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任勞任怨成了「帶薪保姆」,卸不下的「天倫之樂」如何解綁?
被「綁架」的天倫之樂
廣西醫科大學教授、主任醫師 呂斌
王姨一上午已經接了七八個包裹,不用看都知道,一定是女兒買的各種物品。王姨看看女兒緊閉的卧室門,再抬頭瞅了瞅已經指向11點的指針,無奈地嘆了口氣,抱起外孫女繼續去陽台上曬太陽了。明晃晃的陽光曬得她有點暈。被同齡人羨慕不已的天倫之樂,在她看來反倒是「天倫之累」。
迴避帶娃的懶惰女兒
時鐘快要指向12點時,王姨的女兒王曼曼起床網購。她給外孫女換紙尿片的同時,門鈴也響了起來,多半是老伴帶著外孫買菜回來了。分身乏術的王姨喊道:「曼曼,你爸和老大回來了,給他們開門。我在給老二換尿不濕,走不開。」「等會兒等會兒,秒殺還有20秒就開始了,我得秒這洗髮水,秒上了只要9塊9,秒不上就得多花40塊。」
類似的情況每天都在循環上演:自己和老伴照料孩子的起居,女兒除了偶爾幫忙照顧外,多數時間不是上網購物就是看電視劇,孩子哭鬧時只會說「媽,孩子哭了」,然後繼續盯著電腦屏幕。若不是為了幫女兒照顧孩子,她也不會在北京大興黃村一待就是6年。
操持一切的全能姥姥
為了讓女兒有個舒適的環境,王姨夫婦從養老金里拿出了一部分幫女兒、女婿做首付款,貸款則由女婿每月用公積金償還。外孫的出生讓這個家熱鬧起來,重男輕女的王大爺也從天津趕來一起照顧孩子。王姨發現女兒開始下意識地逃避照顧孩子,自己和王大爺倒成了照顧外孫的主力幹將。
老兩口每天早晨6點起床,出去遛早順便買回早點。7點多,女婿起床忙碌著洗漱吃早點,她和老伴開啟輪流照顧孩子、做家務、買菜的模式。到了下午5點,她開始準備晚飯,以便女婿小潘7點到家準時開飯。
晚飯至少要比午飯多燒一個菜,還得考慮到小潘的營養補給。一是小潘飯量大,二是小潘是家裡經濟的主要來源,為了多掙點兒奶粉錢,他在外面接了私活,隔三差五就在家熬夜,營養一定得跟上。晚飯後收拾廚房,給外孫洗澡,再把哄好的熟睡外孫送到女兒的房間。一天忙碌下來,王姨感到精疲力盡。
有苦難言的「天倫之累」
為了留住媽媽,女兒不情願地答應學習照顧孩子。起初,女兒還耐著性子跟她一起照顧孩子,可沒過半個月就開始抱怨:嫌早晨8點起床太早,晚上又不能早休息;給孩子洗衣服嫌洗衣液傷手;陪孩子玩一會兒玩具就開始上網購物;講故事時孩子多問兩個「為什麼」就發火;做飯時圖省事不照顧孩子的消化能力……不僅對孩子不上心,女兒還常常給在外辛苦一天的女婿派活兒,比如把晾乾的衣服堆在床上等小潘回家疊、奶粉撒了讓小潘打掃等等。
照顧孩子的擔子繼續由王姨扛著。兩年後,女兒又生了外孫女,力不從心的王姨只能讓老伴來北京一起看孩子。老伴帶外孫,她照顧外孫女,女兒還像之前那樣,偶爾看看孩子,然後迅速回到自己無憂無慮的小世界中。
偶爾閑下來時,王姨就打開微信和天津的老姐妹們聊聊天。大家都羨慕她既有外孫,又有外孫女,誇她享盡齊人之福。王姨承認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她感受了弄孫為樂的溫馨,也曾為外孫喊出的第一聲「姥姥」潸然淚下。但她更羨慕那些可以自己支配時間的朋友,而自己只能被「綁架」著留在北京看孩子。
現在她和老伴年齡大了,反應、行動都比以前慢了,照顧孩子有時真的力不從心。是時候找個機會和女兒好好談談,卸下這個重擔了。自己和老伴不是奶媽、奶爸,更不是女兒的保姆,女兒只有通過自己撫養孩子,才能體會當父母的辛苦,才能理解父母在養育她時經濟上、精神上的雙重壓力,才能真正產生責任感,才會懂得如何做父母。
編者手記
現在有多少父母都承擔著免費保姆的角色,養兒才知父母恩,在一代代的養育中,父母會和孩子一起成長。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姥爺姥姥也要對自己的孩子適當放手,給孩子做父母的機會。這樣既避免了新一代父母的不負責任,也滿足了家裡的寶貝確實需要父母關愛的慾望。
編輯 || 尹航
※誰說中藥沒有副作用?長期喝中藥最好定期監測肝功能!
※孕後期不宜仰卧
※寶寶磨牙不一定是肚裡有蟲
※留意兒童白血病的蛛絲馬跡
TAG:保健時報 |
※這對好漢是榜樣,一言不發上梁山,任勞任怨成大業
※「樂福殺手」助綠軍搶七叫戰詹皇 黑色葬禮之怨成東部新恨
※燃點比錸還高,戰略材料價格上漲,美英抱怨成本上升要求降價保利