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每年上市新書千千萬,紐約時報今年只推薦了這十本

每年上市新書千千萬,紐約時報今年只推薦了這十本


2016年度最佳書籍,由《紐約時報》書評版編輯評選,分為虛構與非虛構兩大類,涉及歷史、恐怖主義等多種題材,包括社會學、回憶錄等多本佳作。




每年到年末,紐約時報都會推出年度最佳書籍的推薦。今年紐約時報推薦了十本書,你是否都看過呢?








虛構類









《小炸彈聯盟》(The Association of Small Bombs)


卡蘭·馬哈詹(Karan Mahajan)著


維京出版社(Viking),26美元。



馬哈詹的這部機智、非凡、出人意料的小說入圍了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小說開篇描寫了德里一處市場發生了一起由克什米爾人製造的恐怖襲擊,接著記述了受這場襲擊影響的人的生活。其中包括在襲擊中失去年幼的兒子的迪帕和維卡斯·庫拉納(Deepa and Vikas Khurana)夫婦,以及兒子的朋友、在襲擊中受傷的曼蘇爾(Mansoor)。後來,曼蘇爾自己慢慢有了一種政治恐怖主義的想法。正如故事所表明的那樣,炸彈襲擊過後,一切都回不來了:我們的人性、政治乃至信仰







《北方海域》(The North Water)


伊恩·麥圭爾(Ian McGuire)著


亨利·霍爾特出版公司(Henry Holt & Company),27美元。




在一種野蠻、殘酷、無情的意象推動下,麥圭爾講述了19世紀一名有鴉片癮的愛爾蘭外科醫生的故事。在一艘駛向北極的捕鯨船上,這名醫生偶遇了一個惡性精神病態者。麥圭爾用冷峻而錯落的抒情風格描繪了色彩豐富甚至有饒有趣味的暴力,同時又暗示了一條通往歷史小說的道路。想像約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和科馬克·麥卡錫(Cormac McCarthy)在某個破敗的港口相遇,並不友善地向對方慢慢點頭致意的情景。








《地下鐵路》(The Underground Railroad)


科爾森·懷特黑德(Colson Whitehead)著


道布爾戴出版社(Doubleday),26.95美元。




憑藉一個既單純又大膽的形象,懷特黑德想像出了一個奴隸藉助地下鐵路逃往北方的故事。鐵路上還有火車頭、火車車廂和列車長。通過微小的視角轉換,小說(國家圖書獎虛構類獲獎作品)進入了以奴隸製為題材的敘事新領域,或者說真正值得說的新領域:美國的創始原罪,以及黑人的歷史經常被白人講述者盜取的多種方式。






《素食者》(The Vegetarian)


韓江(Han Kang)著


黛博拉·史密斯(Deborah Smith)譯


霍加斯出版社(Hogarth),21美元。




韓江這部小說令人不安。故事中,一個看似普通的家庭主婦——丈夫說她「各方面都非常普通」——在做了一個可怕的夢後成了一名素食者。在這名家庭主婦的自我剋制變得越來越嚴重和超現實的過程中,韓江用寓言故事的形式來對順從和顛覆進行了探討。簡潔、優雅的翻譯把最初的韓語變成了犀利、生動的英語,保持了韓江對在一個兇殘、血腥的世界裡是否有可能存在真正的清白的敏銳探索。








《戰爭與松脂》(War And Turpentine)


斯特凡·赫特曼斯(Stefan Hertmans)著


戴維·麥凱(David McKay)譯


眾神圖書(Pantheon Books),26.95美元。




作者赫特曼斯的祖父是一名畫家,一戰期間曾在比利時陸軍中服役。受祖父的筆記本和往事的鼓舞,赫特曼斯對權威敘事、虛構和猜測相結合進行了探索,行文生動流暢,讓人想起了W.G.塞巴爾德(W.G. Sebald)。赫特曼斯走訪了影響他祖父作為一個丈夫、父親和藝術家的發展的地方,並將老人的故事穿插在對這些走訪的描述中。這是一部關於回憶、藝術、愛和戰爭的巨作。






非虛構










《在存在主義咖啡館裡:自由、存在與杏子雞尾酒》(At The Existentialist Café: Freedom, Being, and Apricot Cocktails)


薩拉·貝克維爾(Sarah Bakewell)著


他者出版社(Other Press),25美元。




蒙田的傳記《如何生活》(How to Live)的作者又創作出了一部極其簡明易懂的作品。本書如同一幅肖像畫,存在主義和現象學泰斗齊齊現身:薩特、波伏娃、加繆、雅斯佩斯、梅洛-龐蒂、海德格爾和其他多位歐洲作家及哲學家。30年代初期前後,故事被分成了兩個陣營,波伏娃等最終證明或多或少正確的人,以及海德格爾等證明錯了的人。在最令人興奮的一些章節中,貝克維爾熱情投入地記述了一些複雜的哲學思想,甚至是那些最後讓她感到反感的思想。此外,傳記性的事實極具吸引力。比如,我們從本書中得知,在試用了墨斯卡靈後的數月里,薩特認為有「像龍蝦一樣的生物」在跟蹤他。








《暗錢:激進右翼崛起背後的億萬富翁隱秘史》(Dark Money: The Hidden History of the Billionaires Behind the Rise of the Radical Right)


簡·梅耶爾(Jane Mayer)著


道布爾戴出版社(Doubleday),29.95美元。




1980年,查爾斯和戴維·科克(Charles and David Koch)兄弟決定把自己的大量財富用來幫助保守派當選,進入各級政府。現在的美國政界大不一樣了。梅耶爾用了五年時間研究科克兄弟的活動,這部調查充分、記錄完整的著作,便是研究結果。行動非常隱秘,要發現它的運作絕非易事,但梅耶爾的成果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很難被超越。








《被驅逐者:美國城市中的貧窮與利益》(Evicted: Poverty and Profit in the American City)


馬修·德斯蒙德(Matthew Desmond)著


皇冠出版(Crown Publishers),28美元。




2008年5月,德斯蒙德搬進密爾沃基一個活動房車停車場,後來又住進了極其貧困的北城的一處出租屋。當時還是社會學專業研究生的他勤奮地用筆記的方式,記錄瀕臨被驅逐的人們的生活:他們的房租占收入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但租來的房屋客觀地說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經過嚴謹的研究後寫成的這部著作體現了德斯蒙德對這個人群的同情,並再次將「剝削」這個概念引入了有關貧窮的討論中,呈現了驅逐如何會像關押一樣,給一個人的生活打上烙印








《在暗室中》(In The Darkroom)


蘇珊·福盧迪(Susan Faludi)著


大都會圖書(Metropolitan Books)/亨利·霍爾特出版公司,32美元。




2004年,當福盧迪得知與自己關係疏遠的老父親做過變性手術時,一段緊張的關係開始恢復。她的父親舉止暴力並且充滿矛盾:身為匈牙利大屠殺的倖存者卻痴迷萊尼·李芬斯塔爾(Leni Riefenstahl),還用刀刺傷她母親正在交往的一名男子,並以此事為由拒絕支付贍養費。在這本豐富、搶眼,最終體現出寬容的回憶錄中,長期以女權主義新聞報道聲名遠揚的福盧迪試圖讓史蒂文(Steven)和斯蒂芬妮(Stefánie)和解。前者是作為曾經的專橫家長的父親,後者則是老去後的作者自己。





《歸去:父親、兒子和他們的土地》(The Return: Fathers, Sons and the Land in Between)


希沙姆·馬塔爾(Hisham Matar)著


蘭登書屋(Random House),26美元。




馬塔爾的父親賈巴拉·馬塔爾(Jaballa Matar)是穆阿邁爾·卡扎菲上校(Col. Muammar el-Qaddafi)領導的獨裁政府的著名批評者。1990年,流亡在外的他遭遇綁架,並被移交給利比亞政府。賈巴拉是否在六年後的一起監獄大屠殺中遇難無從得知,他完全消失了。2012年春天,希沙姆·馬塔爾回到利比亞,度過了一個短暫的蜜月。那時,卡扎菲已被推翻,當前這場內戰尚未爆發。這部非凡的回憶錄是對那個時期的再現,同時又遠不僅限於此,它還有著對藝術帶來的慰藉的深思、對威權主義的分析和慷慨激昂的哀悼


翻譯:陳亦亭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NYT教育頻道




微信公眾號ID:nytedu












特別提醒:今天是南京大屠殺祭奠日


勿忘國恥 振興中華







近期熱門文章









你的2016很倒霉嗎?遇到過什麼尷尬倒霉的事兒嗎?如果沒有,那麼老外可遇到不少。




回復「最慘」閱讀熱文老外最慘的一天 | Snapchat評出今年14張「年度最悲慘」照片






出國在外,你還保持著處子之身嗎? 留學生們的性生活過得如何呢?




回復「性生活」閱讀熱文留學生的性生活過得如何?我們開場《奇葩說》研討一下









點擊「閱讀原文」,這裡有一首能緩解複習時煩躁心情的歌曲。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每天跑5分鐘,能多活3年?《紐約時報》這麼說
百年前紐約人這樣採購年貨
這個香港菲佣,只用一張照片就擊敗了全世界60000+攝影師,上了《紐約時報》
紐約人民前後拖了近100年,最後花了45億美元,終於建成了這隻有三站的地鐵
紐約,十八歲的夜
《紐約時報》說,20多歲時讀這12本書很合適
半裸的他一句話都沒說,就惹1600萬人瘋狂。《紐約時報》也跟來了
2017年紐約的第一場雪 紐約人玩嗨了
她17歲出家一生未嫁,用43年讓5000萬人吃素,震驚了米其林名廚,還登上紐約時報
她17歲出家一生未嫁,用43年讓5000萬人吃素,震驚了米其林名廚,還登上紐約時報。
這孩子,9歲就賺了幾百萬,是紐約時尚圈名人
爆改80年前的廢棄鐵路,紐約這個曾經犯罪猖獗的地方,現在卻成了每年500萬遊客最愛的空中花園
這個香港菲佣,只用一張照片就擊敗了全世界60000+攝影師,上了《紐約時報》,獲得馬格南金獎
美國哪座城市停車最難 紐約每年要花107小時
40年前老照片訴說紐約的過去
紐約時裝周丨這樣穿,一定滿足了我2018年的少女心!
1個小時,31件拍品,18億成交!紐約春拍這是要上天了!
1964年紐約世博會,當時的人是這樣設想未來的~
2018紐約時裝周結束了,但帶火了這個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