的藝術表現在如今的展覽時代,如何更好地呈現呢?


李一:所謂雅玩,是三二知己,喝茶聊天玩賞字畫。古人大致如此,而今天是展覽時代,作品在公共空間陳列。過去看畫有很多講究,日照光線不足不行、燈光下不行,當代展覽的燈光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欣賞。當然,也存在一些問題,僅僅為了展覽而呈現的作品。大的作品當然應該有,但是不應缺乏小作品。中堂、對聯、手卷、宮扇這些形式,出現在展廳里,在陳列上做一些改動,反而有更新的感覺。比如說傅山的作品,無論是大尺幅還是小品,甚至很多藥方,在當代展覽陳列中都很有特色。薛永年先生看了我們的一批小品新作,給予了鼓勵,今天的作品,不僅能在展廳中供人欣賞,而且展後能回到客廳供人欣賞更好。作品要從展廳到客廳,為人們的生活服務。


雅昌藝術網:從「詩書合一」到這次的「詩書畫合一」,這種形式和媒介上的不斷變化,似乎更帶有文脈傳承的意味。那麼又是如何處理這種傳統書畫和當代性之間的關係呢?


陰澍雨:今天藝術發展很快,而且出現很多新的媒材。花鳥畫之所以能獨立成科,就是因為很多人專註於這個領域,而且本身不保守。很多人看今天的花鳥畫,說跟古人一樣,其實沒有深入到中國畫的語境中。我不反對新媒材、新形式的創造,如何解決藝術的當代性,這是所有藝術門類都要面對的問題。


在其他藝術形式中,傳統題材可能作為一個藝術資源,但在花鳥畫科的領域中,如果只是把傳統當成圖式、資源,就沒有必要堅守了。圖式的特徵我們要有,傳統繪畫中講究開合、穿插關係,但是不能像當代藝術那樣顛覆。中國繪畫的生命力很強大的,還用宣紙毛筆,還講究以書入畫,強調書寫性線條,追求意境,追求人與藝術作品的合一。把這些要素都要做好,這是創作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李一對話陰澍雨:「雅玩時代」的詩書畫意趣



陰澍雨 古木寒禽 紙本水墨 280×145厘米 2011年


釋文:辛卯夏月澍雨寫意於京華


鈐印:生意 澍雨印信 四時春 氣若風雲


對於當代性,我始終強調人的改變。中國畫的一些精神品質是不變的。像花鳥畫,題材似乎沒變,和宋朝一樣,但變的是人,人的時代情感和社會環境在變。我的導師張立辰先生畫竹藏風雨,他和我講他在五七幹校的時候所見所感,從當時的境遇有感而發的,心中的物象和筆下的圖像合一,肯定跟前人的不同。


另外,題材上也在不斷拓展,以前熱帶花卉表現得很少,以前的文人沒見過,今天交通發達,看到那些熱帶花卉的生命力,肯定也會給花鳥畫創作帶來新的拓展。所以無論延續原來的題材、賦予其人的變化,還是拓展新的題材來看,都會有新的創作出現。從媒介上來說,傳統中國畫的色彩比較單純,今天我們受到很多西方藝術的影響,點彩、印象派可以借鑒到中國畫里,還有民間的很多色彩,也可以融入中國畫。因此,中國文脈的傳承和發展,具體到花鳥繪畫的創作中,還有很大的空間。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陝西省文物局領導會見英國文化大臣
新銳藝術市集:藝術消費逐漸成為一種時尚
了解古錢幣背後的故事 2016西泠秋拍越國戈幣 古錢集拓
先驅與他的追隨者們:「超越卡拉瓦喬」亮相英國國家美術館
法國國家科學院材料結構分析中心Philippe Sciau教授景德鎮陶瓷大學講學

TAG:雅昌藝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白蕉代表書法《蘭題雜存》,一代才子,詩書畫印俱佳
白蕉代表作《蘭題雜存》,一代才子,詩書畫印俱佳
唐「詩書畫」欣賞
啟功:談詩書畫的關係
書畫家李俊邑:詩書畫印,皆以載道!
詩書畫印說白蕉
書畫家李俊邑:詩書畫合璧,盡顯山水之美
中國現代藝術史上的奇才:詩書畫印,無一不精!
藝苑卮言│「詩書畫印」還是 「識書畫印」
齊白石「詩書畫印」四絕欣賞
精品盆景:得精氣神之三味,融詩書畫於一盆
詩書畫集於一身,水墨彩融合一體:傅抱石大寫意國畫藝術
詩書畫合璧:文徵明《瀟湘八詠》冊頁欣賞
這才是真正的黃庭堅大行楷書《劉明仲墨竹賦》|軍誼詩書畫院
解讀崔國強書法意境美-蓮韻詩書畫欣賞
他在詩書畫中獨覓乾坤,宋美齡都想拜他為師
篆刻與書法、詩詞關係之辯證:詩書畫印形成統一的藝術整體
詩書畫|唐伯虎,你果然是個才子!
水墨人物:雅人深致——略論趙熊先生的詩書畫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